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089839
  • 上传时间:2022-11-09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2.8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城市 产生 发展 课件
    资源描述:

    1、城市地理学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与地理位置。2.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两个问题:两个问题: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打

    2、猎打猎 原始畜牧业原始畜牧业采集野生果实、植物根采集野生果实、植物根 种植植物种植植物 原始农业原始农业村落村落 乡村乡村城市出现在乡村之后,是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的末期形成的。城市出现在乡村之后,是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的末期形成的。第一次社会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第一次社会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出现产品剩余)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出现产品剩余)交换(偶然性交换(偶然性经常性)经常性)市集(固定交换场所)市集(固定交换场所)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交换范围扩大交换范围扩大手工业商业集中地手工业商业

    3、集中地 (市集)(市集)城市城市城市产生的过程人类出现定居、聚居(氏族乡村)定居的可能与必要定居的可能与必要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筑巢而居逐水草而居散居原始狩猎原始狩猎采果寻根采果寻根原始畜牧业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原始农业驯养(种植)技术和金属工具驯养(种植)技术和金属工具城市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经常性交换经常性交换固定场所集市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更频繁的交换更频繁的交换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集镇扩张与功能转化扩张与功能转化大城市“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

    4、;这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的标志。”恩格斯“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了。最初在城市和乡村间,然后在各种城市劳动部门间实行的分工所造成的新集团,创立了新的机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各种公职都设置起来了。”恩格斯“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一句话,就是需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也就是说需要一般政治。在这里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恩格斯 恩格斯:1、城市在氏族制度下,作为部落或部落联盟中心出现。2、为了保护整个氏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防御其他部落或自然界野兽的需

    5、要。还不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或“私有财产”。3、城市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4、城市出现后随之出现了阶级的划分。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区区域域基基础础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特点: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

    6、缓慢移动的趋势。主要位于北半球。(世界六大城市群)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1)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2)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原中国华北平原中美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尼日利亚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沿河海、平原、低山丘陵的河谷、山间盆地和谷地等)水陆交通气候温润例如:1、平原地区多低山丘陵

    7、,中山和高山地区极少2、除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部位的现象非常普遍3、除了平原城市要濒临江河湖海外,在丘陵山地的城市多趋于河谷,也普遍临水。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未来的开发潜力3自然地理条件的衍生转化自然地理条件的衍生转化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12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积累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积累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与城市生存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在于: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与区域发展经济

    8、地理因素之间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因素之间始终有着各种双向联系(城市汲取区域的资源,又向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始终有着各种双向联系(城市汲取区域的资源,又向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务)。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如大同的矿业城市;武汉、上海、广州的港口城市;政治地理位置变化的深圳。巴朗斯基:位置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

    9、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1、大、中、小位置、大、中、小位置 (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以广州为例: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出口)、对外通商口岸。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上部。小位置: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云山南部以天津为例大位置:处在中国北部海域最深入内陆的渤海湾的顶端,对内它在关内关外、西北高原与华北平原联系

    10、通道的交点上。华北、西北通过天津出海陆上距离相对近便,对外在海路上则不一定比周围诸港方便,故优势不如上海。中位置:位于海海流域的“九河下梢”,海河流域是它的直接腹地,腹地内的农产品在丰都上虽不如长江三角洲,但对天津轻工业的发展仍有很大影响,而腹地内丰富的盐、铁、煤、石油、建材等资源,则为上海所不及。小位置:位于河运发达的卫运河入海河处,海河远没有浦江宽深,天津课跨河在两岸均衡发展,而上海则一直偏于浦西一侧。1、大、中、小位置、大、中、小位置 2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心位置:中心位置

    11、: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位置:重心位置: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国外:马德里-西班牙.柏林-德意志帝国布拉格-捷克东京-日本 国内:郑州-河南太原-山西贵阳-贵州成都-四川西安-陕西杭州-浙江南昌-江西乌鲁木齐-新疆 邻接位置:与中心位置相对的是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2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门户位置

    12、: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叫做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1、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2、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3、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以福州为例:位于闽江口,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城市。一、航运促进城市的发展: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河口港城市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航运端点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梯级中转点河流交汇点河

    13、流交汇点河曲位置河曲位置过河点位置过河点位置(渡口渡口)河口河口六种区位类型:六种区位类型:沿河城市沿河城市区位类型区位类型海港城市海港城市海湾(青岛、大连)海湾(青岛、大连)岛屿岛屿(香港、厦门香港、厦门)陆连岛(澳门)陆连岛(澳门)陆岬(开普敦、直布罗陀)陆岬(开普敦、直布罗陀)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海港城市海港城市如广州向黄浦、天津向塘沽、福州向马尾、宁波向镇海和北仑、上海向宝山都是典型的例子。二、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铁路是现代快速、大运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带动另一些城

    14、市的发展。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的风貌,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的风貌,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地位不仅超过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地位不仅超过了正定县城,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了正定县城,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100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3万人的小城。万人的小城。二

    15、、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二、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1)几条铁路线在城市衔接或交汇,则该城市在铁路网中处于枢纽位置。特点:通达性好,城市腹地范围比较广大,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铁路的关系也有不同类型:(2)依据城市中铁路方向的多)依据城市中铁路方向的多少划分为两种:通过位置和断点少划分为两种:通过位置和断点位置。位置。专专 业业 性性 枢枢 纽纽次次 要要 枢枢 纽纽一一 般般 枢枢 纽纽主主 要要 枢枢 纽纽枢枢纽纽城城市市通过位置:城市有两个方向的铁路对外联系。断点位置:城市只有一个方向的铁路对外联系。(港口城市矿业城市)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

    16、形成和发展 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中心镇型城镇中心镇型城镇交通型城镇交通型城镇专门化城镇专门化城镇伯德曾以三角形表示三类城市(中心地职能、专门化职能和交通运输职能)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大城市大城市城市城镇集镇 中

    17、心地职能中心地职能 (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港口城市港埠渡口 交通运输职能交通运输职能 以港口城市为例以港口城市为例 (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工业城市加工基地探矿基地专业化职能,以工业城市为例(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专业化职能,以工业城市为例(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三角形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村庄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作为手工业、商业集中地出现2、中心地型城镇特点、中心地型城镇特点:职能的综合性职能的综合性 发展的稳定性发展的稳定性 鲜明的等级性鲜明的等级性早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早期农业社

    18、会:自给自足寄生统治阶级寄生统治阶级纳贡农业性服务非农业性服务社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城市形成和发展。社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城市形成和发展。其他家庭其他家庭宗教、家族控制(2)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城市和社会 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城市产生的过程。1、中心地型城镇形成过程:、中心地型城镇形成过程: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属于此类。可细分为:乡级镇、区级镇、专属所在地的市镇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需求。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需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科学文化行政服务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科学文化行政服务农村农村

    19、城市城市粮食、副食品粮食、副食品轻工业原料轻工业原料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发展为大城市的条件:(1)行政等级、服务范围)行政等级、服务范围(2)服务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3)城镇自身条件)城镇自身条件3、中心地型城镇的发展、中心地型城镇的发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天赋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地域劳动分工的加深地域劳动分工的加深 区际空间联系的加强区际空间联系的加强 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转运功能转运功能区际贸易区际贸易城市大量产生发展城市大量产生发展1、转运功能型城市形成过

    20、程、转运功能型城市形成过程:古代驿站是雏形。近代:美国 拉格教授 将转运功能划分为三类:(1)实体转运实体转运: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2)商业性转运商业性转运: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3)政治性转运:政治性转运: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港口城市是最典型的以转运功能为主的城市。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类型: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类型:(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铁路沿线小城市铁路沿线小城市铁路枢纽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渡口小城镇渡口小城镇河海港城市河海港城市边境和特区城市边境和特区城市综合性运输枢纽城市综合性运输枢纽城市3、以

    21、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条件:、以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条件:1、经济腹地、经济腹地基础基础2、后方输运系统、后方输运系统生命线生命线3、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保证保证后方输运系统:后方输运系统:运输方式 交通网络的广度和密度 运输能力 城市和港口的联系2、转运功能型城市类型、转运功能型城市类型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1、专门化职能城市特点:(1)职能单一(2)对外联系范围广,内容单一(3)发展历史较短、速度较快,可能有较大的起伏性天赋的资源、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 城市类型城市类型(按职能划分)(按职能划分)矿

    22、业城市矿业城市工业城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科学文化城市科学文化城市2、专门化职能城市的类型:、专门化职能城市的类型:3、专门化职能城市发展条件:、专门化职能城市发展条件:(1)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开采条件)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开采条件(2)国家、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要)国家、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规律所制约计划经济情况下,还受国家生产力布局决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有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

    23、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徐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第五节第五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一、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爆发。1、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信息革命的核心: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生产组织主要表现形式:国家和大公司(跨国公司)技术进步自古就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的技术组织范式的特点:新的技术组织范式的特点:(1)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加)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加 (2)创新扩散的速度和频

    24、率加快)创新扩散的速度和频率加快 (3)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缩短2 2、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1)生产领域 一方面,大公司进行的是大规模生产和中心化管理,其运作本身产生大量信息流。另一方面,知识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资本、劳动力)(2)消费领域 买卖双方距离增大,需要公司进行特殊销售和有效分配,从而产生了庞大的信息流系统和服务传递机构,使信息部门的就业职位增加。(3)通信和交通领域 信息网络形成,生产过程全球分散,贸易市场全球化。(4)国家干预 通过控制和操纵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流网络来进行。(5)劳动力就业结构 农业需求减少,服务业、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产业

    25、就业增加。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 地理学者关注的是对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出现一种新产业空间的形成。集中区位,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产品从构思、设计、样本制作、实验性集中区位,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产品从构思、设计、样本制作、实验性生产以及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中心和核心区。生产以及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中心和核心区。集中区位发展条件:集中区位发展条件:1、一流的研究大学或研究与开发机构、一流的研究大学或研究与开发机构2、组织完善的金融网络和大量富有家庭、组织完善的金融网络和大量富有家庭3、国家和国际电子通信网络和航空

    26、运输网络中的节点,形成网络化的生产环境、国家和国际电子通信网络和航空运输网络中的节点,形成网络化的生产环境4、较高的生活质量,吸引大量高质量劳动力、较高的生活质量,吸引大量高质量劳动力5、研究与开发往往同军事合同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与开发往往同军事合同有着密切关系。例子例子(一)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分散区位,主要进行装配工序生产,分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分散区位,主要进行装配工序生产,分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一)信息技术产业(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分散区位发展条件:分散区位发展条件:1、宽松的投资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2、接近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27、接近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3、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二)信息服务业(二)信息服务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集中区位:由决策、管理、协调、金融、保险、法律、经纪等构成的高层次职能。集中区位:由决策、管理、协调、金融、保险、法律、经纪等构成的高层次职能。分散区位:由文秘、实际操作等为高层次职能服务的辅助职能分散区位:由文秘、实际操作等为高层次职能服务的辅助职能(三)其他现代技术产业(三)其他现代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集中区位:以知识为基础的设计、试验生产。趋向与高质量劳动力集中的地区。集中区位:以知识为基础的设计、试验生产。趋向与高质量劳动力集中的地区。分散区位:装配

    28、测试工序。需要大量低技能劳动力。分散区位:装配测试工序。需要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新产业空间格局:新产业空间格局: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强大的交通通信网络的支撑下,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产业相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分布,装配工序相对分散;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业高度集中,低层次服务业广对集中分布,装配工序相对分散;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业高度集中,低层次服务业广泛分散。泛分散。一定的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一定的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产业空间组织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产业空间组织开始跨出国界,走向全球。城市体系由单一国家的城市体系走向跨国城市体系乃至世界城市体系。三、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三、

    29、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物质基础物质基础:跨国高速道路网络发达的电子通信设施跨国高速道路网络发达的电子通信设施特点特点:(1)大都市区)大都市区重新城市化现象(人口经济再集中)重新城市化现象(人口经济再集中)(2)经济活动内容:制造业为主)经济活动内容: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主服务业为主 (3)城市日趋专门化。(工业城市、服务业城市、旅游城市)城市日趋专门化。(工业城市、服务业城市、旅游城市)(4)空间极化趋势渐趋明显)空间极化趋势渐趋明显 20世纪90年代,进入第五次工业革命。信息网络成为影响城市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国家层次的信息网络正在结成一个复杂

    30、而庞大的世界信息网络。城市体系由跨国城市体系世界城市体系。2、世界城市体系、世界城市体系特点:特点:首先,世界城市体系由世界各国城市组成,并有明显的等级结构。首先,世界城市体系由世界各国城市组成,并有明显的等级结构。最高等级:全球经济控制和管理中心,资本集聚的主要场所,最高等级:全球经济控制和管理中心,资本集聚的主要场所,跨国公司总部高度集中地跨国公司总部高度集中地 第二级:大量的区域性金融、管理和服务中心。其作用是协调上下级关系。第二级:大量的区域性金融、管理和服务中心。其作用是协调上下级关系。第三级:大量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城市。第三级:大量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城市。等级结构等级结构:其次

    31、,空间极化和城市职能专门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其次,空间极化和城市职能专门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许多决定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活动和职能仍在大都市集中发展。许多决定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活动和职能仍在大都市集中发展。优势吸引大量高质量劳动力优势吸引大量高质量劳动力强化大都市的支配地位强化大都市的支配地位最后,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系统将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世界城市体系最后,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系统将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世界城市体系1、过去在国家城市系统中居统治地位的大都市可能失去在国家的重要性2、一些位于对外开放边界地带的城市可能获得较快的发展,地位上升3、过去处于衰落状态的边缘城市可能进一步衰落。空间极化过程:空间极化过程:三种情况:三种情况: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898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