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表格式教案(共28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科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表格式教案(共28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2022 2023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一册 表格 教案 28 课时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1.1放大镜教案课题放大镜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2、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知道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3.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1.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2.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
4、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重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难点难点:自制放大镜并检验其放大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铁丝、保鲜膜、水。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1. 活动:展示几个典型的学生课前调查表并汇总。2.导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有助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如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修理精密仪器、考古研究等。思考:大家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帮助观察?(预设:放大镜、显微镜)3.揭题:(教学提示
5、:出示放大镜。)放大镜为什么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这和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放大镜”。(板书:放大镜)思考:哪些工具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不同的镜片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图片和实物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学生1:它们都是
6、透明镜片,而且都是由玻璃制造的。主持人:那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什么?学生2:它们的厚度不同。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玻璃片厚薄均匀;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中央薄,边缘厚。学生3:放大镜的镜片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将物体的图像缩小,用玻璃片看物体,看到的物体和原来一样大。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 小结:我们把这种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这种镜片能把图像放大,可用于制作放大镜。探索二:影响镜片放大倍数的因素1.过渡:通过不同的镜片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那么通过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预设:不一样。)2.布置任务: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
7、放大镜镜片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发现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了吗?镜片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学生1:我通过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发现它们的凸度不同,因此我认为镜片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主持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什么关系?学生2: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观看实验视频记录实验数据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
8、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拓展拓展:明白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放大镜吧!动手制作放大镜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放大镜,巩固对放大镜结构和功能特点的认识。在制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科学知识,并对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堂小结1.小结:通过不同的镜片观察,物体成的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凸透镜的功能特点是: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教学反思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凸透镜,但是仅限于使用,并未深入观察其特点,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甚少。本
9、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因此,本课教学活动的两组核心词是“观察”和“比较”,“结构”和“功能”。即“观察”和“比较”放大镜镜片(凸透镜)、玻璃片(平面镜)、近视眼镜镜片(凹透镜)的“结构”特点,“观察”和“比较”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的凸度,从而认识放大镜的“功能”特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1.2怎样放得更大教案课题怎样放得更大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
10、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学
11、情分析在第1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
12、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重点重点:制作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认识光学显微镜。难点难点: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筒、头发、细沙、剪刀、透明胶、尺子。教师准备:凸透镜、纸筒、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1.导入:(教学提示:图片展示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13、们已经知道了凸度越大,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是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活动: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尝试使用桌上的凸透镜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预设:将两个凸透镜叠起来、相隔一定的距离,观察物体。)3.小结:同学们基本都赞成将两个凸透镜叠加起来观察,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并且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和验证得到的结论,有理有据,很棒!4.揭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实验步骤的叙述太简单了,究竟先移动哪个凸透镜?叠加时两个凸透镜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摆放放大倍数最大?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仔细地考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操作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板书:怎样放得更
14、大)两人一组,讨论并尝试使用桌上的凸透镜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设计意图:课前利用旧知导入,使学生获得熟悉感,在开展较为复杂的探究活动时更易打开思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成熟,往往只能提取最重要的思路,在交流过程中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步骤不够具体、完善,还有待认真、积极地探索。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与使用1.提问:要使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叠加时应该怎样放置?(预设:相互平行。)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对图像有影响吗?(预设:有影响,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并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帮助卡。3.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
15、报你们组是如何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的?小组1:我们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将第二个凸透镜平行放置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上下调整第二个凸透镜的位置直至图像最大且清晰。主持人:在使用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你们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小组1:利用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不方便。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主持人:其他小组有疑问或者补充吗?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探索二:认识光学显微镜1.过渡:通过刚才的尝试,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由于器材的限制,我们很难做好这个实
16、验,物体的图像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得更大的效果。我们需要用更好的器材来观察,来体验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学校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2.出示:出示光学显微镜(实物)。3.播放:播放并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光学显微镜的视频,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研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完成活动帮助卡。5.提问:光学显微镜是更加精密的放大仪器,与我们自己做的简易显微镜有哪些相近之处?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预设: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目镜和物镜。)6.小结:我们的组合凸透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而
17、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是为了人们使用方便而为光学显微镜增加的一些结构。制作简易显微镜并分组完成实验帮助卡。集体汇报帮助卡分组研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完成活动帮助卡。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从而引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原理一样,也是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便利。拓展拓展:展示书上拓展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拓展”资料,并请学生代表发言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
18、展历史。课堂小结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2怎样放得更大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包含“制作简易显微镜”和“认识光学显微镜”两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密切配合。距离测量的误差、制作纸筒的误差、仪器的限制等造成观察效果不佳,可以结合视频讲解。在认识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讨,把观察、辨识学校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与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对应起来,推测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简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
19、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课题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行观察研究。第二部分探索,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交流,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
20、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索充满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
21、小及视野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能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3.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重点: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昆虫的特点,观察到昆虫的细微构造,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难
22、点难点:活动过程中将昆虫的细微构造记录下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昆虫标本(蝴蝶、蝗虫、蚕蛾、天牛)、放大镜、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图片中哪些动物是昆虫?你们是怎么分辨的?(预设:蜻蜓、蚂蚁、苍蝇、蚜虫等是昆虫,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2.追问:昆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你们知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吗?(预设:有复眼、口器、翅膀上有鳞片)3.揭题:上一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今天我们就来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