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知识拓展.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128267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24.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知识拓展.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 2022 新人 2019 必修 第二 教材 知识 拓展 下载 _必修第二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教材P2探究爪哇岛面积 12.6 万千米 2 ,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的 6.6,但人口却占全国 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活动较多, 岛上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1. 从气候、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2. 议一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爪哇岛陆地面积只有12.69万平方千米,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印尼2亿多人口却有一半以上(1.4亿多人)分布在该岛。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岛上火山活动多,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岛上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

    2、的生长;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从人文因素看,该岛位于印尼的主要岛屿之间,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岛上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产业活动活跃。所以该岛人口密度特别大。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和政治等。教材P4活动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约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

    3、的57%。读图1-2、图1-4,完成相关任务。(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为何人口较少?(2)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 200 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3)试从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垂直分布等角度,讨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2.20世纪中期,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 Bunge)等用人类大陆图(如图1-5所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读图1-2、图1-5,完成相关任务。(1)在图中边框的刻度处标注经度或纬度。(2)从图 1-5 可以看出,世界上共存

    4、在四个人类大陆。说一说,这些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3)邦奇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对你有哪些启示?说出来,与同学分享。1(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内,陆地面积较小(或海洋面积广大),人口分布较少。(2)非洲。非洲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湾,距离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面积占非洲总面积小,且非洲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内陆高原地区较为凉爽,适宜居住。(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在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地带。2(1)略。(2)4个: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3)启示:人类大陆的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比重很小,

    5、但却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的人口,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可以用简化的图来表示复杂的地理现象,去除干扰因素,只留下最重要的内容,直观形象。教材P7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在云南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人口垂直分布模式与中国其他地区有所差异。例如,南定河的河谷平原,尽管地势低平,但过热过湿,排水不畅,加上草木繁茂,特别是疟疾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很大,人口分布较少;元江中游的河谷平原,地处雨影区,气候干热,人口也不多。相反,在区内海拔适中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疟蚊危害明显减轻,人口分布较为稠密,从而与河谷地带形成鲜明对照。(1)在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6、,如青海的河湟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拉萨河谷地等,而其他地区人口则非常稀少。议一议,青藏高原与云南热带及其边缘地区相比,两者人口垂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山区和高原。读图1-2,对照世界地形分布图,找出能够说明这一地理现象的实例。2.塔里木盆地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兴起过楼兰、尼雅等繁华城镇,但近代均已被沙漠掩埋。试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角度,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1.人口稀少区域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气候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格陵兰岛2.(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而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热

    7、量条件好,加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云南热带及其边缘地区的低地,气候湿热,排水不畅,草木繁茂,疟疾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人口分布较少;海拔适中的山地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疟蚊危害明显减轻,人口分布较为稠密。(2)例子: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亚马孙平原人口较少;墨西哥人口大部分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地区。教材P8-9活动1.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暧晖腾冲线。这是一条从黑龙江暧理(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大致倾斜450的直线,今称黑河腾冲线。读图1-8,完成相关任务。(1)找出黑河腾

    8、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3)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中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变动?为什么?2.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均有着重要影响。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1)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地区。地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人口较为

    9、稠密的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人口稠密。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2)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此线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线西北侧位于非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3)方案一:不会,该线西北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自然承载力有限,人口难以大量增长。方案二:会,随着

    10、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条人口分界线会小范围波动。2历史因素: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是美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人口大量在此聚集。政治因素: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改变该国人口的格局;安史之乱之后我国南方人口首次超过了北方。文化因素: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华人的聚集区;我国西安的回民聚集地。3 早期尼雅地区水源充足,湖沼遍布,草木茂盛,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上,交通便利,商贸往来频繁。随着人口增多,用水剧增,尼雅河断流,生态环境随之恶化,人口被迫外迁,尼雅地区逐渐变成废墟,绿洲良田变成荒漠。教材P10探究易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

    11、,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易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易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易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1.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出你的理由。2.你的家人有迁移的故事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1经纬的爷爷、奶奶属于人口迁移,因为他们离开了原居住地,且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变化。经纬的爸爸从贵阳到北京读书、从北京到深圳工作、从深圳到欧洲读博士、又回到深圳均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跨越了一定的行政区,并且较长时间离开原居住地。经纬陪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不属于人口

    12、迁移,因为虽然离开了原居住地,但由于停留时间过短,只能属于人口流动。2略。教材P11活动阅读下列材料,议一议,在图 1-9 中补充相关内容。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李(Everett S.Lee )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认为,在每个区域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拉力”,留住已经在这里生活的人和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推力”,促使原居民离开。此外,原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中间障碍,如限制移民的法律法规等。人口迁移也会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意愿、知识水平以及对原居住地和目的地的接触与评价,都会影响迁移的发生。1否(时间太短);是;是;

    13、是。2国内迁移;国内迁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教材P12活动1.除经济因素之外,自然、政治、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引起人口迁移。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居民迁入俄罗斯。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2.19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

    14、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北部地区,则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1)19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较,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核辐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民被迫迁移。自然环境因素六盘山区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发展条件差,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俄、乌两国冲突引发乌克兰东部战乱,受战争和民

    15、族文化影响,俄罗斯族居民选择迁入俄罗斯,避免战乱和民族歧视的影响。经济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大量汉族人不堪困苦,迁移到谋生条件更好的地方。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严重的旱灾导致大面积土壤风化形成严重的沙尘暴,大量牲畜、动物死亡,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恶劣生存环境迫使居民外迁,这是根本原因。而选择到东部,或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是受经济因素影响。2(1)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2)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

    16、,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教材P14-15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自2011年初爆发内战以来,叙利亚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截至2016年底,联合国确认大约有1350万叙利亚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超过叙利亚总人口的70%,其中610余万人在叙利亚境内流离失所,550余万人逃往国外。这是近年世界上最为严重的难民危机。土耳其、黎巴嫩、约旦等周边国家及欧盟、北非等地区成为大多数叙利亚人逃亡的目的地。土耳其接收的叙利亚难民就超过340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黎巴嫩和约旦则分别接收了超过100万和60万的叙利亚难民。据欧盟委员会统计,2016年,申请到欧盟国家避难的叙利亚人

    17、近35万,其中以德国接收最多。1.土耳其境内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议一议,叙利亚难民大量涌向土耳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析叙利亚难民主要沿陆路迁移的原因。3.读图1-12,议一议,德国在接纳比较多的难民后,可能会引发哪些社会问题?教材P1617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多元,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

    18、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1)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 3 )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净增加、净减少最为显著的省区。想一想,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情形?2.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实例,议一议,大规模移民对迁出地、迁入地分别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1(1)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口流动方式由劳

    19、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2)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2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边远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市的发展。对迁入地的消极影响: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对迁出地的积极影响:促进迁出地和外界的交流、减缓当地的人口压力、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对迁出地的消极影响:迁出人口一般为青壮年劳动力,人才和资金外流对迁出地来说是一种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基础教育投入多而回报少的局面,影响迁出地

    20、的可持续发展。教材P17探究用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当桶底的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够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木桶效应,也称为短板效应。1.伊茵认为,如果木桶代表地球,各块桶板代表地球上不同的资源或环境,那么木桶的盛水量就代表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对此,你怎么看呢?2.从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角度,谈一谈木桶效应对我们的启示。1池塘生态系统中,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量是有限的,这会影响到鱼的数量。受限制因素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2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会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医疗卫生水

    21、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超过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本地区的资源短缺并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而导致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还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教材P1920活动1. 读图1-16,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2.关于马尔萨斯人口学说中的“两个级数说”,伊茵和易扬有不同的观点,你赞成谁的?说出你的理由。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繁殖力与土地提供给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相比,是无限大的。人口将按等比数列1,2,4,8,16,32,64,128,增加

    22、;而生活资料则按等差数列1,2,3,4,5,6,7,8,增加。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096 13。人口繁殖力与土地生产力显然是不平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使其结果趋于平衡,比如,通过战争、瘟疫、灾荒等手段,过多的人口得到控制。1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进一步导致自然增长率升高。2.人口普查次数第一次(1953年)第二次(1964年)第三次(1982年)第四次(1990

    23、年)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总量/亿人5.9446.94610.08211.33712.42613.397人口出生率/%3.73.9342.2282.1061.4031.19人口死亡率/%1.41.1560.660.6670.6450.71人口自然增长率/%2.32.7781.5681.4390.7580.479教材P20活动1.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指出,由于有限资源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限制,在地球和人类社会系统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生产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在21世纪的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读图1-17,完成相关任务。(1)书中描述的人类

    24、社会将面临崩溃,是杞人忧天吗?说出你的理由。( 2)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3)该书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某些观点失之偏颇,但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多积极意义。议一议,图 1-17给我们带来哪些重大启示?2.图1-18反映了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试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1(1)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2)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提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一些过去没有列入资源范畴的物质,现在以及将来可以被广泛利用,

    25、增加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虽然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但终究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科技进步只能增加资源的可采量。(3)观点一:会。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面临崩溃。观点二:不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不断丰富、改善。可通过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2.教材P21活动阅读下列材料,议一议,下列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派的观点?试说明理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学者对全球人口容量进行了估算,但他们估算的结果大相径

    26、庭。乐观派学者认为,地球能够供养的人口,要比如今地球上存在的人口多得多。一部分学者甚至断言,地球能够养活500亿人口。主要依据是:第一,地球上还有大量的资源可供开发,就是已经开发的资源,还存在着很大的再利用潜力。第二,海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向人类提供食物、矿产、能源的潜力难以估量。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有足够的力量遏制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悲观派学者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过多,倘若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个别学者甚至认为,地球上的人口总量不应超过10亿。其依据是:第一,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物和资源短缺的问题频繁出现,这说明人口规模已经过于庞大。第二,随着世界

    27、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枯竭为期不远。第三,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发展和幸福,还必须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使全世界人民能够吃得比较好,并维持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合理人口限度。1相比于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人类的生存空间要大得多,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资源。2多数人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

    28、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教材P23活动1.“人口金字塔”是一种表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直观几何图形,常呈下宽上尖的金字塔状。人口金字塔的一般作法是:确定年龄间距(通常以5岁为一组);将各年龄组男、女人口或其在总人口中的百分率分别在左右两边(男左女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组的自然顺序自下而上地排

    29、列。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一般,总和生育率大于2.1是较合理的人口更替水平。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读图1-21、图1-22,完成相关任务。(1)说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金字塔的特点,并归纳其变化趋势。(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参与伊茵、易扬的话题讨论,谈一谈你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我国人口容量产生哪些影响。2.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曾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

    30、既有技术条件下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对照图1-8,想一想,上表诸地区中,是否有可能出现“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情况?如果有,应如何解决这样的人地矛盾?(2)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南方与北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差异。(3)你认为上表中可承载人口量是一定的吗?可承载人口量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1(1)严格遵循计划生育意识,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2)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2(1)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可承载人口量多;北温带、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可承载人口量少。原因:中温带、南温带

    31、、亚热带水热条件较优越,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大,年生物量大,可承载人口多。北温带、青藏高原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小,可承载人口少,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面积较小,可承载人口量较小,干旱及半干旱区水源条件较差,可承载人口量较小。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及其地理分布有制约作用。(2)不一定。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承载人口也将会发生变化。教材P26探究1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

    32、二者之间。2略。3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有: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乡村演变为城市,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以下变化:以农业用地为主变为以非农业用地为主。建筑密度增大,高度增大、层数增多。建筑除向高空扩展外,还向地下空间扩展,地下还建设有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建筑,还设有市政管道如上水道、下水道、消防管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道路增多,纵横交错,类型各异,网线密集等。教材P2728活动读图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

    33、?原因又是什么?2.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城镇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2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3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教材P3031活动1.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

    34、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读图2-13,完成相关任务。(1)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于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

    35、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城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故宫。(1)归纳成都、沈阳、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议一议,三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2)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3 )了解你所在或感兴趣的城市,大致勾画出它的空间结构图,再与三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进行对比,看该城市属于哪一种模式;结合当地实际,评价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1)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的相同点是: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

    36、,地租水平逐渐下降;不同点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2(1)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2)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3)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

    37、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教材P35活动1.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北纬30附近的陆地上大城市比较多,又是什么原因?2.读图2-18,说一说,武汉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武汉为何被称为“九省通衢”?3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2-19,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4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2-20、

    38、图2-21,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促进深圳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珠海,全长50千米,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大桥显著加强珠江西岸与东岸的联系,打造一个“三小时经济圈”,推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促进大湾经济区全面崛起1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2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地形平坦;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3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地理位

    39、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教材P36探究2008年,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靖、华安、永定等地。土楼是客家先民辗转迁徙,在福建定居后修建的特色民居。土楼以土、木、石、竹为建筑材料,将沙质黏土与黏质沙土按一定比例拌和,用夹墙板夯筑成土楼墙壁。福建土楼以分布广、保存完好而著称。目前我国保存较好的土楼有3万多座,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为“客家土楼”。1.你如果了解客家土楼和客家文化,可以向同学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2.议一议,福建土楼

    40、的修建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客家文化有什么关系?1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地处澳大利亚的南部内陆,维多利亚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纬度较低,夏季受亚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到来自内陆地区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少雨。2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教材P40活动观察图2-25、图2-26中的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湘西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陕北窑洞: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

    41、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依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的民居适应气候的特点,把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以重木及棕榈建造,用木构架楔榫连接,坡顶的山墙两端可以通风,山墙上作彩色编织的调席盖和竹篾。英国乡土民居:英国降水较多,乡土民居以乡村式的茅草农舍为代表,屋顶坡度较大。肯尼亚茅草屋: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地取材的原则。伊朗风塔:气候酷热,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这些民居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而建造,体

    42、现了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教材P4344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诸葛八卦村的中间是一口池塘,叫作钟池,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钟池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样。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1)描述诸葛八卦村村落的布局特点,讨论该村落的布局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2)我国一些古村古镇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旅游品牌价值高。例如,

    43、广西灵川的江头村,居民自称是北宋周敦颐的后裔,“爱莲文化”和“阴阳太极理学文化”贯穿于建筑群中。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 3)旅游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古村古镇的经济收入,缓解其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过多的游客量对古村古镇的保护将构成极大的威胁,可使当地古朴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无形遗产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甚至消失。考察家乡的一个古村古镇,了解它已经受到或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针对其开发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2.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

    44、化之间的关系?1(1)布局特点: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巷道纵横,犹如迷宫。当地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复杂,诸葛村在选址、建村过程中对于风水学说的重视,反映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通过风水学说培养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并增进宗族团结的特点。(2)旅游资源具有景观独特性(没有类似景观,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文化底蕴深厚;诸葛亮历史地位高,知名度高,文化品牌效益高。(3)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生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古村古镇原貌;保持古村古镇的特色,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45、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加强古村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2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在表达地域文化时,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用现代的美学观念和技术手法表现地域文化内涵。教材P45探究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 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 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图2-34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2016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

    46、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1基本上一致。2这是因为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教材P4647活动1.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三角、珠三角城镇化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2,图2-36为不同年份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的遥感影像,其中红色表示植被,分辨率为30米。读图,完成相关任务。(1

    47、)结合地图资料,判读图中代表杭州城区的影像色调,并勾画出图中杭州城区的大致范围。(2)查阅杭州市1984、1991、2008、2016年的人口、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制作人口、经济总量等变化曲线,简要说明杭州城区空间扩张的过程及其主要动力。1不同点:珠江三角洲,侨乡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相同点:都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2略。教材P51活动1.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2原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知识拓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8267.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5份打包).rar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5份打包).rar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A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A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B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B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