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年、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6443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2020 全国 高考 考试 大纲 说明 解读
    资源描述:

    1、2019 年、2020 年全国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 0101 文综地理文综地理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 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 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 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

    2、分析各种地理图 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 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 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

    3、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 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 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 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4、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 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 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 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

    6、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 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

    7、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 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 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8、。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

    9、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0202 文综政治文综政治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10、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

    11、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 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 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 货币 (1)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

    12、货币与 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 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5.

    13、 企业与劳动者 (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公 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7.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 国家收入的分配 (1)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

    14、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 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依法纳税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 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15、式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 与 “走 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 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 策的多种方式 公

    16、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 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 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威信 政府的威信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和树立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 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

    18、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 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 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 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 进全面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9、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 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 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 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 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 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

    20、色社会主义文化 (1) 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 和腐朽文化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

    21、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 据 (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

    22、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

    23、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相

    24、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 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上年度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25、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03 文综历史 I.2019 年考纲最新变化 (一)依据变化 2018 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 2019 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 【解读】 此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 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 八个基本要点。从高考角度来看,与之最为密

    26、切的就是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与 科学精神,正与考纲中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应。历史是一门人文色彩浓 郁的学科,除了历史知识外,尤其体现人文领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历史学科五大核 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充分体现。 (二)考查变化 在 2018 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 。 【解读】 2019 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重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最新增添“考察考生的 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 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情

    27、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学生 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学生敢于张开嘴,迈开 腿,不再单纯只是知识的吸收者,而变为探究知识的主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 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发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备考历史的方法是什么 一、目录复习法:历史和政治一样,都属于文科,属于记忆为主的科目。而这两科的目录 很重要,每一单元要涉及的问题一看就一目了然。每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为了分解这个主 题,又分了几节来讲解;章节的题目又用若干的子问题来陈述。所以,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 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

    28、临下全面看问题。这种办法很有效,你可以从 目录看到大问题后,扣书闭目思考回忆大问题下小问题,不会的可以看书,在具体的补充。 二、 提纲复习法:根据目录的线索, 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 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 归纳、系统化,这样要复习的知识点就全面了,在按计划有重点的复习。三、结合习题综合 复习法:历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习题册,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 查漏不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本单元的习题再做一下, 这样的反复,只会是知识更加的熟练、全面。 高考世界史考点详细讲解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

    29、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 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 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

    30、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美资 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 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 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但后期进

    31、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 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 各地的联系。 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 级。 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32、建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 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是俄国历史上 一个转折点。 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封建残余指:经济上农民负担严重, “被剥夺得一干 二净” ;政治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的近代化步伐缓慢。 ) 10.南北战争的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

    33、 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使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国家新威胁。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3)生 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5)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的爆发。 13.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影响 (1) 列强掀起瓜分中

    34、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 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 20 世纪 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 史的开端。 1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 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6.苏联工

    35、业化成就 到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 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17.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8.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充分发挥。 19.九国公约 内容: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保证各国在华的 “机会均等” 、 对外 “门 户开放” 。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

    36、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也 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0.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对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整农 业,恢复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新政的影响: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基础。但新政

    37、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不能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1.雅尔塔会议 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主要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决定成立联合国。苏 联结束欧战三个内,参加对日作战。 22.二战启示 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23.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战时的资本积累,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推动。 经济发展的表现: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4.

    38、欧共体成立的目的 欧共体成立的目的: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维护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经济发展。对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当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5.二战后日本崛起 (1)原因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日本重视教育和重视 人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实行贸易立国,保持 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2)地位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使日 本、西欧与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 (3)日本的崛起给

    39、我国的发展的启示: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政策 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2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等 27.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科学技术各个 领域相互渗透。 影响: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 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8.经济全球化 (1)形成的原因: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 流动加剧

    40、;全球性经济组织(如:WTO)和区域性经济集团(如:APEC 欧盟等)以及跨国公 司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利(机遇) :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 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弊(挑战) :但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给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游戏规 则由发达国家制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29.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问题:战争、人口、资源、环境、恐怖主义、毒品、艾滋病等问题。 对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大反恐力度,加强国际 合作,重视有关舆论的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

    41、作,进一步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的作用, 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 30、20 世纪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1991 年苏联解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大国崛起 英国: 1.开始兴起:16 世纪后期,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在早期的殖民扩张时期,能够把金银等财 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 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 “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

    42、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克服了专制制度,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 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 之称, 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 业强国。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美国 1、赢得民族:1775-1783 年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国家统一:1861-1865 年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3、科技创新:通过几次工业革命,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 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 一。 4、政策调整:193

    43、3 年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确立了世界霸主 地位。 原因: 战时的资本积累 政府有效地财政政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6、20 世纪 60、70 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原因: 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 起挑战,在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7、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主地位加强,妄图建立单极世界,霸 权主义倾向有所增强。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战略地位相对提高。 对

    44、中国崛起的启示: (1) 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有稳定的政治局面。 (2) 必须有巩固的经济基础。 (3) 坚持开放,防止闭关自守。 (4) 改革创新:科技、教育、思想观念、制度创新。 (5) 善于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抓住转折时机,进行大胆决策 0404 文科综合试卷结构文科综合试卷结构 1.高考文综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 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的分值比 例为 1:1:1,每科均为 100 分。 2.文综考试形式为笔试、 闭卷,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试卷包括、 两卷。第卷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分值 140 分。第

    45、卷由思想政 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分值 160 分。 3.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 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4.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共 43 道题,其中 35 道选择题,8 道大题。其中,政治 14 道题,历 史 15 道题,地理 14 道题。 5.全国卷前 35 道题是选择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140 分。前 11 道选择题是地理单选, 1223 是政治单选, 2435 是历史单选。 3637 题是地理大题, 3839 题是政治大题, 40 41 题是历史大题。接下来是选考题,三道地理选考题和四道历史选考题各选一题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年、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44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