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7616
  • 上传时间:2020-03-29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7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 昌平 外国语学校 2019 届高三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历史试题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 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 历史历史 总分总分 100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周王朝实行诸侯领土领民制度。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直属的领土原本就只是“天 下”之中的一国,受到周围大小诸侯领土的直接限制。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到赧王已 经只是洛阳周围那一小片地方、 大约三万人的领主, 不仅“与家无异”, 而且是个小“家”。 这反映了 A. 周朝的分封制从来就没有真正实施过 B. 周天子的权威实际上只限于“周王国” C. 分封制是建立在

    2、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 D. 分封制下诸侯可随意侵夺周天子领地 【答案】C 【详解】周天子直属的领土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反映出分封制下诸侯尊崇周天子为 “共主”是实力对比的结果, 在周天子实力不济的情况下, 分封制和周天子的地位也就岌岌 可危,说明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具有至尊权威,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史实,诸侯侵 夺周天子领地是在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排除。 【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 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

    3、义“授土”、“授民”,使 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 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 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 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 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有学者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天下敢有藏诗 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 尉杂烧之”,认为诸子百家之书被烧了;而另有学者据东汉王充论衡书解中“秦虽无 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认为秦始皇并没有烧诸子百家之书。对此说明正确 的是 A. 司马迁作为史学家的记载最可信 B. 论衡作为哲学著作缺

    4、乏史料性 C. 两部著作中的记载可以相互佐证 D. 史料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不同 【答案】D 【详解】材料表明二者对秦始皇焚书这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 所引证的材料不同, 因此结论也不同, 故 D 项正确。 史学家的结论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可信的, A 项过于绝对,故排除。B 项的说法也不合理,过于绝对,故排除。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故排除。 3.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 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 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

    5、中国 A.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古代中国品级较低的监察官员可以监督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可 见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故 C 正确;古代监察官员并不代表 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由此可见,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监察体 系,故 A 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监察官员的品级都低于所要监察的对象,故 B 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的信息,故 D 错误。 4.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

    6、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 之以“循礼”, “秉礼”为“君子之道”, 以“尊其尊、 卑其卑、 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 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答案】A 【详解】: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 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 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

    7、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受到一定的压制,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 A;BCD 三项说法正确,是材料中现象的体现,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5.有人评价雅典民主时说,公职人员抽签制是一种违背科学的极端化民主。说其“违背科 学”指的是 A. 不能保证每个公民在当选机会上绝对平等 B. 难以保证当选者的道德素质和从政的能力 C. 很容易被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操纵控制 D. 隐含可能侵害少数人正当权利的潜在危险 【答案】B 【详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采用抽签和轮流坐庄的形式,难以保证当选 者的道德素质和从政的能力,使雅典民主政治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故选 B;雅典

    8、民主政治采用抽签和轮流坐庄的形式,有利于每个公民在当选机会上绝对平等,排除 A;雅 典民主政治存在被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操纵的风险,但“很容易”夸大其词了,排除 C; 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 故雅典民主政治事实上侵害多数人的正当 权利,排除 D。 6.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说:“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 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 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因 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所说的“全体公民”是指哪些 人 A. 所有的成年男子 B. 成年男性公民 C. 外邦人 D. 奴隶 【答案

    9、】B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指的是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 邦成年男子。所有的成年男子中包括奴隶和外邦移民,故排除 A 项;全体公民只能是本邦 的成年男性公民,故选 B项;外邦人和奴隶是不享有公民权的,故排除 C、D 项。 【点睛】准确掌握雅典城邦公民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古罗马法律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 70 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 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 60 尺,土地荒芜而不耕种,如由別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 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 地的所有权。这说明,在古罗马 A. 严格

    10、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 禁止因为个人私利而危及他人的利益 C. 鼓励私有财产的合理流动 D. 所有权会因公共或社会利益受到限制 【答案】D 【详解】 如果房子盖的过高, 就会影响邻居的阳光, 也就是说因为个人利益影响了公共利益, 土地荒芜不耕种,或房子拆除后不盖新房,这是在浪费社会资源,也就是说损害了会利益, 这种情况下,国家法律对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就不再保护,甚至强制所有人让出权利,总之财 产所有权不是绝对受保护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受到限制,D 项正确。A项与材料所述内容 不符, 排除; B项仅符合材料前半部分, 排除; 材料虽体现了私有财产的流动, 但谈不上“鼓 励”,排除 C 项。 【点

    11、睛】罗马法的基本内涵: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8.17 世纪末至 19 世纪末,英国相继颁布权利法案 (1689 年) 王位继承法 (1701 年) , 议会改革法案 (1832 年) 人民代表制法 (1884 年) 重新分配议席法 (1885 年) 。这 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A. 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与完善 B. 政治权力中心逐渐实现转移 C. 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 D. 始终受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

    12、【答案】C 【解析】 材料“权利法案 (1689年) 、 王位继承法 (1701年) , 议会改革法案 (1832 年) 、 人 民代表制法 (1884 年) 、 重新分配议席法”的法律信息说明英国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 进程,C正确;A是 18 世纪初期建立;B是权利法案颁布之后;D错在始终。 9.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毛泽东如此认为主 要基于怎样的史实? A.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

    13、民主主义革命 C. 辛亥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 D.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是一场学生爱国运动 【答案】A 【解析】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部分障碍,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 大。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A符合题意; 推翻清王朝统 治与中国共产党无关,B不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不正确;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中共无关,D不正确。 10.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

    14、像俄国那样严 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革命 B. 农奴制残余激化了社会矛盾 C. 沙皇专制是革命爆发的根源 D. 革命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指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的苦难,故 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沙皇专制 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故 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 本题材料是说战争给俄国带来苦难, 由此得出答案。 11.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

    15、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 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 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反映了 20 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 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农村”国家指第三世界国家, 而“城市”国家指 发达国家,材料反映了 20世纪 60年代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外交策略。故 D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外交,与革命道路无关。故 A 项错误。20 世纪中外交往既有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与外

    16、国的交往,也包含建国后外交政策的诸多变化,“全貌”说法过于绝对。 故 B 项错误。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并没有区别“农村” 国家和 “城市”国家。故 C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农村”国家与“城市”国家的含义。 12.20 世纪 50 年代初, 埃及计划修建阿斯旺大坝, 美国同意提供 2.7 亿美元的贷款, 但 1956 年埃及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因,美国因此而取消了此项贷款。这体现出埃及 A. 不屈服于大国意志 B. 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力图领导非洲革命事业 D. 军事力量急剧壮大 【答案】A 【解析】 建国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

    17、新中国敌视, 埃及冲破资本主义国家阻力承认新中国, 说明 埃及不屈服于大国意志,A 正确;埃及并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 错误;埃及也不是领导 非洲革命事业,C 错误;埃及当时军事实力并不强,D 错误。 13.1961 年 9 月,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 集团结盟的时候, 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起时, 我们选择了 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一番话反映了( ) A. “冷战”出现 B. 两个阵营开始对立 C. 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D. 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1961 年 9 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18、“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 国家集团结盟”得知是 1961 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讲 话,故 D项正确。冷战出台标志是 1947 年杜鲁门主义提出,故 A项错误。两个阵营开始对 立是 1955 年,故 B 项错误。两极格局开始形成标志是两大阵营的确立,故 C 项错误。 14.杭州今洋坝头附近是南宋彩帛铺集中之地,当时著名的有刘家、吕家、陈家、钮家彩帛 铺。货源十分丰富,“堆上细匹段、而锦绮赚素,皆诸处所无。”有的还兼营染色,生意十 分兴隆;营业额不下数万仅次于动以万数的金钱珠宝铺。这说明了: A. 出现了工商结合经营方式 B. 杭州是丝织业当时中心 C.

    19、 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D. 经济区域分工明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有的还兼营染色”可知,南宋彩帛铺除了经商外,还兼营染色,说明出现了 工商结合经营方式,故 A 正确;材料反映了杭州是南宋彩帛铺集中之地,无法体现杭州在全 国的丝织业中心地位,排除 B;材料反映南宋彩帛铺除了经商外,还兼营染色,C 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区域分工”,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的还兼营染色”,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些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销售公司,实行统一销售,或者 由共同组成的集团将所有成员企业的产品都买下, 然

    20、后统一销售。 这一组织形式的出现说明 的实质问题是 A. 大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价格 B.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工业结构的大幅度变动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形成, 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故 D 正确;大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价格,属于现象,不是实质,故 A 错误;生产和资本 的高度集中是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不是实质,故 B 错误;工业结构的大幅度变动,与材 料无关,故 C 错误。故选 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关键信息“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些企 业共同出资设立销售公

    21、司, 实行统一销售”,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垄断组织的实质出发, 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6.有研究表明,在 l842 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 领导城市。1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 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 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 问题是 A. 城市化水平提高 B. 经济结构的变动 C. 农村经济的凋敝 D. 城乡差距的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1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表明中国社 会的经济机构开始发生变

    22、化,由材料“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 村局面”可以知道变化的推动力是经济因素,步入近代以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 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B 正确; 城市化水平高是当时的经济现象, 不是实质性问题,排除 A;农村经济的凋敝在材料中看不出来,只能看出城市经济引领和超 越农村经济,排除 C;城乡差距的扩大只是当时的表面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 D。 17.20 世纪 5070 年代,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 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这表明了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发展未向苏联看齐 B.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放慢 C.

    23、 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 中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大 【答案】C 【解析】 20 世纪 50年代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导致人民生 活整体没有大幅度改善,故 C 项正确,建国初期是模仿苏联模式,故 A 项错误;建国初期 由于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故 B 项错误;材料的原因不是中国人生活水平差 距大,故项错误。 18.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 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缓和当时社会的

    24、主要矛盾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均是针对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故答案为 D 项。 A、C 项不是“根本出发点”,均排除;从这些措施来看,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不是解 决社会危机,排除 B 项。 19.斯塔大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说: “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 1921 年的 15%增长到了 1939 年的 10%和 1966 年的 20%;其识字率从 1897 年的 284%上升到 1939

    25、年的 874%;在 1913 年到 1961 年间,外科医生从 23 万人增加到 42 万人人均寿命 从 32 岁上升到 69 岁。”材料主要反映 A. 苏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迅速 B. 苏联新经济政策作用大 C. 斯大林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 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该段时期苏联各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成就,主要原因应该是斯大林模 式发挥作用,因此 C 项正确。A项和 D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B项新经济政策不是主要 原因,也不能解释整个时间段。 20.1943 年 4 月, 美英政府同时分别公布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9 月到 10 月间,

    26、 美英政府就国际货币问题在华盛顿举行会谈。 英国被迫接受“怀特计划”, 与美国达成妥协。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妥协是英国的历史传统 B. 美国的实力空前膨胀 C. 凯恩斯主义影响力有限 D. 美英战时同盟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英国被迫接受怀特计划,与美国达成妥协。”结合 20 世纪 40 年代 国际政治特征可知,二战后期美国空前强大,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因此 英国的妥协体现了美国实力的空前膨胀,故 B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妥胁不是英国的历史 传统;C选项错误,英国被迫接受美国的“怀特计划”不是凯恩斯主义影响力有限;D选项 错误,美苏同盟的

    27、存在与英国被迫接受“怀特计划”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 21.20 世纪 40、50 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 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 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20 世纪 40、50 年代”“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为 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

    28、业企业等”中可以看出,当时 英国的国有化主要是为私人企业提供服务, 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 故 A项正确, C 项错误; 私人企业仍然是资本家所有,没有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故 B 项错误;苏联工业化模式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 D 项排除。 22.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 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 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崇尚法家 C.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

    29、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 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 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这符合材料中“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 走向”的说法,故 A 项正确;B项出现在秦朝,排除;C项是唐朝,排除;D项是汉朝,排 除。 【点睛】“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 23.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 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主张 ( ) A. 理想主义 B. 尊重人性 C.

    30、 大爱精神 D. 个人主 义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李贽反对存天 理,灭人欲”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要尊重人性。材料中未体现李贽的大爱精神。 李贽强调尊重人性,而非主张个人主义与理想主义。故 ACD 三项排除,B项正确。 2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外界的环境和人事常常变化,知 识也在不断更新,人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梳理,不断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这反映了 A. 肯定知识即美德 B. 人不必要遵守法律判决 C. 人要追求自由平等 D. 人要不断地认识自我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涉及“美

    31、德”,排除 A;BC 与材料无关,排除;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 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由材料“知识也在不断更 新,人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梳理,不断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可见符合苏格拉底“认识 你自己”的思想,故选 D。 25.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 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 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这个(国家)权利也不应该加以分割,因为人 民的总的一直是不能分割的。材料中卢梭的思想核心是 A. 主张民主共和制 B. 反对代议制民主 C.

    32、反对三权分立 D. 重视立法的重要性,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是,卢梭反对代议制民主,这样每个公民才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故 D 项是核 心思想;B 项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 A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对三权分立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卢梭反对代议制民主,这样每 个公民才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由此可知,卢梭的核心思想是 D项,而 B项是途径。 26.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印刷品内容也扩展 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宋代

    33、 A. 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 B. 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 C. 农政全书的畅销 D. 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由“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 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 印刷品内容也扩展 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 结合所学可知, 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 推动材料现象出现, 故 B 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农政全书 , 排除 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排除 D。 27.严复在原强中指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 民德”。为了开启民智,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有 A. 中外纪闻 B. 青年杂志 C

    34、. 民报 D. 新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外纪闻是康有为、陈炽等在北京创办的报纸,意在开启民智,宣传变法,故 A 正确; 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创刊号,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的机关报, 新潮是五四运动期间创办的杂志,排除 BCD。 28.“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 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 话强调了 A.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C.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B 【解析】 材料“民有

    35、、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 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故 B项正确。A 项本身正确, 但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从孙中山的讲话中看不出理论的来源,因此 C 项错误,三民 主义的民族就是要取得民族独立,不是前提,而且 D项与材料无关,故 D项排除。 点睛:三民主义是考查的重中之重,此题是比较典型的一种考查方式,那就是选项本身并没 有错,但和材料没有关联,或者材料反映不全,尤其要注意这种考查方式,很容易出错。 29.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 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

    36、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 项错 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 1937 年七七事变后(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 项错 误; 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 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 符合,D项错误。 30.1995 年 5 月

    3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明确了科技工作“面向,依靠,攀高峰”的方针。在此指导下,我国 A. 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武器 B.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C. 诞生了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 D. 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目考查 1995 年以后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1983 年诞生了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2003 年,我 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所以选择 D。 【点睛】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38、(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开发研制。 载人航天: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5 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就:1973 年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南优 2 号)第二次绿色 革命,第五大发明 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 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因为这个新体制 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 高全喜英国宪政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 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

    39、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但是,资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一样,绝不会自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无产阶级就 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解 放全人类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把暴 力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邢梅萍社会价值变迁下对马克思暴力革命思想再思考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单纯的革命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阐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 一次伟大的资产阶

    40、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 还颁布了临时约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局限性,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 袁世凯上台后,逐渐倒行逆施,一步步复辟帝制,最终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因此,一个国 家宪政体制的建立不能仅仅凭借激进的革命, 还应采取相应的配套举措, 广泛赢得群众的支 持,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宪政体制。 示例二:论题:暴力革命是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

    41、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但是临时政府难以满足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的要求,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提出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七月事件表明,革 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 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例如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 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因此,暴力革命是一个国家 推翻旧政权,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史实,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国巴黎公社等 均可) 【解析】 根据“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

    42、制是非常脆弱的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 的坚实基础”表明作者不主张暴力革命, 根据“马克思、 恩格斯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表明马克思、 恩格斯强调无产阶 级暴力革命的作用。根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从中另选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应该排除 以上两种观点,在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自拟论题一个新论题,如:政治革命的手段与各国国情 密切相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可以与中国辛亥革命和俄国二月革命分别论证, 最后总结说明政治革命的手段与各国国情密切相关。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20 世纪 30 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

    43、机构有 600 多个,先 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 1000 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然而随着工作 的进展,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 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 摘编自彭大鹏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简要回顾 材料二 1933 年 5 月 12 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自 由的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 “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 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 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 “市场协议”

    44、,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 争取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 、 农业信贷法 、 农场抵押法 、 农作物贷款法等 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他还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 价。从 1932 年至 1939 年,美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摘编自王丽、张婵等论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及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并分 析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枓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的农业措 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45、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答案】 (1)特点:参与者众多;波及范围广;运动由点到面;涉及内容丰富;成效有限。 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略;农村经济长期凋敝;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识之士的提 倡。 (2)措施:连续通过法律手段干预农业;政府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或控制生产) ; 加强国家对农业的信贷扶持与资助;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政 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 (3)认识: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振兴乡 村;逐步推进乡村建设;以法律手段为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以振兴乡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

    46、西方的乡村建设。从 20世纪 30 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 30年 代美国农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 (1)从材料“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 600 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 验区有 1000 多处”“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 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中可以 概括出 20世纪 30 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 30年代”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以从民族危机加深、农村经济的状况、国民政府的政策、有识之士的提倡等方面来分 析出 20世纪 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 (2)从材料“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通过 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 、 农业信贷法 、 农场抵押法 、 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 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乡村振兴对农业和社会的作用、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 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76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