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参考模板范本.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参考模板范本.doc》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铝合金 车轮 制造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参考 模板 范本
- 资源描述:
-
1、ICS43.040.99T34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3372018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2018 - 06 - 29发布2018 - 07 - 29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3337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泰安启程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家虎、李茂才、牛勇、李红、乔建斌、韩继鹏。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
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104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
3、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
4、册(2016版)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是指从事铝合金车轮的生产、设计、研发、销售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和车间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热加工、机加工、涂装、设备动力、包装、仓储、质保等工作小组。同时企业设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宜设在相关安全管理部门。4.1.1 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为该
5、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明确领导小组中各成员职责,将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层层落实。 副组长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成员负责对本部门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进行协调部署,组织本部门全体成员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度进行培训,并按要求进行落实。4.1.2 工作小组职责 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和管控措施确定与实施等工作。 根据现场变化、工艺改进、技术更新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对管控体系持续更新,确保与
6、现场相符。 负责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措施。4.1.3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办公室职责 负责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组织各工作小组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级别及管控措施进行讨论、修改完善。 负责风险告知牌(板)的统一设计、制作、安装。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资料的建档管理。 负责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4.2 编写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要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管理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培训交流、督查
7、考核等方面制定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4.3 实施全员培训实施培训应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职责,落实培训保障措施,确保每位员工能够辨识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参与到风险评价工作中,掌握管控措施以降低风险。4.3.1 宣传发动企业应针对全体从业人员充分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特别是企业员工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安全条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评价准则等,典型示范车间的好经验、好做法,相关行业领域事故案例等。应创新宣传形式,采取宣传专栏、悬挂横幅、
8、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员工进一步认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4.3.2 培训计划企业应制定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等,分阶段、分层级实施。4.3.3 培训职责 领导小组组长应确保体系培训能够满足全体员工的需要,并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 企业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考核; 各车间、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体系培训计划并组织培训与考核。4.3.4 培训内容 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初组织全员培训,重点针对本企业风险类别、风险点确定、危险
9、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管控措施确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培训,以及对企业制定的组织机构文件、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考核制度等内容进行传达落实。促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标准及实施步骤; 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后重点对企业确定的风险信息进行培训。4.3.5 培训考核 企业在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重点内容包括:风险点、危险源的基本概念,本岗位风险点的风险类别、风险辨识分析及评价方法、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等级、控制措施等基本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考试或现场“手指口述”的方式进行; 对培训过程中不符合培训要求、违反培训规定和纪律、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等人员
10、和部门,应按照企业相关培训教育制度进行考核;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监督检查各车间、部门培训情况,并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考岗位人员,检查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检查情况纳入安全管理考核。4.3.6 培训记录企业培训主管部门应按照培训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收集相应的培训资料归档保存。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签到、培训影像、培训考试及培训效果评价等。4.4 编写体系文件企业应按照DB37/T 29742017中第4.3条规定执行,建立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运行考核制度,参见附录A。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资料准备为全面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及及现有管控措施,企业应收集必要现状信息、相关
11、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信息,可包括: 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其他要求; 企业平面布局图及周边环境; 企业组织机构图; 工艺流程图及主要生产设备清单及档案(包括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 外协或外包的类型(如设备设施维修、产品装卸等); 原料、辅材、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清单; 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 风险点及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 经过安监部门备案的应急预案文本; 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企业隐患排查表、专业检查表; 安全评价报告(预评价、验收评价或现状评
12、价);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与监测资料等。5.2 风险点确定5.2.1 风险点划分原则按照DB37/T 29742017中第5.1.1条规定,企业一般划分(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 按场所(区域)划分如原(辅)料仓库、成品仓库等; 按照公辅设施划分如配电室、水泵房、天然气交换站等; 按工序划分如熔炼工序、铸造工序、机加工前序、机加工后序、前处理工序、喷涂工序等; 按生产设施(装置)划分如涂装废气处理设备、熔炼喷淋除尘系统等; 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如涂装线可划分为前处理线、喷粉线、喷漆线、烘干炉等; 按常规作业活动划分如熔炼作业、高温铝水转注作业等、铸造作业、机加工
13、作业、喷涂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等; 按非常规作业活动划分如危险区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涂装线和熔炼炉的开停机检维修作业等。5.2.2 风险点排查企业应按照DB37/T 29742017中第5.1.2条规定,进行风险点排查。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C的表C.1,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C的表C.2。5.3 危险源辨识5.3.1 辨识方法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危险源辨识,针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5.3.2 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DB37/T 29742017第5.2.2条所包含的内容。5.3.3 危险源辨识
14、企业应自下而上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应有各部门员工特别是基层岗位工的参与,查找出本岗位的危险源。5.3.3.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企业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作业活动的每个作业步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实施步骤如下: 选定作业活动;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主要包括作业内容、作业程序、作业环境、作业频次、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作业对人员的特殊要求等信息; 分解作业步骤,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作业活动的分解应涵盖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的各
15、个步骤; 辨识每个作业步骤存在的危险源并分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5.3.3.2 安全检查表法(SCL)辨识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实施步骤如下: 选定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 将设备设施根源性危险源存在的部位作为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企业规章、制度等成熟的管理经验列出检查标准编制安全检查表; 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3.3.3 危险源辨识考虑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2009的规定,按照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
16、辨识,同时应充分考虑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辨识危险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不同时态和正常、异常和紧急的三种不同状态。5.3.3.4 危险源的分析确定企业应组织岗位、班组、部门等人员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最终确认。确认过程应在保证辨识的危险源涵盖与风险点相关联的所有人、物、环、管等因素的前提下,本着突出重点、便于运行的原则进行确定,确定能够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对同一风险点不同危险源相同的管控措施予以合并。5.4 风险评价5.4.1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
17、评价级别。5.4.2 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应依据DB37/T 29742017第5.3.2条规定,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对事故后果严重性判定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准则进行修改,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繁程度、严重性、风险等级的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方法参见附录B。 5.4.3 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所确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企业风险分级划分参照DB37/T 29742017第5.3.3条规定,结合自身
18、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一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增加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活动。5.4.4 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并建立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E ;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熔炼作业、喷涂作业、打磨作业的场所、天然气交换站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5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4.5 风险
19、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5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企业应按照DB37/T 29742017第5.4条规定执行,制定企业风险控制措施与实施原则。5.6 风险分级管控5.6.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同时,上一级负责对下一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
20、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及岗位(班组)级等四级进行管控。重大风险红色,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进行管控。较大风险橙色,部门、车间、班组(岗位)进行管控。一般风险黄色,车间、班组(岗位)进行管控。低风险蓝色,班组(岗位)进行管控。5.6.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修订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D,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6.3 风险告知企业应按照DB37/T 29742017第5.5.3条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告知。6 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