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学习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言文阅读学习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学习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文言文阅读第一节(3)第二节(7)返回目录 1关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的判定。解答此类题最深的体会是,不能仅从虚词本身着眼,应将虚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具体来说,考虚词实际上是考对虚词前后语境的理解,当两个虚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完全相同时,两个虚词才可视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虚词翻译出来的意义完全相同,就可视为全同,这是不准确的。例如“他在教室里”“他在教室里读书”两个句子中的“在”意义相同,但它们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一个作句子的谓语,是动词词性,一个处在状语的位置,是介词词性。下面再举例说明:(1)故以羊易之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这两个“以”字后都带了名词组成介宾
2、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都处在 动 词 前,都 表 示 动 词 所 表 示 的 动 作 的 凭 借,都 可 以 翻 译 为“用”“拿”,所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返回目录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相同的。(2)作师说以贻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个“以”字前后是两个动作,“以”后的动作是“以”前动作的目的;第二个“以”字前后也是两个动作,但“以”后动作是“以”前动作的结果,因此这两个“以”字意义和用法都是不同的。(3)故以羊易之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初看,这两个“以”字是完全相同的,都构成介宾短语,都处在谓语动词前,但是它们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第一个“以”字表动作的凭借,
3、第二个“以”字表动作的方式,第一个“以”字翻译为“用”“拿”,第二个以翻译为“按照”,所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不同的。综上所述,判定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完全相同,应主要从虚词所处的语言环境(语法环境)去思考,读懂了整个句子,就理解了虚词。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返回目录 2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有许多原则,什么“信、达、雅”,什么“增、删、留、补、换”等,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按照现代汉语的思维把文言文句子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力争字字落实。遵循这一条总原则,哪怕句中某个词语弄不懂,但只要能理解整个句子大概的意思,就能基本翻译出这个句子,得分也不会低。看下面的翻译实例:(1)所以
4、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返回目录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委婉)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1)句中的“非常”属古今
5、异义词,(2)句中的“犬”名词作状语,(3)句中的“瑾”“瑜”属于比喻用法,(4)句中的“见背”“夺母志”属于委婉说法,(5)句存在主谓倒装,这些与现代汉语思维有差别的地方,翻译时都必须按现代汉语的思维予以调整,即翻译出来要是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第一节 解题精要指导返回目录(一)(一)赠黎安二生序曾 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宏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
6、:“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返回目录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第
7、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辱以顾余 顾:顾念。B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 得:契合。C孰有甚于予乎 甚:超过。D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担心。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解析】顾:给看,拜访。【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孰能讥之乎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其生送其行以敛赀财并示苏君赠二生以遂书,日省乎已而君子博学不知合乎世而知信乎古,师之所存也所存之道既得之于心矣知生之余,返回目录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蜀郡给曾巩写信极力赞扬蜀郡士子黎生和安生,后经曾巩了解,这两人确实有才华,由此可知苏
8、轼是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B黎生和安生的文章气势宏壮,意味深长,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堪称蜀地优秀学子,但黎生只补了个司法参军,安生没有录用,作者对此深为惋惜。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解析】B项两者都为表目的的连词。A项前者“一定”,表祈使的副词;后者“难道”,表反诘语气的副词。C项前者为转折关系连词;后者为递进关系连词。D项前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答案】B返回目录 C为解除同乡邻里的疑惑误解,黎生向曾巩求文,曾巩对此觉得可笑,但他不是笑黎生,而是为自己也不被世人理解而好笑。D作者认为自己是世间最迂阔的人,作者在明贬暗褒中包含着对当时浅
9、薄文风的不满。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解析】“安生没有录用,作者对此深为惋惜”属无中生有。【答案】B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2)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返回目录 5文中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作者曰:“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请据此推知作者写此序的目的。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答案】(1)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2)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答案】本文主旨在于勉励黎、安二生要坚持
10、学习古文,反对俗文。返回目录(二)(二)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返回目录工焉,则曰:“吾
11、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霈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
12、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返回目录 注 惠然见临:指谦恭求教。工:精进;成就。子云、仲淹:即指扬雄、王通。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有开之使前者 开:开导。B修材不足用于时 材:才能。C若有所责 责:责怪。D而至者鲜焉 鲜:少。【解析】责:要求,责求。C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解析】D项两者都意为“在”,介词。A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B项前者“的”,结构助词;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前者“以,因”,介词;后者“地”,表修饰。D
13、不至者而修学道读之而发少进焉之又以励修文传之徒见前世模言语以方勉焉至此以何为道于而又志而溺于所止所悦于不甘,返回目录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解析】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B返回目录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
14、,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答案】(1)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提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2)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3)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返回目录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5、【答案】通过正反对比,意在证明“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观点,提倡要写好文章,应重视实践,重视道的追求。(三)(三)游龙井记秦 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返回目录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
16、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是岁,余自淮南
17、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钱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注 靡曼:美丽。咒:祷告。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B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C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D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解析】乘:登上。C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解析】A项两者都是表凭借
18、的介词,可译为“用”。B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承接。C项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结构助词,可译为“的”。D项前者表处所;后者表比较,可译为“比”。A浮屠法环而咒之以又率其徒言尽也以而不可望之而乘高不迫而漫衍德至矣之此泉有龙不谬之然后知井此于又何以加虽古有道之士他祠不获于祷雨,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B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
19、不干涸而最为著名。C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D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解析】“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载誉天下”中的“天下”在文中没有根据。C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答案】(1)(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20、2)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5作者借辩才法师之口赞扬了龙井的哪些美德?作者赞美龙井美德的意图是什么?【答案】作者借辩才法师之口赞美了龙井的以下美德:像西湖一样立场坚定;像钱塘江一样威武不屈;积蓄水源,滋润万物。作者赞美龙井意在讽刺社会上那些缺少气节、自私自利的人。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四)(四)李姬传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21、,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钺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钺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钺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22、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注 陈贞慧:字定生,明末宜兴人,与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同称复社“四公子”。玉茗堂:汤显祖的书斋名,此用来代汤显祖的四个传奇剧。论城旦:指阮大钺被废为平民。清议:公正
23、的评论。中郎:指左中郎将蔡邕。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善:交情好。B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 首:首先揭发。C公子盍叩之 叩:警告。D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讨好。【解析】叩:询问。C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解析】D项两者都为表对象的介词,“替、给”。A项前者“是”;后者“成为”。B项前者“因”;后者表目的的连词,“来”。C项前者“于是,就”;后者“沿袭”。D刎颈之交为卒相与欢亦侠而慧其养女为姬,消忧以乐琴书阮公负至交乎以奈何遗策因蒙故业不复通辞去因,击破沛公军为旦日飨
24、士卒解之为欲侯生,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香出生低贱,从小就聪明伶俐,性格开朗豪迈与众不同。十三岁时,她开始学唱汤显祖的传奇剧本,唱腔很准;特别擅长弹琵琶,可又从不轻易弹奏。B李香能明辨是非。她从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中看出了阮大钺的目的,并劝侯生不要因为阮大钺而辜负了自己的朋友,最后使得说客王将军无功而去。C李香有情有义。侯生科举不中,她在桃叶渡摆酒,弹唱琵琶曲,肯定侯生的“才名文藻”不逊于蔡邕。想到一别相见无期,她一方面希望侯生不要忘了她所弹唱的琵琶曲,另一方面也表明为了知己不再唱歌的决心。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D
25、李香言而有信。侯生去后,田仰拿着三百两银子请她见一面,被李香坚决地拒绝了。田仰说李香的坏话中伤她,李香感叹田仰和阮大钺是一路货,表示自己决不会背弃诺言。【解析】文中没有说她从中看出了阮大钺的目的。【答案】B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2)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返回目录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5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为他唱了一曲琵琶记。请根据文意猜测琵琶记的大概内容,并说说李香为侯生唱琵琶记的用意。【答案】(1)况且公子你出身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