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7712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26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 协作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开学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2019201920202020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 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 法 、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 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 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

    2、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 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 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只把读书当 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 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 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 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 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

    3、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 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 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 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 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 生气;

    4、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 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 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 - 2 - 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 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 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

    5、,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 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 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

    6、化来的。 B. 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 待。 C. 古人认为只以“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是背离了读书本意的,读书重在“学以成人”“经 世致用”。 D.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朱子的“涵泳”、 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 的读书方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 的结论。 B. 文章在论述读书方法的过程中,以陈善的主张作为论述的重点,又以王国维的美学观点加 以佐证。 C.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

    7、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 有据。 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儒家经典言论,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的作 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需要读书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 3 - 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 书人。 D. 文中倡导的读书方法有鲜明的儒学特色,按照这个方法读书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 的目标。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

    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 题 D 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 4 段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 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 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 “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而不

    9、是读书的方法。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 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 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述探讨”曲解文意,文中只是客观的谈到朱熹、陈善、 王国维等人对如何读书的不同看法,采用的是例证法,文章没有“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 阐述探讨。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 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

    10、,下列说 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 B 项,“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主动接受过程,需要读书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 4 - 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 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 C 项, 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 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D 项,“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

    11、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 ,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 时间词 (如“或

    12、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 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 果关系,

    13、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 源石

    14、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 200 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 目的地。 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 2200 余人中,先后有近 300 多人吟诵天台 山,留下 1300 多首诗歌。 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 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 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 70 余年,著寒山集 ,依托 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刻石立碑、建馆塑像、 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方式,使

    15、“诗路文化” 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摘自“诗与远方”犹在 随唐诗游天台 , 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7 日) 材料二: 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 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 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 (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 ) - 6 - 材料三: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

    16、展 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 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 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 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 发展之路。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 ,有删改) 材料四: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 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实

    17、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 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 元化的发展局面。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 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 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 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 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 ,有删改

    18、)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浙江天台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是将唐诗“物 化”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凸显了“诗路文化”的特点。 B. 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类型多样,发展态势良 好,而且比例分配均匀。 C.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 构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7 - A. 浙江天台

    19、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 活动都融入了唐诗元素。 B. 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由最初对古城古镇的观光游升 级为休闲度假游。 C. 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产业生态位”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 “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D. 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建设文化特色小镇这一中心,分别谈到它的发展状况, 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并介绍了国外成功的经验。 6. 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6. (1)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小

    20、镇。 (2)适应大众需求, 不断创新升级。 (3)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4)建设特色小镇,要以 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 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 B 项,“而且比 例分配均匀”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三中图标可知,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站 62.8%,而民族聚居 型只占 3.2%,比例悬殊,特色小镇分类占比不均匀,文旅特色小镇占比较大,因此各项比

    21、例 分配并不均匀。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 题 B 项,“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随着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选项只涉及 一个方面,以偏概全; - 8 - C 项,“只要就可以”表述过于绝对; D 项,四则材料谈论的中心是特色小镇而不是文化特色小镇。 故选 A。

    22、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根据材料一“寒山小镇”的例子可得出要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出自己独特风格;根据材料二国家 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统计表以及开发模式分析,以及文中相关语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 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 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适应大众需 求,不断

    23、升级,走创新之路;根据材料三“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 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 镇品质”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根据材料 三“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 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 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以新理念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 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可总

    24、结出建设特色小镇要找准“产业生态 位”。考生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 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 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 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 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魂 杨建 - 9 - 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

    25、贝似 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 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 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 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 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 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 睬。 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

    26、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 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 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 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 瞧我。 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 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 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 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27、。 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 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 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 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很知足。村人们一边捣 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 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住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 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 越多了。“

    28、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 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 爷都这个样子。 - 10 - 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 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 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 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 石好呀!”六爷这才极

    29、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 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 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 是要干啥去呀?” 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 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 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

    30、伏倒在他那尊石雕 上。 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 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 “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 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传统匠人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 出人物性格的独特神韵。 C. 小说中以别的工匠与六爷进行对比,别的工匠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 年,但六爷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

    31、尚品质。 D. 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 爷的个性古怪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8.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案】7. D 8. “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 卖、为自己凿石像等情节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紧凑。“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的见证者, - 11 - “我”的叙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我”的见闻、感受,烘托六爷精湛的技艺 和淳朴高尚的品质,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9. 小说结尾通过写“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

    32、形象时的震撼,来表现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 艺术的敬佩之情。小说结尾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 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凸显六爷对石刻艺术的执著。结尾未完成的石雕体现作 者对传承传统工艺的呼唤,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小说的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表 现了六爷个性偏执、难以亲近的性格特点”错误。结合“我问:六爷,

    33、您自己咋不喝呀? 六爷不理睬我”“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 睬”“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 凿上这些玩意有何用, 再怎么着, 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 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等分析,主要是表现了六爷高贵的 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小说结构、人物形象、 主旨等方面来分析,常见的思考角度有: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 ;引 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 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

    34、合我和六爷的对话,以及文末我见证的六爷的 石雕等分析,“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串联文本的故事情节,使行文更紧凑。结合“我问: 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使您 的手藝嘛!六爷还是不理睬”“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有何 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 瞧我”等分析,以我和六爷的对话,表现六爷的淳朴和对石头雕刻的痴迷,精益求精等。结 合“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 檐甚至露天外,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

    35、样 子”“我看了这架式,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 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我上山看到那凸凹不平的石 - 12 - 场里,六爷正在夕阳的余辉下,神情肃穆地在挥锤凿石。六爷赤着上身,那古铜色的皮肤在 夕阳下油亮油亮的,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辉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 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 啊”“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刻惊住了, 六爷雕刻的, 正是我那天看到的, 他在夕阳余辉下, 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等分析, “我”

    36、见证石刻手艺的衰落,见证了六爷的失落,“我”看见那尊“六爷”石雕,凸显了六爷对石 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 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 望。结合“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 余辉下,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分析,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是六爷对 传统工艺的传承。结合开头“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及标

    37、题“石魂”分析,照应开头 及标题,使文章结构紧凑。结合文本后半部分内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石雕技艺一 步步在消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六爷以这样的形式走完自己的人生,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如传承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手艺人等。“他 在夕阳余辉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作者呼吁传承保护传统工艺的心声。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 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 心理

    38、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 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 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 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 把握全文思想主旨。 (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 (4) 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39、。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 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 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 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 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 司空牟融府。 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 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

    40、 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妻 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 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 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诏赐钱,太医视疾。 恢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遂称笃。诏听上印

    41、绶,乃归乡里。窦宪因是风州郡迫胁,恢遂 饮药死。弟子缞绖 挽者数百人,众庶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B.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C.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 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D.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 舅不宜干正王室以

    42、示天下之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14 - A. “博士”古学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 “征辟”是汉代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官府征召称“征”,朝廷征召称“辟”。 C. “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 “缞绖”,古代缞和绖就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 申为服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恢年少至孝。父亲做县吏时,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乐恢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他的 行为感动,释放了他的

    43、父亲。 B. 乐恢勤奋好学。他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精 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C. 乐恢清正廉洁。担任功曹时,选举从不偏袒,信阳侯阴就送礼请托,他也从来没有接受; 虽遭杨政诋毁,仍举荐其子为孝廉。 D. 乐恢不畏权贵。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检举揭发, 没有什么回避的,遭到贵戚憎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后来(乐恢)在本郡

    44、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老朋友没有谁敢前往,只有乐恢穿上 孝服去奔丧。 (2)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看望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愤恨乐恢 不依附自己。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臣闻 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 不测”,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大臣把持国 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 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根据理解“大臣持国”的意思是“大臣

    45、把持 国政”所以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除 CD 选项。 “干政”为动词,后面应接宾语“王室”, - 15 - 排除 A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 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 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本题 B 项,“征辟”是汉代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官府征召称征,朝廷征召称 辟”表述错误,应改为“征辟”是汉代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征召 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

    46、考查的是理解文意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 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 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 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C 项,“乐恢清正廉洁。担任功曹时,选举从不偏袒,信阳侯阴就送礼请托,他也从来没有” 不合文意,根据原文“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可知接受 信阳侯阴就多次送礼请恢,恢绝不作答复,并非担任功曹时发生的。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

    47、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 中的(1)采分点:“仕”,做官;“坐”,犯法;“莫”,没有;“独”,只有。 (2)采分 点:候:看望;“谢”,谢绝;“不与(之)通”省略句;“不己附”宾语前置句。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 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 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

    48、”,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 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 - 16 - 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翻译: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父乐亲,做县吏,得罪了县令,被捕将杀。乐恢年十一岁, 常俯伏寺门,昼夜号哭。县令听见而怜悯他,就放出乐亲。 乐恢长大后好经学,以博士焦永为老师。焦永做河东太守,乐恢随焦到官所,关门读书, 不和别人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只有乐恢保 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他生性清廉正直特立,凡

    49、是操行不符合 自己标准的,即使显贵也不与之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送礼请恢,恢绝不作答复。 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老朋友没有谁敢前往,只有乐恢穿上孝服 去奔丧。乐恢因牵连获罪,回来后,又做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 从来没有接受。同郡杨政几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仍推举杨政之子作孝廉,因此乡里都 归附他。后来被征召到司空牟融府任职。正逢蜀郡太守第五伦接替牟融做司空,乐恢认为与 伦是同郡人,不肯留任,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诸公多赞美他的品行,几次征召 他,都不应召。 后来朝廷征召乐恢作议郎。正逢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乐恢几次上书谏争,朝廷称他 忠实。入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交情很厚,放纵家人胡作非为。 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他多次检举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显贵的外戚们非常 憎恨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愤恨 乐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7712.html
    cbx170117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