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城市开放空间与海绵城市构建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090117
  • 上传时间:2022-11-09
  • 格式:PPTX
  • 页数:63
  • 大小:3.3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城市开放空间与海绵城市构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城市 开放 空间 海绵 构建 课件
    资源描述:

    1、城市开放空间与海绵城市构建城市开放空间与海绵城市构建CONTENT纲纲 要要1.1 目的11.2 内容总则1.3 适用范围1.4 原则234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典型案例设计1总则1.1 目的 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水生态问题;提高提高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系统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的质量质量;确保城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使用空间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合理性经济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效性。1.2 主要内容两个范畴城市区域生态空间城市建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保护与修复的范围应与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

    2、围对应,尊重自然“灰绿”结合,源头、过程、末端,三端控制1总则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中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有关内容的编制内容的编制;城市开放空间中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配套的低影响开发项目低影响开发项目中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有关的设计设计;指导规划、市政、园林、建筑等专业协同专业协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有关工作。1.4 基本原则 保障功能保障功能:兼顾游憩活动游憩活动、景观景观及排水防涝排水防涝的复合目标要求;安全为重安全为重: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有效结合,落实排水排水防涝任务防涝任务;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保证雨水排放顺畅雨水排放顺

    3、畅;生态优先生态优先:优先采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创建优美、舒适的绿色开放空间;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本着绿色优先、投入产出效益比最佳的原则,合理分解落实分解落实规划设计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加强考虑不同尺度雨水设施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同尺度雨水设施间的相互影响关系。CONTENT目目 录录2.1 规划流程2.2 区域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2.2.1 区域水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构建1总则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2.2.2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2.2.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2.3 建成区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规划雨水系统规划34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2.3

    4、.1 规划目标典型案例设计2.3.2 指标分解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1 规划流程 区域水生态敏感性现状分区域水生态敏感性现状分析析:进行生态评价并进行分类的属性分析,识别研究区域中的生态类型,确定资源属性。进行自然要素的识别,明确要素所属评价体系;确定一个合理的评估体系确定一个合理的评估体系:利用GIS识别能够承担生态斑块、廊道等角色的自然要素类型;基于以上工作来构建生态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安全格局,进而开展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区域区域(流域流域)范畴范畴内综合考量,充分尊重该区域(流域)水文及生

    5、态特征,保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在资料收集、整理及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区域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AHP-Delphi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值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值;利用GIS空间分析叠加技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1 区域水生态敏感性指标的选取 约束层:约束层:指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指标层:指标层:指描述约束层的关键要素。水生态格局水生态格局约束层内容约束层内容水环境格局水环境格局约束层内容约束层内容水资源格局

    6、水资源格局约束层内容约束层内容 水源分布情况水安全格局水安全格局约束层内容约束层内容水文化格局水文化格局约束层内容约束层内容 城市地形地貌情况 水环境质量状况 供水安全保障情况 风景名胜资源、区域历史文化遗产地、文物保护地等的分布情况 城市面源污染情况 集中供水管网覆盖情况 植被覆盖情况 集中供水管网覆盖情况 土壤及地质条件 产业布局带来的潜在污染等 城市暴雨内涝点分布情况 城市暴雨内涝点分布情况 区域降雨量变化情况 雨水管网达标情况 雨水管网设计达标情况 河湖岸线情况 地下水位高程 序序 约束约束评价评价 指标权指标权指标层指标层属性分级属性分级号号层层值值重重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

    7、513571坡度0.1指标的属性分级若无特殊情况,可按指标的属性分级若无特殊情况,可按照常规普适性的分级方法。照常规普适性的分级方法。如坡度因子一般根据相关标准分为6以下、6到15、15到25、25以上四个级别,超过25的坡地不能耕种,6及以下的视为缓斜坡、平原。大多数指标的属性分级需要根据研究大多数指标的属性分级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海拔、植被覆盖度、流域面积、降海拔、植被覆盖度、流域面积、降雨量雨量等。海拔因子海拔因子用于评价垂直气候带的影响,海拔2500m是较为明显的西宁垂直气候带分异界限,2700m以上的山地生态环境更为脆

    8、弱敏感,海拔2400m大致为建成区所在谷地和周边山地的分界线。据此可划定4个级别的海拔水平。2700m0.45NDVI0.3NDVI0.45571水土流失安全格局35植被覆盖0.2NDVI0.3NDVI0.2平地713北坡4坡向0.13东坡、西坡5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构建部分表格示例南坡7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2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生态敏感性: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它反映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时,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即生态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运用GIS技术对不同区域赋值进行图形运算,得出各约束层的分析结论,再用GIS图形

    9、叠加以上结论,得出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示例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识别重要的生态斑块,予以保留;对受损斑块进行修复,并以生态斑块为节点,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保障城市生态安全。2.2.3.1 识别重要生态斑块2.2.3.2 划定市域范围的城市蓝线2.2.3.3 划定市域范围的城市绿线2.2.3.4 构建区域生态廊道网络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1 识别重要生态斑块规划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时,应对比不同时期的区域卫星遥感图像不同时期的区域卫星遥感图像,对区域山体、绿地、湖泊、河道、湿地、

    10、洪泛区山体、绿地、湖泊、河道、湿地、洪泛区等生态斑块进行进行变迁情况分析和溯源。结合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分析自然灾害事件与生态斑块变化的关联性,恢复和重建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的斑块。重要生态斑块的修复和保护措施生态斑块类型生态斑块类型恢复和保护措施恢复和保护措施山体山体山体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山洪集蓄利用,破损山体复绿工程,乡土地带性植被的修复在满足防洪安全的条件下,对渠化、硬化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渠化、硬化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保持河道自然弯曲流线,丰富两岸绿带群落结构层次,增加水体与绿地的接触空间,从而塑造不同的水流速度,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提升水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功能;河

    11、道河道底泥清除疏浚底泥清除疏浚河道河道区域内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做好绿地均好性布局绿地均好性布局;在中心城区增加绿量增加绿量,小微绿地,提升提升绿地的综合功能综合功能绿地绿地绿道绿道完善城市绿道网络系统,发挥生态作用的绿道应达到一定宽度,至少应有30m宽的连续绿化隔离带宽的连续绿化隔离带,串联生态斑块湿地、湖泊、湿地、湖泊、恢复和保护重要生态斑块恢复和保护重要生态斑块,保障排入水体的水质水质,严格控制水量水量,加强湿生水库水库 植物群落营造,确保水功能区安全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2 划定市域范围的城市蓝线城市蓝线规划层次城市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城市蓝线:城市蓝线:城市

    12、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以及因河道整治、河道绿化、生态景观等需要而划定的规划保留区。蓝线区域内禁止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阶段划阶段根据流域尺度汇水分流域尺度汇水分区区、蓝线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应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范围,划定城市蓝线;并明确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应当考虑蓝线与城市考虑蓝线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关系开放空间的关系,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蓝线,规定城市蓝线范围内的保护保护要求要求和控制指标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市蓝线明确的城市蓝线坐标坐标和相应的界址

    13、地相应的界址地形图形图。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2 划定市域范围的城市蓝线城市蓝线划定原则:城市蓝线划定原则:城市蓝线划定应与城市绿线、紫线、黄线及红线划定相协调与城市绿线、紫线、黄线及红线划定相协调;对城市水生态恢复和滨水环境建设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城市滨河绿带城市滨河绿带需要划入城市蓝线划入城市蓝线范围内,该部分绿带同时也应作为绿线控制内容作为绿线控制内容;当城市蓝线按常规设置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护产生矛盾时,在不影响不影响城市防洪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前提下,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护的紫线作为优先考虑因素紫线作为优先考虑因素;对水文安全有重要影响的附属水利工程设施附属水利

    14、工程设施要划入城市蓝线划入城市蓝线范围内,该部分设施同时应作为黄线控制内容作为黄线控制内容;城市蓝线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应作为红线控制内容;为协调滨水空间与水域关系,提升滨水空间建设质量,对城市蓝线进行空间管制,蓝线空间管制应建立分类管制、分区管制分类管制、分区管制及分级管制分级管制相结合的空间管制体系。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2 划定市域范围的城市蓝线城市蓝线划定技术方法:城市蓝线划定技术方法:城市蓝线划定对象包括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涉及多种功能多种功能与性质的水体与性质的水体;根据蓝线的功能差异,将蓝线划分为水文蓝线、水量蓝线、水质蓝线水文蓝线、水量蓝线、水

    15、质蓝线及滨滨水蓝线水蓝线,分级划定及管控分级划定及管控,便于实施管理;以分级控制、强制性控制、统筹协调、动态更新等为原则,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及水系专项规划编制中,蓝线划定的对对象、技术方法、划定深度及保护与控制要求象、技术方法、划定深度及保护与控制要求等。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3 划定市域范围的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绿线范围城市绿线范围:现状及规划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其他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自然保风景名

    16、胜区、郊野公园、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植物园、湿地、垃圾填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埋场恢复绿地等;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保护范围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与绿线衔接。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4 构建区域生态廊道网络以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为介质;以自然山体和一定规模的绿地为节点;以生态河道和沟渠为主线;以城市绿道为辅线,构建区域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区域生态网络构建示意图2城市开放空间

    17、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4 构建区域生态廊道网络(1)生态廊道的结构特征廊道长度、廊道宽度、廊道曲度、内部主体与道路的连接关系、周边嵌块体的位置与场地坡度、廊道的时序变化、生物种类、植物密度等。生态廊道结构特征特征特征宽度宽度特征属性特征属性最佳:30-50m;较好:12-20m;基本:8-12m。维持廊道的连续性,减少断裂点,营造利于动物迁徙的生境空间。自然状态下的河流蜿蜒曲折,具备良好的边缘效应。连接度连接度曲度曲度最短边60m的生态斑块,才具有较大的内部多样性。边长12m的小斑块具有跳板功能,是良好的生物栖息地。节点节点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4 构建区

    18、域生态廊道网络(2)生态廊道的分类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a)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河流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b)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福州市滨水绿地宽度要求示例水系宽度(水系宽度(m)单侧绿带宽度(单侧绿带宽度(m)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a)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4035301520401520当绿化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绿化带的宽度还应满足所设置设施的宽度要求。注:引自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19、(2016年版)(CJJ37-2012)单侧10m,接近道路一侧为至红线距离5101510m面状水系面状水系50以上注:源于福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福州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总院)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2.3.5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范围内重要的斑块、廊道的分布,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以西宁市为例以西宁市为例,西宁市生态安全格局可归纳为“三心、两三心、两轴、三廊、三区轴、三廊、三区”。西宁市区域生态格局与区划图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3 建成区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规划2.3.1城市建成区低影响开发规划指标的确定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

    20、流总量控制率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的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布图,明确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有条件的地区还应明确径流峰值控制目标、径流污染控制目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中雨水排水分区指标分解情况,明确不同不同城市开放空间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开放空间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设计降雨量。绿地率:绿地率:参考相关绿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人。绿地及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0%15.0%

    2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20)(征求意见稿);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784号文件;水域面积率:水域面积率:参考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2008);防洪排涝目标:防洪排涝目标: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3.2 低影响开发指标分解 本指南开放空间部分重点讨论在城市绿地、建筑外环境、城市广场、城市水系等用地类型中,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时的指标分解。依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试算试算场地内的下沉式绿地率、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总调蓄容积,

    22、并推算出场地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使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不小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规定的数值为止。其中,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指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和绿色屋顶均不计算雨水调蓄能力,仅用于降低场地内的综合径流系数。(1)透水铺装率的确定 人行道、停车场和广场等宜采用渗透性铺面,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面积不宜低于40%,有条件的城市建成区应对现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有径流系数要求的地区,应根据不同下垫面的流量径流系数,用各类下垫面类型的径流系数进行加权平均试算,以确定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3.2 低影响开发指标分解(2)下

    23、沉式绿地率的确定 硬质下垫面硬质下垫面是指建筑屋面、道路、铺装等硬化不透水下垫面;软质下垫软质下垫面面是指地块内的绿地,以及覆土深度1.5m的绿化用地及水面;浅草停浅草停车场及透水铺装车场及透水铺装则硬软质下垫面面积各一半。因不同城市用地类型不同城市用地类型具有相似的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硬软下垫面相同的地块可采用相同的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和绿色屋顶率。其中:下沉式绿地率、硬质下垫面比例、绿化率%;下沉深度mm;设计降雨量mm。此表中,硬质下垫面的综合径流系数取0.8,下沉深度取200mm,设计降雨量取25mm。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3.3 典型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指标2.3.

    24、3.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的天然海绵体天然海绵体,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公园绿地绿地率大于绿地率大于65%,具备开展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的优势条件。利用其内部的景观水体调蓄雨水景观水体调蓄雨水,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外,大型公园内的水体多与城市水系相通,通过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可营建城市大海绵体。低影响开发指标示例:低影响开发指标示例:人均绿化面积20;绿化率65%;透水铺装率75%;下沉式绿地率525%;径流系数0.15。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3.3 典型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指标2.3.3.2 建筑与小区 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

    25、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中,一般硬质下垫面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为70%左右,此外,地下空间多有开发,覆土厚度约0.32.0m。低影响开发指标示例:低影响开发指标示例: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原则上7层的建筑在满足建筑负荷要求的条件下,应采用绿色屋顶形式;高层建筑或位于寒冷地区或干旱地区的建筑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采用。(新区建设)绿地率(新区建设)绿地率30%,(旧区改造)绿地率,(旧区改造)绿地率25%;下沉式绿地率下沉式绿地率:20%50%;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20%70%;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已建成城区的径流系数0.5;新开发区域径流径流系数0.4。雨水回用率雨水回用率

    26、30%;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及以上的项目,每1000硬化面积配建容积不小于30m的雨水调蓄设施。中水回用率中水回用率30%。2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2.3.3 典型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指标2.3.3.3 城市广场及停车场 城市广场和停车场铺装面积大,径流系数打,雨水产流较多,峰现时间短;场地空间充足,雨水收集利用潜力大;地下空间多有开发,对雨水自然回渗造成一定限制。低影响开发指标示例:低影响开发指标示例:绿化率绿化率35%;下沉式绿地率:下沉式绿地率:10%50%;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40%70%;径流系数径流系数0.5;雨水回用率雨水回用率30%;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

    27、0及以上的项目,每1000硬化面积配建容积不小于30m的雨水调蓄设施。CONTENT3.1 一般规定目目 录录3.2 设计流程3.2.1 基础条件分析3.2.2 汇水分区计算3.2.3 雨水系统设计模式优选3.2.4 设施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3.2.5 雨水管线系统设计3.2.6 植物种植设计1总则234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3.3 雨水设施设计3.3.1 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3.3.2 以调蓄功能为主的设施3.3.3 以净化功能为主的设施3.3.4 以转输功能为主的设施3.4 设计成果要求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典型案例设计3.4.1 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3.4.2 设计

    28、说明编制内容要求3.4.3 设计图纸编制内容要求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 规划协调:规划协调: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应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主要依据,并与之相互协调;其中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应遵守相应的控规。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应根据场地用地性质,确保其核心功能得到落实。注重景观:注重景观:应结合景观设计结合景观设计,以生态设施为主,灰色设施为辅。安全前提:安全前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不应降低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重现期标准。模型校核:模型校核:对于区域面积较大的地块

    29、(大于等于区域面积较大的地块(大于等于10hm2)应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对雨水径流指标进行验证和校核。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 设计流程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1 基础条件分析 掌握项目与周边区域的竖向关系与周边区域的竖向关系;明确项目是否有客水客水接入,客水接入点位置,水量及水质情况;明确项目雨水溢流出路雨水溢流出路、溢流水位标高溢流水位标高情况。明确项目场地内部的地形标高内部的地形标高、地表排水方向地表排水方向、低洼点低洼点分布情况;掌握项目场地土壤性状土壤性状、下垫面情况下垫面情况及地质地质情况;明确项目所在地的耐水湿植物种类情况,初定低影响开发雨水

    30、设施适宜的植适宜的植物种类物种类;明确项目场地内不宜设置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限制因子:包括地下建筑范包括地下建筑范围线、场地内部管线综合布置情况、消防车道布置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围线、场地内部管线综合布置情况、消防车道布置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要求、古树名木保护范围要求、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2 汇水分区计算 结合场地竖向条件、雨水管线布置位置场地竖向条件、雨水管线布置位置及景观设计要求景观设计要求,划定汇水分区;汇水分区尽可能是独立汇水单元独立汇水单元,在每个汇水分区的低点设置调蓄设施和溢流设施;当汇水分区较大时,可设置不同的计算单元设置不同的计算

    31、单元,但应满足雨水地表排水的上下游竖向关系。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明确地块所在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设计降雨量设计降雨量。当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的容积法容积法进行各个汇水分区的计算调蓄容积计算。V=10HF式中:V计算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下垫面状况加权平均计算);F汇水面积,hm2。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3 雨水系统设计模式优选 建筑与小区建筑与小区:应满足公众交往、游憩的需求公众交往、游憩的需求,塑造景观优美景观优美的生

    32、态环境;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要根据其建筑性质保障其核心功能,针对铺装面积较大的场地特点,适当开展雨水收集设计雨水收集设计;公园和城市广场:公园和城市广场:应满足生态、休闲、游憩、文化科普生态、休闲、游憩、文化科普等功能。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还需满足应急避难场地应急避难场地的设计要求;当需承接外围汇水时,还应结合城市防洪排涝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共同确定设计目标;城市水系、湿地:城市水系、湿地:应针对排水安全、生态净化、亲水排水安全、生态净化、亲水等要求,提出针对性措施。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4 设施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同步开展平面布局 源头、中途和末

    33、端的管控;雨水设施的造型应结合场地景观设计;通过经济技术比选,确定雨水设施布局方案。调蓄容积核算 梳理场地内外的竖向关系、汇水范围、外围雨水管网情况,明确场地雨水溢流排放出路;因势利导,高区滞留、低区集蓄,系统组织雨水排放路径;尽可能延长雨水在排水分区内的停留时间;场地低点宜布置水面,水面标高应根据外围超标雨水溢流排放系统确定。竖向设计设计调蓄容积计算调蓄容积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5 雨水管线系统设计雨水进水管 雨水溢流管 雨水收集管 雨水连通管线设计线设计线设计线设计 场地高点;预处理设施、消能设施;进水管管底标高高于溢流水位线 雨水管、雨水口或渗透溢流井雨水管网或雨水

    34、收集设施 不需回用和不能回用的地区设置穿孔管,排至雨水管网 尽可能通过地表竖向调整解决,少用或不用雨水管渠连接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2.6 植物种植设计应根据雨水设施类型雨水设施类型、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属性土壤属性,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及种植形式。种植设计应充分发挥植物对雨水径流的截流和净化作用,同时注重植物的景观塑造及防护功能景观塑造及防护功能。种植土要求:种植土要求: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大于510-6m/s;参照绿化种植土壤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规定进行;植物配置要求:植物配置要求:可采用播种或栽植播种或栽植的建植方式,播种尽可能采用多年生多年生植物种类植物种类进行

    35、科学搭配,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维护成本;对管线对管线的合理避让的合理避让;苗木要求应符合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24中的相关规定。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3 雨水设施设计3.3.1 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3.3.2 以调蓄功能为主的设施3.3.3 以净化功能为主的设施3.3.4 以转输功能为主的设施本汇报以3.3.1为例。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3.1 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分为绿地入渗绿地入渗、设施入渗设施入渗及硬化地面入渗硬化地面入渗三类;其中,绿地入渗绿地入渗适用于任何用地类型的绿化用

    36、地。但地下水位较高且污染较地下水位较高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严重的地区,例如化工厂、传染病医院、油库、加油站、污水处理厂等用地的附属绿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其他绿地,不应采用下渗减排的方式;对于湿陷性湿陷性黄土、软基黄土、软基等地质条件不能采取全局入渗的措施,应局部采取入渗措施,亦需设置防渗设施保证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安全。设施入渗设施入渗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较好的绿地及铺装场地。开放空间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均为全透型结构,分为承载和非承载两种类型。其中承载型适用于行车荷载小于5T的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城市广场等;非承载型适用于步行小路、城市广场等无通车需求的铺装场地。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

    37、统设计3.3.1 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3.3.1.1绿地渗透下沉式绿地(1)设施选用技术条件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宜分散进入,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设施缓冲设施;当有排水要求时,绿地内应设置溢流雨水口设置溢流雨水口,其顶面标高应与下沉式绿地设计水位齐平,且低于绿地或铺装50mm以上;宜选用耐淹、耐旱、耐污染的植物种类耐淹、耐旱、耐污染的植物种类以形成稳定植物配置模式。(2)施工及验收要求 对于不同地段的场地平整要分别对待不同地段的场地平整要分别对待,注意土壤的自然沉降自然沉降和道路边缘道路边缘土壤高程,确保地形改造达到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种植时要结合各自的特点,保证足

    38、够的土壤厚足够的土壤厚度和一定的种植表土度和一定的种植表土,确保植物健康生长。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3.1 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3.3.1.2 设施渗透渗井、渗透管/渠(1)设施选用技术条件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宜分散进入,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设施缓冲设施;当有排水要求时,绿地内应设置溢流雨水口设置溢流雨水口,其顶面标高应与下沉式绿地设计水位齐平,且低于绿地或铺装50mm以上;宜选用耐淹、耐旱、耐污染的植物种类耐淹、耐旱、耐污染的植物种类以形成稳定植物配置模式。(2)施工及验收要求 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对于不同地段的场地平整要分别对待,注意土壤的自然沉降和道路边缘土壤

    39、高程,确保地形改造达到规范和设计的要求;植被土层:植被土层: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种植时要结合各自的特点,保证足够的土壤厚度和一定的种植表土,确保植物健康生长。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3.1 以入渗功能为主的设施3.3.1.3 硬化地面入渗透水铺装(1)设施选用技术条件 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主要材料为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碎石、卵石、植草砖等。非透水铺装非透水铺装主要材料除承载透水铺装材料外,还可选择嵌草石板、洗米石等园林常用透水铺装;地下建筑顶板地下建筑顶板上设置透水铺装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6m,并应设置排水层排水层。(2)施工及验收要求 伸缩缝:伸缩缝:对

    40、于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等下面有混凝土垫层的道路,伸缩缝间距为18m,为贯通缝;缝隙间距6m,可采用假缝,缝深4060mm;城市广场6m6m分块设置伸缩缝;排水坡度:排水坡度:道路横坡坡度为1.0%;铺装场地最小排水坡度为0.3%,最大排水坡度为2%。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4 设计成果要求3.4.1 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1)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解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协调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方案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能据以编制工程概算

    41、;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提供景观及与相关专业之间的衔接;能据以编制工程估算;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满足照图施工需要;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需要;能据以编制工程预算。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4 设计成果要求3.4.2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由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文件及规划条件规划文件及规划条件。规划文件,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条件,如红线范围、总占地面积、地块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及

    42、原有文物古树等级文件、保护范围等;由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由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如总平面图、总竖向图、建筑一层平面图、建筑顶层平面图、地下建筑平面图及覆土深度、地下管线综合图等;由甲方提供的其他资料其他资料,如地勘资料、整体设计要求,材料及造价控制等。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4.2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场地概况 工程所在城市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地域文化特征等;场地周边概况,包括道路名称、宽度,市政配套设施、植被情况等;(3)总平面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总体构思 排水分区划定及调蓄容积计算 雨水设施平面布局 场地竖向设计 雨水管线系统设计 种植设计设计

    43、经济技术指标 其他景观设计 工程投资场地内概况,包括建筑的高度排水形式、自然地形,道路系统,土壤情况、植被情况、需要保留的文物、古树、名木等。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4.3 设计图纸编制内容要求3.4.3.1 总图部分(1)图纸比例(4)总平面图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布置情况;建筑一层外墙轮廓线,标明建筑名称、层数、出入口位置等;方案设计阶段:1:5001:1000;初步设计阶段:1:3001:1000;道路系统、铺装、地上停车场布置情况;施 工 图 设 计 阶 段:1:300 1:1000。(2)场地现状图 红线、图纸比例、指北针、放线网格。(5)总竖向图 设计范围线、图纸比例

    44、、指北针、放线网格;等高线;原有地形、保留的建筑、古树、文物、植物等的位置及范围;地下建筑范围线;管线综合施工图或竣工图;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面位置。(3)汇水分区及调蓄容积计算图 排水坡度及排水方向;主要地形控制标高,山体山顶、下沉广场、景观水体、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内底标高等。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3.4.3 设计图纸编制内容要求3.4.3.1 总图部分3.4.3.2 详图部分(6)雨水管线图 常用比例:1:51:100;进水管线、溢流管线、收集管线、平面图:以放线网格形式标明不同宽度、以等高线和控制标高标明坡向及坡度;标明剖切位置及详图索引;剖面图:标明构造、材料、做法、细部尺

    45、寸;设计常水位、调蓄水位、溢流水位。连接管线的布置位置;管径、管长、坡度;管底标高,检查井井底标高;溢流井顶面标高等;场地内外的衔接关系。(7)种植设计总平面图 种植设计范围;乔灌草布置位置及形式;苗木表。CONTENT目目 录录1总则23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4.1 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雨水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4.2 建筑外环境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4.3 城市广场、停车场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4典型案例设计4.4 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4典型案例研究本章节根据2.3.3中对典型开放空间的四种分类,各选取一个设计案例为例进行说明。本汇报以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

    46、为例进行阐述。4.1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4.1.1 工程概况本图集以华北地区某城市公园设计为例。该公园占地面积6.73hm2,地势西高东低,四周环路,东西两侧各有1个出入口。场地内有管理用房、厕所及停车场各1处。该公园绿地除消纳自身雨水外,还承担接纳部分外围道路雨水。场地内土壤为沙壤土,土壤渗透系数大于510-6m/s。公园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表面积面积比例比例公园总面积()公园总面积()用地类型用地类型绿化用地 52562 78.10%()()(%)建筑用地 1420 2.11%陆地 园路及铺装66252 98.441048 1.566730012270 18.23%0 0%场地

    47、用地其它用地水体4典型案例研究4.1.2 设计目标在满足公园绿地功能定位的前提下,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赋予该公园绿地的排水任务,充分利用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实现径流总量减排、径流污染控制,峰值流量消减、雨水资源合理回用、水体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设计降雨量33.6mm;SS控制率42.5%;绿化率65%;透水铺装率75%;下沉式绿地率525%;径流系数0.15。4典型案例研究4.1.3 设计系统图屋面雨水雨落管断接铺装雨水公园广场停车位主园路小路雨水桶高位花池透水铺装透水路面客水汇入下沉式绿地 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管/沟 生物滞留带前置塘湿塘人工湿地景观水体过滤消毒溢

    48、流雨水管道截污措施河道绿化用水冲厕用水道路浇洒主要雨水流程路线溢流路线场地外部排水设施4典型案例研究4.1.4 汇水分区划定依据现状竖向,将公园划分为A、B、C、D、E五个汇水分区。其中A、B、C三区有外围市政道路雨水径流汇入。汇水分区A、B、D的溢流雨水汇入E,分区E的溢流雨水再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汇水分区C的溢流雨水直接排入外围道路市政雨水管网。市政道路雨水径流汇入ABDABD溢流雨水汇入E溢流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汇水分区图4.1.4 汇水分区划定4典型案例研究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设计总调蓄容积计算表4典型案例研究4.1.5 平面布局外围道路初 外围道路雨水初期弃流后,通过道

    49、路雨水进口排入公园期雨水弃流绿地。在公园内通过竖向设计,使道路、铺装雨水产流进入植草沟、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不同设施之竖向设计间通过雨水管连接,形成连续的地表排水系统,雨水汇流最终引导至前置塘,经旱溪、湿塘、雨水湿地净化后进入公园中央的景观水体。种植坡屋面透水路面 公园内的建筑屋面均考虑采用种植坡屋面。公园园路采用透水路面结构。停车场采用生态停车场。为保障景观水体的水质,采用生态驳岸和底面,并种植生态停车场水体采用生态驳岸和底耐水湿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并设置雨水湿地和水循环系统,净化景观水体。面坡地多级防 山坡上分层设置植被缓冲带,在坡脚沿等高线设置植草护沟或渗

    50、透沟收集雨水,经连通管接至下游处理单元。为保持景观水体常水位,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再生水补充补水,城市再生水接入雨水湿地,经净化后汇入景观水景观水体体。4典型案例研究4.1.5 平面布局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图4典型案例研究4.1.5 平面布局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指标下垫面类型下垫面类型面积()面积()百分比百分比用地总面积建筑屋面67300.001420.00100%2.11绿色屋顶硬质屋顶1420.00100%其中00道路及铺装场地12270.3718.23%透水铺装9202.7775%其中不透水铺装3067.5852562.4844991.237571.251048.6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城市开放空间与海绵城市构建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901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