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最新 河北邢台 第七 中学 历史 上册 期中 试卷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 / 16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303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 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
2、王位。故 C 正确。 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 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 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 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 而是“托 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因 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帝”是商王心中的最高神,祖先地位并未高 于神;B、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
3、的是血缘宗法观念,不是占卜决策国家大事,也不是王权 的神秘色彩。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3.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A. 继承了秦国王位 B.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 灭六国统一天下 D. 修建万里长城 【答案】C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 / 16 【解析】 秦王结束了东周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统一了六国,自认为是“德高三皇,功过五帝”,C 正确;秦王不是继承王位称为材料中赞誉,A 错误;推行郡县制属于管理地方措施,B 错误; 修建万里长城属于巩固统一措施,D 错误。 4.秦始皇设立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直接目
4、的是( ) A. 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B. 直接管理全国军队 C. 加强京畿地区治安 D. 消除地 方割据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秦始皇在中央设太尉一职, 但只是虚设其位, 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 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全国军队, 使权力更加集中, 因此 B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该措施加强的是君主专制,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强化中央集权 没有直接关系;C 选项错误,太尉负责掌握全国军事事务,其虚设不能加强京畿地区治安; D 选项错误,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并未出现地方割据, 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选
5、项。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 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皇权至高无上 B. 朝臣参与议政 C. 皇帝任免官员 D. 地方服 从中央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 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 人的意志,突出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特征,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朝臣参与议政 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不是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C 选项是皇权至上的具体体现;D 选项体现 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皇帝制度
6、的突出特征。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6.我国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 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 A. 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B. 确保天下共主地位 C. 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D.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3 / 16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 不再世袭,没有封地,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也是中 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因此 D 选项
7、正确。A 选项错 误,材料强调的是权力集中于中央,不是官吏来源的扩大;B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秦 之后的皇帝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不是天下的共主;C 选项错误,这一做法不 能防止官僚贪污腐败。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7.秦始皇在统一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下列对郡与县关系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 A. 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其地位是平等的 B. 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郡是县的上级部门 C. 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县的长官由郡守任命 D. 郡的长官由各县推举产生,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和县都是地方
8、行政部门,郡是县的上级部门,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因 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郡是县的上级部门;C、D 选项错误,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调动。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8.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下列有关这项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皇帝决定国家的法律以及政策 B.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不受制约 C. 皇帝决策要得到群臣一致同意 D. 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作为准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 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皇帝的决策并不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同意,因此 C
9、 选项符合题意。在 君主专制体制下,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皇权具有独断 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9.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4 / 16 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皇室的权, 总是逐步升; 政府的权, 总
10、是逐步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反映的时皇帝的权力逐渐加强,而宰相的权力逐渐缩小。西汉设立中朝,导致以丞相 为首的外朝权力缩小,正确;魏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君权与相权的变化 无关,错误;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正确;北宋设立枢 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事权力,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正确。故答案为 A 项。BCD 三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时抓住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结合 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 10.比较秦代与唐代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最能说明的是唐代( ) A. 中央政府的官吏日渐增多 B. 皇帝
11、通过分权方式得以集权 C. 尚书省拥有最高行政权力 D. 吏部权力等同于秦代的御史大夫 【答案】B 【解析】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5 / 16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丞相位高权重,唐朝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 牵制和监督,皇权得以加强,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秦代和唐代中央 政府官员的数量变化;C 选项错误,唐朝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不具备最高行政权力;D 选项 错误,秦代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唐朝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 调动等事务,两者并不相同。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1.汉文帝曾派人“督监察御史”,唐朝
12、丞相可“(弹)劾御史举不当者”,元朝规定“纠 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这些现象说明古代监察制度 A. 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B. 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质 C. 以弹劾官员为主要内容 D. 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汉、唐、元三朝均对御史、“纠弹之官”进行监督,反映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 日益健全,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官员的素质,故 B 项排除。C 项材料没有涉及弹 劾,故排除。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监察制度 12. 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 考定父祖官爵、 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13、 主要原因是 ( )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D 【解析】 A 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 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 不符;C 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 D 项。 13.参观北京故宫会看到下图所示建筑。这一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 ) A. 巩固大一统的国家 B. 健全监督监察体制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6 / 16 C. 确保权力相互制约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机构是明朝内阁。结合所学可知,内
14、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 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 始终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还受到司礼监的牵制,所以其设立的根本目 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内阁是中央机构,不涉及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与巩固大一统国家没有直接关系;B 选项错误,内阁不是监察机构;C 选项错误, 内阁设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不是确保权力相互制约, 该表述不符合明朝史实。 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4.清朝军机处一日日程为:“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 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
15、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 辅助皇帝,决策国政 B. 协办军务,谋划战事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和“下发旨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有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 央和地方部门执行,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B 选项错误,材料 并未体现军机处谋划战事的职能;C 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军机处陪同皇帝读写,赋诗作 画的活动。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5.我国元代和清朝都曾经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其主要相似之处是( )
16、A. 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 B. 委派宣政院进行管理 C. 创设和推行土司制度 D. 设置理藩院进行统辖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元朝设立宣政院作为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 官署,负责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 藩院。两者都是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是元朝设立的中央官署,与 清朝无关;C 选项错误,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到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7 / 16 清朝乾隆时期基本完成, 不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D 选项是清朝设立的中央官署,
17、 与元朝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6.康熙在 1711 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 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根本用意是要求他 A.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 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 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 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 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康熙给大臣下达旨意的本质用意应该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 D 项。A 选项是老子的 思想,不符合康熙的
18、特点;B 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民本思想;C 选项是消极的思想,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皇权的本质 【名师点睛】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 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 总督, 加兵部尚书衔, 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从一品, 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 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 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
19、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1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 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 A. 假作公允以用来欺骗舆论 B. 使英国获得了最惠国待遇 C. 迫使英国对中国做了让步 D.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反映了 1842 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该条款 实际上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中国关税 自主权的破坏, 不能体现假借公允对舆论的欺骗; B 选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协定关税的内容, 河北邢台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0、 8 / 16 与最惠国待遇无关;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侵犯,不是让步。故 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8.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英国:“我们终于可以减免税率了!” 德国:“我们的军舰可巡查贸易啦!” 日本:“伙计,把机器搬到中国去!”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马关条约割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符合“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 了! ”;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符合“伙计, 把机器搬到中国去! ”。 因此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 项。英国在 1842 年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