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12431
  • 上传时间:2020-03-3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4.6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道之行也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 语文 部编版八 年级 下册 文言文 知识 专题 06 大道 实战 训练 解析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实战训练 一、(一、(2012019 9 年年贵州中考真题贵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3、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 能(_) (2)不独子 其子(_) (3)屋舍俨然 (_) (4)寻 病终(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答案】【答案】 1 同“举”,选拔 以为子 整齐的样子 随即,不久 2(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

    4、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5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 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 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1)“与”(j)是通

    5、假字,“与”同“举”,选拔;(2) “子”是意动 用法,解释为“以为子”;(3)“俨然”指“整齐的样子”;(4)“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随 即,不久”。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第(1)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货”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理解为“对于 货物”,“恶”是“憎恶”的意思;第(2)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乃”意思是“竟然”,“无 论”是古今异义词,理解为“不用说,更不必说”。 3本题考查学

    6、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讲的是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 分,女有归”讲的是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讲的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所以大同社会包含了上述三方面的内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文章可知,桃源人的生活安定、和平、幸福,所以当 听渔人讲述了外面世界的情况之后,桃源人既为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桃源外的 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叹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分析

    7、的能力。第 1 小问:大道之行也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先总体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特征,后面再进行具体阐述;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就是对大同社 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所以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第 2 小问:大道之行 也以阐述大同社会的特点为主,表达方式侧重于议论;桃花源记主要记叙了渔人的所见所闻,表达 方式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参考译文】 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 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 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

    8、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 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 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

    9、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 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 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 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 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0、。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 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 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 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 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 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 路

    11、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二、(二、(20182018 年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真题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真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 解释加线的词 选贤与能 女有归 12. 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

    12、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路不拾遗。 13. 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14. 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 11. 与:通“举”。 归:女子出嫁。 1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 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解析】 1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

    13、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 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 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 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保障: 矜、寡、孤、独

    14、、废疾者皆有所养。 14. 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出成语,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 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只有正确理解成语意思才能准确作答。本题可以组成的成语有:皆大欢喜、 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 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 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 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

    15、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 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 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三、(三、(20182018 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10 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16、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 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 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 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 分) 秦民大说 说: 有一人徙之 之: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7、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15 乙文卫鞅 (商鞅) 在实施新法令之前, 作了 “立木南门, 徙者奖励” 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 分) 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 分) 【答案】【答案】 12通“悦”,愉快。 代词,指“木”(木头)。 13A 14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

    18、信” 16不同意。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解析】【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诎”是通假字,同“屈”,弯曲的意思。 6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 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 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 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

    19、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 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 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偷偷拿了木匠的 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所以根据意义可划出停顿。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 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1)句中“比”的意思是“靠近”,“隐”后面省略介词“于”,翻译时要补充出来。(2)句中“虽” 是古今异义词,理

    20、解为“即使”,“黠”的意思是“狡猾(聪明)”,“其”指雕刻作品,“为”作动词 “是”理解。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甲文详细描述了“核舟”船头所坐三人 的神情、动作,具体体现了王叔远的技艺高超,所以可用文章开头一句中“奇巧”来概括;乙文节选部分 分为两部分。“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是第一部分的总起句,下面从“七八岁时”到“观者异以为神” 就详细介绍了他所做的木头人,“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是第一部分的小结句,所以这部分事件就主要 介绍了他做木头人。 【参考】译文: 【

    21、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 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他曾经赠我 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 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 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 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

    22、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 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乙】黄履庄年少时聪慧明敏,读书没读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的 时候,曾经背着私塾里的老师,偷偷拿了木匠的刀和锥,凿了一个长一寸许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 手脚都能自己运动,观看的人十分惊讶认为很神奇。他制作的东西很多,我不能都记住。他制作木狗, 放在门旁边,像平常的狗一样蜷卧着,只有人进入屋子,触动机关便立即叫个不停。叫声与真狗没有区别, 即使聪明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里,能够自己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一样, 凄切清越

    23、,声音动听。他所做的东西都像这样奇特,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四四、( (20192019 年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安徽省中考模拟试试题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4、。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 (2)学 学半 (3)讲信修 睦 (4)不独亲 其亲 5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用原文中的词句填空。 (1)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_ (2)大道之行也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 7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答案】【答案】 4(1)味美 (2)教导 (3)培养(4)以为亲 5(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5、6 (1)教学相长 (2)天下为公 7两篇短文多用整句,造成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解析】 4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 意思。比如本题中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学(xio):教导。秀:培养。词类活用词,亲:动词作意动用 法,以为亲。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 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 据上

    26、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恶: 憎恨。 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中心论点。 乙文,本文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和(讲信修睦),展示一个和平、 安定、 祥和的理想社会,体现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理念“天下为公”。 7甲文,语言上使用较多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句式整齐,两两相对,给人美感。乙文, 语言上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如排比句: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27、幼有所长。对偶句: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这种句式在文章中普遍运用,使文章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有助于突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 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啊。 【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 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

    28、天年,中年人 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 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务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 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 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五五、(2012019 9 年年北京北京初二期末试初二期末试题题) 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29、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

    30、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独子其子 妻子 邑人 B天下为 公 不足为 外人道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D大道之 行 渔人甚异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 大道之行也 阐明了

    31、儒家理想中的 “大同” 社会特征, 桃花源记 则写出作者心目中的 “世外桃源” 。 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哪些社会生活场景,分别再现了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怎样 的特征。 11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 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请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答案】【答案】 8A 9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10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欢快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大同”社会老人能终其天年, 幼童能顺利成长的特征;桃花源记中村民热情招待渔人的情形再现了“大同”社

    32、会人们的关系和睦、 融洽的特征。 11示例 1: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简捷凝练;“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 简明有力。这些对偶句,从多个角度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说理有气势,唤起人们对“大同” 社会的向往之情。示例 2:桃花源记全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但文章多处细节表现了故事的真 实性。例如文章描写的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让人感到真实;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 骥欣然寻访,进一步渲染了故事真实的气氛。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解析】 8本题考查

    33、文言实词的翻译,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 子:子女 B. 为:是/为:对 C. 作:兴起/作:劳动 D. 之:用于主谓间,无实义/之:代词,它 故选 A。 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本 题需要注意,交通:交错纵横。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句话相对应;桃花源记中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成来问讯”与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相对应。根据以上内容作答即可。 1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大道

    34、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所以需要在文中 找出相关对偶句进行说明,并指出这些对偶句所表达的主题;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 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需要在文中找出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再进行分析即可。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务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

    35、据为己有;人们都愿 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 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东晋太元(公元 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 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 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 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

    36、然 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 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 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 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 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

    37、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 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 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 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 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 源。但没有实

    38、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六、(六、(2012019 9 年年河南省河南省初二期初二期末末试试题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 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

    39、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 外泥中歇。 翩胡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率叱牛牵向北。一车发,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讲信修 睦_ (2)不独子 其子_ 16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甲)文写了_社会,(乙)文则写了_社会。 18分析一下(乙)文中的卖炭翁的命运同(甲)文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差距? 【答案】【答案】 15 (1)培养 (2)以为子 16(1)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17 美好的理想 残酷的现实 18卖

    40、炭翁“身上衣裳口中食”皆是自己辛苦所得,并未得到社会的关爱;大同社会的人能安居乐业, 卖炭翁年老力衰却惨遭“宫使”盘剥;“大同社会”讲求诚信和睦,而卖炭翁却被霸道欺凌;“大同 社会”没有盗窃乱贼夜不闭户,而卖炭翁却在光天化日之下遭遇“盗贼”。 【解析】 1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 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子”是意动用法,“以为子”;“修”是古今异义词,“培养”的意思。 16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

    41、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 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 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故(所以)、户(门)、是(这)、大同(指理想 社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甲】文叙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的理想社会。【乙】文则通过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 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据此概括作答。 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甲】文中可以看出,归结起来,理想社会不过是“讲

    42、信修睦”“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在【乙】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卖炭得钱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作为老者并未得 到“有所养”;卖炭翁惨遭“宫使”盘剥,并未实现诚信和睦,天下为公;也没有实现“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的理想社会。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甲】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子女当作子 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中年人能为社会

    43、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 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 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 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乙】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 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 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

    44、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 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 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 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 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七、(七、(2012018 8 年年山东山东中考模拟中考模拟题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

    45、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15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独子 其子 A一狼洞 其中 B失期,法 皆斩 C渔人甚异 之 D亲贤臣,远 小人 16翻译下面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7选文构想了理想社会的哪些特点? 【答案】【答案】 15A 16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17人人能关爱 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解析】 1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能力,需要在平时注意分类进行整理。题

    46、干中加点的“子”是名 词活用作动词,A 项中的“洞”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的意思。B: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的意 思。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的意思。D: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远离”。故选 A。 1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 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 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与”“修”“睦”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我们必须首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根据“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男

    47、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可以知道,文中构想的理想社会为: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 力。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 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 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 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 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八八、(2012018 8 年年湖北中考模拟湖北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4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