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 文档编号:409140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18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最新 陕西 延安 黄陵 中学 高新部高一 历史 上册 期末考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资源描述:

    1、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 / 17 黄陵中学高新部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 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 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分封制不利于统一, 故 D 正确。 材料说明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 故 A 排除。分封制不利于加

    2、强王权,故 B 排除。材料反映郡国并行不利于消除内乱,故 C 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 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 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 迁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爱 民如子”等信息可知, 这说明传统中国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密切结合, “家”和“国”紧密 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其本质就是家庭、

    3、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 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因此 B 选项正确。 A 选项只强调了“血缘” 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错误;C 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特征是 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 于中央,材料并未体现;D 选项错误,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材 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 / 17 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4、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答案】C 【解析】 题干说到了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官制, 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皇权而设置的不同官制, 目的 是加强皇权专制,故 AD 错误;中央官制是体现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而不是体现对地方 的管理,故排除 B;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体现了对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继承,隋唐时期的三 省六部制体现了对汉武帝时期中朝官职设置的传承, 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则是传承了隋唐时期 分相权的原则,元朝时期的中书省则是隋唐和宋元以来对中书省这一官制的传承,故选 C。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比较类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 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

    5、有见过的, 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再结合所 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 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这一题在 考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化, 这种考查变化的题目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 因为比较是将历史知识深入探讨的方式之一,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 4.此机构的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 皇帝一人裁决。此机构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6、试卷(含解析) 3 / 17 结合材料此机构的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 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一人完全专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再结合学过的知识可知此机构 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故 D 项正确;ABC 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是关键信息。 5.“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 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 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 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

    7、分权制衡 【答案】A 【解析】 清朝上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发,交给内阁六部执行;第二种是寄信,皇帝向地方官下达命 令,地方政府遵照执行。两者都注重政令畅通,所以选 A;军机处能协助皇帝快速处理内政 外交,但没有决策权,排除 B;军政要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军机 处是清代最重要的权力中枢,其他机构制衡不了军机处,故 D 项错误。故选 A。 点睛:对教材已有定论重要知识点,要遵行教材上的结论性表述。如本题虽涉及军机处发布 文件的不同形式,但不能改变关于军机处的机构特点和深层次影响。 6.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贵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 无非取资

    8、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 想的是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安庆内 军械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贫穷的根源在于没有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 信局、丁口等税,所以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发展工业求富之意。上海轮船招商局是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答案选择 A 项。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是洋 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故 B、C、D 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中所创办企业的目的和性质。以李鸿章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

    9、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4 / 17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捷径在于: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所创办的 军事工业,故答案不可能选择三项。所以 A 项一定正确。 7.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 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须缴纳出 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 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一举措 A.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B.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C.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D.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

    10、出,近代中国国内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 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 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平煤 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排除 A;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不准确,排除 B;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 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排除 C。 8.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 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

    11、,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 A.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抗击法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00 年 6 月 2 日”“天津火车站”等可知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答案为 C;ABD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5 / 17 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

    12、。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解析】 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 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 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革命的高潮,开始于 1911 年,排除 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 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 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 力范围, 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不

    13、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 原因,排除 D。 【考点定位】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近 代中国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 开放程度不平衡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难度不大, 实际上类似的角度在以往高考题也曾考查过, 如 2015 年全国卷 27 题就考查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格局的影响。 由此就要求学生在 备考过程中要关注以往的高考真题,认识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 历史问题

    14、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10.戊戌政变后不久,唐才常东渡日本,与康有为洽谈起兵勤王。1899 年 7 月,康有为在加 拿大成立保皇会,领海外 140 余分会。1900 年,保皇会在澳门设立总局,康有为拟定“以 全力取桂、袭湘、攻鄂而直捣京师焉”。以上史实说明 A. 当时国内革命形势渐次高涨 B. 清王朝统治危机加剧 C. 康有为重视革命力量的联合 D. 海外与国内联系紧密 【答案】D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6 / 17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戊戌政变后, 康有为等人联合国内外实力准备起兵抗争, 说明海外与大陆维新 实力联系紧密,D 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主要是海外

    15、的活动,A 不正确;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 戊戌政变之后,说明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清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B 不正确;康有为是维新 派的代表人物,“革命”的说法不准确,C 不正确。 11.1871 年 8 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是保皇派在议会中占有相当的优 势。然而,保皇派中波旁正统派主张恢复君主专制,奥尔良派主张恢复金融贵族的统治,波 拿巴派则主张由拿破仑三世的儿子担任国王。这客观上导致 A. 保皇派内部矛盾加剧 B. 共和派被迫向保皇派妥协 C. 1875 年宪法顺利通过 D. 共和派的影响日益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保皇派内部的分歧使政治体制问

    16、题无法取得一致意见,这客 观上导致共和派的影响日益扩大,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材料所述现象,并非客观影响; B、C 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12.鸦片战争时期,英国舰队司令伯麦对清朝谈判人员说:“断鸦片可,断一切贸易不可。 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著名传教士领袖李提摩太也说:“泰西各 国素以爱民为治国之本,不得不藉兵力以定商情。”上述材料表明 A. 英国承认鸦片走私的不合法性 B. 西方世界对英国发动战争的支持 C.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D. 英国对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不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 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17、”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不并在于禁止鸦片贸易,而是打开中国商品市场,便于英国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故 C 项正确;A 项,题干未体现英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排除;B 项,题干不能反映西方国家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态度,排除;D 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对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排除。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7 / 17 13.日本学者藤村道生关于甲午战争的评论:“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鲁伯炮,所以,在 武器方面, 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 它是内战和示威用的以及完全没有 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军队 A. 不是真

    18、正的国防军队 B. 只学西方的军事技术 C. 军事实力比日军先进 D. 更适合对外防御侵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它是内战和示威用的以及完全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给养、 运输机构和兵站 设备”体现的是中国的军队主要用于镇压国内起义和没有近代化军队体系, 强调的是当时中 国军队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队,A 选项符合题意;只学西方的军事技术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C 选项属于表面现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更侧重的是当时军队主要是 为镇压国内农民起义,D 选项排除。 14.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中国近代史年代尺,适用于表达该设计的主题是 A.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B. 帝国主义瓜分中

    19、国的狂潮 C. 不平等条约体系 D. 实业救国的艰难历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题干“1842”“1860”“1895”“1901”, 结合所学知识, 1842 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 南京条约 , 1860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北京条约 , 1895 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901 年清政府同欧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 约 ,因此该年代尺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故 C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近代史年代尺设计的主题是不平等条约体系, 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的发展,故 A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瓜分中

    20、国的狂潮开始于 19 世纪末,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8 / 17 不符合材料,故 B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1860”“1895”“1901”分别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不平等条约,而不是实业救国的艰难历程,故 D 选项错误。 15.1922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目前最迫切 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 A. 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 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C. 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 D. 系统地阐述革

    21、命动力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在认真地分析了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 了民主革命纲领,认为当时中国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中国共产党最迫切的任务联合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 线,故 B 正确;1923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 A;国共第一次合作,中 国共产党没有重视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系统地”阐述,排 除 D。 16.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 个篇章。其中,“政策筑梦”指的是 A. 创立拜

    22、上帝会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北伐 D. 制造天 京事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政策筑梦”指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进入全盛时期后,颁布施政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以巩固新生政权,故 B 项正确;创立拜上帝会属于宗教构梦,排除 A 项;发动北伐属于战争追梦,排除 C 项;天京变乱属于内乱毁梦,排除 D 项。故选:B 17.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镇。“首义” 指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保路运动 C. 武昌起义 D. 中华民 国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武昌起义在狭义上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这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故 C 项

    23、正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9 / 17 确;黄花岗起义不符合材料“首义之城”的信息,A 错误;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B 错误;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武昌起义之后的成果,D 错误。 18.1919 年 5 月 4 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 3000 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 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A.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 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依据 所学知识可知,五

    24、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故 A 项正确;中国代表虽然没有 在和约上签字,但没有扭转中国的外交弱势,故 B 项错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没有推翻,故 CD 错误。 19.“在总计长达 5600 余里的华北主要交通线上, 出现了数十万大军他们炸铁路、 毁桥 梁、攻厂矿、拔据点,顷刻间,日本在华北的交通网、通讯网全面瘫痪。”材料反映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选项中的淞沪会战的主战场在华东,且是防御战而非主动进攻,故错误;B 选项 的徐州会战位于华北和华东之间,主要是防御战而非主动进

    25、攻,故错误;C 选项,武汉会战 位于华中且是防御战而非主动进攻,故错误;D 选项百团大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针 对于日军主要进攻敌后战场的策略以及国内的消极情绪, 中共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主动出 击的大规模战役,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振奋了国内抗战的信息,符合题意故正确。 20.解放战争时期, 与“1947 年 6 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 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0 / 17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1947 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

    26、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A 正确;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不符合材料主旨,B、C 和 D 错误。 2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 经过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不科学 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够严谨 C. 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 D.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 开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制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做出一些调整和修改,以提高资本主义制度 的自我运行能力,马克思主义

    27、理论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故 D 正确;“这个纲领 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说明马克思主义需要新发展,无法体现共产党宣言的部分 内容不科学,也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够严谨,排除 AB;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理论需要不断发展,并非强调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排除 C。 22.共产党宣言于 1848 年 2 月 24 日,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这个宣言是共 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 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 它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是由于 A. 它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B. 它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 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 它阐述

    28、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共产党宣言通过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它的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 项正确; 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不 能证明新的学说诞生,A 项错误;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只能说明社 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B 项不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在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1 / 17 者联合起来,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有指导作用,并不能说明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项错误。 23.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中,有现实

    29、性的必要的。”与标 语“打倒列强!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巴黎公社 D. 苏联解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标语中“打倒沙皇专制政府”指的是二月革命,其结果是推翻了统治俄国的封建 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选 A,B 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C 是法 国的,D 是苏联的 1991 年解体.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24.十月革命首创性主要体现为 A.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 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 第

    30、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革命。具有首创性。很明显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 该题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的考查。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 会主义革命。具有首创性。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 举制, 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 “贤良”所举大抵

    31、为现任之官, “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2 / 17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 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 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是什么? (2)以上选官制度中你认为

    32、哪一制度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3)上诉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答案】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能(孝廉) ;门第声望;考试成绩(学 识能力) 。 (2)科举制理由: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的 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员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仕, 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3)启示:选拔官吏要做到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

    33、的孝廉两 大项”、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 高卑”、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 有算”等结合所学可知选官制度分别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同时据此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标准分别是: 品德才能(孝廉) ;门第声望;考试成绩(学识能力) 。 (2)结合所学知识明显可知科举制较合理。影响建议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科举制的优点、 重大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 官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员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 举取仕,把选拔人才

    34、和任免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 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3 / 17 (3)结合所学知识考查标准和方式上进行分析,如选拔官吏要做到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 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 【点睛】 (1)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情况。 抓住关键词“孝廉”、 “权立九品”、 “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对选官制度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明显合理些。据此结合所学知 识得出答案。 (3)本题系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5、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 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 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 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 10 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重要的国家大事有: 选举将军和其他高级公职人员;宣战和靖和;决定一切外交问题,其中包括缔结同盟条 约;听取高级公职人员的报告;公布各种决议。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 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十将军委员会。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 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

    36、二所 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4 / 17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案】 (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 了皇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两党制) ,代议制(间接)民主。 【解析】 【详解】 (1)“名称”,根据图表可知,图一是指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指隋唐时的三 省六部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

    37、以从提高效率、加强皇权、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等角度分析。 (2) “基本特点”, 从材料二信息“雅典公民大约每隔 10 天集会一次, 决定国家大事”“大 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概括得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创新”,依据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君主立宪制、 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代议制民主等。 27.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 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 年 5 月 1 日,陕甘宁边区政 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38、 ,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 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 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 与风俗习惯。”1947 年 5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 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 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1)根据材

    39、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答案】 (1)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 的重视。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5 / 17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2)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有利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解析】 【详解】 (1)背景:依据材料一中“1941 年 5 月 1 日”、

    40、“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 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 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 仰与风俗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和中共 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等方面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 意义: 依据材料一中“1941 年 5 月 1 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 “1947 年 5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等信息可从有 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 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 发展等方面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意

    41、义。 (2)依据材料二中“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 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提供了政治遵循”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 开发和发展、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 共同繁荣、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等方面说明新时 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 “置四辅官”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

    42、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 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 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 立宪政体仍显粗糙。 (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 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 1714 年之后, 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 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

    43、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6 / 17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分别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 影响。 【答案】 (1)原因: 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 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愔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 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2)不同: 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 ,对皇帝负责。 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影响: 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

    44、专制制度,是中国落后于西方 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解析】 本题考查中英两国历史上内阁制的形成。 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不同, 两国内阁制的性质也 不同。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英国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内 阁制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英国内阁制的形成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联系所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1)明朝内阁制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联系教材所学,是因为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英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可以根 据材料中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 不谙英国事务, 很少出席内阁会议”以及联 系教材所学来回答。 (2)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可以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以及联系教材所学,得 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 对皇帝负责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的“一个对议会 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以及联系教材所学,可以得出英国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 负责的特点。 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7 / 17 (3)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主要影响,可以根据以上对两国内阁制不 同性质的分析,以及联系教材所学各自的影响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91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