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 协作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开学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 1 - 2019201920202020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 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 法 、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 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 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
2、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 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 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只把读书当 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 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 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 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 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
3、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 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 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 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 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 生气;
4、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 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 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 - 2 - 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 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 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
5、,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 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 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
6、化来的。 B. 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 待。 C. 古人认为只以“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是背离了读书本意的,读书重在“学以成人”“经 世致用”。 D.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朱子的“涵泳”、 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 的读书方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 的结论。 B. 文章在论述读书方法的过程中,以陈善的主张作为论述的重点,又以王国维的美学观点加 以佐证。 C.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
7、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 有据。 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儒家经典言论,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的作 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需要读书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 3 - 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 书人。 D. 文中倡导的读书方法有鲜明的儒学特色,按照这个方法读书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 的目标。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
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 题 D 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 4 段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 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 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 “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而不
9、是读书的方法。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 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 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述探讨”曲解文意,文中只是客观的谈到朱熹、陈善、 王国维等人对如何读书的不同看法,采用的是例证法,文章没有“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 阐述探讨。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 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
10、,下列说 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 B 项,“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主动接受过程,需要读书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 4 - 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 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 C 项, 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 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D 项,“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
11、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 ,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 时间词 (如“或
12、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 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 果关系,
13、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 源石
14、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 200 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 目的地。 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 2200 余人中,先后有近 300 多人吟诵天台 山,留下 1300 多首诗歌。 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 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 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 70 余年,著寒山集 ,依托 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刻石立碑、建馆塑像、 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方式,使
15、“诗路文化” 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摘自“诗与远方”犹在 随唐诗游天台 , 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7 日) 材料二: 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 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 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 (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 ) - 6 - 材料三: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
16、展 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 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 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 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 发展之路。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 ,有删改) 材料四: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 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实
17、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 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 元化的发展局面。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 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 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 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 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 ,有删改
18、)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浙江天台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是将唐诗“物 化”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凸显了“诗路文化”的特点。 B. 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类型多样,发展态势良 好,而且比例分配均匀。 C.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 构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7 - A. 浙江天台
19、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 活动都融入了唐诗元素。 B. 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由最初对古城古镇的观光游升 级为休闲度假游。 C. 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产业生态位”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 “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D. 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建设文化特色小镇这一中心,分别谈到它的发展状况, 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并介绍了国外成功的经验。 6. 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6. (1)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小
20、镇。 (2)适应大众需求, 不断创新升级。 (3)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4)建设特色小镇,要以 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 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 B 项,“而且比 例分配均匀”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三中图标可知,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站 62.8%,而民族聚居 型只占 3.2%,比例悬殊,特色小镇分类占比不均匀,文旅特色小镇占比较大,因此各项比
21、例 分配并不均匀。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 题 B 项,“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随着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选项只涉及 一个方面,以偏概全; - 8 - C 项,“只要就可以”表述过于绝对; D 项,四则材料谈论的中心是特色小镇而不是文化特色小镇。 故选 A。
22、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根据材料一“寒山小镇”的例子可得出要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出自己独特风格;根据材料二国家 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统计表以及开发模式分析,以及文中相关语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 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 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适应大众需 求,不断
23、升级,走创新之路;根据材料三“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 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 镇品质”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根据材料 三“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 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 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以新理念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 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可总
24、结出建设特色小镇要找准“产业生态 位”。考生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 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 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 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 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魂 杨建 - 9 - 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