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提纲 .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128091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3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提纲 .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 提纲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上册 中外 历史 纲要 一轮 复习 中国 古代史 通史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史通史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公元1840年)主要讲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先秦)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继续发展时期(宋元)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有: (1)政治文明:先秦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 建立与演变。 (2)经济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工商为辅的物质文明。 (3)精神文明:以儒学为正统的主流社会思想;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科技成就;以书法、国画、京剧等为代表的中国独特的光辉灿烂 的文化成就。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 先秦 先秦是指中国境内有了人类活动至秦

    2、统一前的历史时期,习惯上可划分为(1)原始社会、(2)夏商西周(3)春秋战国三个阶段A夏商西周:是我国古代国家开始形成阶段 经济上处于“青铜时代” ,土地国有 政治上建立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B春秋战国: 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土地私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 政治上进行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一)政治 1.分封制:目的、对象、权利义务、影响 2.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 3.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尚

    3、未形成权利高度集中 4.商鞅变法(二)经济 1.农业 耕作方式:商周前刀耕火种、耒耜商周青铜工具春秋战国铁器、牛耕 水利:战国李冰都江堰和郑国渠 土地制度 A.商周井田制 (所有、人与人关系、分配) B.战国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君主(国家)农民 地主(主导) 特点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C.采取精耕细作生产模式2.手工业 A.原始社会养蚕织丝 纺织业 B.商: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玉蚕) A.青铜铸造;商周时青铜铸造技艺成熟水平高,被成为“青铜时代”冶金业 B.冶铁业:春秋时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技术 陶

    4、瓷业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 经营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3. 商业 春秋战国官营商业垄断地位打破,出现大量私商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著名都会形成。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评价)(三) 思想文化 背景1.思想:“百家争鸣” 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主张 影响2. 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想核心是 “仁”;主张德治, 注重政治和人事,对 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 A、思想家: “礼”:来规范和整齐民众的行为(春秋) 儒派创始人 B、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

    5、育思想 C、编订古籍:整理“六经”,言论被编成论语孟子(战国): “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礼法并用3、 科技:战国 的司南4、 文字:原始文字为象形文字,商朝甲骨文、金文5、 文学:诗经 楚辞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一) 政治: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巩固1、 概念 皇帝制度:来历、特点 P14 三公:官职及职责P82、 措施 秦朝中央、地方官制 中央 九卿: 特点:p9 地方:郡县制,官吏皇帝任命 汉朝中央、地方官制 中央:中朝:建立、构成、职能、影响 地方:郡国并行制3、影响:P9 耕作技术:牛耕普及,耦犁 ,一牛挽犁(三

    6、)经济 1、农业 水利:王景治理黄河,井渠(坎儿井) 2、手工业 纺织业:技术;素纱禅衣、丝绸之路, “丝国” P9 冶铁业:汉用煤做燃料冶铁 陶瓷业:东汉成熟青瓷3.商业:丝路,“市”发展P9 4、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目的、影响P10(四)文化 1、思想董仲舒新儒学:P10,原因、内容、目的、结果 2、科技:纸的发明与改进(时间、人物、传播、意义) 3、艺术:字体演变。P17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 (一) 政治:1. 隋唐三省六部制:机构、评价P132. 科举制:概况、影响 P133. 王安石变法 北宋4. 行省制度P13(二) 经济: 1.农业:P14 翻车、

    7、筒车、曲辕犁 2.手工业:丝织业进一步发展,私营纺织兴起,宋元棉纺织技术迅速崛起P14 冶金业:北宋有以煤作燃料冶铁 陶瓷业:唐三彩、南青北白、景德镇白瓷、釉下彩绘技术、宋瓷窑遍布各地,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3.商业 水陆商运发达,陆海丝路繁荣 “市” A.南北朝:“草市”出现 B.唐: “坊”“市”分开,严格时空限制;“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C.宋代:“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草市”有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D.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城市 A.南北朝:洛阳繁盛,工商业兴盛 B.唐城市:长安、洛阳 C.宋都市商业繁荣,汴京;城市的经济功

    8、能大大增强。(三)文化 指南针 : “司南”、北宋 传播、影响 1.科技 印刷术、唐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生活字印刷术;传播、影P15 火药:唐末火药已用于军事;传播、影响 2.思想:朱熹理学P15 主张、影响、整理四书;理学评价 3.艺术 书法 A.晋:行书开始盛行,王羲之 P16 B.唐:颜体、柳体、狂草 C.北宋四大书法家 绘画:文人画兴起P16 4.文学: 唐诗:李白、杜甫P16 宋词:背景、著名词人 P16 元曲: P16(四)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一) 政治: 明朝内阁p18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清军机处 P19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特点:P19 影响:积极

    9、、消极 P19(二)经济: 纺织业:P19 明朝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手工业 陶瓷业:P19 清朝粉彩瓷器工艺 2.商业 会馆、商帮 P20 商业市镇兴起,商业区繁华,江南出现中小工商业市镇。如汉口、盛泽镇、景德镇 3.资本主义萌芽P19 产生原因、表现 市场 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 国内市 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不需要交换 场狭小 缓慢发展 资金:地主商人将赚来钱用来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 生产 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丧失国外市场 重农抑商政策,关卡重税,严格限制规模 根本原因:腐朽封建制度阻碍4. 经济政策:“海禁”政策:概念、原因、影响 P205.古代中

    10、国经济特点 农业特点: P19 手工业特点 P19 商业特点 P20 经济结构特点: P20(三)文化 1.思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 P20 背景、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评价 2.艺术:京剧P21 3.文学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明清小说 代表作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P21 明朝:西游记 清朝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 影响(四)阶段特征:P18中国近代史(晚清时期)1整体时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十年代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

    11、政治:侵略反侵略 A、西方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市场 1、鸦片战争 背景 B、中国封建社会末期 1840-1842年 P47 A、1840年英国发动 过程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结果:签订中英 A、时间南京条约P48 B、内容:4+3 C、性质 影响 A、社会性质 P48 B、主要矛盾 C、革命任务 D、近代史开端 E、思想:促进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P48 背景、经过、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原因: P49 过程 A、1851年金田起义 B、1853年定都天京 P49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空想性 D、1956年“天京变

    12、乱”,转折 E、洪仁玕资政新篇时间、内容、评价 F、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意义:P49 失败原因:P49(二)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P49 表现: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P49 影响: P49(三)思想: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 P48 2、核心内容: P48 3、表现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世界地理志 魏源:海国图志西方历史、地理;“师夷长技以制夷”4、影响: P48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 19世纪60、70年代至1912年 (一) 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 P5018941895年 黄海海战:丁汝昌、邓世昌 P50 结果:战败,签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13、(二)维新变法 1、背景(社会基础、经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P51 2、代表人物 A、康有为:代表作及思想特点 及思想主张 B、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 C、谭嗣同及其主张 D、严复: 代表作及其主张 3、开始:1895年公车上书 、定国是诏 4 、影响 :性质、进步性、爱国性、思想解放 P54(三)义和团运动(19981900年)P51 1、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2、概况:义和拳、口号“扶清灭洋”、向京津发展 P543、抗击八国联军 侵华:1900年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 19001901 抗击:廊坊、北京4.结果:战败,签辛丑条约(内容、影响)P525、意义:P55近代侵华战争

    14、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四)辛亥革命P52 1、背景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组织: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纲领、机关报、三民主义及其内容和评价 军事:武装起义(黄兴等人领导黄花岗起义) 2、经过 武昌起义:时间、经过、结果 中华民国建立:时间、地点、旗帜、纪元、措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内容、意义 3、结果:失败,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 4、意义(二)经济:

    15、1、近代洋务企业创办 P49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条件、产生、著名企业、影响 P50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20世纪初期 P51 原因、表现、影响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近代史复习(民国时期)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19121919年)(一) 政治:袁世凯夺权,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二)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9121919年) 原因、概况、特点、影响 P56(三)思想:新文化运动 1、背景 2、兴起 P57 3、指导思想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时间 4、主要内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6、 人物:李大钊 5、意义 6、局限性中共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一) 五四运动:1919年 原因、概况、结果、意义 P57(二) 中共创建 1、条件 中共一大:1921,上海,主要任务 1921 P58 2、过程 中共二大:1922,民主革命纲领3、意义(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 条件 意义 1、基础:第一次公共合作实现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开始 P58 三大政策 2、高潮:1926年北伐,工农支持 p59 192527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农民斗争重要性P59 3、失败:1927年四一二政

    17、变和七一五政变/ 4、意义和教训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一)反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 P591、背景 1927、8、1南昌起义2、过程 1927、8、7八七会议 1927年9月秋收起义:10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93436年长征:原因、遵义会议、会师 P60 3、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形成 P59 三篇文章,指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局部抗日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占东北 P60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3、1935年召开瓦窑堡会议(三) 西安事变:1936、12、12 P61(四)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表现P60 抗日战争时期 (

    18、一)日本全面侵华 1.七七事变 1937,全面侵华开始P60 2.南京大屠杀 1937年 30万 P60(二)中国人民抗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背景、过程、意义 P61 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淞沪会战 P61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3.中共敌后战场 1937年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P61 百团大战和根据地反“扫荡”斗争 中共七大 4.1945、8日本投降(三)思想:毛泽东思想成熟 1、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性质、对象、 任务、 动力、前途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P62 2、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四)抗战胜利原因、意义 P61(五)民族资本萎缩P62人

    19、民解放战争时期 1、内战爆发 1946年夏 (一)过程 2、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P62 3、三大战役:1948底1949年初,消灭国民党主力 4、1949、4,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5、1949、9,召开北平政协,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 6、1949、10,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二) 新中国成立意义 P62(三) 民族资本陷入绝境 P6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推动因素 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 政府政策的影响 民族主义的驱使 “实业救国” ,群众性爱国运动 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2、阻碍发展因素 内部: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 思想观念的准备 半殖民地半封

    20、建的社会环境 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启示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政治前提 2、善于抓住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3、宽松的人文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社会前提 4、充足的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1、 经济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进程;2、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 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21、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 变迁原因、概况 P63(二) 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 1.交通 陆海空 p63 2.通讯:邮政、电信P63(三)大众传媒 1.报刊业 P63 2.影视普及 P63中国现代史(1949年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一)政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职能、意义 1、中华人民共 成立:开国大典 P79 和国成立 意义 A、第一届人大召开1954年 .2、 三大民主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 B、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治制度建设

    22、 其内容和特点 P79 C、意义:标志人大制度建立 中共领导多党合 A、初步建立 作政治协商制度 B、正式确立、职能 C、发展新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实行原因 B、确立过程 C、概况 D、意义 (二)经济 1、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内容、特点 P80 2、一五计划 时间 基本任务 结果 3、三大改造 时间:19531956年 概况 A、农业、手工业: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 意义: (三)外交 1、独立自主和平 背景: 外交政策确立 方针:三句话 2、活动A、毛泽东访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经济援助协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23、:1953,过程、内容、意义 C、日内瓦会议:1954 D、万隆会议:1955,“求同存异”,意义(四)文化和生活 1、“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结果 2、毛泽东思想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赎买政策 3、社会生活:邮电部、北京电视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19561976年) (一) 政治 1、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内容、意义 P812、“文革”对民主政治建设破坏:原因、表现 P81(二)经济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原因、表现、危害、纠正 P81 2、“文革”对经济破坏: P82 3、社会生活变化:服饰朴素,物质匮乏,票证 P82(三)外交 1、

    24、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背景、过程、意义 P82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原因、过程、意义 P85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原因、过程、意义(四)文化 1、思想: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P82 2、科技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P83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被称为“绿色革命” 李四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今) (一)伟大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 背景、内容、意义,邓论形成 P85(二) 经济 含义、目的、实质 A、原因 农村:实行家庭联

    25、 B、过程 经营 产承包责任制 C、内容 产业结构 1、经济体制改革 D、意义 P8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 A、管理方式 内容 B、所有制 C、分配制度 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就社会主义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发展关系做了阐 发,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中共十四大: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邓论成 熟并形成完整体系 C、中共十五大:1997年,冲破对所有制经济崇拜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01年加入世贸,影响 P93 3、物质生活变迁 P95 衣食住行变化: 互联网(三)政治 宪法修订:1982年 P93

    26、1、新时期社会主义 加快步伐:1997年1999年 民主与法制建设 成果: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P86 B、1981年叶剑英讲话2、“一国两制”构想 形成过程 C、提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 P86 D、通过1984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内容 意义 A、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香港回归 B、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C、1997年香港主权恢复3、香港、澳门回归 过程 A、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 P86 澳门回归 B、1999年回归意义 A、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真正停火4、海峡两岸关系进展 B、80年后“三通”限制逐渐放松 P86 缓和 C、“九二共识 D、1995年江泽民

    27、讲话,纲领性文献 障碍: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干涉(四)外交 1、外交政策调整:具体表现不结盟外交 2、活动 在联合国中活动在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性质、作用(五)文化 P881、思想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成熟、意义 P96 三个代表 P962、科技:载人航天,2003年“神州”5号,杨利伟 P893、教育 1983年“三个面向” P89 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 P894、文艺:“双百”方针得到恢复发展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概况(581907) 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618年杨广(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唐:618年李

    28、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907年被藩镇所灭,唐朝结束。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总特征】: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具体史实】 政治上: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道州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封建选官制度科举制。.经济上: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水稻育秧移栽;

    29、曲辕犁。筒车;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大运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手工业:陶瓷业:唐三彩,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远销欧洲。丝织业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商业:商业繁荣:长安、洛阳, 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城市兴起、草市夜市;金融货币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设市舶使,商船规模大、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文化:思想:儒学复兴;科技: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文艺: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通俗文学传奇”出现。书法楷书步入盛世,欧体、颜体、柳体,注重规范法度;张旭、怀素。绘画吸取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

    30、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山水画;教育:科举制度推行;音乐舞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称燕乐,反映民族融合;宫廷舞规模宏大,吸收各族风格;1.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2.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产生背景: a 、士族没落,庶族地主崛起,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不能适应政治社会需要 b 、隋统一之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定义:由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发展演变:a、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以考试取士,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b、唐代加以完善,分为制科与常科,定期考试,唐中期以后以进士科为主。c、宋代重文轻武,对科举制进行改

    31、革,实行三年一考,殿试及为了保证考试公平实行的糊名法。d、明清随着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实行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逐渐僵化影响 正面影响打破了门第士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政机会,从而扩大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将考试成绩与选官相结合,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影响了中国周边国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负面影响科举制实质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统治者控制的制度,它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在古代社会后期,科举制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僵化,对中国教育起了负面作用,既不

    32、利于人才的培养,又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日趋没落的教育制度;广泛兴办的新式学堂;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心理的影响。 意义:打破了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旧式教育制度的解体和新式教育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3.唐代及之前的城市有何特点?1、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但经济功能不断增强2、城市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3、工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固定的范围“市”之内,在时间上也受到限制4、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直接控制4.民族关系: (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 (2)策略:“战而后和 (3)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5.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出现的原因:(1)唐代藩镇独揽地方大权,势力不断膨胀(2) 安史之乱削弱中央实力,边镇扩展到内地藩镇割据的特点:(1)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割据一方(2)自置官吏、节度使职位父死子继(3)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影响(1)进一步削弱唐的统治至最终灭亡(2)发展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宋元时期 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960年1368年【阶段特征】 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提纲 .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8091.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