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心理学部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招教心理学部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部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研究心理现象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规律的科学。感觉、知觉、记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需要需要 动机动机 信念信念 理想等理想等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能力 气质气质 性格性格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心理现象现象一、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一、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个性)(个性)注意注意(心理(心理状态)状态)(共性)(共性)二、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二、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边缘科学边缘科学 知之深爱之切,有所知才能有所感
2、知之深爱之切,有所知才能有所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生来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把人生来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把 自己变成英雄!自己变成英雄!”(萨特语)(萨特语)一、历史发展:一、历史发展:1 1)亚里士多德的)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2 2)18791879年年,德国,德国冯特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实验室的诞生。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实验室的诞生。3 3)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年代达成基
3、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断走向繁荣。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德国 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家冯特 18791879年年 在在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Wilhelm Wundt(1832-1920)q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 用实验内省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q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John Watson(1878 1958)Edward
4、B.Titchener(18671927)q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科勒、考夫卡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hler Kurt Koffka 魏特海墨 科勒 考夫卡q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杜威、詹姆士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William James詹姆士 John Dewey 杜威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q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本我本我(idid)位于底层。是由先天的
5、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自我(egoego)位于中间层。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超我(superegosuperego)位于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遵循道德原则。作用:抑制本我的冲动,监控自我,追求完善的境界。Unconscious levelPreconscious levelCo
6、nscious level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q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Carl R.Rogers 19021987 罗杰斯Abraham MaslowAbraham Maslow 1908-1970 马斯洛q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20世纪奈赛儿出版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感觉的定义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个别属性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分类感觉的分类感觉外部感觉
7、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第第1 1课课 感觉概述感觉概述1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受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反反比比丹麦童话丹麦童话豌豆公主豌豆公主2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分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分类绝对绝对差别差别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人的
8、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常见的几种绝对感觉阈限:常见的几种绝对感觉阈限:视觉视觉5050公里外的一束烛光公里外的一束烛光听觉听觉安静环境中安静环境中6 6米以外的手表嘀嗒声米以外的手表嘀嗒声味觉味觉7.57.5升水稀释的一勺白糖升水稀释的一勺白糖嗅觉嗅觉弥撒在弥撒在6 6个房间的一滴香水个房间的一滴香水触觉触觉从从1 1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的一个苍蝇的翅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的一个苍蝇的翅膀膀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difference thres
9、hold)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对对最最小差异量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的感觉能力。3 3、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 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炒菜时,尝菜次数越多,菜会越咸。炒菜时,尝菜次数越多,菜会越咸。明适应:快(明适应:快(1 1一一2 2分钟)分钟)暗适应:慢(暗适应:慢(30304040分钟)。分钟)。2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继时对比3 3)感觉后效:)感觉后效: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
10、感觉印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正后像正后像 视觉后像视觉后像 负后像负后像4 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 1)相互影响)相互影响2 2)相互补偿)相互补偿3 3)联觉)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定义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第第2 2课课 知觉概述知觉概述1 1、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知觉=各种感觉各种感觉+过去的知识
11、经验过去的知识经验二、二、知觉知觉整体属性整体属性2 2、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种类1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2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3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4 4)错觉)错觉1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A A、形状知觉、形状知觉B B、大小知觉、大小知觉C C、深度知觉、深度知觉D D、方位知觉、方位知觉视崖实验视崖实验 2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这节课已经上了多久了?看看你的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分辨午饭午饭 休息休息 上班上班对时间的确认对时间的确认今天是今天是2009年年1月月17日日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持续时间的估量这节课已经上了半小时这节课已经上了半小时对时间的
12、预测对时间的预测1个月后就放假了个月后就放假了A A、动景运动、动景运动 B B、诱导运动、诱导运动C C、自主运动、自主运动 D D、运动后效、运动后效3 3、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3 3、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整体性:选择性: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3 3、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整体性:选择性: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理解性: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3 3、知觉的基本特
13、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整体性:选择性: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理解性: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 恒常性:恒常性: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1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第第3 3课课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第第4 4课课 观察观察一、观察的定义一、观察的定义观察是人的一
14、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学生在观察力的发展水平和类型上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学生在观察力的发展水平和类型上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观察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逐步形观察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和发展起来的。二、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2.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3.观察的精细性 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15、4.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三、三、观察力的培观察力的培养养1.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与任务;2.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3.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5.学会做观察记录;学会做观察记录;6.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观察后的归纳、总结。一一.注意的定义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一切心理
16、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也是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2.2.无关运动的停止无关运动的停止3.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运动的变化4.4.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牙关紧闭,紧握拳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牙关紧闭,紧握拳头等(屏息静气)头等(屏息静气)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内心状态不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内心状态不一致的情况。如貌合神离。一致的情况。如貌合神离。三、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功能1.1.选择功能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
17、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扰作用。请大家看下面的一张图,图上写着几请大家看下面的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看完后请回答:个数字,看完后请回答:图中的数字分别是什么?图中的数字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总和是多少?它们的总和是多少?9753 答案:数字分别是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为总和为 24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图形的顺
18、序是怎样的?9753 2.2.维持功能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加工的必要条件。3.3.调节和监督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注意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一方面,当环境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以使人调节自。一方面,当环境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以使人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注意能随时发现自己的行动以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注意能随时发现自己行动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己行动中的错误
19、,并及时纠正。四四.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根据注意有无目的、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把注意分为三种:,把注意分为三种:无意注意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定义定义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客观原因)个人本身的状态(主观原因)(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1.1.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2.2.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 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3.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不断运动、变化和突然变化、刺激物的
20、突然停止4.4.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二)个人本身的状态(二)个人本身的状态1.1.需要和兴趣需要和兴趣2.2.情绪和精神状态情绪和精神状态(态度、主观期待、健态度、主观期待、健康状态)康状态)3.3.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对牛弹琴)(对牛弹琴)定义定义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果。1.1.消除与活动任务无关的刺激的干扰消除与活动任务无关的刺激的干扰2.2.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
21、织活动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3.3.培养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4.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三、有意后注意三、有意后注意定义定义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v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v 活动的自动化活动的自动化1、广度、广度2、稳定性、稳定性3、注意分配、注意分
22、配4、注意转移、注意转移1、注意广度、注意广度或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或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量。出的对象的数量。用速示器做实验,让受试者注视速示器,主试者以用速示器做实验,让受试者注视速示器,主试者以1 11010秒时间内呈现印有一些数字、图形或字母的秒时间内呈现印有一些数字、图形或字母的卡片,结果表明:成人一般能注意到卡片,结果表明: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 89 9个黑色圆个黑色圆点、点、4 46 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或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或3 34 4个几何图形。个几何图形。2、注意稳定性、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
23、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章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在章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时间上的特征。3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几个不同的对象。表现在同时进行的两种以上有关的活动中。注意分配的条件:1 1、必须有一项是熟练地;、必须有一项是熟练地;2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2 2、几项活动间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几项活动间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例如:自弹自唱 载歌载舞练习:练习:一手画圆,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一手画方 4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 指一个人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
24、注意的转移的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1 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 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活性。4 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回顾: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刺激特点、任务难度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注意分散: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任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在同一
25、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第第3 3课课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课堂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重讲演、板书和教具的使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3.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都是自己记忆的产物我们都是自己记忆的产物一、记忆的定义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记忆是过去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的环节:识记记忆的环节:识记 保持保持 回忆(再认)回忆(再认)第第1 1课、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