数学核心素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核心素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核心 素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上海经验上海经验:一切课改最终要落实在课堂、落实于学生。教无定法。应当建立教学常态应当建立教学常态:讲好一堂课的原则应当是什么?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应当是什么?关于课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只提到一句话: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原则和标准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正在修改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
2、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标:结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什么是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关于教育的哲学,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教育是生存的需要、还是社会的需要?教育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教育是生存的需要、还是社会的需要?教育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教育三阶段:经验的教育(历史、过程)知识的教育(现在、结果)教育三阶段:经验的教育(历史、过程)知识的教育
3、(现在、结果)智慧的教育(未来、结果智慧的教育(未来、结果 +过程)过程)经历过程是为了培养智慧。从“双基”到“四基”。试论教育的本源,教育研究2009年8期 充分彰显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劳动?是思维?(1)生理:大脑容量;表现:制造工具;思维:想象能力。(2)生理:发音器官;表现:语言交流;思维:抽象能力。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
4、培训训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义教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核心词、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更为一般的数学素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学会学习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理由(三会)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理由(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的眼光是什么: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的一般性;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
5、的思维是什么: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的严谨性;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的语言是什么:数学模型(数据分析)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符号意识、数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2.逻辑推理(推理能力、运算能力)3.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
6、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1.数学抽象(义务教育阶段:符号意识、数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抽象对象:现实世界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 抽象功能: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概念、关系、规律)抽象模式:舍去背景、保留关系、符号表达(更详细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体现在下述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数量与关系: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运算、方程 图形与关系:点、线、面、体、角;长度、面积、体积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 数学抽象是指数学抽象是
7、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维过程。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对称图形指的是什么?图形面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抽象?什么是抽象?如何理解数感?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抽象的核心是舍去现实背景;数感是对数的感悟,感悟的核心是回归现实背景。感悟数100:100粒黄豆
8、、100匹马(感觉不同)100元钱去超市、100元钱去买房(场合不同)如何理解估算?在本质上,精算是对数的运算、估算是对数量的运算 估算需要背景(场合与量纲:课桌、教室、操场、县城)估算需要原则(课标例26李阿姨买鱼:够不够、能不能)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抽象小结抽象小结 抽象出数学研究对象的概念(符号)、关系、法则(度量)把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到数学内部概念:概念: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点、线、面、体、角关系关系:三种关系(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
9、)运算:运算:四则运算;距离、面积、体积抽象的东西不是具体的存在抽象的东西不是具体的存在:现实中没有 2,只有具体的两匹马、两头牛 而是理念的存在而是理念的存在:苹果、足球 看到的圆 头脑中的圆郑板桥郑板桥:我画的不是我眼中之竹,而是我心中之竹。我画的不是我眼中之竹,而是我心中之竹。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2.逻辑推理(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对象: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之间的规律 推理功能:得到数学的结论(命题、模式、结构)推理模式:通过归纳类比猜想命题、通过演绎推理验证命
10、题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体现在下述性质、规律 数量与关系:正比例、反比例;方程、不等式、函数;随机现象 图形与关系:平移、旋转、轴对称;平行线;全等;直角坐标系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什么是数学的推理什么是数学的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依据规则推出推出其他其他命题的命题的思维思维过程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类
11、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主要有演绎。与合情推理的区别:不包括广义的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试论数学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数学教育学报,2016(4)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什么样的推理是有逻辑的?什么样的推理是有逻辑的?下面三个推理是否有逻辑1.1.因为两点间直线段最短,所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为两点间直线段最短,所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2.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180180度,因为度,因为180180度是
12、平角,所以三角形是平角。度是平角,所以三角形是平角。3.3.因为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所以和为偶数的两个数必为偶数。因为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所以和为偶数的两个数必为偶数。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推理?是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什么是命题?什么是命题?可以判断正确或者错误的陈述句。可以判断正确或者错误的陈述句。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三、小学数学中的推理三、小学数学中的推理数学命题数学命题:可以判断正确或者错误的陈述句可以判断
13、:下面陈述不是数学命题 这个三角形是美的这个三角形是美的数学命题的两种形式:性质命题、关系命题性质命题性质命题:A 是 P。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80度度。关系命题关系命题:如果 A 是 P,那么 A 是 Q。如果两个数是偶数如果两个数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为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为偶数。如果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其中任意两如果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其中任意两 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必然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必然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
14、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逻辑推理:具有传递性的推理。有两种形式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大范围到小范围)。凡人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果是必然成立的,用于验证结论。归纳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从经验到未经验)。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有死,柏拉图是人、柏拉图有死,所以凡人都有死。结果是或然成立的,用于发现结论。比如:苏格拉底不到苏格拉底不到8080岁死去,柏拉图不到岁死去,柏拉图不到8080岁死去,所以凡人不到岁死去,所以凡人不到8080岁死去。岁死去。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
15、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演绎前提:同一律:同一律:a=aa=a 矛盾律:矛盾律:a a P P 和和 a a P Pc c 不能同时成立不能同时成立 排中律:排中律:a a P P 和和 a a P Pc c 必有一个成立必有一个成立几何前提:基本事实。基本事实。数与代数前提:命题1 等式(不等式)关系具有传递性 a=b (a b),b=c (b c)a=c (a c)命题2 等式(不等式)两边加减相同量,等式(不等式)不变 a=b (a b)a+c=b+c (a+c b+c)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
16、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问题问题:如何定义有理数的加法?必须让学生感悟必须让学生感悟:加上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大。符号表示符号表示:对任意的数对任意的数 a 和正数和正数 b,a+b a。证明证明:因为因为 b b 为正数,所以为正数,所以 b b 0 0 在在不等式两边分别加上不等式两边分别加上 a a,由命题,由命题 2 2 得到得到 a+b a+b a a 所以所以结论成立。结论成立。类似方法可以证明对称命题:加上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小。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
17、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类似命题类似命题: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减去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小数学符号:b 0,则则 a-b=a+(-b)证明:因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a-b=x a=b+x 由命题2,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b)等式不变:a+(-b)=b+(-b)+x。根据相反数的定义:a+(-b)=x。由命题 1:a-b=x=a+(-b)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类似命题类似命题:
18、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减去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小符号表示:b 0,则,则 a-b=a+(-b)证明:因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a-b=x a=b+x 由命题2,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b)等式不变:a+(-b)=b+(-b)+x。根据相反数的定义:a+(-b)=x。由命题 1:a-b=x=a+(-b)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类似命题: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 减去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大符号表示符号表示:b
19、b 0 0,则,则 a-(-b)=a+ba-(-b)=a+b证明:证明:令令 x=a+bx=a+b。等式两边加。等式两边加 b b 的相反数的相反数 -b-b,由命题,由命题2 2:x+(-b)=a+b+(-b)=ax+(-b)=a+b+(-b)=a 上面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上面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b)(-b),再由命题,再由命题2 2:x+(-b)(-b)=a (-b)x+(-b)(-b)=a (-b)因为同数相减为因为同数相减为 0 0:x=a (-b)x=a (-b)。由命题。由命题1 1:a-(-b)=a+ba-(-b)=a+b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
20、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演绎推理:验证结论。因为论证形式是:已知 A 求证 B其中 A 和 B 都是确定性命题,没有新的知识。需要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发现结论。推理主要表现在:从条件预测结果的推理 从结果探究成因的推理归纳推理: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的东西 从小范围成立的命题推断更大的范围类似命题在数学教育中没有归纳推理,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归纳推理归纳推理
21、通过归纳得到程式:计算程式、运算法则(从经验到一般)分数加法:运算道理(同样单位)+=+=+=运算程式(直接通分)+=1 64 615465 46 46242024620242624145614561 65 44 6 620242624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归纳推理归纳推理通过归纳探究成因:计算方法规定的缘由(通过经验)混合运算混合运算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 3+2 3+2 6=3+12=18 6=3+12=18举例说明举例说明 操场
22、上有操场上有3 3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2 2人一排共人一排共6 6排。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计算缘由计算缘由 现在同学数现在同学数 =原来同学数原来同学数 +后来同学数后来同学数 =3+2=3+2 6 6 得到结论得到结论 混合运算讲两个以上故事,先乘除后加减是一个故事 一个故事的计算。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四、小学数学中的模型四、小学数学中的模型3.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课标中主要要求两个模型总量
23、模型(加法模型)与时间无关与时间无关:总量=部分+部分、部分部分 =总量总量部分部分 与时间有关:现在现在 =过去过去 +变化变化、将来将来 =现在现在 +变化变化路程模型(乘法模型)有有一个量纲:总价总价 =单价单价个数个数 有有两个量纲:路程路程 =速度速度时间时间、速度速度 =路程路程 /时间时间 工程模型、植树模型 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四、小学数学中的模型四、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数学建模是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用数学
24、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数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数学实践的经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加深
25、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意识。2008 史宁中史宁中第第3讲讲 初中数学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训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考查数学核心素养教育质量监测的四个原则1.不要求计算速度(速度的训练是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速度的训练是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2.监测内容蕴含的数学素养(概念概念、推理推理、计算计算、想象想象)3.应当有一道开放题(超市的位置超市的位置,加分原则加分原则)4.说学生能懂的话(对可能性的理解对可能性的理解)200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