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必备知识清单.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必备知识清单.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必备 知识 清单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必备知识清单一单元 政治制度单元导语:重难点、历史认识解释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制度文明的多样性、独特性,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互相借鉴。重难点:演变过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县一级行政单位是最稳定的一级。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专制主义)、大一统、统一多民族、政局稳定、家国同构、人治大于法治、宗法观念、家天下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近代中华民国时期(北洋
2、政府):民主共和政党政治。国民政府:训政、宪政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边区政府(三三制原则)-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演变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罗马帝国君主制、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法国等级君主制、英国1215议会君主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君主立宪、美国民主共和历代变法和改革与政治制度关系: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统治危机)出现问题需要变法和改革去局部调整。背景和内容、目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经济与政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分析思维、发展思维)背景(原因、为什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对外关系、民族
3、关系、社会、地理等;内外部、主客观、直接根本春秋战国时期背景: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社会转型、社会阶级性质发生改变(地主、农民)商鞅变法背景+举措+影响(秦国、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社会;积极和消极;(当时、后世)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举措+影响王安石变法背景(游牧民族政权侵扰、农民起义、重文抑武文官制度强干弱枝-三冗两积、政治腐败、财政危机)+举措+影响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背景(甲午战争失败不平等条约签订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维新派学习西方制度)+措施+影响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早期(夏、
4、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朝:世袭制2商朝:系统的国家机构(中央);内外服制(地方)。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建立等级秩序,巩固统治特点类型:同姓贵族(燕、鲁、晋、卫)、功臣(齐)、旧贵族(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序列;评价积极:周王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华夏国家认同;消极: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分裂割据;宗法制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评价 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特权; 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的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一体; 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最
5、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有制约;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与自主权。) 等级严格;4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制度逐渐完善,对地方的控制由松散到逐渐加强,制度由多元走向了一体化发展。5评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秦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相关制度 1、核心:皇帝制度(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其实质是皇权专制;)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长,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特点:互不相属,相互制约。3、中央决策
6、形式:廷议制度 4、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历史意义:郡县制的推广,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5、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系统秦朝文书制度有何作用?加强对官员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保障政令传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利于制度传承,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 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二)秦朝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上的主要发展? 最高政治领袖的变化:从“王”到“皇帝”专制的加强 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从“家臣制”到“官僚制”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集权的加强三、汉到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一)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中央官制的变化)总体趋势:
7、皇权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废除。1、汉代: 汉初,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内朝机构)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2、隋唐: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宰相议政机构被称为“政事堂”;评价:作用: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提高效率,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下六部职能与秦朝九卿职能对比,有何不同? 唐代六部与秦代九卿相比,分工更加明确,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趋向分离,体现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成熟(2)评价: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彼此制约,利于加强皇权;(3)变化:三
8、省政事堂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3、宋朝:二府三司制 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政,三司分割财权;4、元朝: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主管军事,宣政院主管宗教与少数民族事物)5、明清: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1)内阁: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商讨;明宣宗时内阁拥有“票拟”权;(2)军机处: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跪奏笔录,专制皇权达到顶峰;(3)性质:内阁与军机处都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作为顾问、内侍机构,地位不定,甚至较低。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 四、汉到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总体趋势
9、: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不断被削弱。朝代制度相关史实汉到魏晋南北朝郡县制1、西汉初吸取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出现“七国之乱”,2、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3、东汉晚期,监察区“州”变为地方行政机构,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隋唐道州路1、唐朝根据山川形势在全国划分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成为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2、唐中期以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宋路州县1、路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实体;2、北宋中央集权措施: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察并制约知州; 设转运司将大部分地方赋税运往中央;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元行省制地方设置行省,打破山
10、川形便,形成犬牙交错;明清督抚制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民政、司法、军政;明后期至清,督抚制;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1、山川形便:以自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边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但容易产生割据;2、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疆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区域内经济文化交流受限;3、两大原则在历代都有运用,整体来讲,从秦到唐,犬牙交错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宋代以后,犬牙交错更为普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 盾)是变化的主因;分权、相互制约是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继承性与创新性:既沿袭前代制度,又不断改进、创新;下稳上动:县级相
11、对稳定,县之上变动较大; 监察区多变为新的行政区; 郡县制的利弊分析: 积极: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消极:地方自主权受到压制,易引发暴政;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城邦: 1、城邦的作用?小国寡民,利于公民直接参政2、城邦类型:民主制的典型为雅典;贵族寡头制的代表为斯巴达雅典民主制机构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执政官、官员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至、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重视民主程序评价积极: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 为后世民主积累宝贵经验;局限:范围有限,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
12、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即暴民政治。斯巴达寡头制机构公民大会(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2名,军事统帅)、长老会、监察官特点斯巴达制度带有民主因素,同时兼具寡头色彩(二)古罗马:1、罗马共和国 前509前27机构/官职组成及产生职责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元老院卸任高级官员终身任职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罗马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审判备注: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受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所有官职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特点:罗马共和国政体体现混合政体,分权制衡,以及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
13、征,实质是贵族政治。2.罗马帝国 前27476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君主专制独裁);(三)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相同:奴隶制下,公民都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无参政资格;公民政治,公民有一定民主权利,强调公民对国家负责的公民意识; 机构设置上体现一定分权思想;不同:雅典是直接民主制的典型; 斯巴达与罗马同为贵族寡头政治,但斯巴达为君主制,罗马为共和制和帝制;二、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政治的特点? 前期:封君封臣制下政治分裂,王权较弱;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后期:英法等国出现议会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王权逐步强化;英国议
14、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发展历程13世纪初,英国颁布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14世纪,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市民)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历史意义形成王在法下、议会制传统有民主色彩的有限君主制 2、英法等国出现等级君主制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强化王权的需要; 自治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庄园经济的发展 3、英法等国出现等级君主制的作用? 推动工商业发展; 利于强化王权; 推动统一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1、英国政治权力转移的过程(史实)?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
15、议会主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法律制约,但仍有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任命内阁; 伴随18、19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成年男性相继获得选举权,权力不断下移;2、英国政治的特点:创新性:创新了许多现代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议会制;延续性:英国现代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如议会制、君主制; 渐进性:许多制度以渐变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选举权逐步扩大;妥协性:“光荣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之间的妥协;3、英国的分
16、权制衡表现 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上台组阁;议会监督内阁,可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解散内阁; 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二)美国共和制1、美国建国之初实行松散的邦联体制:邦联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邦联政府无力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2、美国1787年宪法:(最大的特点:分权制衡) 联邦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 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行政、司法权,分权制衡;(三)法国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分权制衡) 总统掌握行政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可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
17、意可解散众议院; 国会掌握立法权,选举产生总统,总统任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四)英美法制度比较: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相同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分权制衡; 政党政治; 体现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19121949)的政治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1、制度建设: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釆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中华民国年份计算公式:公元纪年-1911=民国年份)2、
18、法律颁布的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3、体现的民主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民主程序的正义性;4、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用法律形式否定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推动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违背民主宪政原则。(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7)的政党政治1、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特点? 政党林立,党派斗争激烈; 不成熟,体现新旧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 受北洋军阀打压未进入权力核心;2、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转折点:宋教仁案3、北洋政府时期
19、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 政治: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政党本身不成熟且斗争激烈;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思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民主意识淡薄;(三)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先后实行“训政”(19281948)“宪政”(1948) “训政”、“宪政”的实质:国民党一党独裁专政,违背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实践(1)成就:931年建立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江西瑞金),颁布宪法; 保障工农和红军等劳苦大众的
20、民主权利;推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2)不足:资本家、富农等无政治权利,不利于革命力量发展,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具有“左”倾色彩; 2、中共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民主实践(1)新变化:设立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2)变化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需要;(3)意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提高民众抗战热情,有利于争取抗战胜利;3、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立行政区(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
21、员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主要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19491954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3、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与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的作用: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