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最新 陕西 延安 高级中学 历史 上册 期末考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 / 19 吴起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公元前 634 年, 齐国打鲁国, 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 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 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 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 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 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分封制渐趋瓦解 B. 齐鲁始封君都是王室成员 C. 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 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齐国攻打鲁国,这说明诸侯混战,王室衰微,分封制渐
2、趋瓦解,故 AC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 意;鲁国的祖上周公是王室成员,齐国的祖上姜太公是异姓功臣,故 B 项错误,但是符合题 意;因为“世世子孙无相害”,齐国退兵,这说明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故 D 项正确,但是 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正确。 2.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 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 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A. 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B. 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 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D. 宗族势力
3、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与宗法制有关,“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 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说明宗族势力的影响依然存在,故 D 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宗法制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故 A 项错误;B 中的“普遍认同”说法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 / 19 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并不是封建迷信思想,故 C 项错误。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在官僚制时代, 不管是新旧贵族, 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
4、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 A.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 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 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郡县制下“不管是新旧贵族, 还是新兴士人阶层, 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 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而任命郡县长官的是皇帝和中央,通过官吏的任免,中央对 地方上的垂直管理建立起来,从而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故选 A 项;选官制度的成熟 完善的是科举制,排除 B 项;官僚都是皇帝的办事人员,官僚制度的建立并没有进一步强化 封建等级秩序,排除 C 项;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是征服或归顺,郡县制
5、是巩固疆域、管 理地方的手段,排除 D 项。 4.公元前 213 年的一天,秦朝某官的马匹受惊踩死了农家孩子,出事后扬长而去。孩子的父 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们应该找( )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丞相 D. 郡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朝某官的马匹受惊踩死了农家孩子,出事后扬长而去。孩子的父母想 告这位官吏。 ”可知孩子家长应该去找管理官员的官,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 察百官,故答案为 B;太尉负责军事,丞相辅佐皇帝负责行政,郡守是地方长官,他们都不 能处理违法的官员,排除 ACD。 5.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6、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 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 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 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 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他的意思是 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 B. 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维护统治 C. 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D. 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3 / 19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全面推行。 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君主 权力的加强,故答案为 B 项。A 项,“最好的选官制度”过于绝对,排除。C 项,材料说明
7、 的是科举制维护君权, 而不是提高行政效率, 与题干无关, 排除。 D 项, 题干与“崇儒重学” 无关,排除。 6.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 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据此可知宋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C.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 “废除宰相权力, 加强皇权”是明太祖朱元璋采 取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书、门下
8、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 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可知, 该朝代为宋代,宋代设置了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等机构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 权等权力,以此来加强皇权,故 B 项正确。“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是三省六部制的特 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没有反映削弱地方 权力,故 D 项错误。故答案为 B。 7.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 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 郡一县 汉朝 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 道一州一县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4
9、/ 19 宋朝 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 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 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 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 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 B. 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 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 D. 县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上图可知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州 (道、 路) 郡县三级制再到四级制、 五级制的演变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县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 位,有极强的稳定性,故 D 项正确。根据上图可知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也 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清为省,故 A 项说法错
10、误,排 除。根据上图可知州的行政地位不断下降,故 B 项排除。元朝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划分 行政区划的做法,实行犬牙交错的原则,故 C 项排除。 8.“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 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引文是对清朝军机大臣职责的形象评述, 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 翼“把葫芦仔细看”, 可以判断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即“跪受 陕
11、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5 / 19 笔录”。故答案为 B 项。A 项,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共治国政,其决定的 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与材料中“军机大臣”不符,排除;C 项,根据所学可知,“事无 不总”负责执行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D 项,根据所学可知,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 机处”不符,排除。 9.有学者认为,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 力证据是 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 “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
12、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C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反 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与以往两次鸦片战争要求商品输出相 比,标志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 C 正确;A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赔款的规 定, 但是赔款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 因此不能说明列 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 A 错误;B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规定
13、, 割地属于政治侵略,破坏领土完整,与题干中“经济侵略”不符,故 B 错误;D 项是马关 条约 关于日本要求增开通商口岸, 但是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如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 天津条约规定十口通商,因此 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 D 错误。 10.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 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 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 年,还 是这些大国们, 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 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4、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6 / 19 【答案】D 【解析】 由“1900年”和“这些大国们, 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指1900年到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 D;A 为 1840-1842 年,B 为 1856-1860 年,C 为 1894-1895 年, 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00 年”,结合所学,容易判定 ABC 时间不符,排除。 11.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 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 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
15、跟中国抗衡的能力。 ”据此推知甲午中 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B 中国洋务运动失败 C.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 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答案】C 【解析】 “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说明中国的军事物资储备并不是差, 显然中日甲午中日 战争失败的原因不是军事问题,故项错误,应该是清政府政治腐败,故项正确;材料中 子弹和粮食比较显然不能说中国的实力超越日本, 故项错误; 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 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故项错误。 12.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上相筹
16、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 1841 年的三元里抗英;是 1879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是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是 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因此正确排序是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7 / 19 ,D 选项符合题意,ABC 选项排除。 13.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
17、信奉天 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 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 该是 A. 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 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人排斥帝国主义国家的事物,这与义和团运 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相符合的,因此 A、D 选项错误;B 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农民 阶级之所以排外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本身的局限性, 他们不接受知识文化加以改造, 盲目
18、的 排外,从口号中也可以看出;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 动 【名师点睛】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爱国性: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该口号反映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同帝国主义进行抗争。 局限性:“扶清”虽然有扶中国、保中国的含义,但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的警觉,反而被清 政府利用和出卖;“灭洋”虽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也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 这也表明农民阶级的局限,不能提出科学的反帝纲领和策略。 14.“机密。(五)无
19、论从消耗敌人实力或击破敌人主力着眼,武汉必须坚守到底,并 应疏散武汉人口,以期减少因敌机轰炸而发生之损失。”对这一文件理解正确的是 A. 属于淮海战役期间 B. 出现在抗战初期 C. 体现全面抗战略线 D. 作战任务如期实现 【答案】B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8 / 19 【解析】 “武汉必须坚守到底, 并应疏散武汉人口”说明是武汉会战, 此次战役出现在抗战初期防御 阶段,B 正确;A 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战没有体现出全面抗战略线,C 错误;D 中如期 完成错误。 15.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群
20、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 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 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 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 逐渐加强,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 A 项不符合题意。 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C 项不符
21、合题意。 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 战线范围的扩大,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16.从如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 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9 / 19 D. 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表中信息可以得出,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较多,反映了抗战前期国民 党在正面战场上积极组织抗战,故 D 正确;抗战后期抗战的主战场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故 A 不正确;材料
22、没有涉及国共合作,故 B 不正确;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故 C 不正确。 17.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每年的 12 月 13 日,南京全城都会拉响警笛,警策世人,以 史为鉴,珍惜和平,永远不让悲剧重演。当年那幕悲剧发生于( ) A. 1927 年 B. 1937 年 C. 1947 年 D. 1949 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每年的 12 月 13 日,南京全城都会拉响警笛,警策世人,以史为鉴,珍惜 和平,永远不让悲剧重演”可以得出所述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 12 与 13 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故 B 正确;ACD 均与题
23、干信息无关。 18.学习西方以实现富国强民,一直是近代中国史的主旋律。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的文献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资政新篇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太平天国运 动时期的资政新篇 ,是近代有识之士最早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故 D 选项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 义,故 A 选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在 1853 年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革命纲领,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故 B
24、选项错误;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资政新篇 ,而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 C 选项错误。 19.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隧问其国籍。戴季陶称“予 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 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0 / 19 反映出 A.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B. 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 C. 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 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