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22397
  • 上传时间:2022-11-12
  • 格式:PPTX
  • 页数:56
  • 大小:154.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 中考 课外 文言文 专题 复习 课件
    资源描述:

    1、2019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总复习年中考语文分类总复习 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南宁良庆区南晓中学黄河制作(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食菱须去壳。”其人其人自护其短,曰: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也。”问者曰: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答曰:“前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知无涯)【注

    2、释】知无涯)【注释】北人:北方人。菱:菱角。仕:当官。北人:北方人。菱:菱角。仕:当官。啖(啖(dn):吃。):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席上啖席上啖菱菱()()()2.并并壳入口壳入口()1.宴席;吃;宴席;吃;2.一起一起3.啖菱须啖菱须去去壳壳()4.欲欲以以清热也清热也()3.去除掉;去除掉;4.用来用来5.何何地不有地不有()6.北人生而不北人生而不识识菱菱5.什么;什么;6.认识认识7.北土北土亦亦有此物否有此物否()8.仕于南方(仕于南方()7.副词,也副词,也 8、到、在、到、在2、翻译句子。北土亦有此物否?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我非

    3、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块吃,是想用来清热啊。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块吃,是想用来清热啊。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只能出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只能出丑。【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一个生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一个生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他)连壳一块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他)连壳一块吃。有人告诉(他)说:吃。有人告诉(他)说:“吃菱角必须剥去外吃菱角必须剥去外壳。壳。”那人为了遮掩自己的短处,说:那人

    4、为了遮掩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块吃,是想用来清热啊。不知道,连壳一块吃,是想用来清热啊。”问话问话的人说: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他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菱角长在水里,菱角长在水里,却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却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的。(二)(二).螳臂当车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曰:“此何虫也?此何虫也?”对曰: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为虫

    5、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庄公曰: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而勇士归之。(选自淮南子(选自淮南子人间训)人间训)【注释】御:车夫。回车:调转车头。【注释】御:车夫。回车:调转车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不量力而不量力而轻轻敌敌 2.此此为为人人轻:看轻。为:是。轻:看轻。为:是。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分)(1).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2).不量力而轻敌不量力而轻

    6、敌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3.3.与与“其为虫也其为虫也”中的中的“其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项是()A、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 B、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C、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 D、专其利三世矣、专其利三世矣【答案】【答案】D3.文章中文章中“勇士归之勇士归之”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螳臂当车螳臂当车”现在主要现在主要是讽刺什么样的人?是讽刺什么样的人?“勇士归之勇士归之”是因为齐庄公回车避让螳螂,表现了他对勇士是因为齐庄公回车避让螳螂,表现了他对勇士的尊重。的尊重。现在多用来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7、去做办不到的事现在多用来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导致失败情,必然导致失败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翻译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称为螳螂的东西。作为是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三)楚

    8、人有不识姜者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此从树上结成。或曰或曰:从土地生成。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其人哑然失色,曰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其人其人固执固执己见己见 2.请与请与子子以十人为以十人为质质1.固固:顽固。顽固。.执执:坚持。坚持。2.子子:你。质你。质

    9、:见证见证3.驴则付汝,姜还树生驴则付汝,姜还树生付付:交给交给2、翻译句子。驴则付汝,姜还树生驴则付汝,姜还树生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北方人因对菱一无所知而闹出这场笑话,对此你有什么感北方人因对菱一无所知而闹出这场笑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想?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读书学习,我们都决不能不博装懂,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读书学习,我们都决不能不博装懂,否则就会贻笑大方。(意思对即可)否则就会贻笑大方。(意思对即可)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译文译文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说有个从小

    10、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人,说:这是这是从树上结成的。从树上结成的。有人说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是从土里长成的。那人固执己见,说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见让我与您问十个人见证,用所骑的驴为赌注。证,用所骑的驴为赌注。然后问遍十个人,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都说:出自土里。出自土里。那人哑然失色道那人哑然失色道:驴交给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四)刘氏善举刘氏者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

    11、,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

    12、复习(共56张PPT)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竟年竟年如是如是 (2).然儿不解,心有然儿不解,心有憾憾1.竟年:终年,一年到头。竟年:终年,一年到头。2.憾:怨恨。憾:怨恨。(3).昼则疾耕作昼则疾耕作于于田间田间 (4).时刘儿方时刘儿方悟悟母之善举也。母之善举也。于于:在在 悟悟:明白明白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

    13、木建屋。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这样才是是一件善事。这样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刘家儿子。刘家儿子“方悟方悟”,他明白了对别人做,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

    14、理。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五)(五)徙木立信徙木立信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已乃立三丈之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选自史记(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

    15、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已乃:【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已乃:旋即,不久。旋即,不久。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恐恐天下议己天下议己 (2)以以明不欺明不欺 恐恐:担心担心 以以:来来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民怪之,莫敢徙民怪之,莫敢徙 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去搬动。(关

    16、键词是怪徙,少一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去搬动。(关键词是怪徙,少一个扣一分。)个扣一分。)3.从这个故事中看,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初中阶段从这个故事中看,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一篇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所学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一篇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取信于民。(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取信于民。(1 分)曹刿论战。分)曹刿论战。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孝公已经任命了商鞅,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孝公已经任命了商鞅,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

    17、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有公布,(商鞅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

    18、颁布布(变法的变法的)法令。法令。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六)(六)人琴俱亡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选自晋书(选自晋书王徽之

    19、传)王徽之传)【注释】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素:向【注释】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素:向来。来。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 1 分,共 2 分)(1)王子猷、子敬王子猷、子敬俱俱病笃病笃 (2)弦弦既既不调不调俱俱:都:都 既:已经既:已经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分)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0、了。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于是极度悲哀,痛哭了很久。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于是极度悲哀,痛哭了很久。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死了。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译文】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

    21、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个多月,(子猷)也死了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七)世间愚人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

    22、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伽斯那百喻经)(选自伽斯那百喻经)【注释】【注释】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沉水: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

    23、故名。售:卖出售:卖出去。去。直:通直:通“值值”价值。价值。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方方得一车得一车 (2)以其贵以其贵故故(1)方:才;)方:才;(2)故:原因)故:原因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2)世间愚人亦

    24、复如是。)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3)以其贵故,卒无买者)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3.3.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文言知识】【文言知识】释释“诣诣”“诣诣”可解释为可解释为“前往前往”、“到到去去”。上文。上文中中“诣市卖之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

    25、又,“诣诣官讼之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诣诣”也可也可解释为解释为“拜访拜访”、“拜见拜见”。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及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

    26、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

    27、PT)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共56张PPT)(八)(八)郑人逃暑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选自苻子)(选自苻子)【注释】衽(【注释】衽(rn):睡席。逾:同):睡席。逾:同“愈愈”,更加。,更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而而患患露之濡于身露之濡于身 (2)而而其其身逾湿身逾湿患患:

    28、担忧担忧 其其:他的他的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分)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到了黄昏,他又把睡席放到大树底下到了黄昏,他又把睡席放到大树底下3.郑人的郑人的“拙拙”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这则寓言告诉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了我们什么道理?(2 分)分)“拙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睡席。(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睡席。(1 分)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的道理(九)(九)魏文侯守信魏文侯守信 侯与虞人期猎侯与虞人期猎。是日

    29、,饮酒乐,天雨。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住,身自罢之。魏岂可不一会期哉!乃住,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于是乎始强。注解】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注解】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的官。虞人:管理山泽的官。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2 2分)分)(l)魏文侯与虞人魏文侯与虞人期期猎猎 (2)是日,饮酒乐,天是日,饮酒乐,天雨雨期期:(约定约定)雨雨:(下雨下雨)2.

    30、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分)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翻译:虽然现在很开心,但是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呢?翻译:虽然现在很开心,但是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呢?3.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候具有怎样的美德?(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候具有怎样的美德?(2分)分)魏文侯讲诚信,不因自己的快乐或事情而违背承诺。魏文侯讲诚信,不因自己的快乐或事情而违背承诺。【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固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魏文侯同管理苑固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

    31、天饮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十)目之罗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今被甲者,以备矣之至,若使人必知罗,则无时得鸟矣。今被甲者,以备矣之至,若使人必知所集,则悬一札而已矣。事

    32、或不可前规,物或不可虑卒,所集,则悬一札而已矣。事或不可前规,物或不可虑卒,然不戒而至,故圣人畜道以待时。然不戒而至,故圣人畜道以待时。注释注释集:聚集,此指聚集在某一点。畜道:犹守道,谓遵守客观规集:聚集,此指聚集在某一点。畜道:犹守道,谓遵守客观规律。律。禽岛将要飞来;张开网等待鸟飞进来,抓住鸟的只是一个禽岛将要飞来;张开网等待鸟飞进来,抓住鸟的只是一个网眼。现在做一张只有一个眼的网,就永无捉到鸟的时候。网眼。现在做一张只有一个眼的网,就永无捉到鸟的时候。如今穿戴盔甲,用来防备箭射过来,倘若人们知道箭矢一如今穿戴盔甲,用来防备箭射过来,倘若人们知道箭矢一定聚集在某一点,那么只要悬挂一片甲叶

    33、就可以了。事物定聚集在某一点,那么只要悬挂一片甲叶就可以了。事物有的不可提前规划,有的不可提前预见,但是没有戒备却有的不可提前规划,有的不可提前预见,但是没有戒备却突然而至,因此圣人遵守客观规律来等待时机。突然而至,因此圣人遵守客观规律来等待时机。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1)则无则无时时得鸟矣得鸟矣 (2)故圣人畜道故圣人畜道以以待时待时 时:时候时:时候 以:来以:来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今被甲者,以备矢之至。今被甲者,以备矢之至。如今穿戴盔甲,用来防备箭射过来如今穿戴盔甲,用来防备箭射过来3.从这个故事中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你得到什么启

    34、示?(2分)分)启示: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大局意识,要从整体、启示: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大局意识,要从整体、全局出发进行综合考量。全局出发进行综合考量。(十一)(十一)子贡问政子贡问政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粮食充足,军备

    35、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孔子说:“去掉军备。去掉军备。”子子贡说: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项呢?”孔子说: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1)足足食食 (2)自古)自古皆皆有死有死足:充足足:充足

    36、 皆:都皆:都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3短文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短文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孔子的观点是孔子的观点是“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1分)分)启示:国家应当取信于民,如此才能常盛不衰。(启示:国家应当取信于民,如此才能常盛不衰。(1分)分)(意对即可)(意对即可)(十二)(十二)孟母断织孟母断织孟子之少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既学而归,孟母方绩孟母方绩,问曰:问曰:“学何所学

    37、何所至矣至矣?”孟子曰:孟子曰:“自若也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孟子惧而问其故而问其故.孟母曰:孟母曰:“子之废学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若我断斯织也.夫夫君子学以立名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动则远害害.今而废之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遂成天下之名儒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注释】既:已经【注释】既:已经.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这 里指织布里指

    38、织布.以刀:用刀以刀:用刀.子:古代指你子:古代指你.斯:这斯:这.是以:因此是以:因此.则:就则:就.旦:早晨旦:早晨.夕:泛指晚上夕:泛指晚上.道:法则、方法道:法则、方法.翻译:翻译: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

    39、为什么要剪断段布。孟母说: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段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

    40、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1)孟子惧而问其孟子惧而问其故故 (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故:原因,缘故故:原因,缘故 谓:认为,以为谓:认为,以为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子之废学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若我断斯织也你荒废学业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3.孟母认为学习几大好处是什么?从孟母认为学习几大好处是什么?从“孟母断织孟母断织”的故事中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分)示例:广知、安定、远害。(示例:广知、安定、远

    41、害。(1分)分)启发: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启发: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1分)(意分)(意对即可)对即可)(十三)(十三)顾荣贻炙顾荣贻炙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色,因辍己贻焉。同坐嗤之。荣曰:,因辍己贻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顾荣异之,问其所以,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乃受炙人也。注释:炙,烤肉。辍,停下来。这里有让出的意思。注释:炙,烤肉。辍,停下来。这里有让出的意思。顾

    42、荣在洛阳时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在宴席上)他发觉上肉的仆人的脸上显露出对烤宴席上)他发觉上肉的仆人的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肉渴求的神色.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给他给他吃吃.同席的人都讥笑他同席的人都讥笑他.顾荣说:顾荣说:“怎么会有整天怎么会有整天拿着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拿着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后来遇到后来遇到战乱战乱,顾荣渡过长江南下顾荣渡过长江南下,每当(顾荣)遇到危难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旁边帮助(他)经常有一个人在旁边帮助(他).顾荣对此感到顾荣对此感到奇怪奇怪,后来问会这样的

    43、原因后来问会这样的原因,原来是原来是(当年当年)接受他接受他烤肉的人烤肉的人.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1)尝尝应人请应人请 (2)乃乃受炙人也受炙人也尝:曾经尝:曾经 乃:居然乃:居然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怎么怎么(哪里)(哪里)会有整天拿着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会有整天拿着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3.顾荣顾荣“遭乱渡江每绎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遭乱渡江每绎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的原因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分)示例:顾荣曾施炙给仆人。(

    44、示例:顾荣曾施炙给仆人。(1分)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既要学会替他人着想,又要知恩图报。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既要学会替他人着想,又要知恩图报。(1分)分)(十四)八元好学(十四)八元好学八元少喜为诗,尝于邮亭偶题数语,盖激楚之音也。八元少喜为诗,尝于邮亭偶题数语,盖激楚之音也。宗匠严维到驿,见而异之,问八元曰:宗匠严维到驿,见而异之,问八元曰:“尔能从我授尔能从我授格乎?格乎?”曰:曰:“素所愿也。素所愿也。”少顷遂发,八元已辞亲矣。维少顷遂发,八元已辞亲矣。维大器之,亲为指谕。数岁间,诗赋精绝。大器之,亲为指谕。数岁间,诗赋精绝。他少年时喜欢写诗,曾经在驿馆的墙壁上偶然题了几句,他少年时喜欢写

    45、诗,曾经在驿馆的墙壁上偶然题了几句,大概是高亢凄清的音调。诗坛大师严维来到驿馆,见诗后大概是高亢凄清的音调。诗坛大师严维来到驿馆,见诗后感到惊奇,他就问章八元说:感到惊奇,他就问章八元说:“你能跟我学习写诗之道你能跟我学习写诗之道吗?吗?”章八元回答说:章八元回答说:“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过了一会过了一会儿,两人就上路了,章八元此时已与父母告别过了。严维儿,两人就上路了,章八元此时已与父母告别过了。严维把章八元当作大才来培养,亲手为他指点讲解,几年之内,把章八元当作大才来培养,亲手为他指点讲解,几年之内,章八元的诗赋达到了精妙绝伦的程度。章八元的诗赋达到了精妙绝伦的程度。

    46、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1)盖盖激楚之音也激楚之音也 (2)诗赋精诗赋精绝绝盖:大概盖:大概 绝:极,极点绝:极,极点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尔能从我授格乎?尔能从我授格乎?译文:你能跟我学习写诗之道吗?(译文:你能跟我学习写诗之道吗?(“授格授格”“乎乎”)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章八元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章八元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分)示例:章八元年少离家,从师求学,(示例:章八元年少离家,从师求学,(1分)说明章八元分)说明章八元是一个独立自主,勤奋好学的人。(是一个独立自主,勤奋好学的人。(1分)分)(十五)孔子施教子路问子路问:“闻斯

    47、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闻斯行之行之。赤也惑,敢问。赤也惑,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由也兼人,故退之。故退之。”子路问孔子:子路问孔子:“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孔子说:“你有父亲兄你有父亲兄 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

    48、有也来问:冉有也来问:“听到听到 什么就行动起来吗?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公西华问道: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 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所以我让他谦退。”1.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1)敢敢问问 (2)求也退,求也退,

    49、故故进之进之敢问:冒昧敢问:冒昧请教请教 故:所以,因此故:所以,因此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你你)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去行动起来呢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去行动起来呢?3.对同一个问题,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要求有何不同?这对同一个问题,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要求有何不同?这则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则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2分)分)示例:孔子针对子路好勇过人的特点,让他谦退,不能听示例:孔子针对子路好勇过人的特点,让他谦退,不能听到后立即行动。针对冉有胆小怕事的特点,鼓励他勇进,到后立即行动。针对冉有胆小怕事

    50、的特点,鼓励他勇进,听到后立即行动;(听到后立即行动;(1分)这则故事可以用成语分)这则故事可以用成语“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来概括。(来概括。(1分)(意对即可)分)(意对即可)(十六十六)夏后伯启与有扈夏后伯启与有扈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曰:“不可。吾地不不可。吾地不浅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而教教不善也。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不修,子女不饬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223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