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8 小猴子下山)-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8 小猴子下山)-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8 小猴子下山-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中小学 新教材 优秀 教案 小学 一年级 语文 课文 18 猴子 下山 情分 教学 下载 _一年级上册(旧)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一、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三、教学反思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 TFCF 学校 姓名TFCF学科语文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教学主题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8 小猴子下山)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一年级 1 班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能正确地拼读音节,但是一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读课文的难度较大,因此,课堂上应多给予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教学时,教师采用随文识字,降低集中识字的难度。另外,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课
2、堂上识字写字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例如: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交流识记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走进课文,通过随文识字解决读生字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明白做事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教学内容小猴子下山是部编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小猴子下山则渗透了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本单元课文贴近学生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明白易懂,文中插图丰富。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小猴子下山一课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
3、础上要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做出判断。本文构段有特色,第 1.2.3.4 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一些 aabb、abac 式的词语,理解捧、掰、扛、摘、扔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能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3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教学重点积累一些 aabb、abac 式的词语,理解捧、掰、扛、摘、扔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能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回顾,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直接导入。2学习“猴”字: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侯”,比“候”少了一小竖。3课件出示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强调“桃子、兔子、猴
5、子”等词语中的“子”读轻声。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习情况,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全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了,他先后到了哪些地方?(师板画一座山,并标出小猴子走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了解本文构段特色,并从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找出小猴子到过的地方。(2)指名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1)将先前贴在黑板上的相关事物的图片按下山的先后顺序粘贴在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
6、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里。)(2)师生交流订正。3量词练习。(1)排列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2)训练量词“块”。结合生活实际,学会使用量词“块”:一块糖、一块饼干、一块黑板、一块玻璃。学生看图识字“块”: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块”字左小右大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让学生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三、熟读课文,巩固生字1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会认字”,多读几遍。2教师出示生字字卡,集中
7、学习“会认字”。引导学生先根据偏旁分类:“掰、扛、扔、摘、捧、抱”是手部动作,“蹦、追”是脚部动作;然后读一读,演一演。(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结出”“开花结果”等词语。它还是个多音字,另一个音可组词为“结束”。(2)“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叫“掰”。(动作演示)也可用字谜识记:两手一分就是掰。(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4)“捧”和“抱”都是用两只手。两手托着叫“捧”。(动作演示)用手臂围住叫“抱”。(对比做动作)(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6)“追”,出示小猴子追小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用“
8、追”字说话。(7)“蹦”,左右结构,编字歌识记:“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8)小结:“扛、扔、摘、捧、抱”都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都是提手旁。3字卡巩固生字。(1)同桌玩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4多种形式熟读课文。(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2)指名到讲台前配音朗读全文。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采取多种识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的感官与身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四、自主写字,点拨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说
9、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2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交流。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以下生字:(1)“瓜”,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2)“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小又扁,“巾”字略宽于“口”。(3)“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上,整个字中心对正。它还是个多音字,另一个音可组词为“空地”。(4)“非”,两竖一短一长,笔顺口诀:竖、三横、竖、三横。(5)“进”,最后写部首“辶”。4学生先描红,再临写。5先集体描一描,写一写,再评议。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应为学
10、生创建自主写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写字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五、结束教学,课外拓展1搜集自己认识的提手旁的汉字,试着做一做手部的动作。2试着根据小猴子下山后所做的事,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1听写词语:一块非常西瓜空手来往跑进2出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指名认读。3请学生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说清楚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里一无所有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6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