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A等必备知识与模拟训练题(吐血整理).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A等必备知识与模拟训练题(吐血整理).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学业 水平 考试 化学 必备 知识 模拟 训练 吐血 整理
- 资源描述:
-
1、 1 / 36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必修必修 1、2 教材中常考图示教材中常考图示 必修必修 1 第一章第一章 2 / 36 必修必修 1 第二章第二章 3 / 36 必修必修 1 第三章第三章 4 / 36 5 / 36 必修必修 1 第四章第四章 6 / 36 7 / 36 8 / 36 必修必修 2 第一章第一章 必修必修 2 第二章第二章 9 / 36 必修必修 2 第三章第三章 10 / 36 11 / 36 必修必修 2 第四章第四章 12 / 36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必备基本知识必备基本知识 I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2、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 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 1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 。 (4)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A 。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 g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
3、,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m) ,单位为 Lmol 1。 (2)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 1。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n = V Vm 。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cB) , 单位为 molL 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 B 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间的 关系:n = c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
4、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13 / 36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
5、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本身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本身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五、原子结构 1对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一般用符号 A ZX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Z 的原子。 4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六、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
6、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是由门捷列夫发现的。 3原子、离子等粒子的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4最高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8 。 元素 Na Mg C N Si P S Cl 最高价 最低价 +1 +2 +4 -4 +5 -3 +4 -4 +5 -3 +6 -2 +7 -1 最高价氧化物 及其水化物 Na2O NaOH MgO Mg(OH)2 CO2 H2CO3 N2O5 HNO3 SiO2 H4SiO4 P2O5 H3PO4 SO3 H2SO4 Cl2O7 HClO4 气态氢化物 CH4 NH3 SiH4 PH3
7、 H2S HCl 5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6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7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8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七、化学键 1定义: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3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4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
8、键,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6反应物 生成物 E1E2 反应吸收能量;E1” 、 “”或“”表 示) (2)元素 S 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分别为 、 ,S 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属于 (填“强”或“弱” )电解 质。 (3)其中 Si、P、S、Cl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C、N、O、F 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 最差的是 。 (填写化学式) 12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 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 2 倍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9、2 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 价 26 / 36 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 X 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 (2)元素 Y 与氢元素形成一种分子 YH3,写出该粒子的电子式 。 (3)元素 Z 与元素 T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下列表述中能证明的是 。 a常温下 Z 的单质和 T 的单质状态不同 bZ 的氢化物比 T 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 Z 和 T 的单质都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4)T、X、Z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 六、化学键
10、、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B共价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D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 AHCl BNaOH CH2O DNaCl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AKCl BNH4Cl CH2O DCH4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5 (20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化学键断裂放
11、出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6 (2009)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B核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 D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 7 (2010、2009)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H2 2H B2H2 + O2 = 2H2O CCaO + H2O = Ca(OH)2 D2Cl Cl2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小 9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12、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C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为光能 10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27 / 36 11 (2009)下列组合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两极材料 Zn 片、石墨 Cu 片、Ag 片 Zn 片、Cu 片 Fe 片、Cu 片 插入溶液 H2SO4溶液 AgNO3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1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
13、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合理组成是(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Zn Cu CuCl2 B Cu Zn H2SO4 C Cu Zn CuSO4 D Zn Fe CuCl2 13 (2010) (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稀硫酸 稀硫酸 酒精 稀硫酸 稀硫酸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 是负极,发生 反应, 是正极,该极的现 象 。 (3) 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 (1)化学反应中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 原因。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会 能量(填“放出”或“吸收” ) ;如果一个化 学反应,化学键断裂时的能
14、量变化大于化学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属于 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 该反应属于 反应。 (2)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如:化学能和电能、热能之间的相互 转换。如图是一个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试回答: 从能量角度看,它属于 能转化为 能。 装置中 Zn 为 极。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降低反应物浓度 2下列措施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食物储存在冰箱里 B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后再反应 C用 MnO2作 H2O2分解
15、反应的催化剂 D用 30%H2SO4溶液代替 5%H2SO4溶液与锌粒反应 3 (2009)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 0 C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Zn Zn Cu Zn Cu Cu Cu Fe Cu 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锌 铜 金属导线 稀硫酸 28 / 36 4 (20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
16、的性质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使四份质量分数不同 的 H2O2溶液发生分解反应:2H2O2 = O2+ 2H2O,其中氧气生成速率最大的是( ) A5% H2O2溶液 B10% H2O2溶液 C20% H2O2溶液 D30% H2O2溶液 6反应 4NH3(g)+ 5O2(g) 4NO + 6H2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 s 后,NO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 0.045 mol/L, 则用 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7、( ) A0.045 mol/(Ls) B0.015 mol/(Ls) C0.010 mol/(Ls) D0.0075 mol/(Ls) 7对于可逆反应 N2(g)+ 3H2(g) 2NH3(g) ,下列特征不能表明体系达到平衡的是( )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的浓度保持不变 CN2、H2、NH3的浓度相等 DN2、H2、NH3的百分含量不变 8在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 A(g)+ 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C 的生成速率与 C 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A,同时生成 3a mol C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
18、变化 9对于某可逆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B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C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八、化学常识、无机物 1 (2009)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是( ) A用 SO2熏制银耳 B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C用苏丹红做食品添加剂 D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2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化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下列有关化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人类使用的材料,经过石器、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C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一般步骤依次是:矿石的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