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三册政治与法治第二三单元知识点.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127366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81.1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三册政治与法治第二三单元知识点.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第三 政治 法治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下载 _必修3 政治与法治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我国的国体1.国体国家性质亦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注意:国体的决定性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2.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3.我国国家政权的特点:(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1.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

    2、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因此,民主具有阶级性,超阶级民主和全民民主说法都是错误的)注意: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制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1)形成标志: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少数人统治和压迫多数人的局面,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u 全过程人民民主

    3、一是民主的主体要“全”:必须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要特别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参与渠道的问题;二是参与的内容要“全”:人民尽可能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大到国家的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三是覆盖的范围要“全”:要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都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制度;四是民主的流程要“全”:既要重视民主选举,也要重视选举后的治理,要形成民主程序上的闭环,不能像西方式民主那样“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

    4、”。(1)最广泛表现:权利广泛(人民依照法律规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主体广泛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关键词:强调的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参与,权利广泛,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监督权”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解放军指战员”等,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主要是指“最广泛”。(2)最真实表现政治保证制度和法律保障实现方式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5、的法律。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关键词强调的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民主能落到实处如:“制度保障” “政治保证”“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主要是指“最真实”。u 知识延申: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1.选举民主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实践:民主选举 我国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2.协商民主地位: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渠道: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具体实践:民主协商意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广泛持续参与的民主权利。(

    6、3)最管用原因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意义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关键词强调的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如“制度体系” “效率提高”,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主要是指“最管用”u 难点突破:如何区分最真实、最管用最真实强调的是民主能不能落实到实处,有没有制度、法律和资金来保障民主的落实?是否有多渠道多样化的民主实现形式?比如我们除了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形式是多样且易于操作的。

    7、(与之相对的是虚假的民主)最管用强调的是能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利益、能否激发人民参与的热情、民主运行机制是否高效、是否会因为某些先天缺陷而变得低效、到处受到掣肘和束缚?(与之相对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民主,比如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民主效率非常低。)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发扬民主(1)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2)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2.实行专政(1)在我国,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

    8、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2)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1.我国的国家职能(表现在对内、对外)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

    9、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2.履行国家职能的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1)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对内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可以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五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间接行使国

    10、家权力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一切重大事项各级权力机关人大代表人民选举组成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一府一委两院: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性质及地位: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产生: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权: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常设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最大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

    11、主相结合的制度(2)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原因: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6.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

    13、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主观题归纳】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根本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14、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休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

    15、位: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4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1)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各党派的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4)多党合作的活动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与优越性(1)特色: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16、,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2)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6我国政党制度“新”在哪里?(1)人民角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2)政党角度: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3)决策角度: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

    17、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圈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3)主题:团结和民主(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5)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工作要求: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

    18、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特点: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2)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拥有更多处理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事务的自治权。(仅指一般自治权,非高度自治权)(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这一民族关系已形成)5

    19、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内容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领导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

    20、括自治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4)原因:(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决定)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重要性)(5)要求:

    21、(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的领导7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

    22、事务、坚持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居委会城市村委会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具体职能具体职能办理本村(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核心概念辨析01基层政权组织vs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街道办事处是城市基层政权(一般是区政府、人大)的派出机关,乡镇政府、人大是非主城区的基层政权组织,居委会、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

    23、层政权组织。02基层党组织vs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村党委是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03居委会vs业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不是。民主管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属于全体村民或居民,授权给村居委会。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的行使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民主协商农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易错点:不是居民代表大会)进行居民或村民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基层民主协商观察基层治理全过程。对象:对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项进行监督、对村居干部进行

    24、监督手段: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村委会干部:村民直接选举居委会干部: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易错点: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或居民参与选举,不是全体村民或居民参与选举)1234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要性)(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3)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4)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

    25、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容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是我国现当代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法的特征A.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26、的社会规范。D.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原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表现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

    27、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实施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28、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

    29、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

    30、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 (法治建设的目标)1法治国家的内涵(1)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2)具体内容(具体表现)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应该得到全社会

    31、的尊重和遵从。坚持良法之治。内容合理,制定过程广泛听取意见,符合需要,符合理念;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涵盖各方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建设法治国家(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

    32、措施: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建设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3)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

    33、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8.2 法治政府(法治建设的主体)1法治政府的内涵(1)含义:职能科学、 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2)具体内容(具体表现)职能科学的政府: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权责法定的政府: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执法严明的政府: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34、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公开公正的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必须高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廉洁诚信的政府: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

    35、评价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2 建设法治政府(1)要求:(国家)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政府)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2)具体措施: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

    36、维和依法行政能力(3)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8.3 法治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1法治社会的内涵(1)含义: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具体内容(具体表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如何建设法治社会)(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

    37、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

    38、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建设法治社会的原因(1)必要性: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P94(2)重要性(意义):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科学立法的标准(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

    39、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要求)(1)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以宪法和立法法为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40、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客观地认识、确认和保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9.2 严格执法1严格执法的内涵(是什么)(1)严格执法的含义: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严格执法的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2严格执法的原因(为什么)(1)必要性: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客观需要,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必然要求,是维护公民合法权利和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客观要求。(2)重要性(意义)有助于捍卫法

    41、律的权威和尊严。如果有了法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物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4如何推进严格执法?(怎么样)(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段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42、。(2)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是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4)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9.3 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的内涵(1)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

    43、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2)公正司法的表现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2公正司法的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如何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

    44、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9.4 全民守法1全民守法的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3)全民守法要求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

    45、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3全民守法的原因(1)必要性(意义):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重要性: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地位)4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措施)(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三册政治与法治第二三单元知识点.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7366.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