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上海市 普陀区 高三一模 上学 期期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192019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9.122019.12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 1本试卷满分为本试卷满分为 150150 分,其中阅读部分分,其中阅读部分 8080 分,写作部分分,写作部分 7070 分,考试时间为分,考试时间为 150150 分钟。分钟。 2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1010 分)分) 1.
2、按题目要求填空。 (1)_,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 (2)“叹年来踪迹,_?”出自柳永的_ 。 (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_,_”。 【答案】 (1). 花近高楼伤客心 (2). 何事苦淹留 (3). 八声甘州 (4). 小楫轻舟 (5). 梦 入芙蓉浦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答好此类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 累,默写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且注意根据音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注意关键字的写法: “近”“淹”“楫”“浦”等,答题时要仔细回顾审查。文学常识,要注意作家作品对应,根据“叹年来 踪迹”可推知出自柳
3、永的八声甘州 。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 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 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 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 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文学常识的记忆,古代作家要记住其姓名字号、作品、作 品出处、朝代、风格流派及文学主张等,中国现代作家要记住他的主要作品、风格流派、包括代表作中的 人物、主题等,外
4、国作家要记住其国籍、作品、包括代表作中的人物、主题等等。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 )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C.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 A.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绵薄之力”。 D.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答案】
5、 (1). B (2).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从场合、对 象、色彩等多方面考虑。 (1)通读选项,了解所给诗句大意和意境风格,结合文集描写自然山水的她点选用合适的广告语。 A 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诗人不光 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B 项,“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飞瀑流泉在弹奏着清爽动人音乐,何必非要丝竹管弦呢?意思是无 须箫管与丝弦,山水自然有清乐。 C 项,“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6、,看到一片叶子落下,便知道一年将要到尾声。 D 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 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从语意和语境上看,“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合乎题干要求,B 选项合适。 故选 B。 (2)解答时要注意体会各选项中的关键词语特征,联系词义、语境、对象和色彩等考虑。 A 项,“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 好作品。是谦辞,用给“大家”,对象不合适。 B 项,“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句子表意得体。
7、 C 项,“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辞,表自己的贡献或帮助微不足道。从句中看,说大 家“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不当。 D 项,“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从句子看,“一得之见”说的是 “大家”,不当。 故选 B。 二、阅读(二、阅读(707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 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 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
8、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 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 ,霍华德 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 域。为了写作出梁庄记 ,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 340 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 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从 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作主
9、流媒体忽视的焦点,例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非虚构作家何伟认为,中国是非虚构写 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 30 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 400 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 中国社会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 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 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 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正如美国学者
10、约翰霍洛韦尔所说,当 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即使是兼 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二十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 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报告文学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销文学”,失去 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 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闻事 件的框架,见“事”不见“人”。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 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
11、这个时代的精神 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 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这也是非虚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 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作者书写 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 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 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与专业文学创作
12、、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 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 1990 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曾发起 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 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从 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有删改) 3. 能依据第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体验和发现。 B.
13、 “非虚构写作”时每一句话必须有依据,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 C.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属于“非虚构写作”。 D. 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不属于“非虚构写作”。 4. 第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5. 对第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受到文艺变革大背景的影响。 B. 揭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 C. 展现对非虚构写作跨媒介发展的广阔前景的信心。 D. 揭示非虚构写作在民间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 6.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7. “有故事的人”平台请
14、你担任“一日小编”, 共同评选非虚构写作一周最佳作品。 本周有几篇作品在“内 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编辑部决定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评出高 下,请你根据文中的相关论述,拟出三条具体的评价细则。 【答案】 3. A 4. 答案示例一: 本段试图证明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 以梁鸿写 出梁庄记 时采访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来加以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 出的是其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因而说服力较弱。 答案示例二:本段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两个事例前者侧重采访
15、地 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后者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处理,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严谨深入, 避免孤例证明或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 5. B 6. 本文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接着界定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确定其基本要求;然 后从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出发,论述非虚构写作的独特优势, 由此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7. 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的关怀;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杂 关系。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对
16、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结合原文做出正确判断。 A 项,由段“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 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可知,“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发现。 B 项,表意绝对。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但不是说“不能出现主观 想象的画面”。 C 项,推断错误。“非虚构写作”,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数据分析得 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不属于文学创作,不属于“非虚构写作”。 D 项,
17、推断错误。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具有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的特点, 符合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也属于“非虚构写作”。 故选 A。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看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回答 “第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 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 要先做出明确判断, 再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扣到是否做到了理由充分。本段“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 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是内容要点,接下来选用了两个例子来
18、说明。用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为了写作 像我这样的黑人 ,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 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用梁鸿的事例,“为了写作出梁庄记 ,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 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 340 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 来”,写梁鸿写出梁庄记时采访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单从这两个事例与观点的联 系看,梁鸿事例能突出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出 的是其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说服力较弱。如果从两个事例的
19、选 取角度看,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侧重采访地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梁鸿的例子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 处理,它们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严谨深入,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 的采访过程,可避免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道理 进行综合性分析 、判断,对文章重要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进而做出推理概括。本句在文章第段的结尾, 是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答题时,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段落开头,“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 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是总
20、领句,后两句是表现,最后的划线句,“从这个意义上 讲”,这个意义体现在“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 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 “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是说“非 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理清文本层次,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 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梳理各段语意: 段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掀起了一股浪潮;“非虚构写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举 例说明,严谨
21、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非虚构作品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 相;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 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 品同样具有优势;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 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 需求和理念的变化。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 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从这个意义上
22、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 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由此看,段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段“非虚构写作”的内 涵和基本要求;介绍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独特优势。段揭示了非虚构写 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答题时,可从文本出发,根据文中对“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阐述, 结合题干要求,注意“一日小编”的身份,拟出具体的评价细则。从文中内容看,“真实事件、真实经历、 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干肯定了几篇作品在“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 得分相同,去寻找关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内容即可。从第段看
23、,非虚构作品“重在挖掘社会 历史真相”,说明好作品要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 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说明好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 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 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 抵达真正的真实 境界”,说明好作品要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杂关系。第段讲,“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 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 来自名流,来
24、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可知好作品要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 的关怀。根据以上分析,找出三条作为具体的评价细则即可。 【点睛】“行文思路”题命题一般规律: 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2.此类考题的 位置几乎总在最后。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 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 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 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 角度,对文本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