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1—9课复习背诵提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1—9课复习背诵提纲.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上册 中外 历史 纲要 复习 背诵 提纲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外历史纲要上19课复习背诵提纲第1课西周:世卿世禄贵族政治1.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分布广泛。2.旧石器时代特征:从事采集渔猎 学会用火 过着群居生活 使用打制石器3.新石器时代特征: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从事养畜业修建村落开始定居生活4.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方法不同。旧石器时代:打制时期;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5.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晚期(距今5000年):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精美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
2、神庙(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长江上游: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6.原始社会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社会(新时期时代晚期,贫富分化,阶级分化,私有制产生、出现部落部落联盟)7.炎黄部落联盟:炎帝黄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早期国家形态8.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万邦时代国家产生的条件:阶级分化、公共权力;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9.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二里头遗址。(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官理:聚
3、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10.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部落)甲骨文(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中国进入信史时代);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公元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灭商。11.西周:公元前1046年(1)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影响: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
4、统治。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影响: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巩固统治;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重男轻女,任人唯亲)(3)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周天子个人土地私有),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
5、土地的经营方式(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农具: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12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1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青铜铸造发达文化:系统文字 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14早期民本思想(教材P7探究与拓展)第2课1. 分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2. 春秋时期特征: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相继争霸;战国时期特征:分封制
6、开始瓦解,诸侯兼并出现七雄,出现华夏认同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共同时代特征: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战争频仍。3.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4.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消极:社会长期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积极:加速新旧制度的更替和社会转型(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促进局部统一;刺激经济发展;思想相对自由,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促进民族交融,产生华夏认同观念。5. 与西周统治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的变化:周王室衰微,宗
7、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诸侯势力崛起;权力下移;国家由统一到分裂6.经济特征:铁犁牛耕,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7.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形成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2)基本特点: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 经营方式:个体经营、男耕女织、耕织结合,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影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容易受苛政、天灾影响,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5.商鞅变法:(1)变法的必然性: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封建经济的
8、需要; 各国统治者出于兼并战争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奴隶主贵族。(2)内容:政治: 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军功授爵军功爵制)(2)评价: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6.孔子: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文化
9、成就: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7.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天人合一朴素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8.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阶级: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代表: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
10、“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3)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第3课1.秦朝(公元前221年):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1)统一的条件: 长期战乱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秦尊奉法家思想。(2)秦巩固中央集权
11、的措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3)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秦的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刑法严苛;焚书坑
12、儒;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3.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第4课1. 西汉:(1)汉初:政治:“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国并行制。 经济:休养生息的政策 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2)汉武帝时期: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基本消除王国问题;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选官制度:察举制;分州设刺史:巡视监察,完善地方监察体系;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董
13、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拓疆: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2. 东汉:光武中兴;党锢之祸;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黄巾军起义。政治特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两汉的文化: 史学:史记汉书文学:汉赋、乐府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东汉九章算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5课 1.西晋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