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入学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入学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入学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 房山区 2020 届高三 入学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2020 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入学语文试题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入学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22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 场梦”, 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 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 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 10 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 27 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 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 在此过程中, 没有
2、人发现作者是 个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 139 首结集出版,取名“阳 光失了玻璃窗”。 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 1920 年以来 519 位诗 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 10000 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 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 那“画家”小冰的模型 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 IQ(智商) ,还开始具有 EQ (情商) ,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 用诱发源,不是让
3、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 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 400 年艺 术史上 236 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 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 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但近 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 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 开始希望 Alexa 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 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 IQ 开始向“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工 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
4、智慧, 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 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 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 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材料二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 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 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 智能是理性的, 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 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 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 式不
5、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 受”, 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 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 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 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 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 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 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 个关键词,小冰依旧
6、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 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 段时间里, 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 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 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 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 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材料三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
7、问题。 正如艺术 批评家李心沫所言, 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 已经很难被人区分 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 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 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 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 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 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 爱、恨等情感
8、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 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 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 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文学 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 框架为基础, 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 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设计出 10
9、26 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 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 2800 多小时的节目。 (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 年 06 月 12 日 13 版)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 “画家”小冰的模型特点的一项是 A. 具有 IQ(智商) B. 具有 EQ(情商) C. 把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 D. 大量使用诱发源激发进行独立创作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一般的网友读小冰的诗,没有谁发现这些诗是机器人写的。 B. 小冰经过训练一下子就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 C. 人工智能开发都是围绕
10、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D. 人工智能不仅能具备人类的智慧,还能够拥有人类的情感。 3. “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下列对“不认 可”原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 B. 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依然处在“低幼”阶段。 C. 人工智能那些绘画作品还存在大量元素复制堆砌的痕迹。 D.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从整体上看已经充满深意。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分析了机器人小冰艺术创作的特点,认为可以取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 B. 材料二写了人类
11、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排斥的心理以及采用的应对措施。 C. 两则材料中关于文艺创作必须要有人类情感的看法是一致的。 D. 两则材料中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相似。 5.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能够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B. 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 C. 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效率,阅遍人间艺术精华。 D. 小冰已经参与到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6.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1)上面三则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 观点?(2)请谈谈
12、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1. C 2. A 3. D 4. C 5. B 6. (1)第则材料认为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第则材料认为人工智 能的艺术创作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第则材料认为艺术家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加以利用。 (2)我认为人工智能会冲击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但无法完全取代,毕竟人是有情感的,而 人工智能受人掌控。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 如“根据材料一, 下列表述不属于画家小冰的模型特点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 到材料一中圈出有关“画家”小冰的模型特点的文字,并与选项进行比
13、对,做出判断。 C项,“把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错误,原文表述为“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 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选项表述反了。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 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一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 B项,“小冰经过训练一下子就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中“一下子”错 误,原文表述为“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 文技巧”,
14、可见并非“一下子”; C项,“人工智能开发都是围绕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错误,“都是”错误, 原文表述为“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 知识型的路线来架 构”,文中说的是“大多数”; D项,“人工智能不仅能具备人类的智慧,还能够拥有人类的情感”错误,原文表述为“长 此以往, 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 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 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下列 对不认可原因的理解,不正
15、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再到引文的周围 找出不认可的原因,再与选项进行比对。 D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从整体上看已经充满深意”错误,原文表述为“人 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 意, 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 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一、二中 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认为可以取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
16、能力”错误,材料一原文表述是“人类独有的文 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没有“可以取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意思表 达; B项,“材料二写了采用的应对措施”错误,材料二中并没有“采用应对措施”的意思 表达; D项,“两则材料中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相似”错误,两则材料 中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并不相似, 材料一认为人类独有的艺术创 作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17、”“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下 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 B项,“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错误,原文表述为 “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 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文中说的是“基本可以”,选项变成“都”。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1) 上面三则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表
18、达了什么观点?(2)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然 后浏览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并对此谈自己的看法。先看材料一,结合“人工智 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 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如 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 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开始 基于情感计算框架”“但近些年, 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 EQ (情商) 的开发” 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说人工智能小冰写诗绘画样样精通,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 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 说明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再看材料二, “大 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作品是艺术品”“在未来相
19、当长一段时间里, 人工智能还 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 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 充满感性的色彩”, 这是说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 最后看材料三, “我 们对人工智能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人类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 富自己的文艺创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效率,吸取艺术精华”,这说明 艺术家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加以利用。 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 最后考生还要 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可以谈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冲击, 也可以谈人工智能与人类 艺术创造力之间的距离。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
20、,共 2626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盖尝求 之于六经 【1】 ,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终本末,各有条 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 ,而足以为孝矣。天下 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 而难行者也。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 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 春 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不观于诗 ,无以见 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 ,无以知王政之难。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 于 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
21、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 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 所计 。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 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 【2】之 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 【3】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 也。是皆穿窬之类也。”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 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 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 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取材于苏轼孟轲论 ,有删改) 注释: 【1】六经:指儒家经典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 【2】穿窬(
22、y ):穿墙(偷 盗) 。 【3】餂(tin):取,谋取。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盖尝求 之于六经 求:研究 父子不相贼 贼:伤害 使人歌舞佚 乐 佚:通“逸”。安逸、安闲。 深 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深:深刻 充乎 天地,放乎四海 乎:相当于“于”,在。 而毫厘有所计 计:论述、涉及 而仁不可胜 用也 胜:尽 此其所以 为孟子欤 所以:用来的 A. B. C. D.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始终本末,各有条理 (做事)要始终如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条理。 B. 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 春秋一书努力在细微的事件之间, 揭示历史的
23、是非疑惑。 C.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 (士大夫们)可以说却不说,是用这种不说话的方式 谋取(利益) 。 D. 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 只有不做 (类似于) 穿墙偷盗的(谋求私利的事) , “义”才能成为用不尽(的财富) 。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要从天下容易做到的事情开始来匡正百姓行为,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 B. 看诗经可以知道建立王道的容易,看春秋可以知道建立王政的艰难。 C. 自孔子逝世之后,除孟子外,诸子百家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 D. 作者认为,后世学者研究孟子学说应主要关注其“仁义”的核心思想。 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
24、代汉语。 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 11. 作者认为“其道始于至粗”,意思是孟子的思想从浅近之处开始。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 料,对作者的观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 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答案】7. D 8. A 9. D 10. 天下人本来知道有兄弟之情,兄弟之间不相互争夺,就足以形成“尊敬兄长”的风气。 孝悌这种风气浓厚了,建立王道的条件就具备了。 11.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