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期与心电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不应期与心电图-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应期 心电图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不应期与心电图-PPT课件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肌细胞的5种类型与3种功能窦房结房室结希-浦氏系统心房肌心室肌起搏功能收缩功能传导功能不应期 几乎所有心电图学的概念,现象,法则,以及复杂心电图的诊断都与不应期有关。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舒张性 前三项与电活动有关,后两项与机械活动有关。心肌静息膜电位的形成+-8095mv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就这样测量心电发生原理心肌细胞静止时(复极状态)除极状态复极过程复极状态心肌细胞受刺激(除极过程)心肌细胞完成刺激(除极状态)一、不应期的基本概念 心肌细胞和组织的指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来的兴奋或外来的刺激能够发生反
2、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则立即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性称为,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从心肌的收缩性特点收缩性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由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特点兴奋性特点来说,一个心电周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不同组织不应期不同不同组织不应期不同,粗大的神经纤维,其有效不应期O3ms,而骨骼肌的兴奋与收缩的耦联间期约为05ms,腓肠肌的不应期为2540ms,收缩次数2540次秒,最高达100次秒,以至引起收缩的融合,形成强强直性收缩直性收缩。心肌的兴奋与收缩的耦联间期为4060ms,不应期长达几百毫秒,比神经纤维和骨骼肌
3、明显延长,可避免心肌强直收缩,引起循环骤然终止.二、不应期的分类 绝对不应期 应用大于阈刺激值1000倍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时,称为绝对不应期,临床电生理检查时,不可能应用这么强的刺激检查病人,只能用于动物试验,称为生理学的绝对不应期。临床心电生理学中几乎不用绝对不应期这一术语(一)有效不应期(ERP)1定义: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 2持续时间200300ms。在有效不应期中,一次兴奋反应刚刚发生后,兴奋从100降为零。3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相当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4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 :以心室肌为例,相当于从。图1不应期示意图 心脏各处动作电位
4、及激动顺序(二)相对不应期(RRP)1定义:用比阈刺激高24倍的刺激,能够引发扩布性激动反应的间期称为相对不应期。2持续时间50lOOms。在相对不应期中,兴奋性逐渐从0开始恢复,此期中,时间越早兴奋性越低时间越早兴奋性越低,引起激动反应需要的刺激强度越高。3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相当于。4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 以心室肌为例,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即 有效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之和称为。以心室肌为例,QTQT间期实际可以视为心室总不应期间期实际可以视为心室总不应期的同义语。先天性长QT综合征,可以看成是先天性心室不应期延长综合征。不应期过度延长时,各部分心室肌之间则可能延长的不均衡不均衡,出
5、现心室肌的兴奋性、不应期、传导性的明显差异差异,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通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间期离散度,实际也是各部位心室肌不应期的离散度不应期的离散度。正常时,该离散度一般小于30ms,大于50ms时可视为异常。因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病因,心室肌离散度可以增加到100200ms以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经常测定QT间期,实际是监测心室肌不应期的变化。所有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都要延长心脏各部位不应期。不应期延长的初期,药物对各部分心室肌不应期不应期延长的初期,药物对各部分心室肌不应期延长是均衡的延长是均衡的,QT间期从基础值逐渐延长到500ms,如果QT间期进一步延长,
6、则可能出现不同部位心室肌不应期延长不均衡不均衡,进而出现不同部位心肌不应期离离散度加大散度加大。因此,用药后QT间期大于500ms时需考虑减少减少药物剂量,大于550ms时则应考虑停药停药。临床电生理检查时(心内或食管),程序期前刺激S2的联律间期常选择逐渐缩短,称为逆(反)扫描。结果在整个扫描中,S2刺激先落入兴奋期,然后进入相对不应期,最后进人有效不应期。多数情况下,相对不应期比有效不应期持续时间明显要短。三、易颤期与超常期 (一)易颤期 1定义:心房肌和心室肌在相对不应期开始之初有一个短暂的间期,在此期间应用较强的阈上刺激容易引发心房或心室颤动,称为易颤期(vulnerable peri
7、od)。2发生机制:心房或心室肌的兴奋性在相对不应期恢复之初,不同部位的心肌组织或细胞群之间兴奋性恢复的快慢先后差别最大,兴奋性、不应期和传导性十分不均匀的电非同步状态(electrical asynchrony)。此时给予刺激,兴奋在某些部位易于通过,在另一些部位难以通过,发生传导延缓和单向阻滞,导致折返激动形成。如果许多折返同时出现,则形成纤维颤动。3持续时间及心电图相应部位:心房肌心房肌的易颤期约为lO30ms,位于R波的降支或s波的升支。心室肌心室肌易颤期约为010ms,位于T波升支到达顶点前的2030ms的时间内。当患者心房或心室的易颤期病理性增宽时,易发生房颤或室颤。4易颤期的测定
8、:图2是应用食管电生理检查s1S2程序测定心房易颤期。应用反扫描使S2的联律间期逐步缩短。当缩短到210ms时,一次S2刺激则诱发了房颤,而诱发的房颤有其自限性,可以自行终止,使检查能够继续进行。从图2可以看到,该患者心房易颤期位于s1刺激后的230110ms,易颤期明显增宽,很可能经常发生阵发性房颤。图2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定心房易颤期 应用Sls2是程序刺激测定心房易颤期。S1s1间期800rns,S1 S2间期分别为260ms、240ms、230mS、200ms、1lOms及lOOms,在c、D、E条分别诱发了房颤,测定的心房易颤期为s1刺激后的110-230ms间期,落入此间期内的心房激动
9、均可诱发房颤 (二)超常期 1定义:在心肌组织的相对不应期之后,正值心肌复极化结束之前的一段时间,应用阈下刺激可引起心肌扩布性激动兴奋反应。此期称为超常期。2发生机制:在心肌组织复极之末,膜电位尚未完全恢复到静息膜电位水平,处于一种准极化、低极化电位的水平,而这时的膜电位与兴奋发生的阈电位更靠近,更易发生激动反应,兴奋性比正常要高。超常期后,膜电位达到静息电位,心肌兴奋性完全恢复。3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超常期可持续几十秒,其位于心电图T波之后的u波初期(图4)。超常传导的概念:是指。以房扑为例,房扑的心房频率多数为300350bpm左右,常伴有F波2:1下传心室。因为房室结生理性传导能力有一定
10、限制,150bpm以上可出现文氏下传,180bpm以上可出现2:1下传,这是房室结保护心室安全的一种机制。少数情况下,房扑可以突然从2:1转化为l:l下传传心室,使心室率也达到300bpm,这可引起急骤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此时,在房室结肯定发生了超常传导,超常期 图4心室超常期位置示意图 四、不应期的影响因素 心脏组织的不应期受多种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图5),例如。以心室肌为例,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心肌细胞,在钠内流的过程中,只有当膜电位达到-60mV时才有扩布性反应的发生,称为。除此,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一)性别:女性比男性的QT间期长,不应期长。(二)年龄:不应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三)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