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6691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7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 历史 同步 检测 19 建国以来 重大 科技成就 Word 答案
    资源描述:

    1、 第第十九课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人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 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 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 世纪 4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70 年代 2、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 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 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2、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 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 ( ) A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 D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 4、下面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 1966 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 C.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 D.开始打破大国空间技术垄断 5、2019 年 1

    3、月 3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月,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 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中华民族步入航 天时代始于( ) A.近代冯如制造第一架飞机 B.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 C.“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登天 6、阅读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 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 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 5 号”发射成功

    4、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7、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 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8、在“两弹一星”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 个部、委,20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 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研制出 10 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 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

    5、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9、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 国正值(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0、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11、20 世纪末我国成

    6、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 57 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 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 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 密切相关( ) A.“南优 2 号”培育技术 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舟”飞船发射技术 D.“长征”火箭技术 12、 曾经参与我国首台“银河”巨型机研制工作的李思昆教授依然对那一幕激动人心的场景 记忆犹新一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的国庆大典上, 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一 I 号”巨型计算机模型受阅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它那迷人的风采。这台巨型机 ( ) 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 10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B.标志我国高

    7、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的突破 C.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 威胁的目标1957 年 10 月 15 日,中 苏导弹谈判协议在莫斯科签署。1960 年 7 月,苏联政府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且带走了 所有重要图纸资料,同时停止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那场“左“的冒进和自然灾害同时肆虐而造成的饥馑,蔓延 全国。刚刚起步的核导弹事业,笼罩在重重阴影中。不幸和挫折接踵而来不仅建设物资 供应困难,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供应

    8、都难以为继,有的导弹部队存粮已经告罄中央加强 原子能工业的英明决策,极大地调动了核工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激励着他 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拼搏。 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596“,源于苏联来信绝 援的日子:1959 年 6 月,成为我国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 张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始末 材料二材料二 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 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 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 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 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

    9、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 1964 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材料三材料三 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亲临马兰视察,看望了基地广大 官兵。他在讲话中指出:“爆炸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 弹,这个伟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强烈地震动着世界。“ 马国惠少将浅谈“马兰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 (2)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1933 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 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

    10、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 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 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 的行为”。 材料二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 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 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 个别的科学理论上、 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 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

    11、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 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 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 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 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三材料三 “200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12、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 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7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 利最轻。 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 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二,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两人在论述科学作 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

    13、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 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 B 项。 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材料中“垄断空间技术”说明是航天技术.中国成功 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 B 项正确;A 项不属于空间技术领 域的成就,故

    14、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际市场”.故 C 项错误;D 项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 防能力,C 项正确.排除 D 项;A 项与 时间不符,排除;15 项 说法错误.排除。 5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6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提到“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 “中国人进入太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的是“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成就,因此选 B 项。 7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15、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A、B 项不属于航天成就,可排除;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的标志是 1970 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故 C 项正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是在 2003 年,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 8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先后有 26 个部、委,20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 多家工厂、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参加,研制出 10 万多种专用仪器、 设备和原材料”可以看出“两弹一星”的开发成 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 献、自强不息、协同

    16、合作的精神,故 BCD 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 目的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A 表述明显错误,而且材料也体现不出,故 A 项符合题意。 9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1974 年,袁隆平育成了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此时正值 1966-1976 年“文革”时期,故 C 项正确。 10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更有利于解决未来世 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革命。 1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通过海量数据统计”“重大自然灾靠预报”

    17、可知这与计算机技术有 关。A 项属于农业技术;当前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与卫星发射技术相关,但 D 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D 项排除。C 项为载人航天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 1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B、C、D 四项分别对应银河一 n 号、银河一 m 号、银河一 ID 号、银河一号计算 机。 1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美国的核战争威胁;苏联的帮助以及后来的背信弃义;经济困难和物资不足;中央的 大力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我国

    18、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 解析: 1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1.爱因斯坦:科学赐福还是降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 战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共同取向: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 2.感动的原因: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钱学森: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二人的精神: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等。 3.作用: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 客观世界: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 社会变革;密切世界联系;造福人类社会;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邓小平和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认知程度,要求学生思考两者的共性认识; 第二问考查袁隆平和钱学森对中国科技事业的主要贡献史实;第三问综合考查科技对人类文 明的影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6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