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晚清史名词解释史料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128067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1.9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晚清史名词解释史料解析.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晚清史名词解释史料解析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上册 中外 历史 纲要 一轮 复习 中国近代 晚清 名词解释 史料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 ,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就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2006年整体特征:中国近代史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迄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时期划分: 以政权演变为主线,主要经历了晚清时期(18401912年)和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1927

    2、1949年 )。 以近代化历程为主线,大致可分为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年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年)、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 1927年)、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四个阶段。 按革命时期划分:又可以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近代前期: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近代后期:19191949年);前80年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增加了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的内容包括:列强侵华史;中国军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史;近代社会政治思想史;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即经

    3、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科学化和社会西方化四条主线。)近代后期的历史,教材侧重于政治史,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第一部分 晚清时期(公元1840年公元1912年)整体特征: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时期。内容包括:列强侵华史;中国军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史;近代社会政治思想史;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科学化和社会西方化四条主线。)1、政治:开启民主化、法制化的历程,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共和转变。(1)列强发动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

    4、探索,维新派倡导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构建民主共和,帝制受到致命冲击。2、经济:开启工业化、市场化历程(1)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洋务运动开中国经济近代化先河,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开端),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成长并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3、文化:开启理性化、科学化历程。从“师夷长技”的思想到维新思想再到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4、社会生活:西风东飘,中西合璧;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趋势。第一章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一)宗藩体制(明

    5、清时期)宗藩体制是明清王朝与藩邦之间封建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它是儒家王道思想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与扩展。“天朝”与“藩邦”之间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垂直关系,是不平等的封建国际关系。宗藩体制是通过朝贡、敕封等一系列封建礼仪来维系的。政治上,宗藩体制表现为封建礼仪的不平等,如藩邦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宗主国朝贡称臣,奉天朝正朔,宗主国对藩邦进行敕封等,表现了宗藩之间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经济上,宗藩体制通过朝贡、赏赐及附载贸易,增进了各国的经济交流。文化上,宗藩体制促进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进入19世纪下半叶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清朝国力的日益式微,以及藩邦的弱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

    6、断加深,晚清宗藩体制“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逐渐解体了。(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拓展史料虽然清王朝受内部衰败的削弱,但却依然保持着一个巨大帝国的门面,并珍视往昔的辉煌。它固守着一种天真而又虚假的观念,即中国作为地球上的中央之国,已被知悉是文明世界的中心,所有希望与它发展关系的国家,必须接受藩属的地位。封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的世界的世界观,并在制约清王朝与西方的关系方面,起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以及辽阔疆域,在东亚保持了鹤立鸡群的地位。从明代初期起,在东亚和东南亚确立了一套等级制的“国际关系

    7、”体系,中国在其中占据了领袖的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暹罗、缅甸和东南亚及中亚的其他一些周边国家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在这种社会中,“国际关系”乃是儒家关于个人间恰当关系之观念的扩展。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之国际关系家庭基石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二)广州十三行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是洋行的变音)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开办这些行的主任,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团特权。 广州当局对于管理外国人的看法

    8、是,贸易只是中国给予洋人的一项特权而非他们的固有权利,而这种皇恩的施予必须依照他们的良好行为来决定,违反这些规则会招致贸易的中断。(不是一种自由对等的贸易,以下是十三行对洋商的规范)1.外国兵船须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2.妇人不得混入商馆,铳炮枪及其他武器均不得持入。3.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同知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4.各外国商馆不得使用八人以上之华人,并不得雇用妇仆。5.外人不得与我国官吏直接交涉,除非经过公行之手续。6.外人不许泛舟江上,惟每月初八、十八及二十八三日,得游览花地海幢寺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不准赴别处村落墟市游荡。 7

    9、.外国人不准用轿,不得用插旗三板船舶,只准用无蓬小船。 8.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 9.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 10.外国船舳,得直接航行黄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 11.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12.公行行商不准有负欠外人之债务。(三)虎门销烟 (公元1839年6月)1839年6月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本次销毁鸦片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10、导火索。(四)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公元1842年)1840到1842年英国和清王朝进行的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门户。由于其导火索是因为鸦片贸易问题,又称为“鸦片战争”。面对英国先进的坚船利炮,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最终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始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和协定关税,逐渐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该事件也被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原因同时,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

    11、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19世纪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与日本的锁国政策相似(按:实际上日本幕府的闭关锁国是源自中国),均不符合历史的潮流,因而必然会导致失败。正在进行工业化革命的西方诸国,在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及军事力量上迅速发展起来,与18世纪时的欧洲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西之间的力量差距不断拉大,这就势必引起中国与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旧日的宗主附庸式朝贡关系迟早会被打破。中国不但在军事上积弱不振,而且缺乏诸如科学、个人自由及经济发展等现代观念。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

    12、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中国需要不断进口印度原棉,或鸦片在晚期时的中国竟毫无市场,那么“鸦片战争”也就不会爆发了。但在当时西方大力扩张、中国闭关自守的历史条件下,一场中外战争大概也势所难免。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二影响(多元评价)关于中国的传统看法也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是:英国在18391842年鸦片战争中的胜利打开了太平天国之类的灾难道路,从而开始了中国现代史(按:近代史):而太平天国是欧洲卡尔马克思一代人所听到的鸦片战争之外第二件大事。(按:传统的革命史观的研究范式)现在的看法就不同了:国内的发展已使老的帝国秩序分崩离析;新的社会力量脱颖而出并终将使中国

    13、的生活革命化。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挫败。早在明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世界性的经济体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被卷进列国竞争的国际社会。中国第一次面对国际新形势,却是以耻辱为入场的代价!这一经验影响了中国人的心态,从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惘然不知所措达一个世纪之久。(按: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应变性的现代化。中国作为一个东亚大国抗拒西方冲击达三个世纪之久,到19世纪中叶才被西方用炮舰轰开闭关自守的大门,被卷入现代化世界变革的大潮。中国最初是采取“应变”策略,即把变革纳入祖传体制内,实行仿造洋枪洋炮洋舰的改革是为了维护皇朝统治。这是一

    14、种自上而下的非结构性改革的保守的现代化运动,也可称之为应变性的现代化。(按:传统体制的小修小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传统的天下共同体到晚清在西方的冲击下逐渐发生了瓦解。(按:始于鸦片战争)。这一瓦解的过程最初是从政治层面的天下解体开始。自从魏源以后,因对世界地理和国际格局有所了解,中国士大夫便逐渐了解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夏中心主义的荒诞性。帝国的朝贡体系崩溃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被迫纳入到新的等级性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入侵中国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统治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认

    15、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仅是西方船坚炮利的结果。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19世纪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碰撞,已经不是几千年来屡屡发生的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以往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或者落后的文明吸收了先进的进步文化而取得了进展,出现一种融合的文明,或者野蛮的征服者最终被那些曾被他们征服过的具有较高文明的民主所征服。而19世纪以后出现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先进”与“落后”的文明涵义已被资本主义形态下的奴役和被奴役的经济涵义以及侵犯主权与丧失主权的政治涵义所取代。因为现代工业文明所赖以建立的“资本主义第一个具有传播力的经济形态,它具有囊括全球,驱逐其他一切经济形态,以及

    16、不容许敌对形态与自己并存的倾向。但是,同时它也是第一个自己不能单独存在的经济形态,它需要其他经济形态作为传导体和滋生的场所。”不幸的是,在人类工业化的历史上,工业化、现代化总是与殖民化、霸权化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分不开的关联词。因此,体现资本主义扩张本质的西方现代工业除了具有扩展和传播的一面,还有另一面: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近代中国的历史遭遇就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按: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遭难(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失利)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 摘编自斯塔夫里

    17、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但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五)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新思想倡导者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撰的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巨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

    18、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坚船利炮来抵御西方侵略,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这一思想成为后来洋务运动实践的理论先导。总体而言,由于时代局限,该书在当时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但是它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有助于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也因此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流传到日本后,推动日本的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开展。拓展材料1:海国图志对日本的维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海国图志在本国备受冷落的命运截然不同,它在日本则受到追捧

    19、,并产生极大冲击力。海国图志被日本人发现纯属偶然: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驶入长崎港,在例行检查违禁品时,日本海关官员翻出三部海国图志,如获至宝。这部奇书很快在岛国传开,被推崇为“海防天鉴”、“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短短三年间,此书在日本出版的各种翻译版本多达21种。日本学者鹫津毅堂感慨:“海防之策莫善于是篇”。(圣武记采要序)日本大量翻刻此书,曾对明治维新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恰如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在日本现代史中所言:“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叹曰:“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

    20、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 应当说,中国和日本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即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近代化进程,中国前行的步履维艰,发展缓慢,而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整个民族发生重大改变,究其原因自是多端,但对海国图志的纳拒委实是拉开距离的一个表征。半个世纪后,梁启超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以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夷维新之活剧”,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而在中国,“变法之萌芽遭到摧残,后于日本矣!”(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斯言甚是。 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

    21、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拓展材料2:瀛寰志略瀛寰志略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全书共10卷,约14.5万字,内含插图42张。作者是清朝的徐继畲。该书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瀛寰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清朝的徐继畲所编纂。除了关于大清国疆土的皇清一统舆地全图以及朝鲜,日本的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图所制。除了风土人情的介绍,徐继畲对于西方民主制度也进行了介绍,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对于英国的议会制度,书中就有如下介绍:都城有公会所,(按:指议院)内分

    22、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按:指上议院和下议院)。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民间有控诉者,亦赴乡绅房具状,乡绅斟酌拟批,上之爵房核定。乡绅有罪,令众乡绅议治之,不与庶民同囚禁。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有爵者主议;增减课税,筹办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 瀛寰志略最具精化的部分是在第八卷中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推崇

    23、:“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徐继畬对华盛顿尤为钦佩,称赞他是“异人也”,起事勇于陈胜、吴广,割据雄于曹操、刘备,“即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在徐继畬看来,虽然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一直宣扬上古尧舜禹选贤任能的仁德,但在实际统治中却从来没有做到,反而延续了“家天下”的做法。而美国“不僭位号”“不传子孙”,以选举推选领袖人物的制度却实现了天下为公的国家治理。因此,他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给予了充分肯定。 转载自瀛寰志略原文和部分百度百科资料 (六)太平天国运动 (公元1851年公元1864年) 在外有列

    24、强侵略,内有清王朝腐朽统治的背景下,农民阶级革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借助宗教形式,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对清王朝的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运动经过永安建制初步奠定领导核心,于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正式与清廷建立对峙政权。起义军在北伐、西征和东征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后达到全盛。后因“天京变乱”削弱了运动的领导核心和革命力量,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下最终于1864年被湘军镇压。这场运动历经13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运动过程中,领导人在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农民阶级朴素的均田意识,代表中国农民运动几千年来的最高峰。后期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是近代以来先进国人最早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

    25、积极的时代意义。(1)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主要内容:(1)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2)规定县以下行政制度,设立各级乡官,并规定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办法。凡居民25家为“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3)规定余粮、余钱缴“

    26、国库”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4)废除封建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虽多次颁布,但未实施平分土地的规定。 这些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所画出来的理想社会和理想国家的图案。这是一幅交织着现实的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的图画。这里面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既闪耀着历史的远见,又覆盖着旧时代的沉重的阴影。 这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宣布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之后,要建立起不容许任何剥削制度的公有制度,它没有一点同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妥协的余地,甚至同农民作为小所有者

    27、的私有制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决裂。这些小农民已经抛弃了他们的一小块土地而参加到太平军的洪流里,战争的烈火使他们突破了小私有制的圈子,创造性地提出了未来的理想社会的设计。在他们的天国中不过是两千多年来小农民过惯了的结合着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生活,不过是闭塞的狭隘的农村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靠这种平均主义绝对建立不起理想的天国,而只能是人间的贫穷世界的继续。 在这幅小农民画出来的理想国的图案中,没有城市,没有商业,没有独立的手工业。太平军在进入南京后,曾一度解散原来的城市和取消商业,所有的物质都被集中起来,分类储存,成为军队,即国家所有的财富。但是中国一些地方,特别在太平军到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经济

    28、已经相当发达,消灭商业是不可能的。不久太平军在天京城外特准设立各种商店,所卖的货物是由“圣库”发给,可以说是一种公营商店。但是这样的公营商店没有能长期存在,显然,“圣库”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货源。他们纵然能用强制办法消灭城市中的商业,却怎样也消灭不了农村中的集镇贸易。虽然天朝田亩制度中不承认商品经济这个“魔鬼”,但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终究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否认它的存在。 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显然带有致命的弱点。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也就很明显的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 必须指出的是,太平天

    29、国在其占领的农村中对于地主的统治权力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大家的程度是很不平衡的,甚至在不少地方是很不彻底的。有些地方形式上设立了乡官制度,实际上并没有消灭地主在当地农村中的统治地位,有些地方的乡官往往还是旧的地主和地主的狗腿子一类人物担任。依靠这类乡官,当然不可能建立真正的革命秩序。 上述情形都表明,太平天国并不能成功地管理农村和城市。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方案,固然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他们所做的试验,固然终于是失败了的,但是他们的经验使得中国革命中的这些复杂问题所包含着的各种矛盾更加鲜明地显示了出来。(按:开启了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具有新的时代特色)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2

    30、)资政新篇洪仁玕列举了二十八条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议。主要有:政治方面有:一、加强中央领导权,“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二、普设乡官乡兵;三、各省设置地位独立的“新闻官”,专收中外报纸呈缴,以备天王阅览;四、建立省、郡、县钱谷库和市镇公司(税收机关);五、严禁贪污;六、禁止私门请谒,杜绝卖官鬻爵之弊;七、创立“罪人不孥”、刑止一身的制度;八、重视群众意见,准卖新闻篇(报纸)或设置暗柜(意见箱之类),使“民心公议”,“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做到“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经济方面:一、发展交通。造火车、轮船,修筑省、郡(相当清制的府、直隶州)、县、市镇、乡村大道,整理街道,疏浚河道,

    31、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二、国家设立邮亭,办理邮政;三、发展近代工矿生产,开采金、银、铜、铁、锡等矿及制盐等,主张“兴宝藏”、“兴器皿技艺”;四、兴修水利;五、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奖励技术发明;六、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还介绍国际大势,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称道英国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美国“礼义富足”。述及德、法、俄等国,提议与各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但不准干涉天国内政。社会方面有:一、成立士民公会,以拯困扶危和办理教育等事,并设新闻馆,报导时事物价;二、开设医院;三、兴办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和育婴堂:四、查禁庙宇寺观和演

    32、戏修斋建酿,“革阴阳八煞之谬”,“焚去一切惑民之说”,反对传统迷信;五、禁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六、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七、禁止溺婴、买卖人口与使用奴婢,“准富者请人雇工”;八、屋宇应“坚固高广”“方正”“不得雕镂刻巧,并类王宫朝殿”“勿得执信风水”。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显然,他具有开通的眼识和卓越的预见。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在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在天国的群众中激起用上帝教造小天堂那样的反响,也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33、谢 洪仁玕的主张实际上是说,不要再走中国传统的老路,而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也就是要建立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在当时的中国,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如果不推翻封建主义的政权,不消灭作为这个政权的基础的封建的土地关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自由发展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国资本主义要能独立发展,还要解决这样对付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问题。洪仁玕的主张撇开了农民革命的现实斗争任务,虽从西方已经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学到了些皮毛,却无不真正懂得他所投身进去的这场农民大革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拓展史料:太平天国的反思和遗产西风东渐,人

    34、类的历史已经由“中古”进入“现代”。我国原有那一套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等的“传统制度”,在西洋的“现代制度”挑战之下,都无法原封不动地延续下去了。因此“时代”和“历史”对我们这新一辈(按:鸦片战争后,如洪秀全杨秀清)的逐鹿中原豪杰们的要求,就不止于“改朝换代”;他们还得有点“改朝换制”的见识和能力。(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明显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由于太平天国并未在占领区设立政府,因此平分土地的规定并未取得真正的执行;各王均有自己的宫室、行政班子以及军队,因此平等的理想也不免大大打了折扣。太平天国的狂热实践却使这一乌托邦理想黯然失色。他们反清辟孔,震撼了整个社会秩序

    35、,触犯了保守的士大夫阶层,但同时又未能团结天地会形成统一战线。太平军低估了盘踞在上海的外国势力,也未发展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同时,太平天国统治阶级上层之间的争权夺利也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按:太平天国运动)他们的组织仍自囿于中国传统民间宗教团体的特性,又因当时社会上层与下层已有相当的隔绝,是以太平天国运动呈现了无法提升其境界的局限性,其精神资源不能与中国文化交融,其人力资源不能超越两广人口,也不能吸纳知识分子参加,反而激发了曾国藩、左宗棠组织以乡绅为核心的湘军,高揭捍卫儒家文化为号召,终于击败了太平天国。 摘编自许卓云:万古江河 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

    36、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廷充满了妃妾,太平天国的王侯将帅亦皆多蓄妻妾。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固定,并未实行。是他不愿实行呢,还是感觉实行的困难而不愿试呢?就现在我们所有的史料判断,我们可以说洪秀全对于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则甚消极。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

    37、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有一种历史的悲哀。 但是它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间接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制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地方督抚权力的膨胀)原先的闭塞被打破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的影响。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还在起到促进作用。它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七)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耕织

    38、的分离、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南京条约后的初期,还没有因以后的条约而开放更多的港口,所以可以称为五口通商时期。在这时期,中国的进出口额比以后还是很小的,但是在靠近通商口岸的沿海地区,原有的社会经济生活已经开始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1845年,清朝的一个奏折中,这样诉说厦门开埠后的情形: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

    39、棉,其物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空。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不能壅滞出口。”(八)买办阶层“买办”,早在鸦片战争前已经有了。那时,在唯一的广州港口,给外国商人充当翻译和经济事务助手的人称为“通事”和“买办”。但这些通事和买办按例要由中国的行商选派和作保,受行商控制,外国商人不能自由雇用。而行商则是中国官方指定的垄断对外贸易的商人。所以,鸦片战争以前的行商和后来的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人的买办,其地位是不同的。 五口通商后,买办成了外国商人所雇用的人,他们给外国商人经理买和卖的业务。但逐渐地买办的职能扩大了。日本人在19世纪末

    40、年叙述中国商业情形的书上说,开始时,买办只是代外国商人经理劳务,取得一定的报酬(薪俸),但后来,买办们以自己的名义设店营业,承办外国商人所要进行的业务。外国商人“所欲买入或卖出者,皆委托买办,而买办乃体其意旨,与各商人直接交涉”。这样的商人,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完全依附于外国资本。由于外国商人需要把农村中极其分散的农产品收集起来,并且要把进口的商品销售出去,尤其是要销售到五口以外的地区去,没有中国商人的中介是不可能的。买办的含义也就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扩展了。不少商人为了把农产品供应给通商口岸的外国公使而向各地的直接生产者或小商贩收购农产品,也有不少商人把外国商品运销到通商口岸以外的地区,他

    41、们虽无买办的名义,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对外国商人有了很大的依附性,他们实际上成了买办。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拓展史料:买办阶层尤其是广州人,他们各操不同的方言(其实是不同的语言),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规范,为上海、厦门等地的洋商服务,本身具有一种当地人无法比拟的“洋气”。如若他们定居新加坡或香港,他们可能会随身携带英国公民的身份证。这些人作为通商口岸洋行“员工”的一部分,他们甚至可以申请获得治外法权。他们经常身着西装革履,借此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 广州的公行制度废止后,一种新型中国商人买办应运而生。他们受雇于洋行,为外国雇主搜集情报,或负责洋行在中国国内的商业活动。在通商口岸的特殊条件下

    42、,这一阶层的人物逐渐成为中国的现代实业家。这样,中国从一开始便加入了现代世界贸易经济的大潮并在沿海地区首先发展起来。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九)租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的“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他们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府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等于中国实行武力恫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像一个毒瘤寄生在人体上那样起着极其凶恶的作用。大部分租界一直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的租界在鸦片战争后首先形成。 (上海的公共租界)在咸丰四年(1854)形成了一个被译称“工部局”的机关,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市政府,一个政权机关

    43、,它设立各个机构办理“警务、”“税务”、“财务”、“学务”等方面的事,另外还有法院。(按:治外法权)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拓展史料1:上海租界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拓展史料2:评析租界列强在中国的租界就是这样一种怪物。从1845年开始,在上海、天津、武汉等通商口岸出现了租界,租界成为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侵略的中心基地,中国领土上出现了一种“国中之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晚清史名词解释史料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80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