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最新河南林州林虑中学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卷.doc

  •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 文档编号:409808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河南林州林虑中学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卷.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最新 河南 林州 中学 历史 线上 考试 试卷
    资源描述:

    1、河南林州林虑中学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卷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为营造“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著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的社会氛围,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 )A、青苗法B、免税法C、保甲法D、市易法答案C解析青苗法的内容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与题干材料中“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著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的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王安石变法

    2、中并没有免税法,只有免行法,故B错误;保甲法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与题干材料中“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著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的内容描述相符,故C项正确;市易法的内容是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与题干材料中“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著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2.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

    3、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A、均田制B、三长制C、租调制D、汉化政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得到了永生。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西晋初建,司马炎大行分封,想借此“历经长久,本支百世”,但事与愿违。这些皇族大权在手,相互倾轧,最后爆发了“八王之乱”,战火

    4、燃遍关中和大河南北,长达 16 年之久,以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据此,可以推知( )A、秦统一六国,分封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的组织框架还未真正形成C、为强化中央集权,历代往往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D、西晋统一汉末三国的混战局面不符合历史发展大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初建时依旧实行分封制,可见秦朝之后,依旧有国家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未曾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正确;秦朝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封建官僚政治的组织架构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西晋初建时实行分封制,并没有提及其他朝代,并且根据所学可知,各朝代更替时并没有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一规律。此

    5、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乱,西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大势,故D项错误。4.战国时期,“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鲜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各国国君对各家“兼而礼之”。这反映出( )A、学术争鸣导致政治纷争B、汉代崇尚多元文化并行C、诸子百家取得并重地位D、政治需求助推文化繁荣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诸子百家的宗旨,是“以其学易天下”,即其学说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5.“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

    6、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意思是,秦国人家中如果家庭富裕,那么儿子成年后要(与父母)分家,如果家庭贫困,那么儿子成年后要入赘到别人家。这是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所以这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故选C项;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材料与司法制度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并非军事

    7、改革,排除D项。6.梭伦改革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位,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邦入侵B、奴隶主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D、自然灾害的威胁答案C解析公元前 8前 6 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革成为必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7.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B、

    8、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打破了传统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垄断政权的局面,这符合材料中“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情形,答案选B项,A、C、D三项改革举措的作用与此不符。8.某乡村知识分子在一则日记中记载:“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 )A、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B、

    9、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C、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乡村知识分子在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下,没有采用最新的公历,而沿用农历,仍使用清朝末帝宣统的年号,并称辛亥革命为“变乱”,都反映出作者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选择B项;材料中无法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和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可排除C、D两项;“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反映出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可排除A项。9.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

    10、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反封建不彻底答案D解析“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说明辛亥革命后思想和形式依然是封建社会形式,体现出反封建的不彻底性,D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反帝目标的明确性,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辛亥革命脱离下层人民群众,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错误。10.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

    11、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B、甲午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后D、武昌起义爆发后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出奴颜和谀态,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抵抗意识也全部丧失,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皇帝是道光帝,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慈禧太后没有体现出“奴颜和谀态”,民族抵抗意识也没有全部丧失,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时,慈禧太后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11.19 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 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

    12、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凭借其工业经济发达的优势,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旨在维护其在华的既得利益,B正确;19 世纪末,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可能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A、C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十九世纪末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D错误。12.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

    13、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 )A、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答案C解析材料“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说明甲午战争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的民族意识,社会政治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中日军事装备虽然相差不多,但实质差异在制度、观念和民众状态,故C项正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一战后,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D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13.历史学家朱维铮在其重读近代史第五篇“神和圣”之海内天国史掠影中有这样的叙述:“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平民失望。”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A、天国缔造者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B、“天国”对民众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C、所谓“天国”其实离百姓非常遥远D、旧式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天国”的失败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最新河南林州林虑中学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98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