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最新 河北 石家庄 普通高中 历史 10 月月 考试卷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 / 18 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 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今我朝罢丞相”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故答案为 C 项。 A 项,由题干“今我朝罢丞相”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而不是汉朝统治者,排除; B 项,题干强调的是明朝而
2、非唐朝,排除;D 项,题干强调的是明朝废丞相,排除。 2.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 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 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 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B.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 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刺史原来职能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后来逐渐转变为州牧,可见刺 史监察职能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其监察地方的职能逐渐被弱化,B 项正确。材料反映刺史 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与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符,排除 A。由材料
3、可知君主监 察百官的制度被弱化,排除 C。东汉末年“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说 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排除 D。 3.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 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可依据所学解答,科举制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这打破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 / 18 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它是皇权加强在文化上的表 现,通过科举制,皇帝把天下知识分子笼络到自己门下,为他所用
4、,巩固了皇权,不能说削 弱了皇权。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全面分析科举制的意 义和影响,能够对科举制客观评价。 4.下列关于王位继承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B. 有时兄终弟及 C. 有时是父子相承 D. 夏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王朝是夏禹建立的,D 项与史实相悖,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制指的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存在父子相承和兄终弟及等形式, ABC 三项是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 5.唐朝为宰相们提供商议军国大事的办公处
5、所称 A. 外朝 B. 政事堂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分割相权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称为政事堂,B 正确;外朝出现于汉朝,A 错误;枢密院出现于宋朝,C 错误;军机处出现于清朝,D 错误。 6.“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于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 不可除也”材料评价的是 A. 西周的分封制 B. 春秋战国分裂割据 C. 秦朝的郡县制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3 / 18 D. 汉朝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汉郡国并行制。依据材料中“郡”、“国”等
6、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 初年,在地方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即郡国两制并行,题干中描述了 天子之政在郡与国的执行情况,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上没 有“郡”的存在;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汉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存在的郡国并行制, 不是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C 选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上没有“国”的存在。故正 确答案为 D 选项。 7.晋初刘毅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与这一局面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依靠门
7、第高低选拔官吏 的特点,这符合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故 D 正确;世袭制选官的依据是血缘关系,不符 合题意,排除 A;察举制以孝廉等品德为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 B;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和 才学为依据,C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联系所学九品中正制的特点 分析解答。 8.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清 B. 明 C. 汉 D. 秦 【答案】A 【解析】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 秦、 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 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 9.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8、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4 / 18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门下省 D. 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御史大夫执掌奏章,掌管监察, 故 B 正确,A 错误;唐朝设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排除 C;清朝设军机处,职责是跪受笔 录,排除 D。 10.秦统一后,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 的是 A. 继承上古传统 B. 尊崇儒家思想 C. 突出个人功绩 D. 制造暴政依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 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把
9、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故 C 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题 意,排除;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B 错误;D 与“皇帝”的称谓无关,排除。 11.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 年,这一年属于公元 A. 21 世纪前期 B. 前 21 世纪前期 C. 21 世纪后期 D. 前 21 世纪后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 年,这一年属于 21 世纪前期,所以答案是 B;ACD 不符 合题意,排除。 12.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5 / 18 A. 西周的分封制 B. 西周的宗
10、法制 C. 秦朝的郡县制 D.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燕是西周实行分封制下诸侯国,赵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 的诸侯国,故 A 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制度,B 错误;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行 政区划,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加强对于地方控制的制度,不符合材料 主旨,故 D 项错误。 13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 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
11、超过了“三皇五帝”, 所以定“皇帝” 称号,而不是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故 B 符合题意,选 B;“皇帝”称号体现 了神化皇权, 故 A 不符合题意; “皇帝”称号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故 C 不符合题意; “皇 帝”属于专制主义的表现,故 D 不符合题意。 14.2017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参加了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A. 南京大屠杀 B. 甲午战争 C. 旅顺大屠杀 D. 鸦片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展开长达 42 天的南京大 屠杀,三十多万同胞惨遭杀害。为了哀悼被
12、害同胞,我国在 2014 年规定每年 12 月 13 日为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6 / 18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故答案为 A 项。BC 项,甲午战争中日本中旅顺进行大屠杀, 时间是 1894 年 11 月 21 日始的四天三夜,排除;D 项,鸦片战争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15.近代某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13、商埠 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并回顾教材知识可知,“某条约”是 1895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 马关条约 。故答案为 C 项。ABD 项,根据所学可知,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的内容都与“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无关,排除。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 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 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16.1937 年 12 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 到处皆
14、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 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 B.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决心 D. 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说明国民政府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 强大力量,试图通过发动群众抵抗日本侵略。故答案为 A 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以国 共合作形成的,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材料侧重于发动群众,而不是对国民政府自身抗 战的要求,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7 / 18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
15、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其建立的标志是( ) A. 八一宣言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七七事变 D. 国共 合作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 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35 年,中国共产 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B 选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C 选项错误,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故正 确答案为 D
16、选项。 18.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 年 8 月,彭德怀直接指挥的重大战役是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0 年 8 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 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 错误,平型关战役发生于 1937 年 9 月,指挥官是林彪,与材料信息不符;C 选项错误,台 儿庄战役发生于 1938 年春,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
17、,与材料信息不符;D 选 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于 1937 年 8 月,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与材料信息 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9.钱穆提到: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 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 通榜是考后出榜前, 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 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 A. 完善了察举制度 B. 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8 / 18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通榜是考后出榜前”,并不凭借考试,而是“
18、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 进行选拔“知名之士”,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做法难以防范有些人借此制度进行作弊,可能 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故答案为 D 项。A 项,察举制为汉代选官制度,排除;B 项,题 干未体现社会舆论对考官的影响,排除;C 项,题干现象不利于人才的客观选拔,限制了部 分下层人民向上层流动,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 20.有学者认为,汉初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制是无奈之举,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维持一个大一 统的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该学者的看法表明,汉初 A. 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 B. 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 C. 已不存在分封的社会基础 D. 郡县制更有利于国家统
19、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郡县制在秦汉时期属于新势力代表, 封国制属于贵族势力代表, 因此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体现的是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 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B 选项排除。汉初的分封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的,C 选项排除。材料认为郡国并行制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并非认为郡县制更有 利于国家统一,D 选项排除。 21.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 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 太尉 B. 廷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答案】D 【解析】 河北石家
20、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9 / 18 【详解】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 D 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故 A 项错误;廷尉负责司法,故 B 项错误;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 事,故 C 项错误。 2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 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 掌握决策、审议
21、,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 规范化,故 B 项正确;C 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 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 23.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 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答案】D 【解析】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0 / 18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