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一章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库技术 应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4 4章章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n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n2019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软件开发技术基础1下一页上一页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n如何创建数据库?n创建数据库有哪些步骤?n使用什么工具创建数据库?n2下一页上一页第二部分 数据库设计n需求分析n概念设计n逻辑结构设计n物理结构设计n数据库实施阶段 3下一页上一页一、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4下一页上一页1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n任务:收集、分析、理解、确定用户的要求;再把用户的要求精确、完整地描述表达出来。n目的:回答“要解决什么问题?”,既系统“做什么?”。n具体:n详细调查要处理的对象n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n确定
2、新系统的功能n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5下一页上一页了解用户需求有关的问题了解用户需求有关的问题n什么是需求?什么是需求?希望,功能,限制,必需品,任何必要的东西;n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从确定方案开始;n为什么为什么?用户的需求是开发需要的依据;n来自哪里来自哪里?来自用户,工业标准,和实践经验;n如何实现?如何实现?使所有相关的人参与需求分析活动,通过有效的交流实现;n谁来做谁来做?用户,管理人员,开发人员,维护人员。6下一页上一页用户参与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用户参与需求分析的重要性n根据Standish Group 1994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统计,延迟的、超出预算的、未完成工程的最普遍的原因是
3、:缺少用户参与;不完备的需求规范;改变需求规范。7下一页上一页需求分析的难点需求分析的难点 问题的复杂性 涉及因素多而;如运行环境和系统功能等。交流障碍 涉及不同类型人员较多,知识背景、角度、角色的不同;不完备性和不一致性 用户对问题的陈述有矛盾、片面性等造成;需求易变性 需求是变化的。8下一页上一页需求工作的重要性需求工作的重要性nIBM公司有关研究的结果表明:n有效的需求管理可以降低开发成本。n通常改正需求错误需要付出改正其他错误10倍以上的代价。n需求错误通常导致软件工程中全部错误的25-40%。n改正很少的需求错误可以避免大量耗费在返工上的成本和时间。9下一页上一页获取用户对数据库的要
4、求获取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n信息要求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n处理要求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n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安全性:不同用户使用和操作数据库的情况;完整性:描述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数据的取值范围要求。10下一页上一页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管理教学管理n管理的对象:教师、学生、课程、上课和学习。n功能:教师要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学生要了解教师、课程、学习的情况。n信息:教师、学生、课程、学习的有关信息;n处理:查询、统计、排序、增加、删除、修改、浏览等。11下一页上一页2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 n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环节。n即将实际待求解的问题抽象
5、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实体。n具体步骤:n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为依据;n以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提供的信息作为输入;n运用信息模型工具对目标进行描述;n以用户能够理解的形式表达信息。n方法:用E-R方法得到概念模型E-R图。12下一页上一页重点是重点是“数据数据”和和“处理处理”n信息要求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从而导出DB中需要存储的数据n处理要求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的要求 n安全性 视图定义、访问控制、数据加密、跟踪审查n完整性要求 主键不能为NULL13下一页上一页二、概念设计二、概念设计 n概念设计是DB设计的核心环节。概念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模拟。n
6、概念设计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ER方法。将现实世界抽象为具有属性的实体及及联系。n画出一张ER图,就得到了一个对系统信息的初步描述,进而形成数据库的概念模型。14下一页上一页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由学生、课程、教师、学习、任课等实体组成。学生属性: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课程属性:课程号、课程名称教师属性:姓名、课程号、课时学习属性:学号、课程号、分数任课属性:教师名、课程号、教室15下一页上一页教学管理教学管理E-R图图 课程课程成绩成绩授课授课教师教师学生学生教师编号、姓名、职称教师编号、姓名、职称教师编号、课程号教师编号、课程号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学号、姓名、性别、班级课
7、程号、课程名课程号、课程名学号、课程号、分数学号、课程号、分数听课听课学习学习讲授讲授16下一页上一页三、逻辑结构设计三、逻辑结构设计 n设计逻辑结构分三步:n将概念结构转化为一般的关系模型 n将转化来的关系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n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17下一页上一页1.数据库逻辑模型的产生数据库逻辑模型的产生n概念模型按一定规则可以转换成数据模型。这种转换的原则如下:一个实体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 关系
8、模式。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同一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联系,也可以按1:1、1:n和m:n三种情况分别处理。18下一页上一页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n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主码就是关系的主码。学生(学生(学号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姓名,年龄,性别)19下一页上一页一个一个1:1 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n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各实体的主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主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n若与一端的关系模式合并:则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9、20下一页上一页举例举例 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21下一页上一页3 3种方案比较种方案比较n方案1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负责(职工号,产品号)n方案2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产品号)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n方案3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职工号)n方案1关系多,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方案2由于并非每个职工都负责产品,导致产品号属性出现NULL;方案3比较合理。22下一页上一页 1: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n有2种方案可供选择。23下一页上一页有有2种方案种方案n对应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主码
10、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主码为n端实体的主码。n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换为关系的属性,再加1端实体的主码。24下一页上一页2 2种方案比较种方案比较n方案1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仓储(仓库号,产品号,数量)n方案2(与n端对应的关系合并)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仓库号,数量)n方案1对仓储变化大的场合比较适用;方案2适应仓储变化小的应用场合。因此方案2较优。25下一页上一页 m:n联系联系n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n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主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11、而关系的主码为各实体主码的组合。26下一页上一页m:n关系示意图关系示意图 27下一页上一页转换的关系模型转换的关系模型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28下一页上一页三个及以上实体间联系三个及以上实体间联系n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n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主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主码为各实体主的组合。29下一页上一页将多对多联系将多对多联系E-RE-R图转换为关系模形图转换为关系模形 30下一页上一页举例举例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零件(零件号,零件名,单价)产品(产
12、品号,产品名,型号)供应(供应商号,零件号,产品号,数量)31下一页上一页 同一实体集联系同一实体集联系n可以按:1:1 (一对一)1:n (一对多)m:n (多对多)三种情况分别处理32下一页上一页将同实体集将同实体集1 1:n 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n方案1:转换为两个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领导(领导工号,职工号)n方案2: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领导工号)n方案2关系少,且能充分表达原有的数据关系,故方案2较好。33下一页上一页将同实体集将同实体集m:n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零件(零件号,名称,价格)组装(组装件号,
13、零件号,数量)组装件号为组装后的组合零件号。34下一页上一页2数据模型的优化数据模型的优化 n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 确定数据依赖。按需求分析,写出各属性之间的数据依赖。考查是否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等,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按照需求分析对数据处理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35下一页上一页3设计用户模式设计用户模式 n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联系和约束的描述称为数据模式。外模式是用逻辑数据模型对用户的数据的描述。n利用视图功能设计更符合局部用户需要的用户外模式。(1)使用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别名(2)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外模式,以满足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姓名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