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新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064676
  • 上传时间:2022-11-07
  • 格式:DOCX
  • 页数:114
  • 大小:104.3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新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科学 2022 新人 教鄂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人教鄂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冀教版(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1种豆得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了“观察豌豆的相似与差异”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观察、阅读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豌豆及其他植物亲代与后代的相似与差异。应用与拓展“比较太空椒和普通青椒的相似与差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等活动,认识太空椒与普通青椒有许多不同之处,说明科技进步可以影响植物的遗传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植物亲代与后代存在相似与差异现象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

    2、重点是认识豌豆亲代与后代的和似与差异。【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能说出豌口或其他植物亲代和后代之间的相似与差异。科学思维:1.能根据植物亲代与后代的联系性,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能设计观察植物亲代与后代相似与差异的活动计划。3.能按照活动计划进行观察和记录。4.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探究豌豆亲代与后代的相似与差异产生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吸取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能说出科学技术使植物后代发生突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准备】豌豆植株、豆荚、种子或豌豆亲代与后代的图片、记录表、课件等。【学生

    3、准备】课前收集豌豆亲代与后代的资料、放大镜、尺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2.提问:豌互在生长过程中与原来的植株相比,高矮、花色、果实、种子等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探究腕豆亲代与后代的相似与差异。(1)掌握方法。出示观察方法:A.从植株的高矮、花的颜色和位置、豆荚的形状等方面观察图片中豌豆后代的特点;B.观察豌豆亲代高矮、花的颜色和位置、豆荚的形状等方面的特点;C.观察时可以借助放大镜、尺子等工具,并及时记录出示注意事项: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可以按照

    4、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注意不要损伤豌豆植株。(2)观察记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3)得出结论。汇报:说说你们观察到的豌豆后代有什么特点,亲代有什么特点。讨论:比较豌豆亲代与后代有哪些相似与差异。小结:豌豆的亲代与后代在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方面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2.观察其他同代植物的相似与差异。(1)提出问题。引导: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果实、种子或茎等方面有什么相似和差异的研究方案。注意选择小组教师:同学们。大家可以参考“第二小组的研究方案”,设计自己小州异呢?(2)设计方案。自己准备的材料(如大蒜、玉米等)

    5、进行设计。设计: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设计,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3)观察记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4)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小结:同种植物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种子或茎非常相似,但也会有一此细微的差异。3.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提问:通过观察豌豆亲代与后代之间、同代植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之间都会存在一些相似和差异,这种相似体现了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物种的延续性,而这种差异则体现了植物在紧殖过程中物种的差异性,这就是遗传和变异。(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

    6、(出示普通青椒和太空椒的图片)图中有两种青椒,一种青椒叫太空椒,是用邀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另一种是普通青椒。你们知道这两种青椒在植株、果实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与差异吗?2.阅读:学生先阅读资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3.讲解:将普通植物种子搭载于宇宙飞船,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就形成了太空植物种子。太空植物种子多数都发生了遗传基因突变,返回地面后,经过农业专家多年培养就长成了太空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太空植物与普通植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呢?课下继续搜集资料进行探究吧。 1.2相似与差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植物后代和亲代的相似与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动物成人后代与亲代的

    7、相似与差异。本课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它们的相似和差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同种动物后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活动2“观察我的家庭成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了解人类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应用与拓展“找“用友”,目的是通过统计、讨论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研究人类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方面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认识到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物或人亲代与后代相似与差异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尊重他人,

    8、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了解动物或人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说出某种动物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2.能说出自己与父辈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方面相似与差异的特科学思维:1.能从动物后代与亲代间相似或差异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调查、阅读等方式获取动物相似与差异的信息。3.能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呈现探究结果。4.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寻找动物间的相似与差异产生探究的兴趣。2.能尊重他人研究的结果,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3.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形成集体

    9、观点。动力。科学态度: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和社会需要是研究动物后代与亲代间相似或差异现象的原因。【教师准备】有关动物或人亲代与后代的图片或课件。【学生准备】观察自己与父辈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方面(相似与差异)的特征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应用与拓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一组狗妈妈和狗宝宝的图片

    10、)同学们,这是一只狗妈妈和几只可爱的狗宝宝,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提问:狗宝宝与它们的妈妈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寻找它们的相似和差异。(1)掌握方法。讲解:小组内先选择几组动物亲代与后代的照片(教师准备或学生课前收集),如鸡妈妈和小鸡、猫妈妈和小猫等,然后从皮毛颜色、外形、外貌等方面寻找动物亲代与后代有哪些相似和差异。(2)观察记录。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3)交流汇报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小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和评价。(4)得出结论,总结:通过对同种动物亲代与后代在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特征的观

    11、察可以得知,同种动物亲代与后代之间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三)实践应用,课后调查1.判断连线引导:(出示4种不同犬类亲代和后代的图片,亲代在上面一行,后代在下面一行,打乱顺序,不要一一对应)观察图片中的4只狗妈妈和4只狗宝宝,为每位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用线连起来。2.课后调查。(1)引导:我们自己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存在哪些相似和差异?可以用什么方法。从哪此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呢?(2)讲解:我们可以用照镜子、观察照片、访谈等方式,寻找自己与家人的相似和差异;还可以从人的相似和差异:还可以从耳垂,额头、舌头、手指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建议;调查的内容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是否

    12、有双眼皮,是否可以卷舌等。)(3)调查: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                           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同种动物亲代和后代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人类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也存在相似和差异吗?(二)处理信息1.统计:学生在小组内整理调查的内容,将结果记录下来。2.汇报:指定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其他小组补充评价。(三)得出结论1.讨论:自己与父亲、母亲相似或差异

    13、的特征有哪些?自己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似或差异的特征有哪些?2.小结:人类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四)应用拓展1.设计图表(1)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或人类的后代与亲代之间都存在相似与差异,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之间有多少相似与差异的特征呢?(出示教材中的图表)请设计图表,统计全班同学在舌头、额头、耳垂、手指4个方面的特征。(2)出示:教师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结构有什么特点。(3)讲解:第一列内容,可以是“卷舌”和“不卷舌”,也可以是“有耳垂”和“无耳垂”或其他内容。(4)设计:学生设计统计表。(建议全班或几个小组设计相同内容的统计表。)2.统计数

    14、据。(1)引导:请用统计图表分别统计与自己有一项或几项相似特征的同学数量。(2)统计:全班或几个组联合进行统计,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建议:教师从上表的左侧开始,请卷舌的同学起立。然后依次请发际无尖的、无耳垂的、拇指弯的同学坐下,剩下的同学为第1组,即表现为卷舌发际有尖、有耳垂、拇指直。以后依此类推,将全班同学分为16组,很有可能某些组为空白。)3.得出结论。(1)讨论:从统计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没有与自己的各个特征完全相同的同学?(2)总结;人与人之间有些特征相似,有些特征有差异,没有完全样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1.3化石里的古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生物的后代与

    15、亲代的相似与差异之后,进一步通过化石来了解已经灭绝的古生物。本课设计了“探究化石里的古生物”的活动,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阅读、参观等方式,认识什么是化石,怎样根据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信息。应用与拓展“制作古生物幻灯片”目的是通过搜集、制作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生物的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化石里的古生物信息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天绝的生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说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

    16、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2.能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科学思维:1.能从已天绝的古生物与化石之间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化石的信息。3.能运用概念图、科学语言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4.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研究化石所承载的古生物信息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3.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态度:能认识到人类研究化石对于揭示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密切相关。【教师准备】化石、课件或视频

    17、等。【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霸王龙化石或其他古生物化石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播放恐龙、猛犸象等古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恐龙、猛别象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古生物,请你想一想,科学家是怎样知道这些古生物曾经生活在地球上?又是怎样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原来,科学家是通过研究化石知道的。2.提问:化石能告诉我们有关古生物的哪些信息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察化石,发现古生物信息。(1)引导: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遗迹。(出示教材第8-9页6幅化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化石图片,判断它们属于

    18、哪一类化石,从中我们发现了哪些信息?(2)观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判断每种化石的类型。(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播放:有关化石的影像资料。(5)小结: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鱼化石、贝壳化石、恐龙化石属于遗体化石,足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通过观察化石的特点,我们可以获得古生物的形体特征等信息。2.推测霸王龙的特征(1)提出问题引导:没有人知道古生物确切的样子,但人们可以通过从岩层中发掘的化石,来了解古生物的相关信息。(出示霸王龙的化石图片成课件)观察图片中的霸王龙化石,你能从化石中获得什么信息?(2)获取信息讲述:观察时,先整体观察霸王龙化石有什么特点,再分别观

    19、察霸王龙牙齿化石、足印化石、蛋化石、后腿骨化石是什么样的。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化石图片,分析其特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整理信息。引导:我们观察并分析了霸王龙化石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与人或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结合课前搜集的霸王龙资料,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推测霸王龙的某此特征信息。推测:学生分组整理信息,结合教材第10页概念图,推测霸王龙的某此特征信息,并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4)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总结:通过观察化石和查阅资料可以得知,霸王龙生存于白恶纪末期,分布于北

    20、美洲,卵生,是体型高大的肉食性动物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古生物信息的。(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仲1.引号:同学们,课下我们继续搜集其他古生物的资料,并制作成古生物幻灯片。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的幻灯片内容科学、版式精美。2.作业:学生课下搜集古生物资料,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然后根据资料制作幻灯片。3.交流:教师择时组织学生进行古生物幻灯片展示与评价。 1.4生物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化石及已灭绝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灭绝的生物和当今生物的相似之处。本课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比较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是通过观察,同读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古生物与现代生

    21、物的相似之处。活动2“生物演变过程”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了解生物演变的过程。“调查活化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等活动,认识这些生物从古代一直存活到现代,而且没有发生太人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物演变历程的兴趣;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乐意与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灭绝生物和当今生物的相似之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描述已经灭绝的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2.能说出生物的演变过程。科学思维:1.能根据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的不同之处提出探究性问题

    22、。2.能通过案例分析、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生物演变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运用时间轴简图、小论文等形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探究活动作出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古生物和现存生物的相似性产生探究的兴趣。2.能实事求是地尊重调查的结果。3.能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态度:能认识到研究生物的演变对认识地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教师准备】马的骨骼化石复原图成课件、生物演变的资料和视频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相似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23、。(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现代马和始祖马的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它们有哪些不同?2.提问:科学家们认为始祖马是马的祖先,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其他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有什么相似之处?(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比较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1)引导:(出示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及复原图。)观察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及复原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2)观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小结:不同时期的马尽管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外貌特征、身体结构、食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研究不同

    24、时期马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推测远古生物演变成现代生物的过程。(5)引导:除了马之外,其他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也有相似之处吗?课前我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开始整理资料,并运用幻灯片、资料卡等方式呈现出来。(6)阅读:学生阅读资料,利用某种方式整理资料,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教师巡视指导。(7)汇报:指定小组代表用幻灯片、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资料内容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8)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灭灭绝生物和当今某此生物之间会存在相似之处。”2.生物演变过程,(1)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我们发现古生物和现代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现代生物是怎样由古生物演变过来的呢?我们通

    25、过阅读资料来探索发现。(2)掌握方法。讲解:阅读资料时,要快速浏览,找出资料中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并用笔勾画出来或做上标记。(3)阅读整理。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动物是如何演变的,将阅读结果记录在时间轴上。(4)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讨论:在动物的演变历史中,先有什么动物?后有什么动物?动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趋势?总结:动物的演变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各种生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既有一些生物种类火绝,又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整个生物界在逐渐的演变发展中繁盛起来。(三) 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出示腔棘鱼、

    26、银杏树的图片)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腔棘鱼,等生物不但生存了下来,并且数千万年其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你还能找到像它们一样的“活化石”吗?2,阅读:学生小组合作,搜集、阅读资料,并以幻灯片、手抄报的形式学习。3.交流:指定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课上课时间不够,教师可另择时交流。) 2.5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中年级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和运动物体具有能量之后,进一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形式。活动1“认识各种能量”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作用和常见的能量形式。活动2“寻找周围的能量”意在通过观察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

    27、事种能量。应用与拓展“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认识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各种能量形式的兴趣;树立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2.能说出任何物体运动或变化都需要能最。动能、声能、光能、电能、磁能、热能等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科学思维:1.能从物体运动与能

    28、量之间的关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分析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能量方式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各种能量的信息。4.他运用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作出结果性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自然界中常见的能量形式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能与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能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们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教师准备】橡皮筋动力飞机、橡皮筋、圆杜形小塑料盒、长木棍、小木棍、课件、视频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橡皮筋

    29、动力飞机)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怎样让飞机飞上天?(教师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成为动能,飞机具有了动能就飞了起来。其实火车行驶、小牛生长、灯泡发光、太阳灶发热、光伏电池发电等都离不开能量。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认识各种能量。(1)引导: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中的物品各利用了什么能量。(2)观察: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各利用了什么能量。(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修正。(4)讨论:能

    30、量有什么作用?常见的能量有哪些形式?(5)小结: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动能、声能、光能、电能、磁能、热能等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化学能、水能和风能等能量形式。2.寻找周围的能量。(1)引导:我们周围每时每刻都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存在。(出示图片或课件)观察房屋内外的物品或现象中存在着什么能量。(2)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引导其他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4)分类:根据能量形式将物品或现象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5)交流: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分类的结果。(三)制作模型,应用拓

    31、展1.引导:我们知道能量能够使物体运动起来,而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制作一个滚筒,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2.制作滚筒。(1)掌握制作方法。播放:制作滚筒方法的视频。(提示学生注意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指定学生汇报,然后出示制作方法。A.用锥子在瓶底和瓶盖中心各打一个3毫米的孔。B.将橡皮筋的一端从瓶内底孔穿出,在瓶外套上一根小木棒。学生回忆制作方法,并进行复述,记忆。出示注意事项:A.小组要分工合作。B.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2)制作滚筒,学生分组制作滚筒,教师提示学生要找准瓶底和瓶盖的中心。3.实验发现,(1)讲解实验方法(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

    32、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教师提示学生实验中要多做几次。(3)思考: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小结:物体的能量越大,运动的路程就越远。 2.6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能量之后,进一步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活动1“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是怎样实现能量转换的。活动2“利用热能驱动的小装置”目的是通过制作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走马灯是一个将热能转换为动能的装置。应用与拓展“怎样让走马灯转得更快”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走马灯转得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动

    33、手制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材料探究能量之间转换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能说出某种形式的能量通过某种装置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科学思维:1.能从分析能量转换装置输入与输出能量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实验、制作等方式获取有关能量转换的信息。3.能用关系图示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能量转换表

    34、现出探究的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态度责任:能说出能量转换装置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准备】电话机、电流传感器、电脑、卡纸、有光纸、按扣、铁丝、蜡烛、剪刀刻刀、钢丝钳、圆规、锉刀、胶水、木板、课件、视频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制作走马灯的环节。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交流与评价环节和“应用与拓展”。                      

    35、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在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好地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出示电热水壶、电灯泡等图片)像电热水壶、电灯泡等都是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换装置呢?2.提问: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换的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1)寻找身边的能量转换。引导:当我们打开开关,接通电源时,电灯泡会发光。想一想,电灯泡工作时,输入的是什么能量,输出的又是什么能量?汇报:指定2-3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修正。小结:电灯泡发光时,输入的是电能,输出的是光能讨论:身

    36、边还有哪此设备、器材或现象中存在着能量转换,分析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分析它们输入和输出的各是什么能量,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教师提示学生多数能量转换装置输出的不只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如电视机输出的有光能、声能和热能等。汇报:组织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2)分析打电话的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引导:(播放打电话的视频)我们经常打电话,想一想打电话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演示:教师先介绍实验材料,再指定两个学生演示打电话的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大屏幕上音频的变化。(教师说明音频是电能的一种呈现形式。)讨论;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37、这种现象说明在打电话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小结:打电话过程中,能量的转换是:声能,电能声能。(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演示:风动小鼓模型,分析能量是怎样转换的。2.作业:课后准备制作走马灯的材料。                         第二课时(一)明确任务引导:(出示走马灯图片)走马灯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它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它输入和输出的各是什么能量呢?让我们动手制作一个走马灯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

    38、(二)掌握方法1.播放:制作走马灯方法的视频。(提示学生注意制作的过程和方法。)2.讲解:出示制作方法图片,重点讲解制作关键。(1)用圆规在卡纸上画半径分别为5厘米、4厘米、1厘米的三个同心圆,并用量角器将圆周平均分为24份,画出12个扇叶的剪开线。(2)用刻刀沿扇叶剪开线刻开,并向上折成扇叶。(3)用有光纸做圆筒时,要留出约1厘米的粘接处。3.出示注意事项:(1)小组要分工合作,可以将任务分解为做顶盖、做圆筒、做支架三项。(2) 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三)制作走马灯1.制作:学生分组制作走马灯,教师巡回指导。2.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在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3.讨论:走马灯输入和输出的

    39、各是什么能量?(四)应用拓展1.提问:怎样让风轮转得更快?2.假设:想一想,走马灯转得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能与风轮扇叶的多少、风轮的大小、风轮离蜡烛的远近有关。)3.出示实验方法:(1)将两个大小相同,扇叶数为16个和8个的风轮,分别放在同样高度的支架上,点燃蜡烛观察风轮转动情况。(2)将两个扇叶数相同,大小不同的风轮,分别放在同样高度的支架上,点燃蜡烛观察风轮转动情况。(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风轮,分别放到高度不同的支架上,点燃蜡烛观察风轮转动情况。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想怎样才能让走马灯转得更快。6.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个转得更快的走马灯

    40、,并记录下来。7.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设计的走马灯,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2.7电磁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制作电磁铁”日的是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活动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旨在通过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联电池的多少有关。应用与拓展“制作电动机”,意在通过制作电动机引导学生解释电动机是怎样进行能最转换的,体会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材

    41、料探究电磁铁性质的兴趣;树立学生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说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磁能的装置。2.能归纳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的特性。3.能归纳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科学思维:1.能通过电铃发声与电磁铁之间的联系,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根据电磁铁的结构,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假设。3.能通过实验、制作等方式获取有关科学事实。4.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并

    42、判断结论与设是否一致。6.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和结果性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表现出探究兴趣。2.他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多样的实验方案,3.他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2.能简要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教师准备】电铃实物、粗铁钉、漆包线(9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曲别针、有关课件或视频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播放:电铃课件。接通电源电铃发出声音,断开电源电铃停止发声。2.讲述

    43、:你知道电铃是怎杆发声的吗?它的内部会有什么装置呢?(出示电铃剖面图)这缠绕着漆包线的装置叫做电磁铁,它是由铁芯、线圈和电源组成的。电铃之所以接通电源,发出“丁零零”的声音,就是因为电碰铁的缘故,3.提问:你知道怎样制作电磁铁吗?它是怎样工作的吗?(二)掌握方法,制作电磁铁1.掌握方法。(1)讲解并演示制作电磁铁的方法。(2)思考:制作电磁铁分几步?应该怎样操作。(3)出示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并说明制作中注意的事项2.制作电磁铁。学生分组制作50匝和100匝的两个电磁铁。教师巡视指导。3.实验观察。(1)出示实验方法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一端接近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

    44、源观察又有什么现象?(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4.得出结论,(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制作、实验结果。(2)思考:电磁铁有什么性质?它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能量?(3)小结: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磁能的装置。(三)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提出问题。提问: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作出假设。(1)引导:根据电磁铁的结构,你认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2)假设:我认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能与线圈的匝数、串联电池的节数有关。(学生也可能猜想到与铁芯的材料或相细有关,鼓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设计实验,(1)引导:设计的实验是对比实验,也就是在实验

    45、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比如我们要研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两个实验只改变线圈匝数的多少,串联电池的节数不变。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节数是否有关,可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又是什么呢?(2)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3)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最后形成统一的几个实验方案。4.实验观察。(1)要求:小组成员要分好工,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五验;每个实验要做3次。(2)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5.得出结

    46、论。(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并相互补充与评价。(2)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3)小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联电池节数有关,数多、中联电池多,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6.电磁铁的应用。(1)讲述: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铺,人们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做很多事情。(2)播放:电磁起重机、电话机、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视频,(3)交流:你还知道哪此装置用到了电磁铁?(四)制作探究,拓展延伸1.出示:自制电动机作品,2.播放:制作电动机的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3.制作:学生根据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建议布置学生课下完成)。4.探究:怎样让电动机转得更快?5.交流:组织学生

    47、交流自己的作品和探究的结果,并进行评价。 2.8能量转换中的孔子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寻找能量控制装置”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活动2“探究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某些能量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应用与拓展“设计自控装置模型”意在通过设计等活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间题,帮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新的思路、新

    48、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探究能量控制装置的兴趣;树立学生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说出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2.能归纳出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科学思维:1.能通过能量控制装置与能量变化之间的联系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实验、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科学事实。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实践:1.能对能量控制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能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多样的能量控制装置。3.能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能举例说明某些能量控制装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师准备】HB铅笔芯、带灯座的小灯泡、电池、导线、大铁钉、支架、酒精灯、记录表、有关能量控制装置的课件或视频等。【学生准备】课前观察能量控制装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新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46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