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宪法学习讲义学习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4064499
  • 上传时间:2022-11-07
  • 格式:PPT
  • 页数:125
  • 大小:21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宪法学习讲义学习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宪法 学习 讲义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宪法讲义“法”的概念 1、“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规范。2、法与道德不同在于:有无国家的强制力。3、法的功能:公民行动的判断基准及纠纷的解决基准。一、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概念(一)(一)“宪宪”字的解释字的解释 1“憲”字的造义:从心里遵守 2“宪”字含有规范、遵守的意思(二)(二)“宪法宪法”的词源的词源 古代中国曾有“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用作名词的“宪法”:泛指典章制度。例如,国语晋语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用作动词的“宪法”:指法令的颁布。例如,管子立政中的“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三)英文宪法(

    2、三)英文宪法(constitution)的含义的含义 英文(constitution)原意:规定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构成的规范(古代西方的宪法侧重于组织法、权利保护方面的意义,而古代中国的宪法没有此意)。(constitution)包括:1、成文法 2、不文律 constitution 还可以从三方面加以理解还可以从三方面加以理解 1、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的法律。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一书中将城邦的法律分为宪法和普通法。2、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制定的普通法规。如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一书,多处使用“宪令”一词。3、指有关确认教会、贵族、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

    3、的特权,以及它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四)日本宪法词源的演变(四)日本宪法词源的演变 日本从隋唐开始继受中国的律令制度,“宪法”一词的应用基本上与中国相同。如圣德太子颁布“宪法17条”。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转而接受西欧法。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的“宪法”概念。日本1945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进一步确立了近代意义的国民主权、保障人权、权力分立的“宪法”概念。(五)宪法的特征(五)宪法的特征(P16页)页)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及统治机构的权限。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立法依据和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

    4、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2、宪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宪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3、限制国家权力的发动国家权利刑法行政法条例4、宪法本质的学说、宪法本质的学说 1、神的意志论君权神受。2、全民意志论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契约论的思想。3、阶级意志论王叔文等学者。(六)(六)宪法结构宪法结构(P25页)页)1、成文宪法、成文宪法(一)序言 反映宪法的理念(二)宪法的正文 一般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根本制度及宪法的实施保障。(三)宪法的附则 宪法的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并具有特定性和临时性的特点。2、

    5、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由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和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宪法惯例、判例构成。(七)近代宪法的基本内容(七)近代宪法的基本内容 1、人权保障规定(人权主要分为自由权与社会权)2、统治机构规定(统治机构主要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宪法的基本内容分为公民权利保障和统治机构两大部分,宪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保护人权而设计的。(八)(八)宪法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P23页)页)1 近代的宪法理念近代的宪法理念 近代宪法的概念指的是近代国家成立以后的宪法概念。此概念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市民革命(18世纪后半)以后发展起来的概念。1

    6、789年 人权宣言中的人生来平等、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国民主权等理念与独立宣言的理念相同。故以国民主权,尊重人权,权力分立为理念的国家基本法称为近代意义的宪法。2 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 以卢梭“社会契约”、“天赋人权”学说及人人权宣言权宣言第三条“所有的主权渊源本自公民”为根据。保障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宣言 成为1791 年法国宪法的序言部分,即人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分权原则 以以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第十六条“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为根据。权力分立是将君主掌握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让三权即独立又制约,防止权利的滥用。法治原则 法

    7、治原则是保障基本人权原则的补充,其目的是防止专制统治。其内容:宪法的最高法规性(议会指定的法律也有可能侵犯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地位高低,所有的人有权平等的接受法院的裁判)司法权的独立(违宪审查权)正当法律程序(不仅法律的内容必须正当、合理,而且权力(司法、立法、行政)的行使也必须正当与公正。3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中国人民与欧美国家公民的含义不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社会契约”,不认为主权是全民的“公共意志”的体现,其权力与西方所认为的全体国民公意的“超阶级”的观点有所区别。公民权利保障原则: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和列举了公

    8、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它为我国人权观念向着国际化转变提供了契机。“依法治国原则”: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重申了依法治国这一重要原则。十五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在宪法第5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之间实行民主集中制。”(权力的制约原则有一定的体现)。(九)近代宪法的分类(九)近代宪法的分类(P18页)页)1、成文宪法

    9、与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指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相同的宪法。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十)宪法制定(十)宪法制定(P38页)页)1、宪法制定指一个国家最初的宪法。2、制宪权:指制定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3、制宪机关:各国通常根据需要成立制宪会议、国民会议、立宪会议等。4、制宪程序:通常必须经过设立制宪机关、提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

    10、、公布实施等阶段。(十一)宪法修改(十一)宪法修改(P39页)页)1全面修改。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改,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如1946年日本宪法、新中国前三部宪法的修改等。2部分修改。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增撤若干条款,而不牵动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我国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宪法的修改即属于部分修改。3通过解释修改。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进行修改,但实际上却变更了其涵义的修改方式。既采用司法解释等方法变更宪法的内容。(十二)宪法修改程序(十二)宪法修改程序(P46页)页)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议、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1提案。任何国家修改宪法必须经过的程序,而

    11、且必须由有权机关提出。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l/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2.审议。宪法修正案提出以后,由法定有权机关,对宪法“应否修改”作决定的程序。这一程序在有些国家并不存在。3.起草。决定宪法应该修改后,由法定有权机关对决定修改的部分进行具体的草案拟定。4.议决。议决是修改宪法的必经程序。通常由国会、人民代表大会、公民投票等通过,通过程序比通过一般法律程序严格。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议决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5.公布。宪法修正案只有公布之后,才有法律效力。公布宪法修正案的机关主要有国家元首、议决机关和行政机关等情况。我国宪法修正案的公布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

    12、(十三)宪法的解释(十三)宪法的解释(P49页)页)近代各国解释宪法的机关大致有以下几种:1由立法机关解释。这一制度源自英国。英国自从建立议会制度以后,就将议会作为立法机关;在英国,宪法和法律没有明显区分,所以宪法和法律的涵义也由议会作出解释。我国的宪法解释权由立法机关行使,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2由司法机关解释。这一制度源自美国。现今世界各国中,采行这一制度的国家很多,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是由司法机关解释宪法。3由特设机关解释。这一制度起源于奥地利,推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如奥地利、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都建立了宪法法院,法国、韩国等建立了宪法委员会。(十四)

    13、违宪审查制度(十四)违宪审查制度(P54页)页)1、世界上违宪审查体制通常分为四类:、世界上违宪审查体制通常分为四类:、最高代表机关审查体制,如:英国、前苏联。、司法审查制。指由普通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附带的对适用该案件的法律合宪性进行审查。如:美国、日本。、宪法法院审查制。是指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法院是1920年的奥地利宪法法院。如:德国、俄罗斯。、宪法委员会审查制。是指设立专门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如:法国。2、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现状、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现状 我国并未建立起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有一个专门的法规审查机构“法规审查备案室”。法规审查

    14、备案室隶属于全国人大法工委,它不仅负责法规备案,更重要的是审查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冲突,尤其是下位法与宪法之间的冲突问题。“法规审查备案室”存在的问题:第一,提案程序不健全;第二,审查的范围狭窄;第三,法规审查备案室缺乏独立性和权威。二、宪法的历史发展(一)近代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近代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1、经济条件。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政治条件。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3、思想条件。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法治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洛克

    15、(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代表作:政府论。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的“权力分权”理论。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突出的理论贡献:社会契约理论 人民主权原则理论。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十八世纪法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二)英国宪法的发展(二)英国宪法的发展 1、英国宪法发展概述:、英国宪法发展概述:英国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摇篮。英国宪法实际上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和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判例的构成。既英国的习惯法与判例法构成了宪法内容的要素(英国的判例与普通法律的效力相同)。英国宪法在形式上为不成文宪法。2、自由大宪章自

    16、由大宪章的制定:的制定: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1215 年国王与贵族、僧侣签订了自由大宪章(Magna Charta),在大宪章里国王承认贵族、僧侣们的诸多权利。同时也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自由大宪章成了近代宪法人权保障部分的参考原型。3、英国宪法的人权保障部分的法律:、英国宪法的人权保障部分的法律:1628年权利情愿书 1679 年的人身保护法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以上成了宪法上的人权保障部分的构成。4、英国宪法统治部分的法律:、英国宪法统治部分的法律: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 1832年国民代表法 1911年国会法 以上成了宪法上的统治部分的构成。(三)美国宪法的发展(三)美国宪法的发展

    17、1、独立战争后,东部13州在1776 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各州以独立宣言为依据制定宪法。2、美国宪法于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获得批准,并在此后不久被13个州的会议批准。根据宪法,美国成为联邦国家,从此取代了基于邦联条例而存在的较为松散的邦联体制。3、1789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美国宪法开创了世界宪法史上成文宪法的先例。美国宪法创造出不同于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的联邦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为许多国家所仿效。4、美国宪法由序言和、美国宪法由序言和 7 条正文组成条正文组成 美国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由52个单词构成。译文如下:我们合众国公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

    18、,保障国内平稳,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为确保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因自由而得到的幸福为目的,并为美利坚合众国而制定本宪法。序言阐明了制定宪法的目的。第一条: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等。第二条: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等。第三条:规定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等。第四条:规定各州及州与联邦的相互关系和义务等。第五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等。第六条: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等(联邦优先规定)。第七条:规定宪法的承认程序。5、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1787年制定的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当时一些州宪法中所肯定的民主权利包括

    19、在内。加上1789年法国革命的影响,美国国会于1789 年9月25日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作为美国宪法的补充条款。修正案通称“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非法的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自由、生命或财产,以及司法程序上的一些民主权利等。6、其他修正案:、其他修正案:“权利法案”通过后、美国国会又陆续通过了17条宪法修正案,其中主要的有:南北战争后生效的废除奴隶制,保障黑人权利的第1315条修正案;1920年生效的美国妇女享有选举权的第19条修正案;1964年生效的关于选

    20、举时取消人头税限制的第24条修正案;1971年生效的关于降低公民选举年龄的第26条修正案等。这27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四)法国宪法的发展(四)法国宪法的发展 1、法国宪法的产生。、法国宪法的产生。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法国1789年发生了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人权宣言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的观点,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人权等原则。人权宣言中的人生来平等、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国民主权等理念与独立宣言的理念相同,以这些理念为基础,1791 年法国制定了以人权宣言为序言的欧洲最早的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为君主立宪制宪法)。2、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的主要条文:的主要

    21、条文:第一条:人间、自由与权利生来平等。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在于保持没有因时效而消灭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所有、安全及反抗压迫的权利。第三条:所有的主权渊源本来就在公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未经公民明确的授予的权力。第四条:自由成立于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法律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对所有的人都必须相同。所有的公民在法的面前平等,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接受一切的荣典及地

    22、位、按其能力担任一切的公职,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六条: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明显的公共需要被合法的认定时,且在公平而事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3、法国宪法的发展、法国宪法的发展 法国自大革命后,陆续制定过许多部宪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793年第一共和国宪法、1830年钦定宪法、1848年第二共和国宪法、1875第三共和国宪法和二战后的第四、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制定过15部宪法)。法国近代宪法的发展是在共和制宪法与君主制宪法之间的演变中发展的。4、法国钦定宪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法国钦定

    23、宪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波旁王朝1830年制定的钦定宪法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831年指定的比利时宪法以波旁王朝钦定宪法为蓝本。1871年指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以比利时宪法为蓝本。亚洲继承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于1889年仿效德意志帝国宪法而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五)现代宪法的发展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近代宪法确立了以保护自由权为中心的人权保障制度,忽视了商品经济带来的诸如剥削等社会问题。马克思著资本论 提示了“剩余价值论”、对剥削等不公平的社会提出批判。2、魏玛宪法魏玛宪法 1919年,战败的德国成立魏玛共和国,为了解决社会不公平的现象,1919 年颁布魏玛宪法。魏玛宪

    24、法是针对社会上新的不平等而制定的新型宪法。既在近代宪法保障人权理念的基础上,不仅要保障自由权、而且必须增加社会的基本权利、既生存权、劳动权(保障劳工利益)、教育权等新的社会权利。所以魏玛宪法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宪法理念的形成。3、社会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1918 年苏俄宪法颁布,标志着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六)日本近代宪法的发展(六)日本近代宪法的发展 1、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明治宪法)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等人出使西欧考察欧洲各国宪政。1885年,设立内阁,伊藤博文任首任总理大臣。1886年明治天皇命伊藤博文、井上毅等人起草宪法。明治宪法于明治宪法于1889年2月11

    25、日颁布、1890年11月29日施行。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而制定的钦定宪法。2、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的特点:1、宪法确立天皇主权原则 2、确认天皇拥有统帅权 3、限制人权 明治宪法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宪法,对于创建日本政治的近代化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宪法的理念是主权在君,自然人权受到限制,而且军部独立于内阁之外,这也是其日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3、日本国宪法日本国宪法特点:战后,在国民主权、和平主义、基本的人权保障理念下、1946年制订日本国宪法(1946年11月3日颁布,1947年5月3日实施)。同战前帝国宪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

    26、点:(1)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2)实行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3)放弃战争原则,仅保留自卫权(第9条)。(4)国民主权原则(包括地方自治原则)(5)基本的人权保障原则三三 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一)晚清宪法(一)晚清宪法 1、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的内容:“大清皇帝万世一系”;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召集及解散议会,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

    27、及订立条约,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另外,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该宪法的特点是君权专制,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2、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颁布了以英国议会制为蓝本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十九信条”对君权做了较大程度的限制,力图制定一部议会制君主立宪的宪法。其第三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缩小了皇帝的权力。并将宪法及法律的起草、宪法改正案的提出、内阁总理大臣的公举、涉外

    28、事务的决策、官规官制的确定、年度预算的议决、皇室经费的增减等项权力归于国会。扩大了议会的权限。(二)(二)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一部重要宪法,共7章56条。它的制定和公布施行,也是中国宪法史上的一件大事。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为近代亚洲最初的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2、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法天坛宪法草案草案 1913年7月,由众参两院各选出30名议员,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10月中旬,宪法草案脱稿,共10章113条。制度大半模仿法国。宪法草案中国会权力主要有10项

    29、,分别是立法权、质询权、受理请愿权、建议权、弹劾权、不信任权、设立常设委员会权、财政权、修正宪法权与解释宪法权。总统主要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解散国会权、紧急命令权、军事权、外交权、法律公布权、戒严权、赦免权等9种权力。与法国“虚位元首”总统的权力相比较,其中部分重要权力明显缩小。3、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当选为民国总统之后,在当年11月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同时以大总统命令将内阁改为政治会议。袁世凯咨询修改临时约法。民国三年三月,袁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内容共七项,全部是增加总统权力内容。随后,约法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约法,五月一日由袁世凯公布。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郁闷

    30、而死,副总统黎元洪根据民国二年的大总统选举法,就任大总统。民国五年六月,黎元洪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国二年大总统选举法。并重新召集民国三年解散的国会。4、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八年草案)(八年草案)1919年段祺瑞执政期间提出的草案。5、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曹锟宪法)(曹锟宪法)1923年曹锟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公布的宪法,又称为“贿选宪法”。6、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十四年草案)(十四年草案)1925年段祺瑞再次执政时提出的草案。7、1931年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于1928年10月通过了训政纲领,在1931年5月5日召开

    31、的国民大会中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在这部约法中,三民主义作为国家基本思想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国家组织方法被确定。这部约法于同年6月1日施行。8、1936年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五五宪草)于1936年5月5日公布,这是今天中华民国宪法的雏形,它本来预定在1936年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因日本入侵东北及隔年爆发的抗日战争而未能如期召开通过。9、1947年年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1946年12月25日,国民大会通过。1947 年1月1日由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计14章 175 条。主要特点。(1)“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理念。(2)权力分立,

    32、采用非内阁责任制的独特的总统制。(3)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4)“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三)共产党统治区的宪法(三)共产党统治区的宪法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由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1934年1月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修改(主要参考苏联的制度),共条。其基本内容为:确定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

    33、。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1年,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共21条),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于同年11月正式提交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经一致通过后在全边区贯彻实施。主要内容是:规定边区政府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规定保障抗日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保障一切抗日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治权利、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等自由权,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人民则有权利用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的非法行为。规定了边区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陕甘宁

    34、边区宪法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与国民党达成停战协定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之后,于1946年4月23日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具体内容如:(1)政权组织(2)人民权利(3)司法(4)经济(5)文化(四)(四)新中国宪法的发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82年12月)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宪法(第一部宪法(54宪法)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

    35、会议通过。该宪法在建国前夕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宪法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度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宪法化、条文化。第一部宪法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第二部宪法第二部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这部宪法诞生于“文革”后期,以“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的宪法。特点是肯定文革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造反有理理论。共4章30条。第三部宪法第三部宪法 1978年

    36、3月5日第五届全人大第一次会议颁布。这部宪法把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写进序言。这部宪法比1975年宪法有了重大变化,但仍然肯定“文革”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共4章60条。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第四部宪法第四部宪法 1982年12月4日,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次在序言里规定宪法的最高法规性、将第三章改为第二章、意图是重视公民的权利保障。宪法的指导思

    37、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4章138条。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 1993年3月 1999年3月 2004年3月 对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第一次修正案第一次修正案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11条、第十条第四款进行修改。这是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1)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

    38、监督和管理。”解说:允许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修改前只允许个体经济。注解:括号内为修正案序号、以下同。(2)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解说:在宪法里增加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的规定。第二次修正案第二次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9处修改,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营经济”

    39、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修正案内容还涉及政协制度、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等。(重点:中国特色理论)(3)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后两句修改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40、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解说:确定邓小平理论在宪法中的地位。(4)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末尾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解说:在共产党领导下一定程度的民主化送的必要性。(5)宪法第七条:“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修改为:“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解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进市场经济化的发展。(6)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

    41、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解说: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象征人民公社从宪法上消除。(7)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解说:取消计划经济的文言,以示路线转换。(8)宪法第十六条: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解说:将“国营企业”改为与“国有企业”,与(5)修改旨趣相同。(9)宪法第十七条:修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

    42、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解说:市场经济转化的对应。(10)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解说:国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的对应。(11)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

    43、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解说: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大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第三次修正案第三次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6处修改,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重点:邓小平理论)(12)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间部分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4、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说:强调邓小平理论(93年修改已确定邓小平理论在宪法的地位)。“正处于”改为“将长期处于”。目的是将长期不进行公有化改造。(13)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说:第一次将“法治”原则列入宪法。(14)宪法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

    45、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说:增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宪法上有必要承认多种经济共存。(15)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解说:增加统一与分散经营规定,促进多种经济的发展。(16)宪法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46、,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解说: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改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求提高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社会地位。(17)宪法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解说:1997年刑法修改,将“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第四次修正案第四次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

    47、指导思想,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土地征收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私有财产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增加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规定,关于紧急状态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规定,修改乡镇政权任期规定,国歌规定等。(18)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要点:三个代表理论入宪。(19)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

    48、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要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私营企业家、个体经营者等,这些都成了统一战线的构成部分。(20)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解说:修改前只规定“征用”、无规定“征收及补偿”。“征收”是改变所有权的形式、“征用”是所有权不变而使用权改变的形式。(21)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49、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解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了国家的既定方针。(22)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解说:宪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却只规定不受侵犯。显然公共财产与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不同。(23)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

    50、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解说:此次社会保障制度入宪,是生存权入宪的体现。(24)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款相应地改为第四款。解说:“人权”入宪、说明“人权”从政治上的概念向法的概念转变。(25)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解说:香港、澳门回归后,全人大代表名额香港36人,澳门12人。(26)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宪法学习讲义学习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449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