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4513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1.6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 06 赏析 诗歌 表达 技巧 修辞 方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 解析
    资源描述:

    1、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 考点解读考点解读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 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 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 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常见表达技巧常见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 说明、描写、 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描写(正

    2、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 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 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 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 衬乐情) 、白描等。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3、。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 的效果等。 )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一、 【2019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 命轻对比,

    4、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 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 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 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 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 决心把滔滔的海

    5、浪填平, 从中表现 “精卫” 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抱寸诚” 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二、 【2019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 【答案】20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香兼一架书” ,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

    6、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 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 “任狂疏”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 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 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 “蝉声” “秋巷” “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 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 “数茎竹” “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 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

    7、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 的直接描写, “吟哦” “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 “爱读英雄传” “ 欲立功勋 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 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三、 【2018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2 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8、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20“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 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 之情, “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 ,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 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 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

    9、次点明别离之情, 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四、【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 分) 【答案】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

    10、,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 长。 (任选一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 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 用了虚写的手法。 五、【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8 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 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 20这首

    11、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 分) 【答案】20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 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

    12、感,增强了诗 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 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 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 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 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 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 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 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

    13、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 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来源:学。科。网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

    14、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 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 析即可。 2.阅读下面这诗,完成试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 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那:同“哪” 。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案】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一步)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 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 (第二步)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 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15、。 (第三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 ,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 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明确之后, 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 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 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

    16、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 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 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 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 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 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

    17、景“黄牛峡” ,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 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 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问: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答案】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 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反复。上片,连用两个“浮槎” ,写 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

    18、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 ,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 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 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和反复的手法, 借凄凉之景抒离别之情; 用重复的词语更深刻地将自己地情感体会出来。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 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

    19、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 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 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 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 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 巧的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 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的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的角度分析,视听结合, 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

    20、出作者的闲造之感。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得红字” ,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须押此韵。真山民,宋朝遗民,真 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虚实结合。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 鹃鸟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花,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写

    21、月下杜鹃 花翠烟笼罩枝条;后句虚写,写杜鹃精魄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结合诗句,注意“往事” “旧” “至今”等词语,从每 一联着手,不难得出答案。 7.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 “兽火”指炉火。来源:Z&xx&k.Com 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

    22、云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 【答案】结尾处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 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这结尾实则是词人 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 【解析】最后三句,在感情上又是一个转折。由梅花想到自己“身在大江东” ,由“大江东”又想到自己远 离“上国” (即京师) ,想到故人。结句写“清嶂远,暮云重” ,以景结情。在关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 既有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 的怀念。这结句实则是自己对至

    23、交的怀念,然却从对方入笔,此更见情之深切。 本词构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尾圆合。景的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情的变化 由昏雪、愁云、霜风转而写暗香冷艳的梅花,又写到“嶂远、云重” ,使情也随之悲而喜,喜而悲。景的 无穷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深。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 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 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 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

    24、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 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直抒胸臆, “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借景抒 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用典,化用 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希望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能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 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 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

    25、情谊(念友情 深)。.Com 【解析】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作答时, 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祢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 ,故称“赋得暮 雨” 。 15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 “情”相融的巧妙之处。 【答案】15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

    26、动中有静,静中 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 抑场面。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 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细雨湿帆, 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这是写景。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遥念,羽湿行 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渲染出昏暗沉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渲染了

    27、浓浓的离愁别 绪。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空城、黑夜、筛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 之情。直抒胸臆。 “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枪的思家之念。以景结情。 “残灯落碎花”写残 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题干问的是“词 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 , 需要结合下阕内容分析抒情方法。 结合 “笳声” “夜” “空城” 等分析,借景抒情,所写之景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引发其思乡之情。 “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 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 “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 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 花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以景结情,思家之愁越来越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45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