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1.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卷 .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6783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345.8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1.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卷 .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1.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卷 历史 高考 速递 考点 精练 必修 1.2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讲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真题速递真题速递 1 (2019江苏高考2) 史记载: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 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2 (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 “皮币” ,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 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 3 (2019.4浙江高考27) 【加试题】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 察州” ,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 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 “相国奏御史监三辅。 ”武帝置刺史, “郡守不得面奏事, 而刺史得面奏事” 。这说明( ) 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 B C D 4 (2019江苏高考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 场三十年,竟无所成” ;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

    3、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 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5 (2019.4浙江高考7)有学者认为: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 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6 (2018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 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 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

    4、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7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 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 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8 (2018海南高考2) 汉书云: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 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

    5、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9 (2018江苏高考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 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 “爵”相通, “猴” “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10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 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

    6、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11 (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 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

    7、强 12 (2018.4浙江高考5)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 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13 (2017 江苏 3)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 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 地位上升。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

    8、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14(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 25) 表 1 表 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从汉至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演变,选官制度 的演变 是高考必考点之一, 常以选择题的

    9、形式 出现,材料题亦不少 见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考点一考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代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 。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 ,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代 4.元朝:行省制度 (1)措施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

    10、派行政:中央派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监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形成了消极:形成了_、冗兵和、冗兵和_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积弱 的祸根。的祸根。 (1)措施措施 地方设地方设_,长官由朝廷任命。 ,长官由朝廷任命。 下设路、府、州、县。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边远民族地区设_管理。管理。 (2)影

    11、响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的开端。的开端。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代: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担任 、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 4.4.宋代:增设参知政事、宋代:增设参知政事、_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5.元朝:元朝: _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考点二考点二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

    12、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代:实行 。 汉武帝令邻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成 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 (1)实行 ,选用官吏重门第而不重才能。 (2)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 3.隋唐:科举制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考点一考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

    13、逐渐被分割、 削弱,集权于中央。 (1)内容内容 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 和执行。和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保证了,保证了_的独尊。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1)形成形成: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14、。 隋炀帝时设立隋炀帝时设立_,科举制形成。,科举制形成。 (3)作用作用 把读书、把读书、_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扩大大 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_,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 省制)。 典例 1 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 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

    15、官提 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 )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 总结提升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典例 2 (2019河北保定模拟)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 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 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16、 教材拓展唐代的藩镇割据 唐玄宗在位时期,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 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这造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 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 年直至唐朝灭亡。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西夏等少 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藩镇之内,征兵重敛,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二、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弊端 1.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 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

    17、: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 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 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 主才干的不足。 2.弊端:相权分属三个部门,造成“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 之责”的局面,及至中唐,出现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弊政。 典例 1.(2019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考题)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中 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中央

    18、监察机关。凡“国之大狱” ,即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或疑难 案件,由以上三个机关各派官员进行会审,称为“三司推事” 。对这一设计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司法制度的完善 B.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C.反映司法分权的趋势 D.有利于君主对司法干预 易错晚易混“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 二者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本质却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 专制的产物;后者的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典例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 省认为选用不当, 则驳回重选, 即使是皇帝的旨意, 也不能

    19、通过。 唐代的 “过官” 制度( )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易混易错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别 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 机构,唐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尚书省。 考点一精练 1.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 “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 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推行中外朝制度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 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

    20、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 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 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 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 ,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 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4.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

    21、编撰族谱,名门望 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5.唐开元四年(716 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 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 断,这说明了当时( )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考点二考点二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全面认识科举制的影响 积 极 影 响 社会整合功

    22、能 打破了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推动儒学发展 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 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 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消 极 影 响 重才轻品 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于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 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

    23、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 在 禁锢思想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 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典例 1.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 ,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知识巧记 典例 2.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 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

    24、制( )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线索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考点二精练 1.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 ,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 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 下来。这种做法( ) 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2.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 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

    25、过程简称“通榜” 。 这一做法( ) 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3.(2019山西太原调研)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 ,即给候 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 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4.东汉顺帝时期,从尚书令左雄建议,凡举来之人,须先初试于府,次复试于端门。自此, 察举制度除重名声外,又增加考试。这种改革( ) A.革除了察举制的固

    26、有弊端 B.使用人权收归中央政府 C.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 D.打破以门第选官的格局 5.两汉和魏晋时期, 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 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 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 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6.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 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 ,僚属则成为“故吏” 。这主要体现了( ) A.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 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 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D.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 7.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 中说: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 乃因当时地方骚乱, 交通阻梗, 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 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 这说明( )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1.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卷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7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