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 文档编号:409523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25
  • 大小:7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最新 河北 唐山 迁西 历史 上册 期中 试卷 答案 解析
    资源描述:

    1、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 / 25 迁西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学科高一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总分分钟总分 100100 分分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7272 分)分) 1.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 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 开发了边疆的荒漠土地 B. 加剧了民族之间的战争 C. 发展了封建政治制度 D. 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 【答案】D 【

    2、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受封的诸侯在接受中原文化后又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渗透,使少数 民族也逐步认可中原文化,从而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开发了边疆的荒漠土地;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分封制加速了 民族融合,而不是加剧了民族间的战争;C 选项错误,秦朝时期正式确立了封建帝制,发展 了封建政治。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2.西周王朝显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 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 贵族拥有世袭的特权 B. 王室日益强大 C. 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 王室日益衰微

    3、【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题目要求, 材料中的“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 松散性”, 可知是指地方权力较大, 中央权力不足。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例如可以自己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设立官员等权力, 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 世袭特权容易导致中央权力旁 落即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可知 A 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 项在材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 / 25 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项说法不全面,排除;D 项不是导致题干“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 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排除。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4、从政治上看,“秦,虽 死犹存”主要是指 A. 建立中央集权制 B. 实行三公九卿 C. 开创皇帝制度 D. 统一度量衡、货币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题干要求“从政治上看”,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 王朝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A 正确;D 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BC 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从属于 A 项,故排除。 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 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

    5、明”。 隋唐时期该“发明”创设的出发点在 于 A.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弘扬儒学正统,选拨优秀人才 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 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 制、九品中正制、荫官和科举并行制、科举制,隋唐时期正是荫官和科举并行的时期。自魏 晋以来,门阀世族通过九品中正制不断扩大势力,至隋唐统一,门阀势力已经成为中央集权 发展的极大阻碍,皇帝为扩大选官来源,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便创造出科举制这 一选官制度, 故答案选 A 项。 弘扬儒学正统, 选拔优秀人才可以用

    6、来描述西汉时期的察举制, 可排除 B 项;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描述的是北宋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可排除 C 项;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描述的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可排除 D 项。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3 / 25 5.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入主(君主)之守司(官 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皇帝制度独揽大权 B. 设立丞相协助处理政事 C. 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D. 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答案】D 【解析】 【详解】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

    7、主张国王要加 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材料“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 不略知也”,意思是对官吏无论是远近都要加强控制,因此反映的是监察制度,故 D 正确; 材料反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ABC 与监察无关,排除。 6.“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 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 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 家族私有性。”历史学家杜家骥先生意在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B. 将王权与族权有效的结合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强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家天下”的观念。 王权与族

    8、权有效的结合和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是先秦特点是周代政治的特点,不符合周代以后封建王朝的政治特点,故排除 B、C 项;君 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强化是秦代以后封建王朝的特点,先秦时期尚未形成高中集中的中央集 权, 故排除 D 项。 根据“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可知从先秦到清代, 中国古代“家 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故选 A。 【点睛】 自大禹开始确立王位世袭制, 国家就成了在一家一姓内传承的私有财产, “家天下” 的概念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 7.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至少在理论上,认为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 国力,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表明,中国的官僚系统 A.

    9、 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4 / 25 B.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唯一使命 C. 有助于形成清廉政风 D. 对君主的苛政、暴政有一定制约作用 【答案】D 【解析】 依据“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可知,政府的责任和使命是保持国家平稳发展。 而“至少在理论上”“更必须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平”则赋予了官僚体系维护“生民” 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A 项较片面,B 项说 法绝对化。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本题选 D 项。 点睛:材料“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 “至少在理论上”“更必须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

    10、平”是解题的关键。 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 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洪秀全在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京之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由于 1842 年在南京签订的 南京条约开始打开中国国门,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之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是由于 1949 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表述符 合题意,故选 B 项;表述不符

    11、合题意,故排除 ACD 项。 9.有学者认为: “太平天国运动是促使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的原因之一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就没有洋务运动的发生,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该学者意在说明太平天国 运动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5 / 25 A. 崇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B.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完全接受了新生产方式 D. 摆脱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就没有洋务运动的发生,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 第一步”可知, 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 而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 近代化,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

    12、中国近代化进程,故选 B;材料没有体现出太平天国运 动崇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A;C 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排除 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就没有洋务运动的发生, 洋务运动使中 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0.1902 年 8 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 20 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 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 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扭转天津混乱的治安局面 B. 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 趁机扩大北洋军阀的势力

    13、D. 捍卫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列强不准中国军队驻扎,所以军队以巡警的名义进驻,行使中国对天津城市的 主权。北洋军阀主要存在于民国初期,而且天津本身就属于直隶总督的控制范围。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采取这一措施的结果,排除 A 项;C 项不是袁世凯的直接目的,排除; 这一措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不是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排除 D 项。 11.1912 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 其政权的组织形式 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 实行三权分立 B.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确立了君主立

    14、宪制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6 / 2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 临时约法 规定, 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是一个“美国式” 的共和国。 故选 A。B 项错误,临时政府并非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新生的政府并未得到 列强的认可;C 项是学习的英国;D 项说法错误,临时政府实行共和制。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 A.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 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

    15、详解】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 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意思是主权在民, 直接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本题关键在于理清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含义即可,其他几个选项和材料的主旨无关,故选 A 项。 13.据 1913 年 2 月 23 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 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 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A. 实施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B. 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C. 农民了解代议

    16、制,只是无暇顾及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辛亥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故 B 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中“则皆瞠目而不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7 / 25 解”的信息完全相反,故 D 错误;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与材料中信息完全不符, 故 C 错误; 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 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 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 A 正确。 14.1926-1927 年,国民党中央制定了保护佃农法 ,部分省党部制定了惩治土豪劣绅条 例 。这些法规 A 保护了全国农民权益 B. 维护了国家民族统一 C. 见证了国共间

    17、的合作 D. 推进了全国抗战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26-1927 年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材料中的法规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制定的,见证了国共之间的合作,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此 时国共合作形成的革命尚未推进全国;B 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法规涉及的是农民问题,无法 维护国家民族统一;D 选项错误,此时抗战尚未爆发。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5.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 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18、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与之前的民主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特点是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这是对第一 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 开始。由于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所以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故本 题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 16.下列为民国时期一位知识分子某年的日记片段摘录,片段中的“上海事变”指的是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9、) 8 / 25 上海事变后,首都开始进行防空演习,要求家家挖防空洞,户户门 窗蒙黑布。12 月 13 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首都 沦陷了。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一二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上海事变是指 1937 年日本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中国称为淞沪会战,故 D 正确;A 选项地点是在东北;B 选项地点是在卢沟桥;一二八事变时间是 1932 年,C 选项排 除。 17.某学者搜集到以下标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囗囗”、“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推 翻国民党统治, 建立民主新国家” (“囗”指已经磨损无法辨认的字) 和标语

    20、的照片等史料。 这些史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史实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反围剿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 战役的口号,故 D 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反帝反封建,不可能提出“推翻蒋家王朝的 统治”,排除 A;红军反围剿时期,红军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不可能出现“打过 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排除 B;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共同抗日,不 可能出现“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的标语,排除 C。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9 / 25 【点睛

    21、】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囗囗”、“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 联系所学渡江战役的史实分析解答。 18.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 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 辛丑条约戊戌变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坚守抗英,迫使英军北上,符合“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中日甲午 战争的失败,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岛,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符 合“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22、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 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符合“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 除;1901 年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洋务运动始于 19 世纪六 七十年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兴起的一场自救运动,不符合“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 息”,符合题意,故选 D。 【详解】 19.有学者认为:“自 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 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此处的“原始动力” 指 A. 学习西方 B. 救亡图存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实现人 民民主专政 【答案】B

    23、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自 1840 年以来,中国备受列强的侵略,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 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时开始,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历史任务,故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0 / 25 “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B 正确;学习西方是为了救亡图存,排除 A;C 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主张,D 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CD。 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以下对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颁布于 1949 年、1954 年 B. 分别由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

    24、政治建设成就 D. 体现了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不是共同纲 领的颁布,C 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排除。 【点睛】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现阶段中国 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 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1.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联系落后于香港地区。在 1949 年后的 30 年里,双方曾拒绝承认彼此 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

    25、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这表现在双方不时向 沿海岛屿开炮。这种局面的转变始于 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的实现 D. “九二共识”的达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在 1949 年后的 30 年里”,解读题干可知,30 年后,即 1979 年。据此可知:A 项,1979 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两岸关系开始转变,符合史实和题意。 “一国两制”提出时间是 20 世纪 80 年代,晚于选项 A,选项 B 排除;香港、澳门时两岸关 系已经转变,排除选项 C;“九二共识”时间是 1992 年,超出材料中 30 年里的限定,排除

    26、选项 D。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1 / 25 22.有学者认为, “改革开放后 30 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是在改革开放前 30 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 30 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 30 年的民主 存量,就不可能有后 30 年的民主增量”。“民主增量”的最重要表现是 A. 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行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 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D. 健全法制,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增量”的含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走上改 革之路

    27、,拨乱反正,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促进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依法治 国”的方略, 故 D 项正确; A、 B 两项是“民主存量”, C 项“一国两制”属于国家统一问题, 与“民主增量”无关。 点睛: 首先要分析出“民主存量”和“民主增量”各指什么; 然后结合“改革开放后”这个 时间点就可以得出答案。 23.刘少奇同志受到迫害时曾说过:“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 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 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A. 文革的全面发动 B. 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 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

    28、踏 D. 中共中央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由材料中文字“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可以判断国家主 席已经失去应有的权力,说明当时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由此可知本题选择 C。A 时间与 题干反映时间不符合,B 和 D 鸟语题干反映内容不符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24.下列标语口号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提出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2 / 25 文革时期“砸烂公检法

    29、”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和平统一祖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砸烂公检法”是文革时期,1956 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79 年提出 “和平统一祖国”,2003 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按其提出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故选 B。 25.20 世纪 50 年代, 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 20 世纪 60 年代毛 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 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 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的中国外交 A. 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C. 提高了中国在联合

    30、国的地位 D. 缓和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只是说明 要淡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 A;由材料“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说明当时中国外交试图 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故选 B;我国是 1971 年才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不符,排除 C;材料没 有用涉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的信息,无法反映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的缓和,排除 D。 26.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 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 主要是因为中国

    31、 A. 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3 / 25 B.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 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周恩来访问缅甸时,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缅甸人逐渐消 除了对中国的恐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 B 符合 题意;中缅关系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 A 不符合题意;C 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的外交方针,故 C 不符合题意;D 是在 195

    32、5 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故 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B。 点睛:抓住题干时间信息 1954 年。从信息“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可以 看出这是中缅关系。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同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 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就大大消除了缅甸人对中国的恐惧。 27.1971 年 2 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 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A.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 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 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 【答案】C 【解析】 尼克松政府在 1972 年的中美联

    33、合公报上承认一个中国,A 错误。当时的美国并不支持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错误。1971 年 4 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 D 错误。29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同时中苏关系也已经恶化,材料中尼 克松用“中华人民共利国”,是其想改善中美关系的体现,C 正确。 28.2019 年 3 月 21 日至 26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 访问。6 天 5 夜,三国五城,出席 40 多场双、多边活动。下列不可能是习主席向国际社会 传达的讯息是 A. 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 B. 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

    34、试卷(含解析) 14 / 25 C. 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 D. 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 【答案】D 【解析】 【详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使者。随着苏联的解体,美 国变成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这是爱好和 平的中国人所坚决反对的,以习近平主席为代表的中国人不但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思 想,更没有建立“单极世界”意愿,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世 界发展的潮流,习近平访问欧洲国家坚持共赢的理念,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利用“一 带一路”的契机,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全世界的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所以 AB

    35、C 都符合习近平主席向社会传达的讯息,但与题目要求不符,ABC 错误。 2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符合此要求的是 A. 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 B. 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C. 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D.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活跃在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中,与联合国无关,符合题意,故选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就要参与联合国的事务,A 不符合题意,排除;出席 联合国的大会、 多次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 不符合 题意,排除 B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积极开展以联

    36、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紧扣关键信 息分析解答。 30.1949 年渡江战役后,苏联驻华使馆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美国驻华使馆则选择留在南京 与新政权谈判。这反映了 A. 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B. 国家利益左右外交方向 C. 中苏关系出现裂痕 D. 中美关 系出现改善迹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渡江战役可以判断新政权应是共产党的政权,面对共产党解放南京,苏联和美 国的表现与其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反,说明在影响外交方面,国家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5 / 25 故 B 正确;两极格局形成于五十年代中期,排除 A;渡江战役后,旧政权已经推翻,新

    37、政权 尚未建立,中苏,中美关系指向不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是建国后,排除 C;20 世纪 70 年 代中美关系改善,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1.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 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 选举产生, 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 特点有( )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比例代表制 少数人的民主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即 可。答案为 A。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点评:本题属于根据材料分析特点类选择题,解题思路要求

    38、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 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而论述从材料中无法体 现,故用排除法即可解答正确。 32.每逢戏剧公演,雅典城邦公民们会紧坐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历经同一种感受, 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常常被囊括在城邦之中。据此可知,古希腊戏剧公演 A. 反映出民主制开放与繁荣特色 B. 培育了希腊公民集体主义意识 C. 体现出平等与自由的基本理念 D. 增强了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热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同一时间、 同一场合历经同一种感受”“囊括在城邦之中”说明古代希腊戏剧的 演出主要目的是培养希腊公民集体主义意识,B 正确;民主制的开放

    39、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 误;平等与自由的基本理念不符合材料集体主义信息,C 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增强公民参 与政治活动的热情,D 错误。 33.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说:“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 先应当求助于证据”,这反映了罗马法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6 / 25 A. 开启注重证据的先例 B. 维护贵族利益 C. 礼法并用原则 D. 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拷问到重证据,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化,故选 D;材料“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反 映古罗马司法过程重视证据,但无法得出是古罗马开启先例,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 维护

    40、贵族利益,排除 B;礼法并用原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特点,排除 C。 34.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最终形成,罗马法也随之产生。从早期的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 不断发展并走向完备。罗马法走向完备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 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C. 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D.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早期的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是 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 伴随着版图不断扩大, 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法解决 的新问题。因此罗马法走向完备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奴隶制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故答 案为 D 项。A

    41、 项是罗马法走向完备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 项是成文法诞生的原因,排 除;C 项对罗马法的内容有影响,但不是罗马法走向完备的主要原因,排除。 【点睛】 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 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 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 509 年,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法由 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公元前 450 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 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由于罗马的扩张,所控制的辽阔版图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

    42、法解决的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35.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 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 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規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7 / 25 A. 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完全来源于罗马法 B. 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 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D. 罗马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

    43、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 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可以看出,体系完 备的罗马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 C 项正确; 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并不是完全来自罗 马法, 故 A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 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渗透到国家的各个角落, 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故 D 项排除。 3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 1688 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任 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 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责任制内阁开始逐

    44、渐形成 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 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C 【解析】 题干关键词是“视野拉的越长, 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里的“革命性”自然是指资产阶级 的反封建性。1688 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掌握了大权,颁布了权利法案 ,使议会权力高于 王权,王权受到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故 C 正确,B 错误;1721 年后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A 错误;D 项是在 1832 年议会改革 之后,排除。 37.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人民民主原则,但是,对于防范人

    45、民“暴政”也做了诸多设计, 下列制度能够体现这种“设计”的是 A. 联邦与各州相互制衡 B. 总统由选举产生 C.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D. 参议院代表每州选派两名 【答案】D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8 / 25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参议院每州选派两名代表作为参议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防止人民“暴政”的设计,故 D 正确;材料的意思是要防止人民“暴政”,也就是要防止 人民权力过度的泛滥,联邦与各州相互制衡没有这一作用,排除 A;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不 能体现出防止人民“暴政”,排除 B;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为了防止专制权力的 出现,而不是防

    46、止人民“暴政”,排除 C。 38.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德国代议制:“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 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但是德国 依然具备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最直接的表现是 A. 联邦制 B. 宰相行政 C. 联邦议会 D. 帝国议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德国依然具备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设立帝国议会代表人民的权利,但对国家军事、外交没有影响力,只 是一个“公民权利”的装饰品。故答案为 D 项。A 项联邦制是德意志的国家组成形式,与题 无关,排除;B 项宰

    47、相行政体现不出德国具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排除;C 项联邦议会 是由各邦君主决定人选组成的,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排除。 39.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 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 “独特”之处在于 A.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 C. 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D. 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 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体现了当时各派力量的妥协, 故 D 项正确;启蒙运动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用理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9 / 25 构建了未来社会

    48、的政治蓝图,宪法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并不“独特”,故 A 项错误;1875 年 宪法不是“外国势力主导”,故 B 项错误;选举是近代民主的基本方式,不是“独特”,故 C 项错误。 40.1917 年乃至以后几年, 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 19191920 年间更是明显下 降,1920 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 1921 年后对十月革命的提及出现爆炸式增长。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十月革命胜利影响 B. 知识分子的觉醒 C. 社会主义成为主流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1920 年前十月革命被李大钊、陈独秀等少数知识分子宣传,1920 年

    49、被重 新注意,1921 年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与中共成立有关,依旧局限于知识界,和知识分子的 觉醒有关,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1917 年乃至以后几年,十 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无法说明“在 1921 年后对十月革命的提及出现爆炸式增 长”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1919 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社 会主义被先进知识分子接受,未被国人广泛接受,故 C 项错误;1917-1921 年中国的社会性 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D 项错误。 4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A. 从德国到欧洲 B. 从理论到实践 C. 从空想到科学 D. 从苏联到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故 C 符合题意;A 是从理论 传播而言,故 A 不符合题意;186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迁西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95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