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128097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7.7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上册 中外 历史 纲要 一轮 复习 中国近代史 部分 选择性 主干 知识 整合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中国近代史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年) 两次鸦片战争 (1840-1860年)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861-1898年)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898-1901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01-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与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1927年)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1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一、旧民主义革命1.两次鸦片

    2、战争 1840-1860中外纲要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1、19C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资本主义为断发展英、法、美:资生产方式逐渐占主导。英国:生产力增长,掌握资霸权。法国:从越南打开入侵亚洲的缺口。俄国:侵入中国东和新疆。美国:积极参与侵华活动。(2)中国:仍停留中封建社会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经济: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2、 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2)经过:1840.6-1842.8(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4)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 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根本

    3、: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历史遗留: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直接:修约遭拒。(2)过程:1856年,英法发动战争1858年,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3)影响:中国独立、领土、主权完整遭受严重侵犯。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开眼看世界(1)代表: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影

    4、响: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1、货币的演进P87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2、关税的演变P94(1)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3)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4)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强化协定关税权,中国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5)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1、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1)时间:鸦片战争后(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3)影响: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2、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P

    5、83-84(1)背景近代以来,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取得很大成就。17世纪,英国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2)概况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3)意义西医院校建立,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

    6、的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1、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p4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P9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3、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P40(1)背景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

    7、成为苦力。(2)贡献对美洲: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促进了美国的开发。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对大洋洲: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3)影响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一个个唐人街。华工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4、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P69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2.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

    8、强侵略的加剧 1861-1898中外纲要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1、太平天国运动 P95-97(1)背景:洪秀全提出“拜上帝”的主张。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2)过程:金田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金田村。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军事鼎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后期防御:洪仁玕、陈玉成、李季成取得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败于湘军。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9、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4)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洋务运动 P97(1)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目标:“自强”“求富”。(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1) 主张: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5)内容创办

    10、近代军事工业:为了自强,创办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为了求富,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兴办新式教育: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创办新式海军: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3)影响: 积极影响: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局限性: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未能达到;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3、边疆危机 P97-98(1)西北边疆危机:俄英侵略新疆:A、1864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占领南疆和北

    11、疆部分地区。B、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 A 、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B、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有效统治: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2)西南:中法战争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进程:A、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多次击退法军。B、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倒台。结果:A. 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B. 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4、甲午中日战争 P98(1)原因::日本早就想

    12、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2)导火线: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3)经过:丰岛战役:战争爆发。平壤战役:清军大败,退回国内。黄海海战: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2) 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通商、设厂(5)影响: 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表明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5、瓜分中国的狂潮 P99(1)“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向清政府索取3

    1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划分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 强占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2) 争夺路矿权: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5)争做债主: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1、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38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1)时间:19世纪80年代后(2)原因:西学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开展。1、 中国的近代化工业(1)官方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民间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

    14、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2、近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 P43-44(1)近代银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开办分行。(2)股份制企业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3)证券机构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3、近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P63(1)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起来。(2)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基础建设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4、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P69-70(1

    15、)火车与铁路交通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2)轮船与航运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般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9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5、交通与社会变迁P72(1)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2)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3)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9(1)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增设天文算

    16、学馆。(2)派遣留学生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P40(1)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2)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3、欧洲殖民都的文化侵略P69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4、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P8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2)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898-1901中外纲要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1、

    17、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兴起。(2)公车上书背景: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过程: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3)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结果A、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B、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C、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

    18、留外,均被废止。历史意义: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失败原因A、客观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B、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2、义和团运动(1)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3)各方态度当地官员: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西方列强:A、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B、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

    19、 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慈禧太后:采用“招抚”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4)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3、八国联军侵华(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经过:廊坊阻击战: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退回天津。天津保卫战: 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战斗。宣战: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

    20、定。津京陷落:A、7月14日,天津陷落。B、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罪行: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1) 结果: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4、民族危机的加深(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内容:惩办爱国官员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9.82亿两划定为使馆区,各国可派兵驻守拆

    21、除炮台,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和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3)危害:标志清政府成为帝统治中国的工具赔款,加剧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1、戊戌变法 P23-24(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他们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22、等领域。(3)失败: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4)历史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5)历史意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38(1)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的改革: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大型百货公司P44(1)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

    23、司。(2)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10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配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2.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P58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配方女装流行的基调。3、 欧洲殖民都的文化侵略P69清政府的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4、 学校教育的发展P77-78京师大学堂:1989年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同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

    24、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4.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01-1919中外纲要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1、辛亥革命(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末新政A、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B、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C、影响: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B、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5、C、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D、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预备立宪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A、背景:1911年5月,引发四川保路运动。B、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C、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中华民国的建立:A、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B、影响:新的共和政体产生。袁世凯窃取革命

    26、果实A、南北议和B、清帝退位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颁布时间及人物:1912年3月11日。B、内容主权在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责任内阁制C、意义: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进步性A、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B、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C、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局限

    27、性A、表现: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B、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A、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B、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C、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D、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E、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F、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

    28、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军阀割据的形成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争权夺利,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由不同军阀控制。“府院之争”1917年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护法运动A、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B、概况: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结果失败。参加一战A、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

    29、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B、概况:1917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C、影响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原因A、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30、表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原因:对辛亥革命的反思,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2)概况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主张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影响新闻出版: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

    31、报刊面貌为之一新。社会习俗: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思想解放: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1、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清末“新政”P24(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时间:1901年初。(3)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4)评价积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2、晚清科举制度的变化P38(1) 清末新政(1901年)时对科举制的改革: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32、并多设蒙养学堂。(2) 科举制废除: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3、清政府对选官制度的改革P39(1)改革传统选官制度: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2)设立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3)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4、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P14-15(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资产阶级共和制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

    33、诞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B、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C、内容:确立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院副署才能生效。D、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E、意义:具有反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 北洋军阀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A、开始: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B、转折: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宋案“发生,二次革命被镇压。帝制之路的失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

    34、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5、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P39-40(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3)意义: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尽管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6、北洋政府时期考试和甄别P40(1)文官考试制度建立标志: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

    35、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报考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负责机关:政事堂铨叙局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2)甄别含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察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7、中国的货币的演变P87191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8、个人所得税制度P95(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

    36、)起步: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1、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P27(1) 初等教育推广20C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2、 火车与铁路交通P70(1) 京张铁路: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 铁路里程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的90%以上。1、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P4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10(1)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37、。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都,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3.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P58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4.学校教育的发展 P78(1)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2)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3)1911年清华学堂创办。5.图书馆的成长 P80(1)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2)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

    38、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6.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P81(1)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苑成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2)1912年,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P83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1. 五四运动与中共的诞生(1919年1927年)中外纲要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1、 五四运动(1) 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 经过 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遭到北洋军阀

    39、的镇压。发展: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课,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 性质: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为中共成为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促进马义传播和与工动相结合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2、 马克思主义传播(1) 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2) 进程: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发起马克思研究会。李达、陈望道、李汉俊投身于马义的翻译和宣传。3、 中国共产学的诞生(1) 条件:思想:马义广泛传播阶级:工运发展,无产阶级壮大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

    40、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2) 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3) 内容: 通过纲领,确定名称明确奋斗目标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4) 意义: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4、 国共合作(1) 背景: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2)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5、 国民革命(1) 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革命地得到巩固和统一。(2) 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

    41、失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1、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 P25(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2、关税制度的演变 P94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P4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10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P72(1

    42、)在中国,五四运动爆炸,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2.南京国民政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中外纲要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 “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2) 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3) 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4) 民族工业“黄金十年”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表现:A、除原因纺织、面粉外,新

    43、兴工业部门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一定发展。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敛财,四大银行成为工具。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3)井冈山道路的开辟过程: A、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 起义受挫,毛泽东决定向山区进军B、建立:10月,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8097.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