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西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西 名师 联盟 2020 届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精编 真金 地理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地 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2、合题目要求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
3、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马赛市。下图为气旋中心经过前后,马赛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受该气旋控制,马赛4日的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4该日前后A.马赛市仍以晴朗为主 B.悉尼日出方位持续往北偏C.北海道地区温和少雨 D.松花江流域即将进入春汛 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重要来源。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这400多平方公里(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关于水库消落带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周期性蓄洪或泄洪所导致 B.流域内植
4、物破坏导致C.气候变暖、库区蒸发加剧导致D.周边地区过度开垦,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导致6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间可能是A.1月中旬 B.4月上旬 C.6月上旬 D.12月底7下列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强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B.建设相关保护工程C.鼓励库区两岸农村在出露期耕种D.建立相关监测系统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因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赤水河两岸自古就是苗族人居住地,但人迹罕至。如今,因流域内盛产优质酱酒(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采用传统工艺,长期贮藏,科学勾兑,精心酿制而成)而被称为“美酒河”。江习古高速(重庆江
5、津区经习水县到古蔺县)以及赤水河大桥的修建通车,对赤水河流域的交通通达度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赤水河具有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主要成因是A.季风气候,降水补给量大B.过度开垦,植被涵养水源能力缺失C.山区河流,汇水、排水速度快D.红壤黏重,蓄含水量小9赤水河成为著名“美酒河”的区位优势最可能是A.水质独特B.土地成本低C.劳动力丰富低廉D.白酒市场大而稳定10江习古高速公路及赤水河大桥建设的意义是A.缩短该流域酱酒的生产周期 B.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C.拓展云南省对外联系的通道 D.明显提升赤水河干流的货运量 纹泥是一种纹层状的沉积物,它是每年成对(一厚一薄)沉积而成的薄
6、沉积层,十分有规律。厚的颜色浅,薄的颜色深。浅色的粉砂层形成于春季和夏季,这时河流携带的粗沉积物同溶解于湖里的氧同时下沉。冬季只有细的淤泥和粘土沉积,且沉积物里的有机质在停滞的湖底不受氧化,所以形成深色的粘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水域最可能有纹泥分布的是A.河流入海口B.河道堰塞湖C.高山冰水湖D.火山口湖12近一两百年来,在水域中发现的纹泥呈现增厚的趋势,其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13纹泥中沉积物颜色的深浅变化主要取决于A.湖岸岩石性质 B.湖岸植被密度C.湖水结冰情况 D.季风强弱变化 隧道平导是指与隧道平行的导洞,是为隧道施工而增设的工作面,与正
7、洞有通道相连,施工超前于正洞(左图)。云南大(理)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全长14.5公里(右图)。经过11年的艰难施工,大柱山隧道平导于2019年6月26日顺利贯通,为整条隧道2020年全面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对大柱山隧道施工面临的困难描述正确的是A.隧道起伏大 B.穿越断裂带,地质状况复杂C.沿途多冻土 D.花岗岩广布,掘进速度缓慢,15关于隧道平导施工超前于正洞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正洞开挖提供地质情况参考B.正洞施工遇险时,提供救援和逃生通道C.为正洞施工物资提供运输通道D.作为备用洞,正洞施工遇阻时改做正洞16隧道建成后,隧道平导应A.进行填埋,减小正洞
8、坍塌风险B.继续保留,用做应急避险、线路维护C.进行填埋,减少正洞渗水可能D.继续保留,建成特色宾馆、旅游景点肯尼亚位于非洲高原东部。下左图为肯尼亚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右图为肯尼亚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下列关于肯尼亚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带海拔分布南坡高于北坡 B.雪线海拔南坡低于北坡C.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南坡大于北坡D.平均坡度南坡小于北坡18关于肯尼亚山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主要是东南信风带来降水 B.北坡主要是东北信风带来降水C.山地雨林是降水量最多的区域 D.北坡七月降水量大下图为祁连山东西段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19祁连山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其主要原因是A
9、.海拔低,温度高 B.降水少,冰雪来源少C.光照强,融雪快 D.地势陡,冰雪易下滑20祁连山东段北坡甲自然带,可能是A.高山苔原带 B.阔叶林带 C.常绿林带 D.山地针叶林带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
10、主,属外流河D.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A西北一东南走向 B东北一西南走向C环湖分布 D呈“之”字形爬升24坎儿井中的
11、水可以四季常流,其主要原因是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25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ABCD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有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在纳米布沙漠干旱草原地表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被人们称为“仙女圈”。它中央土地裸露,四周野草环绕。该地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雨季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白蚁喜阴喜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当地白蚁巢穴在地表5米以下,且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科学家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