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20.1.1 平均数教案3.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20.1.1 平均数教案3.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20.1.1 平均数教案3 年级 下册 数学 20.1 平均数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1 数据的代表数据的代表 20.1.1 平均数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 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 平的特征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 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难点:对
2、“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 (一一)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 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 4 个班,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 下: 班级 1 班 2 班 3 班 4 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 是否合理?为什么? x= n xxx n 21 = 4 1 (79+80+81+82)=80.5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
3、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 那么叫做这 n 个数的平均数, 读作“x 拨” . 这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带有省略号的用字母表 示的 n 个数相加的一般写法 .学生对此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 不太习 惯,要向学生强调,采用这种写法是简化表示,是为了使问题的讨论 具有一般性 .教师应通过对公式的剖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并掌 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义 . ( (二二)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例 1 (教材 P137 例 1) : 设计意图: (1)解决例 1 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 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 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 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
4、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目的是 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 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中的作用, 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解:详见课本。 例 2 (教材 P138 例 2) : 设计意图: (1)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 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2)例 2 与例 1 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 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解:详见课本。 例 3从一批机器零件
5、毛坯中取出 20 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 (单位:千克) :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用投影仪打出) 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计算,然后一起对答案 .由于数据较 大,计算较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正好为下面提出简化计算公 式作好铺垫 . 教师提出问题:像例 3 这样,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因而容 易出错, 有没有较为简便的算法呢?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都接近于哪一个数?启发学生讨论,寻找简便算法 . 学生回答:数据都在 200 左
6、右波动,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 200,转而计算一组数值较小的新数据的平均数,至此让学生再一次 两人一组用简便方法计算例 2,并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比较是否一 样 . 讲完例 3 后, 教师指出几点: 常数 a 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读 作“x 拨”;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毛算的结果相同 . 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若产生困难或错误,教师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三三) )例题讲解例题讲解 例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 10%、 测验占 30%、期中考试占 35%、期末考试占 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
7、如下表: 学生 作业 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小关 80 75 71 88 小兵 76 80 68 90 分别找出小关和小兵的平均分。 解:小关的学期总平均分为: x8010%+7520%+7135%+8835%=78.65(分) 小兵的学期总平均分为: x7610%+8020%+6835%+9025%=78.9(分) 例 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 10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 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小时) 寿命 450 550 600 650 700 只数 20 10 30 15 25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解: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 450 20550 106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