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提纲之中国近代史(1840-1949)部分.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提纲之中国近代史(1840-1949)部分.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提纲之中国近代史1840-1949部分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上册 中外 历史 纲要 一轮 复习 提纲 中国 近代史 1840 1949 部分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时期(1840-1912)一、概述1.阶段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2.近代化内涵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相互推动3.政权更迭4.重大事件 列强侵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救亡图存: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顽固派的东南互保、清末新政;洋务派的洋务新政;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中
2、共成立;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国共联合抗日;解放战争二、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抗争和探索晚清民初(18401919年)1.时空定位 2.列强侵略:战争与危机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客观原因: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 性质:是列强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3)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香港岛;赔款;通商口岸(广、厦、福
3、、宁、上);协定关税 1843年 中英武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 “治外法权”,破坏该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可以租赁土地、房屋以及永久居住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4) 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中国门户被打开;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英、美、法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居住及租地等特权。(5) 解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社会性质变
4、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表现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务变化:由原先的单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
5、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不定,指挥失当。(7)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带来的影响: 便利了列强侵略;加速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阻碍民族工业;促进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 根源:工业革命发展需要,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修约受阻 其他:太平天国;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获胜(1853-1856)(2) 性质:是列强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3) 结果: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南京等十初为通商口岸; 增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
6、一区给英国,鸦片贸易合法化; 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东北和西北约150万平方的土地。3、“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使部分先进中国人惊醒(2)概况:林则徐,办译馆,集信息;译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2)-1影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有助于向西方学习(2)-2局限: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对西方的学习仅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没有付诸实践.二、边疆危机三、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7、)1.原因(1)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出台“大陆政策”,侵华蓄谋已久(2)导火索:朝鲜发生农民(东学党)起义(3)清政府:腐败落后2.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 容危 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8、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失败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腐朽、制度落后、国力贫弱、对战争缺乏预见性,军纪涣散军队素质低下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4.影响:对中国: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掀起救亡运动高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对日本: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向帝国主义
9、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对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远东以及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四、 瓜分中国的狂潮1.表现 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经济上,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争做中国债主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及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抢夺路权与矿权: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工矿利权,向中国输出资本2.影响: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3-1背景:美国忙于美西战争,瓜分来迟;美国军事实力不足3-2内容: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夺取的特权;要求在其
10、他国家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3-3实质: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及缓和列强与中国人民的矛盾,由列强共同支配中国3-4影响:使列强由瓜分中国到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美国有了独立侵华政策,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原因: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战争影响(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东南互保的影响:(1)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2)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
11、区的稳定。(3)表明中央权威下降和地方势力的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4)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5)阻碍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运动的发展4.战争结果:1901年9月7日,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经济受到列强控制,加剧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拆毁炮台,驻兵要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集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2、会。(“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辛丑条约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2)从目的上看: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使其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六、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1.原因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内部原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私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发展小农私有的落后性;圣库制度(公有)
13、绝对平均、相互矛盾的空想性;2-1评价: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3.纲领:后期资政新篇发展工商(私有)最早资本主义方案,先进性;农民不关心,不切实性;平等外交等战争环境,不能实施3-1评价;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4.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观):是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纲领不切
14、实际,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重大战略决策失误5. 影响进步性: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 颁布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 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6.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促进: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
15、整和更替。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资政新篇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万国通商,对不平等条约不予理睬。动摇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近代化创造前提条件。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反侵略,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从而促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探索近代化。阻碍: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实行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是的空想。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打倒皇帝做皇帝”。太平天国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影响了中国对近代化的探索。六、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
16、9世纪90年代)1.概述:1861年1月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洋务运动开端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形成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根本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5-1“中学为体”: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为封建制度服务6.洋务派代表 中央:恭亲王奕 ;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7.内容 “自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局 “求富”旗号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上海轮
17、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筹划海防,创办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8.特点以发展军事工业为主,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这注定了洋务运动得不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这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埋下了祸根9.结局失败标志: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未改变封建制度,只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10. 评价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为近代中国培养
18、了一批科技人才。局限:未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11. 解读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政治: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设总理衙门为常设外交机构 经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机器和工艺;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思想: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试图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冲击“天朝上国”观念,推动思想近代化 军事:筹划了近代海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八、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1.背景 政治: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19、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维新思想 特点:把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学说相结合。(托古改制、中西结合) 原因: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映了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守旧势力的强大。3.序幕:1895年,康有为组织了各省举人集众联名的“公车上书”4.过程 1895年,公车上书,主张: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工商业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开始标志:6月11日,“明定国事”诏书颁布9月21日,戊
20、戌政变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变法,戊戌政变:封建宫廷政变9月21日后,康梁出逃、光绪帝被囚、戊戌六君被杀5.内容类别颁新法改旧制影响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任用维新人士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设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设邮局取消旗人寄生特权、裁撤驿站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开办新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报馆等,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派人出国留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新思想的传播军事精炼陆军,改实洋操、实行征兵制等裁撤绿营增强了军事力量6.失败原因: 守旧势力强大;缺乏社会基
21、础;没有严密组织;皇帝没有实权;传统思想限制(1)客观: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和袁世凯出卖(2)主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把希望寄托在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维新派缺乏严密的组织,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策略失误:变法的措施给自己树立的对立面太多、操之过急7.历史意义(1)政治: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爱国性)(2)思想: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启蒙性)(3)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
22、8.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文化教育上: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九、 义和团运动(18981900)1.原因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