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提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提纲.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提纲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第四 哲学 文化 复习 提纲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二政治期中简答题知识点汇总一哲学基础知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2、,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二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知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
3、于物质。(2)方法论: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鉴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P23-1(2)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4、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1)原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2)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
5、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1)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物质和意识的
6、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2)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
7、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三.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知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P28)(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P28P29)(1)原理
8、: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方法论(P29)(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
9、、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P30P31)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影响、密不可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与要素的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10、,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其方法论(P32)(1)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2.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原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33P34)(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11、必然引起质变。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是的质变创造条件。(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坚持适度原则。3.发展的趋势原理|发展的途径原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P34P35)(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方法论:事物发
12、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矛盾含义及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13、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P38)原理:矛盾存在于一
14、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P38)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P39P40)原理: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着
15、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特殊性中概况出普遍性,在普遍性下指导特殊性)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41)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6、。(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P41)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P42)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
17、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四探索认识的奥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要求我们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这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作用,
18、自觉树立正确认识,反对错误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真理的含义及特性(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客观和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方法论: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在探
19、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补充)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五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1.社会历史的本质(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 b.过程上
20、: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时间上: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b.性质上: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社会历史的发展(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