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7805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上海市 崇明 区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崇明区崇明区 20202020 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5015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世胄蹑高位,_。 (左思_ ) (2)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 (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意境。 【答案】 (1). (1)英俊沉下僚 (2). 咏史 (3).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3)相顾 无言 (5). 惟有泪千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2、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 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 字形。注意重点字词:俊,僚,参,省,己,惟。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

    3、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_,_, _,_,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 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 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比喻 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 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 A B C D 【答案】 (1). (1)B (2). (2)D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作答时,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要求后,对所给的诗句 从意象、用词等角度揣摩诗句的含义,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A 项,“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

    4、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句中用 于鼓励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的小李,使用错误。 B 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句中用于为队员们加油, 使用正确。 C 项,“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这句话 是杜甫对自己的激励,言外之意是“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句中用于家人劝退休后想再 就业的老刘,语意相反,使用错误。 D 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句中用于高考 前夕激励大家的标语,使用错误。 故选 B。 (2)本题考

    5、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 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作答时,分析各句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 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再进行排序。 中“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与中“却是”紧密相连,构成句子的主谓语;“可是一个人直接感 受到的、直接看见的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是紧承前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 所造成的”内容而说的,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故放在前面;“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 词”与后面“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 和赓续”紧密相连,以

    6、“树”做比喻,对个人生命与家族生命的关系进行解读,故应该放到最后。 故选 D。 二、阅读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 马薇薇 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 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 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 罪有应得的一面。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

    7、真的要保 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 露、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 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本来,她的研 究主题恰好就是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责心态,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偏偏 就发生了。当时,法恩刚生完小孩不久,推着婴儿车在家周围散步。在公园的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跟自 己年纪差不多的女性,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很是感伤。聊起来才知道,后者刚经历丧子之痛。然

    8、而,在这位 女士诉说伤心往事的时候,法恩坦承,她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你这 位妈妈,当时肯定哪里疏忽了,才导致孩子夭折。 所以,同样是母亲,本来应该感同身受,但是法恩却不可遏制地表现出一种攻击心态,这是面对恐 惧时自保的本能在作祟。这种恐惧感强烈到,即使一辈子都在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专家,也会在轮到自己 的时候,表现出“谴责受害者”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 己想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 心的人不一样的地方。 “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

    9、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 也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最常见的替代性攻击就是无缘无故乱发火,比如员工上班被老板 骂,于是回家跟老婆吵架,老婆憋了火就打孩子,孩子去学校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同学家长一生气就在 办公室里骂自己的员工负能量的传递,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无人幸免。 当然,直接发火,还只是替代性攻击最低阶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知道自己是鸡蛋 里挑骨头,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而更高级的替代性攻击,表面上更温和理性, 实质上则更为可怕因为它是通过貌似理性的方式彻底把无辜者妖魔化了。比如说,每当经济出现问题 的时候,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

    10、为什么美国失业率那么高?一定是外国人把就业机 会给抢走了。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外国人非法跑到我们这里来。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知 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原因。归咎于外国人,这个判断本身就很幼稚。但 是,很多投票的美国公民就是愿意为这种说辞买账。因为只要找到凶手,只要知道该向谁生气,他们的痛 苦就会下降。 总之,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小孩在刚开始懂事时,不是总爱问“为什么”吗?他们可不接 受“我不知道”这种严谨的说法。即使给他们一个非常胡扯的答案,也总比没有答案要好。事实上,大多 数人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安心。而在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

    11、对原因的渴求就会 更加强烈,特别需要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幸的人会是自己。 所以,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 实。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以 宣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解开。 总之,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 是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才能公平地对待受害者,并且不受情 绪干扰地去思考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 (有删改) 3. 第段加点的词语“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_。

    12、 4. 对第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典型的“谴责受害者心态”的事例使上文定义更易理解。 B. 进一步探究“谴责受害者心态”这一负面情绪背后的实质。 C. 形象化地阐述“谴责受害者心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危害。 D. 直接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 5. 下列对“替代性攻击”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替代性攻击”是谴责受害者思维发展的一种替代品。 B. “替代性攻击”本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事件原因的探寻。 C. “替代性攻击”是人们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产生的心态。 D. “替代性攻击”的核心特征就是负能量循环往复传递。 6.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

    13、对第段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 病才心安呢?”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 7. 结合全文内容,对“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答案】3. 受害者之所以受到伤害是因为其本身有过错 4. A 5. C 6. 以设问形式引发思考;进而点明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恐惧的观点;接着以法恩对丧子母亲产生指责心 理这一典型事例为例论证观点,阐明这一心态存在的普遍性和难以避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行 为背后的原因,即自保本能在作祟,为了寻求心安,一定要寻找受害者的问题。 7. 参考示例:明晰谴责受害者、替代性攻击心态背后原因,坦然面对不幸的事实,克服

    14、因恐惧而自保、寻 找替罪羊心理倾向,是获得安全感的首要步骤;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更加冷静地思考不幸事件 产生的客观因素,寻找产生不幸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 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意象,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 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等。 第二段说,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但是事实却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 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

    15、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所以“罪有应得” 不是同情,而是对受害者产生的一种复杂负面情绪,认为他们受伤害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据此分析, “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受害者之所以受到伤害是因为其本身有过错。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答时,一般考虑段落表达的内容、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等。认真阅读文章,依据 上下文,甄别所给四个选个选项的正误。 在第,文章解释了什么是“谴责受害者”的含义,第段列举“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用典型事例 使上文“谴责受害者”的定义更易理解,所以 A 正确;第段只是列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来让大家对“谴 责受害者”的概念更易于理解,没有涉及探究实质、阐述形式和危

    16、害,也不没有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 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排除 BCD。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找到概念在文段所在位置,根据上 下文,看看概念具体指什么,在文中作者对其做了怎样的解读。 A 项,依据“ 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 攻击”,可知“替代性攻击”是谴责受害者思维发展的进一步深化,而非“替代品”。 B 项,“替代性攻击”是一种消极行径,它的实质是为自己寻找安全感,而非“对事件原因的探寻”。 C 项,依据文章第一段“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

    17、使自 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以及第五段“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可见“替代性攻击是人们 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产生的心态”说法正确。 D 项,负能量循环往复传递是“替代性攻击”的结果,而非“核心特征”。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论述思路的能力。作答时,一般从以下角度考虑:怎样提出的观点,选用了哪些论据, 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 第段首先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 安呢”的疑问,引发人们思考;进而点明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的观点; 接着段落使用例证法,以发生在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

    18、身上的一件事情作为例子,肖恩对经历 丧子之痛的女士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对丧子母亲产生指责心理这一典 型事例,很好地证明了作者提出的观点。文中肖恩说的“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 尬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这句话,阐明这一心态存在的普遍性和难以避免。 在第段,文章用设问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点明观点,并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观点,层层推进,展开论 述。第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即自保本能在作祟,为了寻求心安,一定要寻 找受害者的问题。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一

    19、定 要依据文本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脱离文章观点作答。 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这篇文章写人们为了获得安全感,会产生“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 心态。文章正是想让读者明白,谴责受害者、替代性攻击心态产生的原因,从而克服因恐惧而想自保、寻 找替罪羊心理倾向,这是获得安全感的首要步骤。其次,依据第段“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 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实。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 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可知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坦然面对不幸的事实。最后,文 章通过述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的事例,意欲告诉

    20、大家,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不幸事件 产生的客观因素,寻找产生不幸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春行于野 汤世杰 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 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花忙,想着的,尽是些树啊花啊什 么的。 开得最早的,是楼下一株高大的冬樱花,年前还只零落开了几朵,一到新年,便盛放如一蓬温柔的 火焰。想用手机完整地拍下来,离得远了怕拍不出气势,近些吧毕竟树太大,拍完一看,好些枝杈没拍进 去,发到朋友圈里时戏言:“糟了,这棵冬樱花要撑破我的屏幕了!”引来一众友人围

    21、观。 稍后才见到腊梅。院里的梅本来就少,且多在旮旯拐角处,等我看到时已然凋零,亏欠它了。匆匆 别了梅,去寻花期长的紫叶矮樱,那花倒真是莹白透红,一嘟噜一嘟噜的,爱死了人。山茶乃南国冬日最 殷勤的主,秋末冬初一路相随,开到眼下还在开。到了这时节,紫叶矮樱已花谢叶繁,举着满树透亮的紫 红嫩叶,花倒只剩几朵,想看新花,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 如此一想,辞冬迎春之际,许多朋友东奔西跑到处去寻花,我虽没跑得很远,却还是看到了冬去春 来的全过程,何也?凭持的,唯一点静心的等待而已。 等待其实并不轻松,间或更有焦急,甚至失落。行走已成习惯,看不到预想的花,焦急便突然来袭 心想还不如不去,或不见天都去,过几天

    22、,花不就开了吗?也是,每个轻松的早晨,人都有两个选择: 或回去蒙头大睡,浑浑噩噩地慵懒一天,或不管阴晴雨雪,起身追逐一点小小的梦想。选择困难而又深刻, 那是生命的选择。迷茫时,或该选那条更难行的路吧?走出去,终归比不走的好。树们花们,不都经历过 风雪严寒么?它们都有过屏息的等待。前方的险阻谁也无法预料,没人能给你明确的许诺,细想,那终是 自己依着灵魂的前行。 “天何言哉?”其实大地、树木、花朵,都在等待。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而有耐心, 不分季节也不分日夜在冬夜一次偶然的等待中,我才明白了这个理。那时,我坐在没于黑夜的车中, 等着女儿年末加班,她的车被人撞坏,不方便回家。说好是晚上八点

    23、,却一直不见她来,只好继续等。 那会儿我待的地方,离城市北边当年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居留过的司家营,已然很近。梁思成、林徽因、金 岳霖,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都在那里呆过。那时他们都在等。直到 1944 年 5 月,才相继搬离,但清 华文科研究所仍留在那里。到抗战胜利,朱自清复任清华中文系主任,文科研究所才迁走。如今那一带早 已高楼林立,让我和许多人,对先生们旧居的去存,一直有着揪心的焦虑 我久已没有过那样长时间的等待了。我说的当然是现实的等待,生命中那种长达数十年的,另一种 焦急的等待,于我也记忆深切。那样的等待既叫人窒闷,又叫人满怀某种似无着落的热望,生命的耗费就 那样无声地消磨着时光。其实

    24、那晚我等女儿,拢共也不过两个多钟头,不长也不短。好在是坐在车里。可 以听到风在外面散步。四周是些工地,墙篱高筑,显得既森然又还尚觉是在人间。把车载音响打开,蔡琴 的女中音反复地唱着,好像有“再爱我一次”之类温情又如同梦呓的傻话。那离我那时的心境似乎过于遥 远。再想,或许又不尽然你就没有期盼过什么吗?这样想时,不禁自己都差点笑出声来。人是复杂的。 更复杂的是人的那些不可理喻的动机!比如,早就听说联大先生们的旧居,因年久失修,少有保护,面临 坍塌。媒体呼吁了多年,也不了了之。直到最近,才听闻那里终于要复建、还原那个古镇了。至于何时建 成,建成什么样子,当然还要等。 等待并非无能,只是对天道的顺应有

    25、的事属人力可为,却非尽皆人力可为。那晚直到终于接到 女儿,已是晚上十点半了。风已回家。月亮压根儿就没出来过。女儿说让我久等了,我倒想谢谢她让我重 温了一下等待的滋味,还在那样偶然的冬夜里,重新品尝了一下孤独和寂静,以及某个遥远又遥远的夜晚。 今晨再去院子里走,最先看到的照例是一朵山茶,在清晨的阳光下艳红着。也许那已是最后一朵山 茶了,居然从冬一直开到了春,宛若故人。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我已全力以赴,尽管一事无成那样普通的生命,却总是最叫人牵挂。久久凝视那朵山茶,转瞬间仿佛 就把这世界看了个透。此刻,南国已春光浓似酒,足可证花可醉人;若今宵夜色澄如水,堪任月

    26、来洗俗。 料想等桃花开时,思绪或会再飞出些蜂蜂蝶蝶来吧? (有删改) 8. 分析第段在构思上的作用。 9. 结合第段内容,赏析以“温柔的火焰”为喻体的妙处。 10. 第段有关“西南联大的先生们”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出你的理由。 11.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答案】8. 第段描述了作者冬去春来寻花看花的过程,也是百花次第开放的自然过程,为下文有关 静心等待的思考铺垫。与下文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而有耐心遥相呼应,是下文回忆冬夜等待女 儿并由此思考等待之于人的意义的触发点;同时,与结尾处“今晨再去院子里走”“料想等桃花开时”等 内容形成呼应,深化主旨。 9. 把冬樱花比作温柔的火

    27、焰,形象生动地突出它盛放的状态;化静为动,使静态绽放的冬樱花似火焰般富 有动感;“温柔的火焰”由视觉的感受到心理的感受,更好地表现了作者对冬樱花盛放的欣喜之情;同时, 与年前零落开几朵形成比较,写出了冬樱花开放的过程,隐含等待的过程;使下文作者“撑破我的屏幕” 的戏言以及友人的围观更加自然真切。 10. 本段写了西南联大的先生们避难于此,等待北归的内容,写出等待的漫长、令人窒闷、无奈。由上文自 然的等待过渡到人类的等待,使等待的内涵更具有历史感与厚重感;同时,也写了西南联大先生们的旧居 的去存问题,与下文最近要重建、还原引起的何时建成的等待紧密关联,写出现实的等待的艰难,进一步 突出等待需要从

    28、容而有耐心的主旨。总之,这部分因等待而产生的联想内容更好地突出主旨,丰厚等待的 内涵。所以,不可以删去。 11. 本文认为面对自然、人生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需要从容而又耐心的等待,尽人事并顺应天道自然。这 一思想很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面对一些等待的场景,在等待中往往会产生焦急、失落等负面 情绪,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面对等待,在全力以赴之后,更需要秉持一颗从容之心。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一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段落表达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二是段 落使用的手法;三是段落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第段通过“开得最早的”“稍后才见到腊梅”“

    29、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这些句子, 描写了院子里百花次第开放的过程,同时也在描述作者冬去春来寻花看花的过程。从结构上看,第 段通过作者写“想看新花,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点出等待这个中心话题,为下文写大自然对季候、 时令的等待、回忆冬夜等待女儿等有关静心等待的思考铺垫。与下文中 “树们花们,不都经历过风雪严寒 么?它们都有过屏息的等待”“其实大地、树木、花朵,都在等待”“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 而有耐心”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而有耐心遥相呼应;是下文回忆冬夜等待女儿并由此思考等待 之于人的意义的触发点;同时,与结尾处“今晨再去院子里走”“料想等桃花开时”等内容形成呼应。从 与主旨

    30、的关系看,第段通过“想看新花,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点出“等待”这个中心话题, 下文中有关“等待”的记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作答时,一般从以下角度考虑:比喻句表达的内容,句子表达的效果,作者 的情感,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等。 文章第二段写新年的冬樱花盛放如一蓬温柔的火焰,把冬樱花比作温柔的火焰,从句子表达的内容看,这 个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它盛放的状态;从句子表达的效果看,化静为动,使静态绽放的冬樱花似火焰般富 有动感;从表达的情感看,“温柔的火焰”由视觉的感受到心理的感受,更好地表现了作者对冬樱花盛放 的欣喜之情;从运用手法的角度看;“一蓬温柔的火焰

    31、”与年前零落开几朵形成比较,写出了冬樱花开放 的过程,隐含等待的过程;从文章的结构关系上看,与下文作者“撑破我的屏幕”的戏言相照应,并使这 句戏言以及友人的围观更加自然真切。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作答时,一般从情节或语段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 容上,有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结构上,有过渡照应、 承上启下等作用。 第六段由自然的等待,写到自己对女儿的等待,因为自己等待的地方与当年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居留过的司 家营很近,很自然地写了西南联大的先生们避难于此、等待北归的内容,写出他们等待的漫长、令人窒闷、 无奈。这样

    32、,就由上文自然的等待过渡到“我”的等待、先生们的等待,即人类的等待,使等待的内涵更 具有历史感与厚重感;同时,也写了西南联大先生们的旧居的去存问题,与下文“先生们的旧居,因年久 失修,少有保护,面临坍塌”“直到最近,才听闻那里终于要复建、还原那个古镇了,至于何时建成,建 成什么样子,当然还要等”紧密关联,写出现实的等待的艰难,自然引出作者的议论“等待并非无能,只 是对天道的顺应”,进一步突出等待需要从容而有耐心的主旨。总之,这部分因等待而产生的联想内容更 好地突出主旨,丰厚等待的内涵。所以,不可以删去。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中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3、:第一,从文章标题入 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 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 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第三,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着重表现的句子入手;第四,从文章的选 材内容入手。 本文通过写院子里百花次第开放、作者冬去春来寻花看花的过程,点出了静心等待的中心话题。下文中, 作者写了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回忆了冬夜等待女儿的事情,也写到了西南联大的先生们等待北归 的内容,从而引发了作者的议论,“等待并非无能,只是对天道的顺应有的事属人力可为,却非尽皆 人力

    34、可为”,正因如此,人类面对自然、人生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需要从容而又耐心的等待,尽人事并 顺应天道自然。这一思想很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面对一些等待的场景,在等待中往往会产生 焦急、失落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面对等待,在全力以赴之后,更需要秉持一颗从容 之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 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35、C. “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 “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 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 哀婉悲凉 B. 清幽质朴 C. 凄楚含蓄 D. 旷达闲适 14. 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2. D 13. B 14. 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 愁,思念家人。诗歌结尾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 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进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

    36、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 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 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 项, 诗中用“芙蓉枕”与“竹叶杯”点明新春将至, 主人公因思乡而借酒浇愁的状态, 而非“格调高雅”。 故选 D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能力。常见的作品风格有:平实质朴、含蓄隽永、哀婉悲凉、旷达闲适、

    37、绚丽 飘逸、沉郁顿挫、雄浑壮丽、粗犷豪放、悲壮慷慨等。依据诗歌意象及内容把握诗歌风格特点。 岁除夜有怀表达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四气推迁往复回”写新旧时序代谢, 光阴易逝,四季推移,岁月无痕的自然现象,大气清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写诗人独 坐帐中,借酒遣愁,幽美的画面之中有质朴的思乡情愫;“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最后两 句作者以想象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而不得的淡淡哀伤。依据分析,本诗的风格为清幽质朴。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作答时,一般从以下角度考虑:诗句使用的手法、诗句表达的内容、诗句 蕴含的情感、诗句

    38、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诗中开头写新旧时序代谢,光阴易逝,四季推移,岁月无痕的自然现象;接下来写除夕之夜,诗人看落焰 残灯,香炉尽灰,暗示诗人因思乡愁绪久久未眠;第三联写诗人独坐帐中,借酒遣愁,思念家人;“守岁 家家应未卧”,诗人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于是诗人希望梦中魂归故乡,与亲人团聚, 然而“相思那得梦魂来”中“那得”两字,说自己连“梦归”也做不到,将思念的愁苦更添一层。结尾两 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再以梦归难以实现结束,拓展了诗歌的时 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

    39、,膂力绝伦。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 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 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君曰:“此不足为也。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犹 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 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 得出。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 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

    40、,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 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 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如期必于 秋。”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 十有九。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 )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比 君往见( ) (2)君既没 (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

    41、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治疾多奇验 ( ) 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 (2)而吾不及预 ,命也夫( ) 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 17. 第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18.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19. 第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1)_; (2) _。 20. 第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5. (1). (1)等到 (2). (2)通“殁”,死。 16. (1).

    42、(1)C (2). (2)A 17.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18. 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 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19. (1). 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 (2). 葛乾孙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20. 以直接评价来表现其医术高明;以典型的治病事例,凸显其治病多奇验;以奇疾他医不能治与葛乾孙随 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 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解

    43、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 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1)比:等到;“比君往见”译为:等他去看时。 (2)没:通“殁”,死;“君既没”译为:他死之后。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 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1)依据前文所说“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可知葛乾孙因为祖传医书药方的缘故,他 医术高超,所以“治疾多奇验”的意思是“治顽

    44、疾大都能奇妙地灵验”,可见“验”意思是“灵验”。 故选 C。 (2)“不及”是来不及的意思,依据前文“吾闻中原豪杰方兴”,可知中原地区豪杰正在起事,所以“吾 不及预”的意思是我来不及参与了,可见“预”的意思应为“参与”。 故选 A。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 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 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句子大意是: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不能录用放荡不羁之人, (然而

    45、对于他的文章深为赞赏) 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于是打算将其列为第二批再予考虑。 “按图索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墨守成规办事,它是“主司方”的谓语,所以从“按图索骏”之后 断开;“斥弛之士”意思是放荡不羁之人,它是“不能识”的宾语,所以从“斥弛之士”之后断开;“把 玩不忍舍”是“主司方”对葛乾孙文章的态度,故从其后断开。依据分析,断句如下:主司方按图索骏/不 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 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

    46、点的落 实。 注意句中得分点:城,筑城;因,凭借;身,亲自;壮,认为很有气势;然,认为正确,认可。 译文: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 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 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依据葛乾孙“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以及“把玩不忍舍”,可知葛乾孙文章新颖大胆,连主考官都反 复诵读而不忍放手,可是因为“主司方按图索骏”,即主考官按照规

    47、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所以葛乾孙没 有被录用,由此可知葛乾孙“不复应试”的第一个原因是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依据后文葛乾孙所 说,“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可知葛乾孙“不复应试”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不愿歪曲经 典逢迎献媚。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考虑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手法;其次, 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点;第四,通过修辞等手法表现人物特点。 第段中作者在塑造葛乾孙的形象时,使用了直接评价、举事例、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君之工巧, 独自天得,治

    48、疾多奇验”,这是作者以直接评价来表现其医术高明;“有士人患伤寒疾得汗解,其治 他疾多类此”,是以典型的治病事例,凸显其治病多奇验;“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 是以奇疾他医不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 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是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 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 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 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葛乾孙,字可久,是平江人。他天赋异禀,外貌卓异出众,体力超过常人。未成年时,喜好攻伐诛杀 的策略、排兵布阵的方法,百家的技艺才能,他没有不精心研究的。成年后,一改往日的志向和行为转而 用功读书,在被推荐参加的进士考试中,他的卷子语出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7805.html
    cbx170117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