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 辨证论治 临床思维体系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构建中医 辨证论治 临床思维体系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中医 辨证论治 临床思维体系学习培训模板课件 构建 中医 临床 思维 体系 学习 培训 模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历历代代医医家家构建中医 辨证论治 临床思维体系 确立中医以整体联系之系统功能学说为理论核心 本经制定中药性味系统及制方原则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中医理论的精髓是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但我们却片面的强调了辨证论治。腑经络,但我们却片面的强调了辨证论治。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辨证论治不是中医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最高理论,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方的最高理论,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方法,离开了中医基础理论便没有方法来进行。法,离开了中医基础理论便没有方法来进行。”我们现在恰恰是忽视
2、了这些最根本的理论,我们现在恰恰是忽视了这些最根本的理论,而是执着于辨证论治,最为致命的是把辨证论治而是执着于辨证论治,最为致命的是把辨证论治教条化、程式化,而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灵活性教条化、程式化,而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灵活性,程式化就不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就失去,程式化就不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就失去了辩证法活的灵魂。了辩证法活的灵魂。姜良铎等,从状态论治姜良铎等,从状态论治中医临床创中医临床创 新思维与技术,新思维与技术,2009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年中华中医药学会 内科分会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内科分会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 讨会论文汇编,讨会论文汇编,4 41414有
3、学者认为当今辨证论治存在有学者认为当今辨证论治存在1010个方面的缺陷:个方面的缺陷:1 1、临床存在无症可辨者;、临床存在无症可辨者;2 2、辨证所需的信息量不足;、辨证所需的信息量不足;3 3、证的归纳可能出现偏差;、证的归纳可能出现偏差;4 4、症状描述因人而异;、症状描述因人而异;5 5、缺乏客观统一标准;、缺乏客观统一标准;6 6、缺少病种特异性;、缺少病种特异性;7 7、“方随证立方随证立”缺乏对病的针对性;缺乏对病的针对性;8 8、症状改善与病理变化有时缺乏同步性;、症状改善与病理变化有时缺乏同步性;9 9、四诊手段的局限性;、四诊手段的局限性;1010、可能延误对病势及预后的判
4、断。、可能延误对病势及预后的判断。蒋健,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蒋健,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 性性.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2005,3 3(2 2):):8585878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78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84 伤伤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0 寒寒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8 论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5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6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10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7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藏府经络
5、先后病脉证第一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第七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 十一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
6、治第 十三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 十八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多种疾病病源证候的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多种
7、疾病病源证候的专著。专著。概念概念 病病证候证候 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症状症状71类1739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诸淋候诸淋候 概念:概念: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腑脏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腑脏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热也。膀胱,津液之府,热则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热也。膀胱,津液之府,热则津液内溢而流于睾,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津液内溢而流于睾,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于胞,肾虚则小便数,
8、膀胱热则水下涩。症状:症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于齐。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于齐。又有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诸淋又有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诸淋形证,各随名具说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谓形证,各随名具说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谓之诸淋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之诸淋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附于后。岳美中医案:岳美中医案:胡,女,胡,女,28岁。尿血症年久不愈。自岁。尿血症年久不愈。自22岁岁起,尿血时发时止,劳累后更易复发。曾经西起,尿血时发时止,劳累后更易复发。曾经西医多次检查,未能确诊。经中医多次治疗,屡医多次检查,未能确诊
9、。经中医多次治疗,屡服八正散、小蓟饮子、五淋散等清热利湿消瘀服八正散、小蓟饮子、五淋散等清热利湿消瘀之剂,未能收效。终年郁郁,苦恼不堪。凡劳之剂,未能收效。终年郁郁,苦恼不堪。凡劳累后则小腹坠胀而下血。切其脉大而虚,望其累后则小腹坠胀而下血。切其脉大而虚,望其舌质淡,右侧有白苔,面色萎黄。此乃脾虚气舌质淡,右侧有白苔,面色萎黄。此乃脾虚气陷之尿血症。陷之尿血症。炙黄芪炙黄芪10 白术白术10 党参党参10 升麻升麻1.5 柴胡柴胡3 归归身身10 陈皮陈皮3 炙草炙草4.5 黄柏(盐炒)黄柏(盐炒)3 知母知母(盐炒)(盐炒)3 十剂十剂 自服药后,即有劳累亦从未尿血,惟有时小便自服药后,即有
10、劳累亦从未尿血,惟有时小便滴沥,经检查膀胱口轻度充血水肿。予仲景当滴沥,经检查膀胱口轻度充血水肿。予仲景当归芍药散作汤服十余剂以调理巩固。归芍药散作汤服十余剂以调理巩固。陈某,男,陈某,男,2424岁。患者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岁。患者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次早感恶寒身热次早感恶寒身热(体温体温3838.6)6)、无汗、头痛、身酸、无汗、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此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汤此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汤:麻黄麻黄3 3钱钱 桂枝桂枝2 2钱钱 炙甘草炙甘草2 2钱钱 杏仁杏仁3 3钱钱 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汗出
11、,热渐退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未再服药,调养2 2天自愈。天自愈。(胡希恕案)(胡希恕案)白白X XX X,女,女,5555岁。岁。一诊:一诊:19721972年年7 7月月1919日。日。T 39.3T 39.3。消化道消化道出血后,体虚未复,又感风邪,营卫不和,出血后,体虚未复,又感风邪,营卫不和,发热四天不退,恶寒,有汗不解,口不渴饮发热四天不退,恶寒,有汗不解,口不渴饮,苔薄白,脉浮小数。,苔薄白,脉浮小数。虽在夏令炎热,仍应桂枝汤加味。虽在夏令炎热,仍应桂枝汤加味。川桂枝川桂枝1515克克 炒白芍炒白芍9 9克克 生甘草生甘草4.64.6克克 鲜藿
12、鲜藿佩各佩各3 3克克 茯苓茯苓9 9克克 白蔻壳白蔻壳8 8克克 鲜荷梗一支鲜荷梗一支 2 2剂剂 二诊:二诊:19721972年年7 7月月2121日。日。T36.8T36.8。恶寒身热恶寒身热,一剂即退,但仍汗多,疲倦,脉细弱,舌淡红,一剂即退,但仍汗多,疲倦,脉细弱,舌淡红。风邪已解,营卫未和,正气未复,再拟桂枝加。风邪已解,营卫未和,正气未复,再拟桂枝加人参汤,扶正以止汗。人参汤,扶正以止汗。川桂枝川桂枝4.64.6克克 炒白芍炒白芍9 9克克 生甘草生甘草4.64.6克克 孩儿孩儿参参1212克克 浮小麦浮小麦3030克克 炒防风炒防风6 6克克 陈皮陈皮4.54.5克克 1 1剂
13、剂 三诊三诊:1972:1972年年7 7月月2222日。汗出已止,已思饮日。汗出已止,已思饮食,但面色萎黄,艰眠,脉细弱,舌淡红客邪食,但面色萎黄,艰眠,脉细弱,舌淡红客邪退后,气血两亏,心脾同病,神不守舍,姑再调退后,气血两亏,心脾同病,神不守舍,姑再调养心脾而补气血。养心脾而补气血。党参党参9 9克克 黄芪黄芪1212克克 炒白术炒白术9 9克克 茯苓茯苓9 9克克 炙炙甘草甘草6 6克克 炒当归炒当归9 9克克 炒枣仁炒枣仁9 9克克 炙远志炙远志4.64.6克克 鸡血藤鸡血藤1616克克 制首乌制首乌1616克克 陈皮陈皮4.64.6克克 4 4剂剂 (张伯臾案)(张伯臾案)伤寒论伤
14、寒论 太阳篇第太阳篇第52条: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内经:内经:“邪在表者,汗而发之邪在表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宋宋 韩祗和韩祗和伤寒微旨论伤寒微旨论:“夫伤寒之病,医者多不审查病之夫伤寒之病,医者多不审查病之本源。但只
15、云病伤寒,即不知其始自本源。但只云病伤寒,即不知其始自阳气内郁结阳气内郁结,而后为,而后为热病热病矣。矣。”“既病之后,变动不常。未见于既病之后,变动不常。未见于证,先形于脉。脉者,人之权衡。浮证,先形于脉。脉者,人之权衡。浮数而软,命之曰伤风;浮数而硬,命数而软,命之曰伤风;浮数而硬,命之曰伤寒之曰伤寒。”寒毒寒毒 肌肤肌肤 阳气内郁怫结阳气内郁怫结 发热发热 伤寒伤寒 硬(紧)硬(紧)之脉之脉 浮数浮数 +中风中风 软(缓)软(缓)刘仕昌教授经验:刘仕昌教授经验:阳气怫郁阳气怫郁仍是岭南外感热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仍是岭南外感热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阳气怫郁阳气怫郁”是南北外感热病的共同特征;是
16、南北外感热病的共同特征;治疗不可偏执辛凉寒凉一法;治疗不可偏执辛凉寒凉一法;常在大队的辛凉药中,加用:常在大队的辛凉药中,加用:微温之防风,微温之防风,辛温之苍耳子,或藿香,或威灵仙辛温之苍耳子,或藿香,或威灵仙 通达上下,通达上下,疏畅疏畅气机;气机;也常选用清热而兼也常选用清热而兼疏透疏透之品,之品,如柴胡、葛根、青蒿等。如柴胡、葛根、青蒿等。孙思邈:孙思邈:其地暑湿其地暑湿 江南岭表江南岭表 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凡用药皆凡用药皆 用药轻省用药轻省随土所宜随土所宜 土地干燥土地干燥 关中河北关中河北 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 用药重复用药重复 陈
17、姓,男,陈姓,男,2828岁。岁。20022002年年1212月因咽喉肿痛,双扁桃月因咽喉肿痛,双扁桃体红肿充血,高热,体温体红肿充血,高热,体温39.839.8 ,口干口渴,舌,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身痛恶风,少汗。红苔黄,身痛恶风,少汗。曾服银翘散加黄芩、公英、岗梅根等治疗四天曾服银翘散加黄芩、公英、岗梅根等治疗四天无效。请余诊视。无效。请余诊视。余曰,病发冬季,风寒外束之证亦在,故宜辛余曰,病发冬季,风寒外束之证亦在,故宜辛温发表兼清里热。温发表兼清里热。予羌活予羌活1515,炙麻黄,炙麻黄1010,薄荷,薄荷1010(后下)(后下),蒲公英,蒲公英3030,牛蒡子,牛蒡子1515,连翘,
18、连翘1515,玄参,玄参1515,桔梗,桔梗1515,甘草,甘草6 6,黄芩黄芩1515。一剂汗出热减一剂汗出热减,二剂热退,四剂而咽痛大减,二剂热退,四剂而咽痛大减,共服六剂而愈。共服六剂而愈。(廖世煌医案)廖世煌医案)李李X XX X,19541954年春就诊。年春就诊。温邪初起,头昏发热,舌苔厚腻,肢体痠痛温邪初起,头昏发热,舌苔厚腻,肢体痠痛,小溲深黄,大解未通,右脉浮洪,口作干。,小溲深黄,大解未通,右脉浮洪,口作干。宜清化宣通。宜清化宣通。薄荷薄荷4.64.6克克 银花银花9 9克克 连翘连翘9 9克克 黄芩黄芩9 9克克 竹叶竹叶9 9克克 滑石滑石9 9克克 大青叶大青叶9 9
19、克克 黑栀子黑栀子9 9克克 枳实枳实6 6克克 黄郁金黄郁金4.64.6克克 瓜蒌瓜蒌3030克克 服药后汗出甚透服药后汗出甚透,身热即退,大便通调,口,身热即退,大便通调,口不渴,小溲浅黄,脉已平静,惟头尚不清,胃纳不渴,小溲浅黄,脉已平静,惟头尚不清,胃纳不佳,肢体无力。再以上方去大青叶,并将枳实不佳,肢体无力。再以上方去大青叶,并将枳实减去四分之一,瓜蒌减去五分之一,服后即愈。减去四分之一,瓜蒌减去五分之一,服后即愈。(张菊人医案)(张菊人医案)桑菊饮:桑菊饮:桑叶桑叶 连翘连翘 菊花菊花 芦根芦根 薄荷薄荷 生甘草生甘草 桔梗桔梗 杏仁杏仁银翘散:银翘散:荆芥荆芥 银花银花 薄荷薄荷
20、 连翘连翘 桔梗桔梗 芦根芦根 牛子牛子 竹叶竹叶 豆豉豆豉 生甘草生甘草 刘完素防风通圣散刘完素防风通圣散:麻黄、防风、荆芥、生姜、薄荷、桔梗麻黄、防风、荆芥、生姜、薄荷、桔梗 石膏、连翘石膏、连翘 黄芩、栀子、滑石黄芩、栀子、滑石 大黄、芒硝大黄、芒硝 川芎、当归、芍药川芎、当归、芍药 白术、甘草白术、甘草 张仲景张仲景大青龙汤大青龙汤:麻黄麻黄 桂枝桂枝 生姜生姜杏仁杏仁石膏石膏大枣大枣 甘草甘草徐恕莆案:张右,徐恕莆案:张右,5252岁。岁。阳虚感冒,头项强痛,微寒微热,咳嗽已迁延阳虚感冒,头项强痛,微寒微热,咳嗽已迁延月余,脉细缓。月余,脉细缓。宜六君加味主之。宜六君加味主之。白术白
21、术2 2钱钱 陈皮陈皮1 1钱钱5 5分分 川芎川芎1 1钱钱5 5分分 潞党潞党1 1钱钱5 5分分 云苓云苓2 2钱钱 法夏法夏1 1钱钱5 5分分 羌活羌活1 1钱钱5 5分分 粉草粉草1 1钱钱 苏苏叶叶1 1钱钱2 2分分 生姜生姜3 3片片 红枣红枣3 3分分 药后已得汗解,恶寒头痛项强诸症皆除;唯中焦药后已得汗解,恶寒头痛项强诸症皆除;唯中焦寒滞凝结,痞满不适,不思饮食,宜温中化滞法治寒滞凝结,痞满不适,不思饮食,宜温中化滞法治之。之。肉桂肉桂1 1钱钱 法夏法夏1 1钱钱5 5分分 神曲神曲2 2钱钱 粉草粉草1 1钱钱 白白术术2 2钱钱 枳壳枳壳1 1钱钱5 5分分 云苓云
22、苓2 2钱钱 藿香藿香1 1钱钱 焦楂焦楂2 2钱钱 陈皮陈皮1 1钱钱5 5分分 草果草果1 1钱钱3 3分分 麦芽麦芽2 2钱钱 生生姜姜3 3片片 红枣红枣3 3个个 按按:先生遗留感冒案甚少。此阳虚:先生遗留感冒案甚少。此阳虚感冒,即所谓感冒,即所谓“元气虚弱,表疏膜松,略元气虚弱,表疏膜松,略有不谨,即显风证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有不谨,即显风证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也”。六君子之方,先生几乎能用到神巧。六君子之方,先生几乎能用到神巧,稍事出入,可治百病。此案也可见之。,稍事出入,可治百病。此案也可见之。方加羌活、苏叶、生姜、川芎之辛散疏解方加羌活、苏叶、生姜、川芎之辛散疏解治表证。全
23、方标本同治,法虽平淡,但收治表证。全方标本同治,法虽平淡,但收奇功。感冒小疾,如今却令医者头痛,概奇功。感冒小疾,如今却令医者头痛,概施大剂表药,无济于事也。施大剂表药,无济于事也。秦伯未论治感冒:秦伯未论治感冒:1、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祛风当用辛散。、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祛风当用辛散。2、四时气候不同,风邪的侵袭往往夹有不、四时气候不同,风邪的侵袭往往夹有不 同的时气,治疗在辛散的基础上加减。同的时气,治疗在辛散的基础上加减。3、对于体虚与邪气的关系,不应因果颠倒。、对于体虚与邪气的关系,不应因果颠倒。感冒毕竟是外感新病,应以祛邪为主。感冒毕竟是外感新病,应以祛邪为主。4、主要治则:疏表
24、;清热;宣肺;兼治。、主要治则:疏表;清热;宣肺;兼治。关于小柴胡汤关于小柴胡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汤主之。(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象)(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象)柴胡(半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甘草(炙)生姜(切,
25、生姜(切,各三两)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