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题11 启示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高考历史解题模板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6464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195.2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11 启示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高考历史解题模板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11 启示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高考历史解题模板 Word版含解析 专题 11 启示 材料 题解 模板 高考 历史 解题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启示类材料题解题模板启示类材料题解题模板 题型特点题型特点 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 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 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 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 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1.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2.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

    2、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 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 些规律性认识,切忌脱离题目泛泛而谈。 3.认识、启示类设问答题注意事项: (1)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这种认 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 (2)对问题的认识、启示,只需亮明观点,不必展开分析。 (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一类问题的看法, 就要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原因与影响入手)、 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 主旨思想一致的结论。 实践演练实践演练 1.(2019 江苏卷

    3、 24B 节选) 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 凯莉曾公开 宣称: “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 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 险。 ”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 “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 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3 分) 【解析】 (2)据材料二“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 有人情味把有责任的使用原

    4、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 结合甘地非 暴力不合作的政治思想从道德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解决争端的和平方式进行分析。 【答案】 (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争端。 2.(2018 天津卷 13 节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 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 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 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

    5、复救亡决论 (1895 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 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 (1918 年)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 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 这导致他对 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 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 分) 【答案】 (4)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

    6、要增强文化 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 总体评判。 【解析】 (4)对于任何一个历史现象,包括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坚持两分法,从而得出答 案: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再结合目前的习总书记的四 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严复对传统文 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看法,得出答案: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 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3.(2018 天津卷 14 节选) 2015 年,习近平主席指出: “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国之间

    7、一再发生战略误判, 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 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 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 尼撒战争史中认为,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 恐惧” 。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 更广阔的领土范围、 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 海上的绝对优势, 是

    8、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 德 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 (1907 年)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 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 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 改变的挑战, 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 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 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1947 年)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 (2 分) 【答案】 (4)避免: “修

    9、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 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解析】 (4)结合题眼“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 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以及习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点,关于大 国关系的处理,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得出答案: “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 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防止战略误判。 4.(2017 全国 II 卷 45 节选)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 “严且备矣” ,但“究

    10、其实, 无一人过问” ,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 , “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 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 清政府令 “各衙门即行查勘、 估修, 以壮观瞻, 并大清门、 正阳门外, 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 “官吏闾民,皆称不便” ,更有官吏怂恿 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 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并结合

    11、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7 分) 【答案】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 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解析】 (2)第一小问困难,据材料一,由“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 于城根摆设” “官吏闾民,皆称不便”可得打破了百姓习惯,由“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 勘、 估修, 以壮观瞻 ”“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可得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 第二小问启示,依据材料二,结合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得出改革既要除旧

    12、又要布 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5.(2017 天津卷 14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 推动 经济发展。 19531973 年,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 3 5%, 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

    13、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 工业、 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 到 1975 年底, 达 1850 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 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 分) 【答案】 (3)认识: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 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解析】(3) 结合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促进经济发展, 和面

    14、对 70 年代经济危机失灵的史实, 可知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的认识是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6.(2017 浙江选考 32 节选) 材料一 1955 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 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 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 决议 “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 , 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 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 议“将作为一件

    15、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 1994 年亚太 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 ,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 2010 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 2020 年实现 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 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 2000 年关税总水平分 阶段降低到 05%,2004 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 425%;中国承诺到 2000 年以 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 15%,到 2004 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 104%。亚 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

    16、整理 (2)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5 分) 【答案】 (2)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 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 【解析】 (2)经验,结合材料一二得出亚洲合作发展的经验有要遵循自愿的原则,国家要坚 持独立自主,要维护国家主权,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要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由于国家之间 发展不平衡,要相互尊重国家之间的差异,共同发展。 7.(2016 天津卷 12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 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 和 十 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

    17、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 书的编印, 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 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000 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宋代印书 有地可考者 1500 种,该五路即占 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 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 县志续载

    18、,乾隆二十一年, “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 ,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 “赖 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 “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 ,龚 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4 分) 【答案】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 分) 【解析】 (3)结合材料内容,运用辩证分析的史学理论,归纳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社会 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8.(2016 天津卷 13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

    19、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 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 ”“糟 得很” ,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 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 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 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 应该跟着谁走。 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 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

    20、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 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 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 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 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 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按照自愿和互利的 原则, 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 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1951 年 12 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4

    21、 分) 【答案】 (4)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 (4)结合三则材料,归纳不同时期中共对农民的态度,和农民对中共的支持,总结 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 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 党得领导。 9.(2016 天津卷 14 节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 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 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 年第 18 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

    22、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 进出口贸易繁忙, 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 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 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4 分) 【答案】 (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 道路是多样化的。 (4 分) 【解析】 (4)结合材料一内容,可总结对城市化的认识是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3、结合 材料二内容,可得认识是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结合材料三内容可知认识是城市化建 设道路是多样化的。 10.(2016 江苏卷 21 节选)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 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 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 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 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 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

    24、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3 分) 【答案】 (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 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 【解析】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得出抑商和惠商是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抑商政策是 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经济政策,

    25、惠商是阶段性的,抑商和惠商在某一阶段同时存在。 11.(2016 江苏卷 24 A 节选)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 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 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 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 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

    26、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因为如若不 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 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 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 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3 分) 【答案】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 进取的勇气。 【解析

    27、】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 的进取精神等角度得出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 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 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 于进取的勇气。 12.(2015 全国卷 40) 材料一 在历史中, 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 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 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

    28、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 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 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 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 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 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 于据乱(世) ,立君主;中于升平(世)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 ,为民主。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

    29、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 分) 【答案】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 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7 分) 【解析】 (3)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应该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3.(2015 天津卷 12 节选)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 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 5 世纪 前 4 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 356 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 451 年) 公元前 3 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 221 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 270 年左右) 公元前

    30、 2 世纪 公元 2 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 202 年公元 184 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 201 年公元 192 年) 公元 3 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 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 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 (192284 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 年) 公元 4 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 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 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 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 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 年) 公元 56 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 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 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31、476 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 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 分) 【答案】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 (2 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 (4 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2 分) 【解析】(2) 第一小问现象, 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相似; 第二小问发现, 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

    32、第三小问认识,由 本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14.(2015 天津卷 14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 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 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修已以安人” , “修已以 安百姓” 。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 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

    33、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 分) 【答案】 (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 (2 分) 认识: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 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4 分) 【解析】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 调做学问, 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二小问认识, 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应该从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15.(2015 四川卷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34、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 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 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 不得侵犯。 10 1791 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 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 年 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 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 年 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 年 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

    35、 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 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朱曾汶译)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 他想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 ,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 1945 年 4 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 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1948 年 5 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 号召” ,各民主

    36、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 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6 分) (3)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 (6 分) 【答案】 (3)共同经验:A.不断发展完善;B.适时创新;C.符合国情等。诸如:建国初期的 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等。 【解析】(3)此问属于开放性性题型,学生容易把握,围

    37、绕“共同经验”展开,言之有理 即可。再结合两国相关政治文明建设史实展开说明即可。 16.(2015 上海卷 40 节选) “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 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机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

    38、, 以才智由竞争为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 大同书 材料三 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 未凘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徧世界,此亦天不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 厚庄日记 ,1925 年 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遥远的美梦; 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 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朗克(Ott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15 分) 【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39、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 1:能注意到近代以来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辩证互动关系(4 分) 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 20 世 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 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 种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 水平 2:仅强调近代以来竞争世界的形成与扩张,或儒学大同理想的现代意义(2 分) 水平 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 分) 【解析】 (3) “竞争世界”催生“大同理想”的复兴, “大同理想”为“竞争世界”造成的种 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二者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11 启示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高考历史解题模板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4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