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2023高考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和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4124313
  • 上传时间:2022-11-12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7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2023高考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和答案).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2023 高考 散文 阅读 分析 结构 思路 专题 复习 练习题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专题复习一、考情分析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通常包括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关系与安排。主要题型分两大类。一类是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并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另一类是分析文章的局部思路,亦即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这里要特别注意了解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理解不同句段和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设问方式】(1)(2021全国甲)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2)(2020新高考I)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

    2、简析。建水记(之四)于坚(3)(2020全国)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记忆里的光蒋子龙二、基础知识一、散文线索及思路1.行文思路与散文线索的区别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散文线索的类型(1)时空连“线”。大多在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明时空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联系起来,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

    3、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因物取“线”。出现于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主旨。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一是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二是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三是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主旨。(3)以情导“线”。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荷塘月色以作者“心情的不宁静游荷塘排遣不宁静喜悦与哀愁惦着江南更添苦闷回到现实,仍不宁”的感情变化为线索。(4)反复出“线

    4、”。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如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四五次,可见“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就是本文的线索。(5)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就是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我的老师记叙事虽多,但都为表现对蔡老师的难忘:“回忆依恋思念”便是线索。二、散文句段的作用1.开头句段作用(1)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2)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3)开篇描写景物

    5、,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 上看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4)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2.中间句段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3)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4)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3.结尾句段作用(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3)暗示主题或深化作者感情。4.引用性材料作用(1)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

    6、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2)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3)“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4)“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5)“名言”:论证了观点、阐明了事理,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5.插入材料作用(1)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递进烘托、总分印证的关系。(2)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3)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6.反复出现的句子(1)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

    7、感情等作用。(2)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3)它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的效果。三、解题思路一、分析散文线索及结构思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特点(1)结构安排。相承(承接、递进):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相并(并列、对照):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相属(总分、分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2)材料组织(组织方式)。从时间上组织材料;从空间(场面) 上组织材料;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以情感(或认识过程 )来组织材料;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特别提示: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

    8、身;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3)构思篇章。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2.整体把握散文结构思路(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通过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大体确定散文的类型,依类型规律推知结构思路。写景叙事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中心事件顺序进行,状物抒情散文多按照由物到情(理)的顺序进行,议论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写人散文多以作者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为序等等。(2)找出线索,梳理思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

    9、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的“线头”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抓住这个“线头 ”就能顺利牵出所有线索,从而厘清散文的结构。(3)圈点勾画,寻找标志。在行文中,作者总会用一些能够体现其写作思路的词句,抓住这些标志,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重要词语有: 顺序词、时间词、指代词、类别词、过渡词及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词语。重要句子有:领起句、过渡句、呼应句、反复句等。(4)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每读一段,都概括段意,可以显露文章内在的脉络。之后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在此

    10、基础上综合研判该文的思路结构特点。3.不同结构思路的分析方法(1)直接梳理(分析)思路型。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答案组织的一般模式: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2)间接(变式)梳理思路型。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 )变化。以感情为突破口,必须用感情词(心理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感情词(心理词)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已概括。(3)分析文章构思特色型。全文的线索及作用: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思路特点: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

    11、扬等。首尾特点: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选材特点:如大量引用诗文等。4.寻找散文线索的方法(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写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变化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这样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2)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线索,或者直接显示线索)。(3)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紧扣线索,或者显示线索。5.散文线索的作用(1)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

    12、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2)内容方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二、分析散文句段作用(1)内容主题(常规角度):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2)结构思路(常规角度):要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还要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3)表达效果(特殊角度):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视具体句段而定。读者情感(心理)。通常有加深印象、激发

    13、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催人想象等作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老皇渠村的地窝子刘亮程地窝子门口长着五棵大榆树,两棵向西歪,一棵朝北斜着身子,另两棵弯向东边的大马路。夏天常有过路人走到这儿停下来,在路上的阴凉处歇脚。不时望一眼我们的房子。我们坐在西歪的两棵树荫里,也看着路上人。经常有树根顶破墙壁伸进地窝子。春天墙上一层白毛根。那些细小根须一不小心伸进我们的屋子,几天就长到一拃长。父亲说挖地窝子时砍断了好多树根。一支根有人的大腿粗,是中间那棵歪榆树的,砍它时那棵树不住地抖。抖下来许多叶子。父亲说。应该是上个秋天的叶子。父亲挖地窝子是

    14、在开春,榆钱才刚吐蕾呢。每年秋天树上都有一些不愿落地的叶子,片片地缀在枝头。秋雨中飘零一些,冬天刮寒风时雪地上坠落几片儿。其余的一直坚守到来年的新叶长出。一棵树上总有几片老叶子看见下年的新叶子。早先每到春天就听奶奶说这句话。我以为她没事了说废话呢。谁朝春天的榆树上望几眼都能说出比这更有意思的一句话来。后来我知道奶奶在说我们家斜对过的徐老太太。她们家是村里的老户,一排十几间房子,有钱有势。徐老太太比奶奶还显年轻些,已经抱上玄孙子。奶奶那时已下不了炕,她知道自己熬不到我们长大成人,看不到我们娶妻生子。那个根又在动了。奶奶说这句话时又是一年春天了。前一年春天她便说过一次。奶奶说的是从炕底下穿过来的那

    15、条粗树根。它一往前伸地上宣起一层虚土。另一条粗树根贴着南边墙壁向西伸去。那片墙上也常往下掉土。粗树根是我们家地上唯一的一片硬地皮,劈柴砸东西都垫在粗树根上。一砸到树根,外面的榆树便震动,树上鸟会惊飞起来,有时震落几片叶子。刮大风时屋里的粗树根也会动。它似乎在用劲。耳朵贴上去能听见刮过整棵大树的呜呜风声。在老皇渠村的那几年,我们似乎生活在地底下。半夜很静时,地上的脚步声停息,能听见土里有一些东西在动。辨不清是树根在往前伸,还是虫子在地下说话。一只老鼠打洞,有一次打到地窝子里。那个洞在半墙上。我们一觉醒来,墙上多了拳头大一个窟窿。地上没土,我们知道是从外面挖进来的。也许老鼠在地下听到了我们的说话声

    16、,便朝这边挖掘过来,老鼠知道有人处便有粮食。或许老鼠想建一个粮仓,洞挖得更深更隐秘些,没想到和我们的地窝子打通了。一到深夜地下的声音便窸窸窣窣,似有似无。尤其半夜里一个人突然觉醒,那些响动无声地压盖过来,像是自己脑子里的声音,又像在土里。那些挖洞的小虫子,小心翼翼,刨一阵土停下来听听动静。这块土地里许多动物在挖洞,小虫子会在地下很灵敏地避开大虫子。大虫子会避开更大的虫子。我们家是这块地下最大的虫子,我们的说话声、哭喊声、锅碗水桶的碰敲声,或许使许多挖向这里的洞穴改变了方向,也使一些总爱与人共居的小生命闻声找到了这里。除了刮风时树根的响动,我们没听到有什么更大的声音从地下传来。地上的事情一件接一

    17、件冲击着我们家。父亲死了。隔两年奶奶也死了。我们像一窝老鼠一样藏在这个村庄的地下,偶尔探头望望,出来晒会儿太阳。村里一阵接一阵地嘈闹着。那些年大地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这个村子发生了:武斗、闹派性、一个又一个的运动。父亲死后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在地窝子里。我们开始害怕这个村子。土块在空中乱飞。眼睛发红的狗四处游走,盯着人脸上的肉,腿上的肉。一忽儿一群扛铁叉的人喊叫着跑过去,一忽儿一群骑马人挥舞镰刀冲过来。隔一阵响起一片哭声,说是又死人了。树上很少的枝和叶子。树都没头。鸟惊叫着飞出村子。有时一条狗从屋顶跑过,有时一个人跑过。我们蹲在底下,看屋顶簌簌落土,椽子嘎吧吧响。下雨时雨水从门口灌进地窝子。门口外

    18、打过一道防雨埂子,雨水还是灌进来。尤其一夜大雨,早晨地下全是水,鞋子和脸盆漂在上面。小木凳漂在上面。雨后第一件事是往外端水,一脸盆一脸盆地端。柴禾泡湿了,生不了火。炕上毡子被子都湿湿的。冬天每一场大雪后,门都会被堵死。只有从天窗出去,铲开堆在门道口的厚厚积雪,才能打开门。钻天窗是我的本事。先捣开天窗盖,我站到大哥肩上,大哥站到小木凳上。天窗口的积雪一尺多厚,先用手把雪拨开。雪落到大哥脖子里,他就喊,身子使劲晃动。我赶紧一纵身,爬到屋顶。我们在那几棵大榆树的根下生活了八九年,听到了树的全部声音。树根也听到了我们家的所有声音。它会不会为我们保密?我们可从没向谁说过一棵树的事。尽管我知道树的许多秘密

    19、。现在,那些大树一棵都没有时,我才一棵一棵地,讲出那些树的故事。树在风中哗哗响的时候,我会怀疑是那棵榆树在把我们家的事告诉另一棵树,另一棵又传给另一棵,一时天地间哗哗响彻的,或许是我们一家人的一件细碎小事。那五棵榆树在我们离开老皇渠村的前一年秋天,被砍掉了两棵。是弯向马路的那两棵。树不是我们家的,我们不敢说什么,我们在这安家时树已经长得很大。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去给父亲和奶奶祭坟。末了转到村子里,找我们家的地窝子旧址,却再找不到了。老皇渠早已重新规划。房子都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那条马路不知被他们挪到哪里。我们打问那几棵大榆树。找到那几棵榆树就会找到我们的地窝子遗址。1.下列

    20、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通过对作者一家在老皇渠村地窝子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地窝子的怀念。B.“一颗树上总有几片老叶子看见下年的新叶子”本来是说每年秋天树上都有叶子坚守到来年的新叶长出,这里是指奶奶想要熬到我们长大成人,看到我们娶妻生子。C.第段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小虫子挖洞,又把“我们家”比作是“这块地下最大的虫子”,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家人地窝子生活的贫困和恐惧。D.“地窝子”门口的五棵大榆树见证了作者一家的苦难,不仅给作者一家带来自然的庇护,还是他们的朋友,听到了他们家的所有声音。2.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作家刘亮程写

    21、农村的生活,写得特别细腻、真实、生动,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老皇渠村的地窝子”是如何统摄全文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红玛瑙刘白羽汽车轻快地奔驶着,驶过甘泉,驶过劳山,驶近延安。忽然,车窗外,墙壁上闪现一行朱红大字:地球是颗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这诗句像通明的火光,一下照亮了我的眼睛。急忙往下看时,墙壁却一阵风一样闪过。车子又轻快地歌唱着向前飞驶了。“杜甫川!“七里铺!”就像当年每一次从前方回来,走到这里,闻到扑鼻的炊烟一样,这是一些多么响亮而又亲切的名字呀!我们已经到了延安了。我还记得当我还是20岁刚出头的青年时,带着两肩尘土、一颗真心,踏破黄河两

    22、岸的冰雪,在这崎岖的小路上,第一眼看到延安,那一刹那间,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那是从黑暗中,第一次看到黎明的幸福的眼泪呀!是的,我们的庄严的、战斗的道路从这儿开始了。眼前,一片明光闪烁,仔细看时,原来是电灯熠熠放明。我从汽车里面跳出来,是多么急于想看一眼延安的新面貌呀!但,这深秋之夜,却像一道幕布一样把延安遮住。我想它是想找寻另一时机,在突然之间,给我一个崭新的印象吧!早晨,我爬上山顶。这时,朝阳有如万道霞光,把眼前的一切染上一层淡淡的红色。看,延河!那亮晶晶的蜿蜒的延河。看,那不是清凉山!而高耸空中的宝塔,依然像一个守卫者,欣然看着这一个明朗的早晨。这时,各种嘹亮的声音,从我记忆深处升起,千千

    23、万万人的脚步,从全国各地聚集,从这古城中的石板路上响过去,从城门外那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响过去。我记得,一个黄昏,北门外路边上,一圈人影,一盏马灯,毛主席在跟青年人讲话呢。我记得,当时青年人的脸,都像早霞一样明亮,在读着关于革命真理的新书。我记得,人们高唱,那歌声从这儿冲破滚滚尘砂,飞过黄河,飞过长江。现在,阳光把一个新延安照得如此光明温暖,让我带着这记忆之最最优美的歌声,进入这瞻仰革命圣地的旅程。深秋季节,早晨地面上已敷了一层薄霜,晌午太阳却又那样热烘烘的,当我在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走着、看着、想着的时候,那一个庄严而壮丽的大时代便又回到我的眼前来了。是的,我们在这儿过过最美好的生活。在

    24、这些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陕北工农红军战斗的长矛和南泥湾开荒用的锄头,有纺车,有镰刀,有扁担,有白色原木钉制的办公桌椅,有马兰纸印的报刊文件,我像看到了最亲的亲人,这一切都在散发着当年生活的芬芳。今天,当我在延安这温暖的土地上走着时,眼泪又第二次溢满我的眼眶。这一草一木,哪怕是一朵金黄的野花,都萦回着多少革命的、战斗的情怀呀!那是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春天。我记得,延河里还漂着冰凌,可是你站在延河岸上向四处望一望吧!各处山巅上都在放荒火,白天青烟弥漫,夜晚红影憧憧,到处一片紧张、忙碌。丈量了荒地,运来了工具,选好了籽种。到深夜,窑洞前的山径上,人们还提着马灯,走来走去。像我这样生长在城市的知识分子

    25、,手掌磨粗茧,汗水透衣衫,但我第一次尝受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喜悦。而后,碧绿的田野代替了荒山,多美丽呀,那是我们亲手织出的大地的花毯呀!我走着,沉思着: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每一点光明,不是从那时开辟出来的吗?这是一个响晴天,我们从山岇上看了托儿所下来,转过小河那边。生产队的牲口棚里静悄悄的,牲口都放出去吃草了。前面那大场院上,却一片马嘶人叫,队员们正赶着打场呢!坪场里面这堆金黄的小山,是谷子;那堆焦黑的丘岭,是荞麦,红的高粱,白马牙玉茭。扬着风,一阵阵烟雾腾腾,马蹄答答响,石碾子咕噜噜转着跑,人脸晒红了,汗珠在眉峰上闪光,灰尘披满衣衫,声音却分外欢畅、洪亮。给暖洋洋的日光一蒸发,空气中弥漫着新粮

    26、食的香味。正在这时,我转过身,真使我惊喜万分,就在场院一边的土墙上,我又看见那火热的诗句,而且这一回,我看到了整首诗:地球是颗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按着毛主席的好图样,驯服山河建天堂。这时,就像电炬一下照明了面前的大道,突然,像浮雕一样把我重来延安的全部思想、感情都刻画出来了。就在这天夜晚,我正对秋高气爽的夜空凝视,忽然,宝塔山上的宝塔,像一串珍珠、一簇缨络一样亮了起来,这简直是梦幻世界啊。当年,我看夕照,看曙色,看月光映出这宝塔,现在电灯却把它装扮得如此美丽。就在这个黎明之前,延安山城还沉在宁静的安眠之中,我又坐在汽车上登程了。又一次向延安敬礼告别。我心中自言自语的勉励着自己:“让延安这个

    27、灯塔永远在我记忆中闪光吧!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吧!”这时严霜在地,晨寒袭人。高原、山峁、河川、树林都还朦朦胧胧。这时我两眼注视着前方,前方无限辽远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小小一点光亮,开始像一枚红色小片,但随即扩大了,展开了,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新的一天就这样诞生、开始了。(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由于车速过快我未看清诗歌后面的诗句,这与后文整首诗的出现巧妙地形成了前后照应。B.对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描写,再现了大家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渡难关的火热生活。C.看着纪念

    28、馆里的长矛、锄头、纺车等物品,作者睹物思人,表达了对过去艰苦生活的深深眷恋。D.文章以“红玛瑙”为题,意味深长,富有象征意义,凝聚了作者对新生活、新世界的赞美之情。2.文章将延安的昨天和今天穿插交织,这种结构安排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本文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请从选材、艺术手法、主题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武夷山我的读后感梁衡名山也已登过不少,但当我有缘作武夷之游时,却惊奇地发现这次却不劳攀援之苦,只要躺在竹筏上默读两岸的群山就行。只这一点就足够迷人了。两岸群山将自己突兀的峰岩或郁葱的披发投入清澈的溪中。我半躺在筏上的竹椅里,微醉似的看两边的景

    29、色,听筏下汩汩的水声,静静地读着这幅大水墨。要这两边的山美得自在,当她不披绿裳时,硬是赤裸得一丝不挂,本是红色的岩石经多年的氧化镀上了一层铁黑,水冲过后又留下许多白痕,再湿了她当初隆起时的皱褶,就自然得可爱,或蹲或立,你会联想到静卧的雄狮、将飞的雄鹰或纯真的顽童、憨厚的老农,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但大多数山还是茂林修竹,藤垂草掩,又显出另一番神韵。筏子拐过一两道弯,河就渐行渐窄,山也更逼近水面,氤氲葱郁,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成一座绿色的天门阵,直排上云天,而半山上的松杉又密密匝匝地挤下来。偶有一枝斜伸到水面,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河没有浪,山没有声,只有夹岸迷蒙的绿雾轻轻地涌动。水中起伏不尽的

    30、山影早已让细密的水波谱成一首清亮的渔歌,和着微风在竹篙的轻拨慢拢中飘动。这时山的形已不复存在,你的耳目也已不起作用,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仿佛听到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这时也只凭感觉来捕捉这山的旋律了。这条曲曲弯弯的溪水美得纯真,滴滴雨露轻落在叶上草上,渗入根下土中,然后沙滤石挤,再溢出涓涓细流,汇成这能漂筏行船的大河。所以这水就轻软得可爱。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只是悄悄地流,静静地淌,逢山转身回秋眸,遇滩蹑足曳翠裙。每当筏子转过一个急弯时,迎面就会扑来一股爽人的绿风,这时我就将身子压得更低些,顺着河谷看出去,追视这幅无尽的流锦,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在这种人仙参半的境界中,

    31、我细品着溪水的清、凉、静、柔,几时享受过这样的温存与妩媚呢?回想与水的相交相识,那南海的狂涛,那天池的冰冷,黄河壶口的“虎啸”,长江三峡的“龙吟”,今天我才找到水之初的原质原貌,原来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在世间一切自然美的形式中,怕只有山才这样的磅礴逶迤,怕只有水才这样的尽情尽性,怕也只有武夷山水才会这样的相间相错、相环相绕、相厮相守地美在一起,美得难解难分,教你难以名状,难以着墨。一处美的山水就是一个暂栖身心的港湾,王维有他的辋川山庄,苏东坡有他的大江赤壁,朱自清有他的月下荷塘,夏丏尊有他的白马湖,今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武夷九溪。筏过五曲溪时,崖上有“五曲幼溪津”几个大字,

    32、那“幼”字的“力”故意写得不出头。原来这幼溪是一个明代人,名陈省,字幼溪,在朝里做官出不了头,便归隐此地来研究易经。石上还刻有他发牢骚的诗。细看两岸石壁,又有许许多多的古人题刻,我也渐渐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那个曾带义兵归南宋,“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词人辛弃疾,那个“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人陆游,那个理学大师朱熹,都曾长期赋闲于此,并留下笔墨。还有那个一代名将戚继光,石壁上也留着他的铮铮诗句:“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它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是从刀光剑影中杀出来的英雄,是从书山墨海中走过来的哲人,他们每个人的胸中都有一座起伏的山,都有一片

    33、激荡的海。可是当他们带着人世的激动,风尘仆仆地走来时,面对这高邈恬静的武夷,便立即神宁气平,束手恭立了。人在世上待久了,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和这样那样的重负。为解脱这一切,历来的办法有二:一是皈依宗教,向内心去求平衡;二是到自然中去寻找回归。苏东坡是最通此道的,所以他既当居士又寻山访水。但是能如消磁除尘那样,使人立即净化,霎时回归的山水又有几许?苏子月下的赤壁,毕竟是月色的朦胧又加了几分醉意,何如眼前这朗朗晴空下,山清水幽,渔歌筏影,实实在在的仙境呢?如果一处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安定人的心绪,启示人生的哲理,使人升华,教人回归,能纯得使人唤起宗教式的向往,又美得叫人生出热恋似的追求

    34、,这山就有足够的魅力了,就是人间的天国仙境。我登泰山时,曾感到山水对人的激励;登峨眉时,曾感到山水给人的欢娱;而今我在武夷的怀抱里,立即感到一种伟大的安详,朴素的平静,如桑拿浴后的轻松,如静坐功后的空灵。这种感觉怕只有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洗澡,佛教徒在五台山朝拜时才会有的。我没有宗教的体验,却真正接受了一次自然对人的洗礼。武夷一小游,退却十年愁。对青山明镜,你会由衷地默念:什么都抛掉,重新生活一回吧。难怪这山上专有一处名“换骨岩”呢。我正庆幸自己在默读中悟出一点道理,突然眼前一亮,竹筏已漂出九曲溪,水面顿宽,一汪碧绿。回头一望,亭亭玉女峰正在晚照中梳妆,船工还在继续着他那说不完的故事。(有删改)1

    3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岩石“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山上松杉枝条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意在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情怀。B.文章引用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是由眼前武夷山曲折的溪水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表明溪水的温柔之美。C.文章在写五曲溪两岸石壁古人的题刻时,由“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这一句转入对古人的联想,进而引发后文对哲理的思考。D.如同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洗澡、佛教徒在五台山朝拜一样,在武夷山的怀抱里,作者也真正接受了一次大自然对人的精神洗礼。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对比,点

    36、出游览武夷山的方式与登览其他名山不同,只需躺在竹筏上默读就可以了,独特而迷人。B.文章写“山美得自在”,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情态各异,活灵活现,生动而有情趣。C.文章注重语言的锤炼,如写溪水形成时,连用“落”“渗”“滤”“挤”“溢”“汇”等动词突出了水的轻软可爱。D.文章最后以船工“继续着他那说不完的故事”作结,意在说明武夷山有悠久的历史,令读者读来回味悠长。3.本文采用作者的游踪和感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4.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到“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层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附:参考答案一、1.C【解

    37、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家人地窝子生活的贫困和恐惧”中“恐惧”无中生有,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地窝子的怀念之情,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小虫子挖洞”体现的是地窝子生活的贫困和温暖,并无“恐惧”之意。2.(1)文章主要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体现了“地窝子”生活的真实性。比如讲述地窝子下雨和下雪后的情景,真实地再现雨水灌进地窝子的窘境,而“我”钻天窗的故事又是生动有趣的。(2)运用细节描写体现细腻、生动。比如写了地窝子门口的几棵大榆树,既简单真实地交代了它们的排列分布;又抓住树根在动这个细节,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树根顶破墙壁伸进地窝子,听到我们

    38、家的所有声音,或许在讲我们家的故事。(3)运用听觉这一感官体现细腻、生动。比如听到地窝子里许多动物在挖洞,作家似乎懂得动物的语言,知道它们的秘密;还听到了村子里发生的所有事情等,生动地写出地窝子生活的贫困、温暖和恐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能力。总览全文,从文中“除了刮风时树根的响动,我们没听到有什么更大的声音从地下传来”“先捣开天窗盖,我站到大哥肩上,大哥站到小木凳上”“我们在那几棵大榆树的根下生活了八九年,听到了树的全部声音”等语句可以看出,从叙述人称上看,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这样的表达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

    39、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地窝子门口长着五棵大榆树,两棵向西歪,一棵朝北斜着身子”“一支根有人的大腿粗,是中间那棵歪榆树的,砍它时那棵树不住地抖”“每年秋天树上都有一些不愿落地的叶子其余的一直坚守到来年的新叶长出”等语句,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地窝子门口的几棵大榆树,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一家在地窝子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亲人

    40、的思念和对地窝子的怀念。“耳朵贴上去能听见刮过整棵大树的呜呜风声”、“一到深夜地下的声音便窸窸窣窣”等语句则动用了感官,能够更丰富地去表现事物,让描写的东西更加真实。作者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回忆了地窝子的生活,突出了那时生活虽贫困,但依然有趣、温暖。3.(1)“老皇渠村的地窝子”指“我们一家”生活的地方,是故事发生的独特空间。(2)围绕这一空间安排了“父亲挖地窝子”“奶奶想要坚守地窝子”“我们一家在地窝子的生活”等相关内容。(3)文章反复出现“我们似乎生活在地底下”“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在地窝子里”,照应了题目。最后,二十多年后,我们去找地窝子旧址,呼应题目,升华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

    41、题作用,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首先,从题目本身来看,“老皇渠村的地窝子”特指作者曾经生活的地方,从小虫子挖洞、“地窝子”门口的五棵大榆树见证了“我们”一家的苦难等一系类生活场景可以看出,地窝子生活给了作者独特的叙述空间。其次,作者围绕地窝子展开叙述,记叙了“我们一家”虽贫困但有趣的生活场景,如文中写道“父亲说挖地窝子时砍断了好多树根”“一棵树上总有几片老叶子看见下年的新叶子。早先每到春天就听奶奶说这句话”等生活点滴,都是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最后,文章用“我们似乎生活在地底下”“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在地窝子里”等语句,既回忆了过往生活,又照应了题目。文章结尾写道“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我们兄弟姊妹几个

    42、去给父亲和奶奶祭坟。末了转到村子里,找我们家的地窝子旧址,却再找不到了”,呼应了题目,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二、1.C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睹物思人”“表达了对过去艰苦生活的深深眷恋”错。作者重游故地,在纪念馆里,他看到了陕北工农红军战斗的长矛和南泥湾开荒用的锄头、纺车、镰刀、扁担、办公桌椅、报刊文件,他说像看到最亲的人,可谓睹物思人。但他又说这些东西散发着当年的芬芳,结合上下文可以分析得出,这芬芳应喻指当年延安激情飞扬、催人奋进的战斗生活,而不局限于艰苦生活,下文还讲到丰收的打场场景,这是对物质充裕的新生活的赞美,因此说成“睹物思人”“表达了对

    43、过去艰苦生活的深深眷恋”有失偏颇。2.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安排,能将延安过去激情燃烧、艰苦奋斗的岁月和新时代突飞猛进的变化融合起来,更好展现延安的旧貌新颜,倾注对延安的无限深情,歌颂新时代、新生活。能更好呈现我的精神成长足迹,突出延安给我的滋养,凸显重回延安的意义。过去,我在这里走上革命道路,今天,重回延安得到的启悟成为我继续奋斗、开创新世界的动力。历史与现实穿插,便于时空转换,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在过去的艰难中一点点开辟出来的,赞美了始终不变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永不止步的革命精神,使主题内蕴更丰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题材特征和艺术手法的能力。纵观本

    44、文,作者通过重访延安的一路观感和联想回忆,将革命岁月和眼前建设巧妙地联系起来,热烈地歌颂了延安人民奋发图强、永不止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新时代、新生活。这篇文章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文章并不围绕一个人、一件事来层层展开,而是以“意”为“帅”,以抒情为牵引线,人事、景、物、情、理随感情变化而铺陈。这就形成了结构上的潇洒跳脱、摇曳多姿的特点。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重访延安,将引起多少回忆。忽然被车窗外的红玛瑙诗吸引。正为诗生发想象之际,又被“杜甫川”“七里铺”的喊声打断。接下去,就是延安实景与往昔回忆的不断变换,到最后才回到红玛瑙诗上来,构成作品结构的整体性。所以,结构上的潇洒跳脱是十分明

    45、显的。延安的昨天和今天穿插交织、次第呈现的结构安排的好处有三:一是将延安历史上激情燃烧、艰苦奋斗的岁月和新时代的延安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融合起来,从而倾注对延安的无限深情;二是昨天和今天穿插交织,能起到转换时空的效果,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有条理;三是能更好呈现我的精神成长足迹,突出延安给我的滋养。延安经历了人世间旷有的艰难困苦之后,开创了何等辉煌的业绩。在崭新的建设年代里,延安在继承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上,正重新安排河山,开辟新的天地,强化永不止步的革命精神,歌颂了新时代、新生活,使主题内蕴更丰富。3.选材上,不取反映延安生活艰苦的内容,而是有意选取那些能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场景,如青年

    46、读新书的场景、热火朝天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场景等(或:有意选择明快、绚丽的景物,如明亮的灯光、蓬勃的朝阳、金黄的野花、梦幻的宝塔、亮晶晶的延河等,使文章景物色彩明快、激情充沛,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和浪漫主义的色彩)。艺术手法上,抒情述理结合,饱含革命深情,巧用排比、夸张等手法,增强语势和美感,使普通的生产、生活在作者笔下变得富有诗意,充满激情,呈现出浪漫主义特色。主题上,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炽热感情,热烈讴歌了新延安新生活,体现了积极乐观战胜困难、永不止步开创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和战斗豪情,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道题考查的目的,一是引导考生要准确理解“革命浪漫主

    47、义”的涵义,二是要把握答题的指向,即要从题材选取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革命浪漫主义,是一种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方法,特点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利用夸张等手法,以此来鼓舞人民的斗志。所以,答题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鼓舞人民的斗志,二是使用哪些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前者涉及作品主题和选材的问题,后者涉及手法的问题。主题上,刘白羽的散文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红玛瑙较好地体现了刘白羽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第一眼看到延安,那一刹那间,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那是从黑暗中,第一次看到黎明的幸福的眼泪呀!是的,我们的庄严的、战斗的道路从这儿开始了”“阳光把一个新延安照得如此光明温暖,让我带着这记忆之最最优美的歌声,进入这瞻仰革命圣地的旅程”“让延安这个灯塔永远在我记忆中闪光吧!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吧!”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炽热感情,热烈讴歌了新延安新生活,体现了积极乐观开创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和战斗豪情,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特色。选材上,刘白羽钟情于激越、壮美、宏大的题材,喜欢剪取能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场景,让读者从中能听到时代的涛声,反映出时代的光影。由于作者的生活道路与延安有着血肉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2023高考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和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43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