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语法归纳-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文言语法归纳-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文言 语法 归纳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高中文言语法归纳高中文言语法归纳 知识点:两句、三义、知识点:两句、三义、八活、九虚八活、九虚“两句两句”: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基本上不用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基本上不用判断词判断词“是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判断句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中谓语前出现的“是是”大都不是判断词,而是大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少数为判断词。指
2、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少数为判断词。)1 1“者,者,也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2“,也也”“”“者,者,”南阳刘子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骥,高尚士也。王冕者,诸暨人。王冕者,诸暨人。3 3“者也者也”菊,花之富贵者也。菊,花之富贵者也。4 4、用判断词用判断词“为为”“”“是是”。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自言本是京城女。安能辨我是雄雌?肉。自言本是京城女。安能辨我是雄雌?5 5 用用“乃、必、亦、即、诚、皆、则乃、必、亦、即、诚、皆、则”加强判断的语加强判断的语气,表肯定判断。此则岳阳楼大观也。气,表肯定判断。此则岳阳楼大观也。6 6 用副词用
3、副词“非非”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7 7 无标志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无标志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刘备,天下枭雄。(二)省略句(二)省略句1 1 省略主语省略主语 A.A.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触草木,(草木)尽死。承前省承前省 B.B.(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蒙后省 C.C.樊哙曰: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良曰:良曰:“(今(今日之事)甚急。日之事)甚急。”对话省对话省 2 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
4、)而衰,三(鼓)而竭 承前省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 3 省略宾语省略宾语A.A.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之”。B.B.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之之”,代,代“村民村民”。4 省略介词 A.日光下彻,影布(于)石上。B.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三)被动句 1 于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 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 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 4 为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5 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6 受于 受制于人 7 无标志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四)倒装句 1 宾语前
5、置 A.疑问代词作宾语:沛公安在?/微斯人,吾谁与归?/何以战 (安 谁 何 孰 恶 焉 胡 奚 曷)B.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古之人不余欺也?C.用“之”提宾:孔子云:何陋之有?D、“唯(惟)是”唯(惟)余马首是瞻E、反身代词“自”作宾语 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F、有称代意义的副词“见”“相”作宾语 “见谅”“见恕”/宁可以急相弃邪?主谓倒装 1感叹句中副词作谓语 甚矣,汝之不惠。2感叹句中名词作谓语 小人哉,樊须也。3感叹句中形容词作谓语 痛哉斯言!3 定语后置 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词-之-定语-者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中心词-而-定
6、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 介词结构后置 A.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固定句式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取吾城,不予吾璧,奈何?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能把怎么办?巫妪不来还,奈之何?对怎么办?(西门豹治邺)不亦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不也是吗?何为何以为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还要干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还用做什么?何之有 何罪之有?有什么呢?无乃乎得无乎得无耶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莫非吧?孰与 与其孰若与使无宁吾孰与徐公美?跟比较,哪一个?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哪如?与使吾先死也,无宁
7、汝先吾而死。与其还不如孰谓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谁想得到有者 楚人有涉江者有的人有以无以无从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话)(鸿门宴)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办法)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没有用来的(办法)有所无所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有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没有的(口技之谓也此之谓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说的就是啊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孟子)虽然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这样,但是(祭十二郎文)自若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和原来一样是以 余是以记之因此(石钟山记)15其(庸)乎 难道吗?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16其其 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17所以 用来的方法 原因 三
8、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1 联系成语推断 A.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靠近)B.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请)2 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 A.瑕不掩瑜 B.抱布贸丝 3 通过利用现代汉语组成联合(并列)式词组的方式来推断和解释 A.蔺相如持璧却立 退却 (后退)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交易 (交换)C.不能必其姓名 必定 (肯定、确定)4 通过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常常采用对文的修辞格,可以利用这推知词义。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重用)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9、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消灭)5 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n.宾稳固的地方(要塞)B.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v.谓在腰上系(腰佩)6 联系造字时的本义辨识其在文中的具体义 A.本 本义:树根 根根本基础 B.兵 上部分:斤(斧头)下部分:两只手。本义:两只手举起斧头 兵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兵法、兵符(二)古今异义 1 词义扩大:江河/古:长江黄河 今:所有的江河 2 词义缩小:臭古义泛指所有的气味 今义:只指臭味 亲戚 古义:包括父母在内的直系亲属、旁系亲戚 今义:不包括父母在内的旁系亲属 3词义
10、转移: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4感情色彩变化 复辟 古义失位君主复位 今义恢复旧制乖 古义偏执、不驯服 今义 听话、安顺5文言实词以单音节为主,不要把有两个单音词构成的文言短语看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词。A.卑鄙古义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今义品质行为恶劣、不道德 B.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C.今齐地方千里(土地 方圆)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于是 作)E.形容枯槁(形体 容貌)F.叶叶相交通(交错 相通)G.越明年(第二 年)H.无论魏晋(更不要 说)(三)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
11、作陪衬。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衬。)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有“国”的意义意义相对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婆婆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哥哥意义相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危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远而某不量敌众寡(答司马谏议书)众多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劳作八活:八种活用现象(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驴不胜怒,蹄之。今王鼓乐于此。冠切云之崔嵬。简析“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
12、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履至尊而制六合。郑商人弦高市于周。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简析“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曰
13、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前面有结构助词“所”,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秦师遂东。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简析“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简析“不得而
14、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孟尝君客我。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名词直接做状语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15、四海之意。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简析 名词“面”表示“刺”的方式:当面。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简析 名词“船”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 孤帆一片日边来。简析 名词“日边”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良庖岁更刀。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的性质:每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南
16、取百越之地。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而乡邻之生日蹙。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简析 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项伯杀人,臣活之。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某些及物动词也有
17、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 谨食之,时而献焉。晋侯饮赵盾酒。简析“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n。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死国可乎。简析“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 大行不顾细谨。简析“细谨”意即“细枝末节”。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简析“高”在本句中译作“推崇”。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
18、为动词 例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简析“穷”在本句中与“能”相结合充当谓语成分,因此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稍出近之。简析“近”是形容词,但后带有代词“之”做宾语,作动词。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简析 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短”后跟了介词结构“于顷襄王”应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春风又绿江南岸。简析“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
19、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吾妻之美我者。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简析“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形容词“美”后带宾语“我”。“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九虚之、而、以、然、焉、其、因、为、于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1而
20、、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19安、20但、21耳、22夫、23盖、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虽、30遂、31惟 维 唯32已、33矣、34犹、35哉 【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21、无惑(师说)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
22、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23、【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4、!(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何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乎】(一)用
25、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