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原卷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原卷版).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原卷版 高考 历史 热点 单元 突破 20 世纪 世界 经济政策 调整 创新 原卷版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第 1 页 共 10 页 专题专题 11 2011 20 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重难易错易混点】【重难易错易混点】 考 点 盘 点 1. 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 新政的历史背景。 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转变的必要性。 5.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
2、教训。 6.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11.1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一、知识梳理 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 1929 年 10 月下旬,华尔街股市崩溃。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3)影响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
3、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它们加紧对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4)胡佛政府的措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断恶化。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及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2)特点: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 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等。 第 2 页 共 10 页 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 , 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
4、立法: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4)影响 直接影响: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改善。 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重点剖析 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 关注民生、 协调发展等特点, 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2
5、. 概念阐释“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 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11.2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知识梳理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 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2)“滞胀”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调整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 。 2建立“福利国家”
6、(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 济安全。 (3)历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 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 年代以后,缩小 “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第 3 页 共 10 页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 化。 (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3)作用 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
7、,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4 “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形成: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 10 年的持续增长, “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重点剖析 1. 图解历史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 易错易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11.3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到新经济政策 一、知识梳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2)措施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第 4 页 共 10 页 (3)评价 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内容 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可自行支
9、配。 工业:解除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方式让外国 资 本家经营。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2)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二、重点剖析 1. 易错易误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 社会主义过渡。 2. 深化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3. 新经济政策的“新” (1)所有制形式:允许
10、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 11.4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知识梳理 (一) “斯大林模式” 第 5 页 共 10 页 1背景 (1)苏联的建立: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 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表现 (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2)经济体
11、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3评价 (1)成就 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及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措施 结果 第 6 页 共 10 页 二、重点剖析 1. 图示识史巧记斯大林模
12、式 2.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功绩 (1)特点 经济:实行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党政不分。 思想: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 (2)功绩 建立和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成果。 赫鲁晓 夫改革 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日益 显露 (1)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扩 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 倡种植玉米 (2)工业: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企业 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 益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但无法 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 式 勃列日 涅夫改 革 赫鲁晓夫改 革造成苏联 社会混乱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