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东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南广东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广东 联考 2019 2020 年高 毕业班 阶段性 测试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19201920202020 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用橡皮擦干净
2、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卷上无效。 3.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在这样一个 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 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文论”研
3、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当下学 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 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 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 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 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 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不
4、同于西方文学对虚 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 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 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 “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 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我们正在 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
5、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从大的方面来说,中 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 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 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文学性”。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 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 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 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
6、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 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论研究的发展与传统文学中大量新事实被发现关系密切,而这又缘于在中国文化根性的寻找中展 开的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B. 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 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C. 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中国文艺自身的新事实新意义,和在对当代文艺 解释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D. 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关于中国网络
7、小说与传统文化伦理、价值观的表述,表现了中国文论的核心价 值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必要性,并指明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方向。 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在文学边界的扩大和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C. 文章第三段详细地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中面临的机遇和遇到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D. 全文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阐释了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分析了其时代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发现,中国文学重视非虚构而排斥虚构,特别是在那些古典诗歌中,诗人写的是亲身闻见、亲身经
8、 历的情景及情感。 B. 中国文论关于非虚构和虚构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文学跟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非少数人秀异的语 文游戏和奇妙幻想。 C. 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发现文学艺术新事实,进入对中国文艺重新认识的时代,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 会普遍文化自觉密切相关。 D. 对于当下文学活动中仍然发挥作用的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者都具有自 觉的文化意识。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 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 “因
9、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表述错误。在此 处“他们”指代的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而文中“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 阶段带来的局限”,是指中国文论要避免局限性;而且“摆脱”与“避免”含义有不同之处。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 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 “详细地论述”表述错误,文本第三段
10、只是谈到了中国文论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并没有展开详细论 述。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 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 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排斥虚构”于文无据,原文中只是在强调中国文学中非虚构的重要地位。 B 项,“而非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和奇妙幻想”表述错误,原
11、文是“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 幻想”。 D 项,“文学艺术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表述绝对化“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 识”,并不意味着都具有。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 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 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 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12、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 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 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 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 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
13、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 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 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 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 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 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 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
14、有合理的逻辑 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 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 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出版物销售总额近四千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发行大国。 出版 社 年出版图书种 类 年总印数 国有图书发行网点 1978 年 105 14987 37 亿 8600 多
15、2017580多 近 50 万 92.4 亿 22.5 万 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15 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版低谷期。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性节点,出版社数量迅速 增长,出书规模成倍扩大,发行渠道单一、流通体制落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出版社有了更多的 自主权,由此进入发展高峰期。出版业的春天也让当时的人们告别了阅读饥渴。在这个阶段,国人刚刚从 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渴望能够放眼看世界,各出版社开始大量重印中外文学名著,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 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烈的阅读热潮。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出版业迎
16、来市场经济大潮,读者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需求,并懂得了选择。在市 场竞争中,出版社积极把握读者喜好,及时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图书。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优质的内 容加上有效的营销宣传,不仅让该书热卖,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和阅读分化与过剩的时代。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单品 种效益越来越低,加之读者对图书轻松与速食化的偏好,使得图书的上架周期越来越短,出版业竞争日趋 加剧。这对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另一方面,经典的常销作品难 以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的普及,我国国民数
17、字阅读率逐步上升,很多经典和畅 销书被制作成电子书,网络文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相比于纸质书,数字阅读产品廉价、便捷,对纸质书的 销量形成冲击。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但对于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大部分 读者仍首选纸质阅读形式。此外,纸质书也具有数字阅读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 并非颠覆性的,而是要求行业参与者去探寻两者结合的新商业模式。面对读者群的细分、阅读需求的多元 化、产品形态的日渐融合,出版业必须一直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且近几年的“变”不仅体现在出版物 的内容质量上,更多地体现在形态、渠道与技术方面。 (摘编自出版商务周刊2018 年 11 月 19
18、 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外出版同仁学习,成为我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主流。随 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版权贸易逐步开展起来,据统计,19922001 年,我国引进图书版权 3.8 万 种左右,占当时新书出版总品种的 5.3%;输出图书品种 5000 余种,占新书总品种的 0.7%。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出版业也逐渐迈出了走 向世界的步伐。16 年间,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 逆差不断缩小,出版物实物出口总量和金额稳步增长,数字出版产品海外销售势头强劲,印刷加工服务出
19、 口顺差优势明显,企业和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布局得以优化,打造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内容品 牌。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 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 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26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的出版社数目年出版图书种类、年总印数都大幅增长,我国实现从“书荒”到 “书海”的巨大跨越。 B.
20、文化苦旅得以热卖,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是因为出版社采取了有效的 营销宣传手段。 C. 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数字阅读廉价、便捷,阅读率不断提高,但在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 容的“深阅读”上纸质阅读有优势。 D. 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版权贸易开展起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 背景下,版权贸易逆差在缩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业快速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阅读内容,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 视野,中华大地掀起阅读热潮。 B. 图书的上架周期变短,出版业竞争加剧,使得现
21、象级的畅销书频出,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出 版社应在这些挑战中发现机遇。 C. 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要求出版行业参与者去探寻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出版业 需更新形态、渠道与技术。 D. 新时期出版业要“走出去”,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中 外文化交流,发挥文化纽带作用。 6. 上面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B 6. 材料一侧重介绍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从“书荒”到“书海”巨大跨越的数据表现。材料二侧重介绍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历程及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三侧重介
22、绍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 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 项,“是因为出版社采取了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以偏概全。原文是因为“优质的内容加上有效的营销宣 传”。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 “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23、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 项,“使得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出版社应在这些挑战中发现机遇”,表 述有误,“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是机遇,不是挑战。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及“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题实质是考查分析作品结 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进行概括。 本题:材料一是文字加表格,结合文章“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的图 书出版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从“书荒”到
24、“书海”的巨大跨越”,可概括为侧重介绍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从“书荒”到“书海”巨大跨越的数据表现。材料二结合文章内容,“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了 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版低谷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出版业迎来市场经济大潮”“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 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和阅读分化与过剩的时代”,可概括为侧重介绍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发 展历程及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外出版同仁学习,成为我国出 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主流”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 背景下,出版业也逐渐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可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