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最新 河北 唐山 历史 上册 期中 试卷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 / 27 唐山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 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7575 分分) )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05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1.5 分,计分,计 75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B. 分封制
2、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C.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 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答案】B 【解析】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有涉及 稳定政治秩序的信息,故 A 错误;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因为周王是姬姓,所以具有同宗血缘关系的人成为分封的主要对象, 故 B 正确;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信息,故 C 错误;“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
3、有涉及天子权威逐渐减弱的信息,故 D 错误。 点睛: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权力分配上的体现。 2.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 A.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B.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C. 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 D.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分封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郑、齐、鲁等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 / 27 均是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所分封的诸侯国,所以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些姓氏和分封 制有关而和
4、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无关,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姓氏是分封制的产 物而不是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姓氏和百家争鸣思想大 解放毫无关系,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 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 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 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3.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 级
5、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材料反映的是 A. 分封制 B. 城邦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中央集 权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 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 A 正确; 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 B 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 不符,故 C 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D 不正确。 4.如图为“颖川赖氏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 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
6、以历史的眼光看,家谱具有 A. 宗法制的特征 B. 礼乐制的遗风 C. 禅让制传统 D. 分封制的痕迹 【答案】A 【解析】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3 / 27 根据题干可知,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材 料中反映的族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符合宗法制特征, A 项正确。礼乐制度与题干中反 映的以血缘为主体的族谱无关,排除 B。禅让制是古代以贤能为标准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与题干中的族谱无关,排除 C。分封制是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家谱无关,排除 D。综上 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
7、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 武。 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 A. “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C. “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选项 A 的描述正确;选 项 B 是三省六部制,属于唐朝制度,排除;选项 C 是行省制,元朝开始实行,排除;选项 D 是明朝政治制度内容,排除。 6.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 之无愧。他的一切具
8、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 应该是( ) A. 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 C. 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时代 D. 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秦代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 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 一个伟大的时代”,答案选 B,A C D 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详解】
9、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4 / 27 7.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 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 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 B. 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 “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官员不得 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 B 项正确;通过考试选 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 故 A 项错误; 清朝
10、军机处的 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故 C 项错误;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 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故 D 项错误。 【点睛】“秦汉”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 8.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 “从决策机制看, 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 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汉武帝的刺史制度 B. 唐前期的三省分权 C. 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 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建立在集体讨论、决 议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主要想说明决策机构的集体性
11、。A 选项刺史是监察机构,并不负 责决策;B 选项是这种形式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选项。C 选项内阁的决策权在于皇 帝;D 选项军机处是君主专制的附属机构。 9.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 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5 / 27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 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
12、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 规范化,故 B 项正确;C 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 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 10.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 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秦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可以判断出是宋朝时期,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 “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说法与题意不 符,可以排除。 11.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
13、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 是 A. 三司 B. 宣政院 C. 理藩院 D. 中书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 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三司是宋代掌 管财政的机构, 理藩院出现于清代,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机构, 不是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排除 A、C、D。 12.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6 / 27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
14、族政治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中行省和路府州县的设置及关系, 可知元代的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C 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当时的郡县制度 推广,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说法与图中所说元代行省制不符,与它们组合 的 ABD 三项错误。 13.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
15、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 项 秦始皇设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度、皇帝制度;B 项汉武帝主要设置了中朝(内朝)和外朝 并立;C 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7 / 27 D 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 14.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 削夺殆尽, 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 成为 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16、 元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以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有 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殆尽”这个程度副词, 它表明此时的君主专制权力达到了顶峰,依据所学可知应该是清代的军机处,故答案选择 D 项;西周时期没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错误;秦朝和元朝与“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 构权力被削夺殆尽”不符,故 B 和 C 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 15.如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 中央集权的弱化 B. 中央机构的精简 C. 行政效率的
17、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可知反映了专制主 义不断加强的特点,故 D 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图中中央机构的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8 / 27 官制改革无关,故 A 项不符合题意;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看不出机构精简,故 B 项不 符合题意; 行政效率的提高只是官制改革的作用之一, 并非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的根本性问 题,不能说明历史趋势的发展,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16.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
18、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 市场, 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故 C 项正确。 A 项, 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 与“大 势”不符合,排除。B 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 项,闭关锁国与开放的世界市场相悖,排除。 1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 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 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
19、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 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 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了解“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 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 权的制度。材料中“刑事诉讼”等文字说明是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 C。B 说 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
20、期中试卷(含解析) 9 / 27 战争。 【详解】 18.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 “新约规定, 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 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 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综合材料“拱手而让他人”“输此巨 款”“设机造货”信息得知,“新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办工厂等内容。 北京条约割 九龙司给英国,但该地并非“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故 A 项错误; 天津条约没有 割地的内容,故
21、B 项错误;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日本可在通商口 岸投资设厂,故 C 项正确; 辛丑条约虽有赔款,但不涉及割地、开办工厂等内容,故 D 项错误。 点睛: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 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19.一次战斗后,光绪帝为邓世昌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次 战斗指的是( ) A. 黄海海战 B. 威海卫战役 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东海海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光绪帝
22、为邓世昌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挽联是光绪帝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写的,故 A 正确; BCD 均与邓世昌无关,排除。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0 / 27 20.下图是一份日本报纸,根据所学判断这份报纸最有可能是哪一时间的 A. 1895 年初 B. 1927 年 4 月 C. 1937 年 D. 1941 年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图片上写着的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是两个日本军官在比谁杀的人数多。 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于 1937 年,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时间;B
23、 选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时间;D 选项是日军侵略上海的时间。 21.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其所属会战的特征或影响是( ) A. 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B.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 标志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D. 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所属为太原会 战,该会战是国共合作最好的战役,故 B 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 狂妄计划,故 A 不正确;武汉会找、广州会战标志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故 C 不正确;台 儿庄战役使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故 D 不正确。
24、 22.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 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1 / 27 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 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 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 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 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洛川会议是 1937 年 8 月召开,与材料中“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 等信息不合,故 A 项排除;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 年 8 月,与题意时间不合,故 B 项排除; 据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