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含答案与详解).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04358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63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含答案与详解).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含答案与详解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最新 同步 精选 练习 阿西莫夫 短文 答案 详解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 第第 6 课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褶 皱(zh) 臀 部(di n) 骨骼 (g ) B潮汐 (x) 驮 着(tu ) 携 带(xi ) C陨 石(yn) 衍 射(yn) 排斥 (ch ) D熔 化(r ng) 深渊 (yun) 铱 (y)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 ) A大约经历 (经过)了一亿年

    2、。 B随着砬侖的流逝 (消逝) ,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 (悲壮)得多。 D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的防御盾牌行动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 (灾难)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有陆地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在过去的 9 年里,科学家们_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3、 肯定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7指

    4、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2)例如,在 1986 年 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 ) 8“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 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

    5、程度的调查结果 (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 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40 字左右。 (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 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 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A】如今,这股风潮逐渐慢慢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 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B】当 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

    6、增加,人类活动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A】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问题,应将“_”或“_”删去。 【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改为“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 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 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

    7、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 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 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 亿 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 带环境内,所以恐龙

    8、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2 “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泛大陆?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 5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 6试分析下列句中画线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 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

    9、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 强有力的证据。 【乙】在过去的 9 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 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 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 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 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 法抵达地球的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

    10、地球生物灭绝的扁卤。 毫无疑问,6500 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 ,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 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 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 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 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

    11、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说说【乙】文第段中加点的词“也许”能不能改为“就”?为什么? 2 【甲】文认为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那么,还有一个证据是_ _,它们一同证明了_ _。 3 【甲】文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乙】文第段括号中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甲】文说明的内容是_ 【乙】文说明的内容是_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 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

    12、 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 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 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 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

    13、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 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 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 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 来自 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 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 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台风一

    14、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 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 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 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 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

    15、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 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 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 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 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

    16、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 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 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 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 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 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

    17、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 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5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褶 皱(zh) 臀 部(di n) 骨骼 (g ) B潮汐 (x) 驮 着(tu ) 携 带(xi ) C陨 石(yn) 衍 射(yn) 排斥 (ch ) D熔 化(r ng) 深渊 (yun) 铱 (y) 【答案】A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

    18、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答案】B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 应为“悲惨”。故答案为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 ) A大约经历 (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砬侖的流逝 (消逝) ,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 (悲壮)得多。 D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的防御盾牌行动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 (灾难) 。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 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

    19、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C 项有误,“悲惨”形容处境或遭 遇极其痛苦,令人悲伤;而“悲壮”指悲哀而雄壮。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有陆地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在过去的 9 年里,科学家们_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答案】B 【解析】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

    20、、好像的意思。几乎:将近于;接近于;差 点儿(儿化) 。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常常:指时常,经 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一直:始终。对新观点争论的频率,用“一直” 没有时间间断,能表示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的不懈精神,而“常常”有时间间断。可:允许。可能: (副) 也许;或(表示对情况的估计) 。根据原文可知,此处是肯定的意思,故应是“可”。应该:情理上必然或 必须如此。肯定: (副)一定;无疑问。句中有一个“似乎”表明这种情况是猜测,而“肯定”是非常确信, 故应是“应该”。故选 B。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

    21、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答案】A 【解析】A 项中的句子统领两篇短文,是两篇短文的中心。 6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

    22、者去理解。 【答案】B 7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2)例如,在 1986 年 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 ) 【答案】 (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4)分类别 【解析】 (1)作比较。拿“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和“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作比较。 (2)举例子。 抓住“例如”一词,可看出是举例子。 (3)打比

    23、方。把“南极洲”比作“大冰箱” 。 (4)分类别。 “撞击说” 和“火山说” 。 8“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 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 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40 字左右。 (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 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

    24、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 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A】如今,这股风潮逐渐慢慢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 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B】当 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增加,人类活动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A】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问题,应将“_”或“_”删去。 【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改为“_”。 【答案】 (1) 【示例

    25、】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2) 【示例】同学们,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应从每一名学 生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3) “逐渐” “慢慢地” “增加” “提高”。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认识。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 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 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从调查结果中的百分数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非常了 解的只占很少一部分。 (2)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

    26、的能力。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 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开场白必须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所以要有 激情,并且紧扣主题。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用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来引出具体的内容。 (3)本题考查病 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 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 处 “逐渐”与“慢慢地”重复, 应该删去其中的一个。 B 处 “生活物质条件的增加”搭配不当, 应该把“增加” 改为“提高”。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恐龙不

    27、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 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 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 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 块继续运

    28、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 亿 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 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

    29、大陆 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 2 “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 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来说,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的 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某一事物的标志,也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 征。学生可观察题目,或在首段中找,也可抓关键句。此处学生能抓住“板块构造”理论特征即可。 3什么是泛大陆? 【答案】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被

    30、称为泛大陆。 【解析】这里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学生了解下定义说明方法的特点,说出“泛大陆”的本质特征。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 【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这是对说明顺序考点的考查。学生应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和逻辑顺序,明确每种说明顺序的标志,能够找出标志并分析说明顺序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时间顺序要求 学生找出关于此标志的时间名词和副词;空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方位词语,逻辑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段与段 的内在联系。此文运用了逻辑顺序。 5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 【答案】泛大陆时期 【解析】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

    31、息,结合语言环境,联 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 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试分析下列句中画线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四、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 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

    32、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 强有力的证据。 【乙】在过去的 9 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 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 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 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 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 法抵达地球的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扁卤。 毫无疑问,6500 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 ,发生过一次“

    33、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 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 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 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 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 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说说【乙】文第段中加点的词“也许”能不能改

    34、为“就”?为什么? 【答案】不能。 “也许”表推测,估计;“就”表肯定,改后不符合文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 一特点答题。 “也许”表示这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也有可能无法实现;如果改为“就” ,意思过于绝对, 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甲】文认为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那么,还有一个证据是_ _,它们一同证明了_ _。 【答案】 “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学说 3 【甲】文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打比方、列数宇。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说明了南极冰多。 【解析】本题

    35、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 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运 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十分之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南极洲的冰之多。 4 【乙】文第段括号中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解析】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 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括号内的话 是对“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的解释说明,帮助读者理解。 5 【甲】文说明的

    36、内容是_ 【乙】文说明的内容是_ 【答案】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 “撞击说”和“火山说” 。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 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 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 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 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

    37、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 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 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 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

    38、区受日照时 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 来自 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 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 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 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 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过

    39、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 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 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 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 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

    40、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 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 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 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 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 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

    41、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 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答案】D 【解析】 A 项, “都是”说法太绝对; B 项, 根据最后一段“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 可知;C 项,根据选段最后一句话,缺少了限定词“或许”,说法太绝对;故选 D。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答案】带来降水。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 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有利于鱼群生长。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题首先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到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再对每一小 节的

    42、内容进行概括、整理。文章第至段,具体介绍台风对人类的“功用”,第段表现台风能改善包 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第段主要介绍“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 球热量平衡”;第段介绍台风“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的程度”,“用于风力发电”;第段介绍台风“有 利于鱼群的生长”;第段介绍“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 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 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答案】 不能去掉。 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 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

    43、度的热带洋面”, 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 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题时先明确不能删去。“主 要”在句中起限制作用,意思是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来源有很多,只是台风占了大部分;如果 去掉,就变成了台风是这一地区夏季降水的唯一来源,这就与事实不相符合了。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

    44、的涡旋一样,一边绕 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答案】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漩涡”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 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台风是发生在热 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具体介绍什么是台风,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它像在流动江 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运用生动的打比方,让读者对它有个具体的认识。 5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答案】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 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 然事物。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题目是文章中心的浓缩,因此只要找出与题目“台风的功与过”, 意思一致的句子即是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第二问,围绕“事 物有两面性”来回答,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清楚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含答案与详解).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04358.html
    cbx170117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