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最新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 文档编号:409532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7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最新 陕西 渭南 韩城 语文 下册 期末考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 / 23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 析) 本试题分第本试题分第 I I 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 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 窦 娥冤的申冤昭雪, 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 汉宫秋的“团圆梦境”, 琵琶

    2、记的“玉 烛调和”, 精忠旗的满门旌表, 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 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 大概从“天”开始的。 春夏秋冬的往复, 白天黑夜的交替, 日出日落的循环, 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 为圆”, 以及“浑天如鸡子, 天体如弹丸” 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 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 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

    3、者心 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 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 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 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 “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 所以, “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 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 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

    4、“圆寂”,将美好至极的 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 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 / 23 果报应的轮回观、 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 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 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 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

    5、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 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 了窦娥冤屈之大、 痛苦之深。 但作者笔锋一转, 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 由悲转喜、 由缺为圆。 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 “大团圆”既是 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 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 它虽然推进了中国 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 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 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

    6、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 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 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 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 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主体对规范崇尚、屈从和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妥协,

    7、 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 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B. 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 美心理现象。 C.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 崇拜以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D.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 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

    8、试卷(含解析) 3 / 2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乾为天, 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 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 “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 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 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 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9、【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B 项,“昭雪形式”“梦境呈现”等均有绝对化倾向;C 项,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 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 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 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曲解文意、 无中生有

    10、、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 D 项, “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 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 以及向圆熟精致的 技能方面的发展”。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文中观点的考核。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 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 C 项, “圆”是“循环往复的表

    11、 现”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与“佛家”无关。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4 / 23 (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 其中有个叫西田的, 非常虚心地向大 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 掌控火候等, 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 打完仗, 回家, 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 “哑巴大厨”。 不

    12、久, 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 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 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 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 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一连几天, 刘一刀都来送猪肉, 每次来,

    13、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 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 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 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 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 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

    14、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 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5 / 23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 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 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

    15、起团 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 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 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 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 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

    16、手递了个白萝 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 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 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 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6 / 23 A. 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

    17、份,同时设 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 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 “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 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 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 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 5. 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案】4. C 5. 胆小谨慎。日本人占领了他的饭庄,他不敢主动反抗,刘一刀要他 一起杀日

    18、本人,他吓得不轻,考虑了好几天才答应。有尊严,在日本人面前不卑不亢。 沉稳多智。当接到刘一刀安排的任务后,他不急于动手,而是谋定后动,一举成功。善良 慈悲。对于希望做个厨师的西田,他有一定的同情心,没有置其于死地。 6. 把文中的日本侵略者具体化,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以西田的言行推动情节发展。 以他未被毒死,表现张大厨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丰富了主人公张大厨的形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 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 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

    19、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可将各选项表 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 A 项,小说的前两段并没有设置悬念。 B 项,“表现张大厨犹豫选择的高尚”错误,他之前已做出了选择,如文中说“大厨把 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D 项,“杀猪下刀下得贼准”,只能说明刘一刀技术好,不能暗示他勇敢,也谈不上凶狠。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7 / 23 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

    20、细节等进行 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 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 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 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 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本题中,需要分析张大厨在日本人 面前的表现和他所做的事情。 刘一刀留下纸包, 他吓得“整夜没睡”, 说明他有胆小的一面; 考虑多天才答应,说明他谨慎。“不卑不亢”的说法,足以表明他有人格尊严而在谋划计 策的时候,他天天思考,又是读书,又是摘抄,没有蛮干,而是精心设计,使计策实施起来 毫无破绽,这可以看出他的沉稳多智。在对待西田的问题上,又显示了他性情中的另一面, 西田

    21、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 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 他的话显示了他是一个渴望安定生活的 人, 不像一个侵略者。 张大厨了解了这一点, 也就对这个日本人有了好感, 所以没有毒死他。 这显示了张大厨善良慈悲的一面。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 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 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 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 次要人物的设 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

    22、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 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本题中,从文章的真实度来看,出现了具体的人 名,把文中的日本侵略者具体化了。并且,西田这一形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如“其中有个叫 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 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 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 肉,就大大的好啦”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西田这一人物的 设置是为了衬托主人公张大厨,说明他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丰富了

    23、主人公张大厨的形象。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 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 的语句, 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三是看用了什 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分)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8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

    24、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 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 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 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 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 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 荷运转, 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 而读

    25、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 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 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 是情感的抒发, 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 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 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 看到他们那么

    26、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 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 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 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 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

    27、卷(含解析) 9 / 23 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 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 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28、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 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 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 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 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 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 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

    29、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 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 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 为“语言材料”, 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 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 背离其作为“文学” 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 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 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

    30、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 仍心向 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 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 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0 / 23 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 这 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 ,记者张楠)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

    31、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 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B.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 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 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 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 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 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B.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

    32、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 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C.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 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D.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 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7. A 8. B 9.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 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 从

    33、 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 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 性思考; “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 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 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1 / 23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为准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34、, B 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 C 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而是为了引 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D 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 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 的态度。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 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本题中,

    35、A 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 材料二是从主创 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 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 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D 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

    36、,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 纳总结。本题中,解答时就应该锁定相关的答题区间。从文本中“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 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 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 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等内容可以总结出: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2 / 23 “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 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吸引 人们爱上古诗词, 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从“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 而诗词大会正在

    37、拉近这个距离”可以概括出:“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 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 能力, 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相关语句可以具体筛选出: “中国诗词大 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 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从“诗 词是情感的抒发, 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 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 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可归纳出:“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 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

    38、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 就是会读文或图表, 会读选项。 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 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 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 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 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

    39、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919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 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 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 不第。天宝 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 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 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

    40、涛 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 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 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3 / 23 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 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 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 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

    41、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 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 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 首阳山之前。 10.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B.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C.

    42、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D.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后文中的拜、出、补也都是调动官职之意。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C.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D. 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为佩鱼符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

    43、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 上的赏识。 B.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 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 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 死在耒阳。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4 / 23 【答案】10. B 11. A 12.

    44、B 13. (1)你父亲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2)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 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一句的意思是: 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 粮食 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其 中

    45、,“时关畿乱离”主谓宾俱全,句子成分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儿女饿殍者 数人”中“儿女饿殍者”为句子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 项,“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后文中 的拜、出、补也都是调动官职之意”表述错误,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 升任高官

    4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补:补任空缺官职。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 项,“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 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 故选 B。 【13 题详解】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5 /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

    47、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乃”,副词,竟,竟然; 以为,认为;忤,忤逆。第二句中,“尝”,曾经;“ 旬日”,十天;“为所”表被 动。 【点睛】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名为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 县县令。祖父名为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名为杜闲,官位最终到 奉天县县令。 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科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 。玄宗认 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试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 禄山攻陷京师,肃宗

    48、在灵武征召兵马。杜甫趁黑夜从京城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 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在做平民时就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 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 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当 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 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京兆府 功曹。 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 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严

    49、武和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 杜甫性情褊狭急躁,气量窄小,依仗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 对严武说: “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虽然急躁暴烈, 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靠着江边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农夫村翁一起 亲昵地游逛,没有拘束。严武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 年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乂是武人,性情 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于是游历东蜀投靠高适。刚到高适就死了。这一年,崔宁杀掉郭 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大乱。杜甫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出 三峡,还没停船江陵又发生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 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姓聂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 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喝白酒,在一个晚上死在了耒阳,当 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6 / 23 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最新陕西渭南韩城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9532.html
    卧龙小子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